第一章 凡星点点(第一到第六节)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第一章
小主人公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年轻的新中国在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动荡之后,社会已经逐步趋于稳定;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各种政策的带动下,那场动荡留下的伤口,正在逐步愈合着、愈合着……
我们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1985年农历小暑期间,闽南凤来县华强镇上山村石顶山叶姓聚居的苦茶坡,坡下的早稻即将成熟。呈梯状的水田,绿里泛着一层撩人的新黄,和这季节田野山谷里自在飞舞的蜻蜓,和那午时家家户户袅袅的炊烟,一起构成了一副山村美图。山花开得正艳;知了声声不绝于耳;不安的麻雀,时而飞起、时而隐匿在绿黄之中,若是有些风吹草动,定是一群群呼啦啦地折腾着,直让庄稼人忍不住要咒骂几句。
苦茶坡南侧,有一条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小溪。几截竹槽将清澈的溪水引到一口蓄水池里,临近七八户人家都食用池里的水。离水池最近的一家,是坡上叶姓大户。此时,这户人家的厅堂里正端坐着几个人,都时不时紧张地望向一旁的大房。
一家之主叶永诚侧身坐在交椅上。他今年虚岁四十有八,目前是上山村小学的校长,并且还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颇有一些名望。他端起一个学区奖励的白瓷杯子,正想喝一口杯中的酽茶,怎奈他的大儿子叶德安一个劲在面前走来走去。他有些心烦,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就不能找个地方安静坐着吗?”
叶德安今年二十三岁,去年才结的婚,今天正好是他的妻子李月华生产的大日子。对于一个即将当上父亲的人来说,在如此时刻难免焦躁不安。但他爸这一说,他只好停下脚步,蹲在厅堂口一块松动的石条上,卷起了旱烟。
旱烟是邻居叶金田自制的。前些天,金田家养的一头大肥猪拱倒石条,从猪圈里跑了出来。大伙合力将猪围住归圈,他就拿了一些旱烟出来慰劳大伙。由于制作手艺一般,且烟丝切得比较粗,旱烟抽起来又冲又辣。虽然德安年纪轻轻,但烟已成瘾,而且现在这个场合也确是需要抽一口烟,以缓解心中的焦躁。
大房在厅堂的左边。无关人员早被村里的接生婆兼媒婆春婶喊到厅堂待着,年轻的以及见不得的直接给打发走了。屋里只剩下德安的妈妈和奶奶,配合她前后忙活着。
这是月华的头胎,屋里不时传出她的喊叫声,看来受罪不小。村里有一间小卫生所,只是唯一的医生不会接生,时下农村又不兴到医院生小孩,所以还普遍存在接生婆这个行当。
大家别小看了春婶,上山村接生与说媒这两件事情基本上被她包办了。因此,村民们都说春婶一进谁家家门,谁家准是要有喜事了。
突然,屋里传出产妇震天的吼叫声,差点没把屋顶长了青苔的老瓦片给掀了。厅堂里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个紧张起来。德安更是紧张得“忽”一下站了起来,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往门口张望几眼,又蹲了回去。
没过多久,一阵清脆的婴儿初啼声传了出来。厅堂里的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个笑逐颜开。
就在这紧张与欢喜之间,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哇、哇……”的哭啼声强有力地从屋子里冲出,冲撞着这所刚好住着四代人的老旧泥瓦房。
此时,知了停止了聒噪;麻雀扑腾一阵飞,从一片稻田又钻进另一片稻田,藏匿了动静。正午的太阳热烈地泼洒着它的光辉,叶家人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屋前的草地上,卧着一头正在吃草的耕牛——今年生肖刚好属牛。耕牛一边嚼着这个季节鲜嫩的青草,一边仰起脖子望向泥瓦房,仿佛它也知道有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草地外有一块菜地,一排豆角秧上挂着许多嫩绿的豆角,是这个季节可口的菜肴……
第二节
德安妈第一时间跑出来报喜,说叶家添了一名男丁。
这让德安高兴得直蹦,脚一抬就想进屋看看孩子,却被他妈妈给无情拦住。
永诚也是欢天喜地,一盏茶的时间还不到,就为他的小孙子想了一个“章宏”的名字。名字是按照族谱来取的,“章”是字辈。他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一校之长,想到这样的名字,自然是希望小孙子日后能够成就宏伟的文章。就在三个月之前,他的弟弟永实才添了一个男丁,取名“德明”。虽然才差三个月,但足足要比章宏大上一个辈分。
这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不过,这一大家子也可谓是命运多舛:
永诚的大哥没有成年就夭折了。
老二永贵脾气暴躁又嗜酒如命,喝高了就拿老婆孩子撒疯使浑,轻则拳脚、重则棍棒。他的老婆实在忍受不了,七八年前偷偷带上两个儿子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他的老婆留下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彩凤今年已满十八,小女儿彩蝶才十岁。两人还是时常受到永贵的打骂,若不是永诚夫妇一直护着,俩苦命的孩子不知道还要受多少罪。
老三永诚成家最早,老伴名叫郭惠珍。两人育有一女二子,大女儿早已出嫁,小儿子二十岁暂无对象。
四妹生长得水灵又灵巧,十七岁那年嫁到镇上。她才刚刚怀上孩子,在一次上山劳作的时候,不小心被毒蛇过山风咬到,结果大的小的一起没了,让两家都伤心得不行。
老五永实情路一直不顺,三十二岁那一年才娶到隔壁石岭县张五妹为妻,目前育有一子一女。
永诚的父亲生于民国初期,祖上传了木匠手艺下来,所以家境一直不错。不曾想生下几个孩子之后,他竟然抽起黑烟耍起钱,挺富足的一个家也慢慢被他败光。在他去世前两年,已经病歪歪的他在回家的半道捡回一对病殃殃的母子——就这样,永诚等人又多了一个弟弟,养活之后改随叶姓,并取名永胜。
老人过世了,永胜的生母陈氏(只知道姓陈)因为久病缠身,没有多久也过世了。留下的永胜,由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嫂照顾着长大、成人、成家,并于前年携妻子以及三个子女去了县里做工。
如果出嫁的与离家出走的不计算进来,小章宏便是叶家第十九个成员。
农村里生孩子是大事,尤其是添了男丁。这才刚擦开饭的点,几个邻居和亲友便闻讯赶来。农村有忌讳,女人生孩子,外家男人是不能进庭院的,所以来的都是一些女人。在一个老婶子的提醒之下,惠珍这才想起到祖先牌位前上香,告知列祖列宗,说叶家添丁了。
当上爷爷的永诚在众人的祝贺声中乐得合不拢嘴,赶忙拿出烟茶招呼大家。只是来的都是女性,没有人接他的烟,只好摆在桌子上。
他卷不惯旱烟,平时抽得最多的是不带嘴的“大前门”,好一点的就是带嘴的“友谊”、“乘风”,再好的虽然抽得起,却买不起。他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工资加津贴,应付完一大家子的开销,基本所剩无几。就说去年给德安讨老婆,不仅用光了积蓄,以及前几年嫁女儿的聘金,还得老伴回娘家借了一些,才算是应付过去。
永诚家里不缺人,尤其是有生产经验的女人,自然不需要帮什么忙。再加上农村人都忌讳进产房,大家只是喝上两杯茶,又小坐了一会儿,就都回去准备给山上的男人送饭。
这个时节,田里的水稻不需要怎么照看,倒是石顶山上旱地里的地瓜,该锄一锄草、理一理藤蔓了。即使是烈日当空,手里的农活却耽误不得,在山上劳作的男人,可都等着那一罐子饭来填肚子。
邻居亲友一走,永诚才有时间去吃午饭。
厨房里头,永诚妈正在招呼春婶用饭。永诚妈年过七旬,坡上的晚辈都尊称她为“老婶子”。老人的身体还硬朗,只是视力一直不好,最近这几年又惹了健忘的毛病。家里大一点的事情,她已经帮不上忙,但这一日三餐、一群鸡鸭、一窝兔子,仍是她在操劳。
给家人准备的午饭显得寒碜,因为这个季节能上饭桌的东西并不多。豆角、茄子等一些看似平常的时令菜,在山上种得少,最多也是隔三岔五摘上一点。不过,永诚妈早就为春婶准备了香菇瘦肉汤——这是农村招待客人必备的吃食。她给盛了满满一碗,满得差点就溢出汤来,而且一大碗尽是肉——这就是农村的待客之道,很讲究!不管客人吃不吃得下,是一定不会失礼于人。
而春婶身为媒婆兼接生婆,这样的东西吃得太多了。她一边嘟囔着吃不了,一边走向灶台拿了一个空碗,只往里盛了一小铝勺香菇和肉,又添了一些汤,就回到饭桌前吃了起来。
永诚妈不高兴了,迅速拿起筷子,想将原先碗里的肉拨到春婶的碗里。
春婶抬手给挡住,说道:“你就别客气了……把这一碗端去给月华吧,这个时候她也该吃一点东西了。”
上山村叶氏自清代乾隆末年迁至此处,到道光初年已经衍生出六个派支。春婶夫家与永诚家同属四房武阳公派下,如此算来两家还是族亲,亲人之间太客气也不见得是礼重。
永诚妈只好作罢。
正当她准备把吃的东西给孙媳妇端去之时,她的孙女彩凤从厨房门口钻了进来。
只见彩凤的身材略略有些单薄,干涩的头发微微发黄(农村姑娘大多如此),身上穿的衣服倒还合身,就是显得旧了一些。前段时间她的头发太长了,三婶就帮她剪了一把,发端处剪得齐齐整整的。虽然不成一个型,但她梳理得很仔细,还用一根从旧衣服上扯下来的皮筋绑着。
永诚妈看见孙女,就吩咐孙女把吃的给月华端去。
孙女刚走没一会儿,她突然想起筷子忘了,赶忙拿着筷子追了出去……
第三节
当永诚走到厨房门口,他的小儿子德兴挎着一个老旧帆布包、怀里抱着一颗大西瓜,沿着屋旁小果园的小路走了回来。
看到小儿子,原本欢喜的永诚莫名拉下脸。待儿子走近,他不高兴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回来了?”
德兴先是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又抬头瞟了他爸一眼,才淡淡地回答一句:“天太热……”
说完,他径直往厅堂而去,好像不想搭理他爸。
永诚也不想搭理他,抬脚走进厨房。德兴这一两年就这德行,一天到晚蹦不出三句话,不论对谁都爱答不理,就像大伙都亏欠他什么似的。
永诚刚刚走进厨房,吃饱肚子的春婶张嘴就问道:“德兴回来啦?”
她一边问,还一边用一支从刷锅帚上折下的竹签子剔着牙。
永诚点点头算是回答。随后,他拿了一个空碗走向灶台。锅里还有一些香菇瘦肉汤,他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去盛,而换到另一口锅里盛了一碗稀饭。
家里中午基本上都是稀饭,只有农忙时几个下地的男人,才可以用笊篱捞一碗稠的。永诚基本上不用下地,但家里就他随时享有这个权利。不过,这天太热,喝几口稀米汤也罢。
下饭的菜就一碗煮黄瓜,其余的都是昨晚和今早的剩菜。
由于职业的关系,春婶十分地健谈。她将牙缝里剔出来的肉屑就着口水咽下肚子,问道:“德兴今年都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对象吧?”
永诚又是点点头。他和春婶的年纪差不了多少,与她的丈夫又是同辈,两人本该有一些话说。只是自古媒人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而读书人研读圣贤书都自视清高。春婶靠她那一张嘴做一些撮合说媒之事,永诚则是用他的嘴传业授课、教书育人——这是本质上的不同。所以,除非真的有必要,不然他和春婶是聚不到一块、说不到一起的。
正午,屋内较为闷热,加上刚吃完热食,身臃体肥的春婶显然受不了,赶忙到灶膛边寻来一本破作业簿当扇子使。作业簿上不工整地写着“叶彩蝶”,这应该是彩蝶写完了不要,再拿到厨房生火用。
这一阵阵风让春婶凉快不少,但她的嘴闲不下来,继续说道:“二十岁已然不小,必须抓紧时间找一个对象,不然该让姑娘嫌说年纪大了!隔壁采石坑村有几个姑娘年纪正合适……怎么样?哪天我带你和德兴去瞧瞧?”
听说小儿子的年纪偏大,永诚立马就坐不住了。为人父母总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女儿早已出嫁,大儿子如今当上了爸爸,现在就剩下德兴摆在一边空着。倘若德兴也成了家,那他为人父母的责任才算圆满。
再说了,德兴也是时候找对象了。
他停下筷子看着春婶,张张嘴却没有说话——小曲好听口难开呀!
说媒扯亲这一碗饭,看来春婶吃得很顺当。她看着永诚欲言又止的样子,一下子就知道他有想法。于是,她慢条斯理地向他介绍着采石坑村张三家的姑娘今年十九岁了,李四家的个子高、很漂亮,王五家的能挑满满一担大粪……
还没有等她把情况全部介绍完,彩凤又一头钻了进来。她手里拿着碗筷,碗里还有大半东西,是月华吃剩下的。
彩凤顾不得向两个长辈打招呼,而是匆匆把碗筷放下,拿了把菜刀又匆匆往门外走去。
“你拿菜刀干什么?”永诚赶忙问了一句。
彩凤见三叔问话,立马停下匆匆的脚步,小心地看了三叔一眼,回答道:“切西瓜啊,德兴哥叫我来拿的……”
说完,她一副着急出去的样子。
永诚瞄了侄女一眼,心里总觉得她今天有一些反常。若在平时,剩下的那半碗香菇瘦肉一定会让她馋得很。但就算是吃剩下的东西,如若没有大人允许,她是断然不敢去动的;如果大人允许了,她一定会高高兴兴叫来妹妹彩蝶,姐妹俩一人几口分着吃了。
再想一想也不觉得反常。西瓜在山上绝对是一种稀罕物,一个夏天别说是吃上一口,估计连看一眼的机会都难得。村里一些有幸吃上西瓜的人,总喜欢把瓜籽留着,等到来年种上。不知道是土壤还是气候的缘故,西瓜最多只长得比拳头大一点,去了瓜皮基本没有什么瓤,而且最可恨的是食之无味。
看来,那一个西瓜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月还能吃上几回的猪肉。
永诚交代侄女记得拿两块过来招呼春婶,手一挥就让她去了。
春婶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追了出去。
永诚清楚地听到她在喊叫着——“西瓜凉,千万不敢给月华吃。”
这还是挺尽职的一个人!
春婶一回来就用力扇着风,好像刚才追出去喊那一嗓子让她更热了。半分多钟之后,她换了一个话题:“这是永贵的大女儿吧?”
都在一个坡上住着,她哪里会不知道这是永贵的大女儿。
她是别有目的,才会明知故问。
永诚的碗里还有几口米汤。
他将嘴里的东西囫囵咽下,回答道:“对!那时候还是你给接生的。”
春婶的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说道:“咱们村里的小孩,没有几个不是我给接到这人世间来的!”
她从三十岁开始给人说媒,撮合了几对之后,在一次偶然而又紧急的情况下,成功给一名孕妇接了生。从此,苦茶坡上一有孕妇临产,除非自家老人能够接生,不然大家都会来请她。就连村那头驼背岭的张姓人家,也会过来请她。
也许这是年过五旬的她,人生最大的成就与骄傲吧。
得意归得意,春婶马上回到刚才的话题:“彩凤今年多大了?还没有对象吧……”
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这个人真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刚好十八。”永诚是个明事人,知道春婶此话的用意。
“十八正好!哪天我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人家!”
这就是她的目的。
永诚淡淡一笑,却不置可否。彩凤不是他女儿,这一件事情还轮不到他来操心。他低下头默默地把碗里的几口米汤喝完,碗筷一搁——一餐就算是对肚子有交代了。
门外。叶永贵宿酒才醒来,自知到了饭点便来厨房寻食,恰好听到了里面的谈话……
第四节
小章宏出生的第九天。
很多地方有给新生儿过“三朝礼”的俗惯,但上山村这边要到第九天才把小家伙抱出来(俗称九诞礼),给他洗一个澡、给他穿上人生第一件衣服,并接受家人亲戚的祝福。
永胜一家昨天就回来了;德安的姐姐一大早带着一双儿女回来了;德安的丈母娘和舅子,也从隔壁东阳镇赶来了。所有人都准备了东西——面线、猪肉、鸡蛋、布料……这一些都是传统必备的。德安的丈母娘作为小章宏的外婆,她的礼物最丰富:背带、裙片、衣服……还有一条银项链。项链上有一块牛形吊坠,正合了小章宏的生肖。
一大群人高高兴兴地围着小章宏,祝福的话不绝于耳。一时间,这一所居住着四代人的老屋热闹非凡,彩蝶领着一群毛孩子更是吵闹得欢。
德安显然还没有学会怎么抱孩子,刚抱上一会儿,儿子就在他手上“哇哇”地哭开了。他“喔喔喔”哄了半天也没能哄住,实在没辙也不耐烦了,索性一把塞给他的姐姐。
他刚好看见永胜正站在屋前远望坡下的早稻,就径直走了过去。
前几天,他从他爸那里顺来一包“大前门”,到今天还剩下那么几支。
永胜见他皱巴巴的烟壳里没有几支烟,就回屋给他拿了两包“大前门”。昨天回来,永胜分别带了东西给他的几个哥哥:二哥只抽烟袋,他给带了两斤口感上好的烟丝;给三哥的是一整条的“大前门”;四哥不抽烟,但四嫂奶水不足,他就给四嫂买了一些营养品。
这一些该花不少钱!但是,如果没有几个兄嫂的照顾,他永胜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更别说娶了妻子,还生养了三个孩子。
德安划燃火柴先为永胜点上烟,等到给自己点的时候,火柴却灭掉了。他赶忙凑上嘴,想就着火星把烟点上,可烟头刚挨着,火星一闪只剩下灰烬。他不想再浪费一根火柴,就借过永胜的烟把自己的点上,猛吸一口之后,再把烟还回去。
他一边吐着烟雾,一边问道:“你打算待几天?”
永胜怕烟灭了,赶忙吸了两口,然后回答说:“等把早稻收了,再返回县里。”
家里还有几个劳动力,说实话不需要在县里做工赚钱的永胜特地回来帮忙。只是永胜感念兄嫂们的恩情,凡是家里的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即使全家人都去了县里,可一到水稻播种、插秧,或者地瓜栽秧、理藤,他都会回来帮忙。
德安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挺高兴。虽然家里人口一大堆,但都是吃饭的嘴,一旦永胜不在家,真正能下地抡锄头的,只有他和德兴,以及四叔永实。而德兴这几个月也去了县里做工,他和四叔明显感到有一些吃力。
永胜清楚这一些情况,所以更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看着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德安,永胜知道他吃了不少苦。而德安年纪轻轻的,一直窝在农村也不是一个办法,他觉得到县里做工会比待在家里强。于是,他建议道:“等早稻收割完,你和我一起到县里吧!老六那边活不少,正缺人……”
“这……”德安有一些犹豫,也有一些为难。他的妻子刚生完孩子,家里的农活也离不开他,他只好摇摇头,表示去不了。
叔侄俩还没有把烟抽完,却看见德兴拿着板凳、草绳和蛇皮口袋,往小果园走去。他们不知道他准备忙什么,就相跟着走了过去。
小果园面积不大,归他们家所有。除了离老屋最近的地方种一些黄瓜、南瓜、空心菜、茄子之外,其余的都种着果树。最边上是一棵祖上留下的柿子树,树干非常粗壮,一个人完全合抱不来。园子里还有芦柑、毛桃、枇杷和番石榴……现在除了枇杷,其余的果树都挂着果子。
此时,本该是毛桃成熟的时节。可它们还没有成熟,就被彩蝶领着几个毛孩给祸害了,就剩下树梢还可怜巴巴地挂着几个。这还是他们够不着,才幸免于难、存活至今。
树梢上的毛桃,向阳一面红彤彤的,甚是馋人。虽然馋人,奈何难以够着,只能留给鸟雀或者蚂蚁小虫了。
德兴把板凳放在毛竹搭成的南瓜架子之下。架子上长着六七个成人脑袋大小的南瓜,他是怕南瓜越来越大,从架子上掉下来,所以拿来草绳和蛇皮袋,要将南瓜兜住。
这本该是一直在家的德安该做的事情,但他既要忙农活,又要照顾怀孕的妻子。不说别的,光是石顶山上的地瓜,都够他忙个半死,因此一些小事情就没有周全。而德兴这一点很好,嘴上从来不多说话,但只要看到有什么事情没有做,他就会自觉去做。
德安与永胜一起过去帮忙。
约摸过了二十分钟,就在叔侄三人即将忙完的时候,惠珍走了过来,让德安回去杀鸭子。
杀鸭子不是什么技术活。把鸭脖子上的毛拔开一块,拿起菜刀割下去,把血放进撒了食盐的老碗里即可。虽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毕竟是剥夺一只鸭子的生命,很多心慈软的人不敢下那个手。
惠珍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只好过来喊德安。这几天,她已经叫德安杀了两只母鸡给月华做月子,今天这一只鸭子是给家人吃的,家人难得全都回来了。再说了,德安的丈母娘和舅子也来了。农村里一有什么喜事,娘家门上向来是必请的,而且厅堂的大位必须留给他们。
德安不敢耽搁,放下手里的东西回去了。
太阳还没有爬多高,知了叫唤一阵又歇一阵,永诚家的女人们开始剥蒜切葱、淘米洗菜……
把活忙完,永胜不放心几个闹腾得欢的孩子,也回去了。
德兴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心想着得去自家麻竹林里挖两根竹笋。那天,他回家从竹林旁经过,看见冒着几根竹笋。今天家里人多,挖两根竹笋回来,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烧汤。
麻竹笋汤清凉去火。
他寻了一把镢头,才走到小果园,那头突然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声音听起来还挺耳熟的。他不关心来者是谁,扛着镢头继续往竹林走去。走到柿子树下,说话的人正好出现了——是刘丽凤和她三个孩子。丽凤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姑娘,姑娘长得好看不说,穿戴也挺好的。
“你这是干嘛去?”丽凤和德兴相熟,远远就打了一个招呼。
“哦,挖竹笋……”
“听说德安当爸爸了,这不……老六让我回来看一下。哎呀……这几天县里可热死了,几个孩子身上都长了痱子,我也是巴不得回来住几天,家里可凉快多了。”
这个丽凤挺能说的。
德兴没有回话。
小路狭窄,丽凤等人走近了,德兴只好侧身让她们过去。擦身而过之时,他的目光在那一个不认识的姑娘身上停留了几秒钟。
一阵微风迎面而来,是炎炎夏日里难得的一丝清爽。德兴望着苦茶坡下那一片拨人心弦的黄色海洋,心里竟然莫名有一些火热,和这个季节的阳光一样……
第五节
丽凤是前面永胜提到的老六的妻子。
她是镇上大坡头村人,嫁给老六已经七年。
老六本名叶永强,也是苦茶坡叶氏子孙。不过,他家属于三房定阳公派下。夫妻俩生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明朗,今年六岁;二儿子明乐,今年四岁;小女儿明艳,前年十月份出生。
这是农村里隔一年抱一个的典型,也是严重违反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典型!
说起这个永强,倒和永诚有一些渊源:永强的父亲和永诚的父亲自小一起玩到大,不仅交情甚笃,而且还是在同一年成的亲。只是,永强的父母生了五个女儿,最后才生下永强,而永诚的父母则有五子一女。
农村人讲究多子多福,谁都希望自己儿孙成群。基于这一点,又基于永强的父母少子,永诚的父母多子,双方老人商量好就立下一纸契书,由永诚的父亲把三儿子永诚写给永强的父亲当义子。
由此说来,永诚和永强还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这与永诚和永胜的兄弟关系不同,永诚和永强之间只是一纸契书,而永诚和永胜却存在着抚养恩情。
由于永强在家里排行第六,大家便给他取了一个“老六”的外号,连德安、德兴也这样叫他。永强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平时三人玩得来,还经常一起惹是生非。
别看永强年纪不大,现如今成就可不小!他有个在县政府任职的姐夫,通过这一层关系,他几年前就开始承包县里一些基建工程,当起了头家(闽南语译),没有多久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他这个头家一当,苦茶坡上许多人跟着沾了光。比如,永胜与德兴都是在他手底下做工,永胜是模板师傅,德兴目前是水电学徒。
这一些点到为止,我们言归正传。
由于永强和永诚存在着兄弟关系,和德安又玩得好,所以德安当上了爸爸,他就让妻子带上儿女回家一趟,表示祝贺。
和丽凤一起来的姑娘名叫丽萍,是她的表妹。回上山村之前,丽凤先回了一趟娘家,见表妹在家里闲得慌,就把她带了上来……
德兴挖了两根竹笋回来,剥掉笋壳放在厨房里,就一个人来到小果园。家里现在到处都是人,吵吵闹闹的让他很不舒服。他的性格还不至于到孤僻的程度,只是二十岁的他有着二十岁的烦恼,而且这些烦恼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准让人笑死:他始终忘不了,哥嫂婚后的一个黄昏,他哥搂着妻子亲个没完!
这对于一个心理、生理都成熟的大小伙子而言,足以在他心中翻腾起滚滚波涛。
从那一个黄昏起,他的脑海里一直反复闪现那一幕,让他烦躁、让他不堪,以致变得寡言少语、古里古怪。
想想,他都二十岁了。别人家二十岁的小伙子,不是结了婚,就是早订了一门亲在那里摆着,就他还是一个人,甚至连一门亲也没有相过。最可气的,就是他爸至今也没有给他找对象的意思!
这也是他对他爸总是爱答不理的原因。
德兴不抽烟,不能借由抽烟一解烦闷。刚好脚边有一支树枝,无聊的他就像小孩子似的,捡起树枝对着空气乱舞一通。
突然,不知道哪一棵树上的知了叫开了,叫得那样欢畅,引得旁边的知了也叫了起来。一时间,小果园里的知了声一浪接着一浪,让他异常烦躁、忍受不了。
他循声来到一棵芦柑树下,发现一只知了之后,立即举起树枝打了下去。只听见“啪”的一声,可惜没有打着知了,倒是震落几个青愣愣的芦柑果。他眼尖,看到那一只命不该绝的知了,扑腾着飞向另一棵树。
正当他蹑手蹑脚地跟到树下,再次举起树枝准备打下去的时候,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南瓜架子那边传了过来。
“你在干嘛?”
德兴被吓了一跳,本能地转过头一看,发现说话的人是丽凤的表妹丽萍。
丽萍领着小明艳,正站在南瓜架子下看着他。
看到是她,德兴不免有一些紧张——这种紧张挺莫名其妙。
丽萍不等他回答,牵着小明艳向他走了过来。她好奇地往树上张望了几眼,并没有发现什么。
“树上有什么?”她问道。
“知了……”
德兴还是有一些紧张,甚至不敢正眼看一看面前这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姑娘。
丽萍听到有知了,立马来了兴致。她抬头又往树上张望,终于发现真的有一只知了在树干上趴着。她高兴地指给小明艳看,还问小明艳想不想要一只玩。
小明艳点点头。
于是,丽萍向德兴请求道:“能逮一只给我们吗?”
这样的请求很容易就能够做到,德兴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他迅速举起树枝,对准知了打了下去。
这次打准了。又是“啪”的一声,又有几个青果震落下来,一起落下来的,还有那一只倒霉的知了……
第六节
“咦……都死了,我才不要!”小明艳撅着嘴将知了扔到地上。
德兴觉得奇怪,刚刚知了明明还在动,怎么一到她的手上就死了?他又把知了捡了起来,这才发现知了被打坏了,现在只是无力地蹬着爪子。
这样的东西留着也没有用!
他用力一甩,甩给了南瓜架子下凉荫处一只无精打采窝着的老母鸡。老母鸡看到知了,扑腾着翅膀飞奔过去,一下子就把知了啄到嘴里,并“咕咕咕”地欢叫着。
谁想,老母鸡的叫声引来一只大公鸡,三两下就把知了给抢了去。
这一幕让丽萍忍不住笑了。
她转过头看着德兴,那眼神分明是要他再给逮一只,而且要逮活的。
德兴能明白她的意思。
他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张望着又寻到一只知了。这一次他不能用树枝打,再打坏了岂不是白费力气,他得上树逮知了。可是,知了毕竟是长翅膀的东西,哪里是空手想逮就能逮到的。转移了好几个战场、花费了好大的功夫、折腾下不知道多少芦柑果,他才逮到一只完整的知了,交到丽萍的手上。
丽萍微笑着抓起知了瞧了瞧,然后想把它拿给小明艳玩。
小明艳才两三岁的孩子,看着她姨手里扑腾着翅膀、还发出怪叫的知了,不禁害怕起来,怎么也不敢接过去。
德兴捡来一个塑料袋,将知了装进去,并将袋口轻轻打了一个结,再递给小明艳。
小明艳高高兴兴地接了过去。
丽萍也很高兴,微笑着蹲了下来,和小明艳一起逗着袋子里不停扑腾的知了。
看到这一幕,德兴的心中很是愉悦!而丽萍微笑的样子,就像夏日里一缕清爽的风,慢慢吹散他心中的烦躁。
树上的知了还在叫唤,此时听起来却是那么悦耳——有一些转变总是悄悄然的,根本察觉不到。
过了一会儿,丽萍站了起来。她看了德兴一眼,然后对小明艳说道:“我们回去吧。”
小明艳有了玩物,自然听话地牵着她姨的手。
两人转身走了。
看着丽萍离去的身影,德兴的心里顿时空落落的。他再次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心里很想跟着她们回去。只是他无论如何也迈不开腿,哪怕前方是他的家,他大可正大光明地回去……
“姨,你看树上有桃子,我想吃桃子。”
桃树下传来小明艳的声音,是她发现了树梢上红彤彤的桃子——小孩子嘴馋是天性。
丽萍抬头望去,看见树梢上果真有几个桃子。但她不会爬树,而且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敢贸然去摘,只好哄了小明艳几句。
“不嘛!我就要吃,姨你给我摘、给我摘……”小明艳耍起了小孩子脾气,一边叫、还一边跳着脚。
丽萍无奈地看着小明艳,她知道小孩子不达目的是很难罢休的。稍作思索,她转过身看着德兴,但没有说话。
很奇妙,德兴竟然从她的目光里明白了她的心思!他迈开双脚走到桃树之下,二话不说就爬了上去。
彩蝶那些毛孩摘不到的,不代表德兴摘不到,他有身高手长的优势。只是树枝细小,他根本不能用力踩下去。又费了一番功夫,他才摘得四个桃子。剩下的实在是够不着了,他才从树上跳了下来,捧着桃子站在丽萍的面前。
丽萍伸手想接。
德兴说道:“要洗干净了才能吃。”
桃子上有毛,不洗干净哪里能吃?但丽萍还是想接过来,因为她大可自己去把桃子洗干净。
德兴又说道:“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洗……”
说完,他转身往水池走去。
丽萍本想跟着去,不知为何又觉得还是站在原地等他回来的好。
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
没过多久,德兴捧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桃子回来了。那一些桃子绿中带红,甚是诱人。
他把桃子交到丽萍的手上。
丽萍拿了一个桃子给小明艳,说道:“赶紧吃!别让你那两个土匪哥哥看到,就该来抢了……”
小明艳急忙咬了一口。她年纪最小,总是被两个哥哥欺负。
德兴觉得自己真该回去了。
突然,丽萍递给他一个桃子,并轻声说道:“你也吃一个……”
她的脸颊有些许绯红,就像桃子一样,甚是好看!
德兴感到不可思议,犹豫好久才把桃子接了过来。
他并不想吃,但还是张嘴咬了一口。
丽萍也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真甜!
屋旁,正准备帮忙处理鸭毛的丽凤,看到了小果园里的这一幕。
永诚家为了招呼她们,特意再杀了一只鸭子……
小主人公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年轻的新中国在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动荡之后,社会已经逐步趋于稳定;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各种政策的带动下,那场动荡留下的伤口,正在逐步愈合着、愈合着……
我们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1985年农历小暑期间,闽南凤来县华强镇上山村石顶山叶姓聚居的苦茶坡,坡下的早稻即将成熟。呈梯状的水田,绿里泛着一层撩人的新黄,和这季节田野山谷里自在飞舞的蜻蜓,和那午时家家户户袅袅的炊烟,一起构成了一副山村美图。山花开得正艳;知了声声不绝于耳;不安的麻雀,时而飞起、时而隐匿在绿黄之中,若是有些风吹草动,定是一群群呼啦啦地折腾着,直让庄稼人忍不住要咒骂几句。
苦茶坡南侧,有一条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小溪。几截竹槽将清澈的溪水引到一口蓄水池里,临近七八户人家都食用池里的水。离水池最近的一家,是坡上叶姓大户。此时,这户人家的厅堂里正端坐着几个人,都时不时紧张地望向一旁的大房。
一家之主叶永诚侧身坐在交椅上。他今年虚岁四十有八,目前是上山村小学的校长,并且还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颇有一些名望。他端起一个学区奖励的白瓷杯子,正想喝一口杯中的酽茶,怎奈他的大儿子叶德安一个劲在面前走来走去。他有些心烦,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就不能找个地方安静坐着吗?”
叶德安今年二十三岁,去年才结的婚,今天正好是他的妻子李月华生产的大日子。对于一个即将当上父亲的人来说,在如此时刻难免焦躁不安。但他爸这一说,他只好停下脚步,蹲在厅堂口一块松动的石条上,卷起了旱烟。
旱烟是邻居叶金田自制的。前些天,金田家养的一头大肥猪拱倒石条,从猪圈里跑了出来。大伙合力将猪围住归圈,他就拿了一些旱烟出来慰劳大伙。由于制作手艺一般,且烟丝切得比较粗,旱烟抽起来又冲又辣。虽然德安年纪轻轻,但烟已成瘾,而且现在这个场合也确是需要抽一口烟,以缓解心中的焦躁。
大房在厅堂的左边。无关人员早被村里的接生婆兼媒婆春婶喊到厅堂待着,年轻的以及见不得的直接给打发走了。屋里只剩下德安的妈妈和奶奶,配合她前后忙活着。
这是月华的头胎,屋里不时传出她的喊叫声,看来受罪不小。村里有一间小卫生所,只是唯一的医生不会接生,时下农村又不兴到医院生小孩,所以还普遍存在接生婆这个行当。
大家别小看了春婶,上山村接生与说媒这两件事情基本上被她包办了。因此,村民们都说春婶一进谁家家门,谁家准是要有喜事了。
突然,屋里传出产妇震天的吼叫声,差点没把屋顶长了青苔的老瓦片给掀了。厅堂里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个紧张起来。德安更是紧张得“忽”一下站了起来,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往门口张望几眼,又蹲了回去。
没过多久,一阵清脆的婴儿初啼声传了出来。厅堂里的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个笑逐颜开。
就在这紧张与欢喜之间,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哇、哇……”的哭啼声强有力地从屋子里冲出,冲撞着这所刚好住着四代人的老旧泥瓦房。
此时,知了停止了聒噪;麻雀扑腾一阵飞,从一片稻田又钻进另一片稻田,藏匿了动静。正午的太阳热烈地泼洒着它的光辉,叶家人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屋前的草地上,卧着一头正在吃草的耕牛——今年生肖刚好属牛。耕牛一边嚼着这个季节鲜嫩的青草,一边仰起脖子望向泥瓦房,仿佛它也知道有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草地外有一块菜地,一排豆角秧上挂着许多嫩绿的豆角,是这个季节可口的菜肴……
第二节
德安妈第一时间跑出来报喜,说叶家添了一名男丁。
这让德安高兴得直蹦,脚一抬就想进屋看看孩子,却被他妈妈给无情拦住。
永诚也是欢天喜地,一盏茶的时间还不到,就为他的小孙子想了一个“章宏”的名字。名字是按照族谱来取的,“章”是字辈。他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一校之长,想到这样的名字,自然是希望小孙子日后能够成就宏伟的文章。就在三个月之前,他的弟弟永实才添了一个男丁,取名“德明”。虽然才差三个月,但足足要比章宏大上一个辈分。
这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不过,这一大家子也可谓是命运多舛:
永诚的大哥没有成年就夭折了。
老二永贵脾气暴躁又嗜酒如命,喝高了就拿老婆孩子撒疯使浑,轻则拳脚、重则棍棒。他的老婆实在忍受不了,七八年前偷偷带上两个儿子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他的老婆留下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彩凤今年已满十八,小女儿彩蝶才十岁。两人还是时常受到永贵的打骂,若不是永诚夫妇一直护着,俩苦命的孩子不知道还要受多少罪。
老三永诚成家最早,老伴名叫郭惠珍。两人育有一女二子,大女儿早已出嫁,小儿子二十岁暂无对象。
四妹生长得水灵又灵巧,十七岁那年嫁到镇上。她才刚刚怀上孩子,在一次上山劳作的时候,不小心被毒蛇过山风咬到,结果大的小的一起没了,让两家都伤心得不行。
老五永实情路一直不顺,三十二岁那一年才娶到隔壁石岭县张五妹为妻,目前育有一子一女。
永诚的父亲生于民国初期,祖上传了木匠手艺下来,所以家境一直不错。不曾想生下几个孩子之后,他竟然抽起黑烟耍起钱,挺富足的一个家也慢慢被他败光。在他去世前两年,已经病歪歪的他在回家的半道捡回一对病殃殃的母子——就这样,永诚等人又多了一个弟弟,养活之后改随叶姓,并取名永胜。
老人过世了,永胜的生母陈氏(只知道姓陈)因为久病缠身,没有多久也过世了。留下的永胜,由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嫂照顾着长大、成人、成家,并于前年携妻子以及三个子女去了县里做工。
如果出嫁的与离家出走的不计算进来,小章宏便是叶家第十九个成员。
农村里生孩子是大事,尤其是添了男丁。这才刚擦开饭的点,几个邻居和亲友便闻讯赶来。农村有忌讳,女人生孩子,外家男人是不能进庭院的,所以来的都是一些女人。在一个老婶子的提醒之下,惠珍这才想起到祖先牌位前上香,告知列祖列宗,说叶家添丁了。
当上爷爷的永诚在众人的祝贺声中乐得合不拢嘴,赶忙拿出烟茶招呼大家。只是来的都是女性,没有人接他的烟,只好摆在桌子上。
他卷不惯旱烟,平时抽得最多的是不带嘴的“大前门”,好一点的就是带嘴的“友谊”、“乘风”,再好的虽然抽得起,却买不起。他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工资加津贴,应付完一大家子的开销,基本所剩无几。就说去年给德安讨老婆,不仅用光了积蓄,以及前几年嫁女儿的聘金,还得老伴回娘家借了一些,才算是应付过去。
永诚家里不缺人,尤其是有生产经验的女人,自然不需要帮什么忙。再加上农村人都忌讳进产房,大家只是喝上两杯茶,又小坐了一会儿,就都回去准备给山上的男人送饭。
这个时节,田里的水稻不需要怎么照看,倒是石顶山上旱地里的地瓜,该锄一锄草、理一理藤蔓了。即使是烈日当空,手里的农活却耽误不得,在山上劳作的男人,可都等着那一罐子饭来填肚子。
邻居亲友一走,永诚才有时间去吃午饭。
厨房里头,永诚妈正在招呼春婶用饭。永诚妈年过七旬,坡上的晚辈都尊称她为“老婶子”。老人的身体还硬朗,只是视力一直不好,最近这几年又惹了健忘的毛病。家里大一点的事情,她已经帮不上忙,但这一日三餐、一群鸡鸭、一窝兔子,仍是她在操劳。
给家人准备的午饭显得寒碜,因为这个季节能上饭桌的东西并不多。豆角、茄子等一些看似平常的时令菜,在山上种得少,最多也是隔三岔五摘上一点。不过,永诚妈早就为春婶准备了香菇瘦肉汤——这是农村招待客人必备的吃食。她给盛了满满一碗,满得差点就溢出汤来,而且一大碗尽是肉——这就是农村的待客之道,很讲究!不管客人吃不吃得下,是一定不会失礼于人。
而春婶身为媒婆兼接生婆,这样的东西吃得太多了。她一边嘟囔着吃不了,一边走向灶台拿了一个空碗,只往里盛了一小铝勺香菇和肉,又添了一些汤,就回到饭桌前吃了起来。
永诚妈不高兴了,迅速拿起筷子,想将原先碗里的肉拨到春婶的碗里。
春婶抬手给挡住,说道:“你就别客气了……把这一碗端去给月华吧,这个时候她也该吃一点东西了。”
上山村叶氏自清代乾隆末年迁至此处,到道光初年已经衍生出六个派支。春婶夫家与永诚家同属四房武阳公派下,如此算来两家还是族亲,亲人之间太客气也不见得是礼重。
永诚妈只好作罢。
正当她准备把吃的东西给孙媳妇端去之时,她的孙女彩凤从厨房门口钻了进来。
只见彩凤的身材略略有些单薄,干涩的头发微微发黄(农村姑娘大多如此),身上穿的衣服倒还合身,就是显得旧了一些。前段时间她的头发太长了,三婶就帮她剪了一把,发端处剪得齐齐整整的。虽然不成一个型,但她梳理得很仔细,还用一根从旧衣服上扯下来的皮筋绑着。
永诚妈看见孙女,就吩咐孙女把吃的给月华端去。
孙女刚走没一会儿,她突然想起筷子忘了,赶忙拿着筷子追了出去……
第三节
当永诚走到厨房门口,他的小儿子德兴挎着一个老旧帆布包、怀里抱着一颗大西瓜,沿着屋旁小果园的小路走了回来。
看到小儿子,原本欢喜的永诚莫名拉下脸。待儿子走近,他不高兴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回来了?”
德兴先是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又抬头瞟了他爸一眼,才淡淡地回答一句:“天太热……”
说完,他径直往厅堂而去,好像不想搭理他爸。
永诚也不想搭理他,抬脚走进厨房。德兴这一两年就这德行,一天到晚蹦不出三句话,不论对谁都爱答不理,就像大伙都亏欠他什么似的。
永诚刚刚走进厨房,吃饱肚子的春婶张嘴就问道:“德兴回来啦?”
她一边问,还一边用一支从刷锅帚上折下的竹签子剔着牙。
永诚点点头算是回答。随后,他拿了一个空碗走向灶台。锅里还有一些香菇瘦肉汤,他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去盛,而换到另一口锅里盛了一碗稀饭。
家里中午基本上都是稀饭,只有农忙时几个下地的男人,才可以用笊篱捞一碗稠的。永诚基本上不用下地,但家里就他随时享有这个权利。不过,这天太热,喝几口稀米汤也罢。
下饭的菜就一碗煮黄瓜,其余的都是昨晚和今早的剩菜。
由于职业的关系,春婶十分地健谈。她将牙缝里剔出来的肉屑就着口水咽下肚子,问道:“德兴今年都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对象吧?”
永诚又是点点头。他和春婶的年纪差不了多少,与她的丈夫又是同辈,两人本该有一些话说。只是自古媒人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而读书人研读圣贤书都自视清高。春婶靠她那一张嘴做一些撮合说媒之事,永诚则是用他的嘴传业授课、教书育人——这是本质上的不同。所以,除非真的有必要,不然他和春婶是聚不到一块、说不到一起的。
正午,屋内较为闷热,加上刚吃完热食,身臃体肥的春婶显然受不了,赶忙到灶膛边寻来一本破作业簿当扇子使。作业簿上不工整地写着“叶彩蝶”,这应该是彩蝶写完了不要,再拿到厨房生火用。
这一阵阵风让春婶凉快不少,但她的嘴闲不下来,继续说道:“二十岁已然不小,必须抓紧时间找一个对象,不然该让姑娘嫌说年纪大了!隔壁采石坑村有几个姑娘年纪正合适……怎么样?哪天我带你和德兴去瞧瞧?”
听说小儿子的年纪偏大,永诚立马就坐不住了。为人父母总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女儿早已出嫁,大儿子如今当上了爸爸,现在就剩下德兴摆在一边空着。倘若德兴也成了家,那他为人父母的责任才算圆满。
再说了,德兴也是时候找对象了。
他停下筷子看着春婶,张张嘴却没有说话——小曲好听口难开呀!
说媒扯亲这一碗饭,看来春婶吃得很顺当。她看着永诚欲言又止的样子,一下子就知道他有想法。于是,她慢条斯理地向他介绍着采石坑村张三家的姑娘今年十九岁了,李四家的个子高、很漂亮,王五家的能挑满满一担大粪……
还没有等她把情况全部介绍完,彩凤又一头钻了进来。她手里拿着碗筷,碗里还有大半东西,是月华吃剩下的。
彩凤顾不得向两个长辈打招呼,而是匆匆把碗筷放下,拿了把菜刀又匆匆往门外走去。
“你拿菜刀干什么?”永诚赶忙问了一句。
彩凤见三叔问话,立马停下匆匆的脚步,小心地看了三叔一眼,回答道:“切西瓜啊,德兴哥叫我来拿的……”
说完,她一副着急出去的样子。
永诚瞄了侄女一眼,心里总觉得她今天有一些反常。若在平时,剩下的那半碗香菇瘦肉一定会让她馋得很。但就算是吃剩下的东西,如若没有大人允许,她是断然不敢去动的;如果大人允许了,她一定会高高兴兴叫来妹妹彩蝶,姐妹俩一人几口分着吃了。
再想一想也不觉得反常。西瓜在山上绝对是一种稀罕物,一个夏天别说是吃上一口,估计连看一眼的机会都难得。村里一些有幸吃上西瓜的人,总喜欢把瓜籽留着,等到来年种上。不知道是土壤还是气候的缘故,西瓜最多只长得比拳头大一点,去了瓜皮基本没有什么瓤,而且最可恨的是食之无味。
看来,那一个西瓜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月还能吃上几回的猪肉。
永诚交代侄女记得拿两块过来招呼春婶,手一挥就让她去了。
春婶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追了出去。
永诚清楚地听到她在喊叫着——“西瓜凉,千万不敢给月华吃。”
这还是挺尽职的一个人!
春婶一回来就用力扇着风,好像刚才追出去喊那一嗓子让她更热了。半分多钟之后,她换了一个话题:“这是永贵的大女儿吧?”
都在一个坡上住着,她哪里会不知道这是永贵的大女儿。
她是别有目的,才会明知故问。
永诚的碗里还有几口米汤。
他将嘴里的东西囫囵咽下,回答道:“对!那时候还是你给接生的。”
春婶的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说道:“咱们村里的小孩,没有几个不是我给接到这人世间来的!”
她从三十岁开始给人说媒,撮合了几对之后,在一次偶然而又紧急的情况下,成功给一名孕妇接了生。从此,苦茶坡上一有孕妇临产,除非自家老人能够接生,不然大家都会来请她。就连村那头驼背岭的张姓人家,也会过来请她。
也许这是年过五旬的她,人生最大的成就与骄傲吧。
得意归得意,春婶马上回到刚才的话题:“彩凤今年多大了?还没有对象吧……”
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这个人真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刚好十八。”永诚是个明事人,知道春婶此话的用意。
“十八正好!哪天我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人家!”
这就是她的目的。
永诚淡淡一笑,却不置可否。彩凤不是他女儿,这一件事情还轮不到他来操心。他低下头默默地把碗里的几口米汤喝完,碗筷一搁——一餐就算是对肚子有交代了。
门外。叶永贵宿酒才醒来,自知到了饭点便来厨房寻食,恰好听到了里面的谈话……
第四节
小章宏出生的第九天。
很多地方有给新生儿过“三朝礼”的俗惯,但上山村这边要到第九天才把小家伙抱出来(俗称九诞礼),给他洗一个澡、给他穿上人生第一件衣服,并接受家人亲戚的祝福。
永胜一家昨天就回来了;德安的姐姐一大早带着一双儿女回来了;德安的丈母娘和舅子,也从隔壁东阳镇赶来了。所有人都准备了东西——面线、猪肉、鸡蛋、布料……这一些都是传统必备的。德安的丈母娘作为小章宏的外婆,她的礼物最丰富:背带、裙片、衣服……还有一条银项链。项链上有一块牛形吊坠,正合了小章宏的生肖。
一大群人高高兴兴地围着小章宏,祝福的话不绝于耳。一时间,这一所居住着四代人的老屋热闹非凡,彩蝶领着一群毛孩子更是吵闹得欢。
德安显然还没有学会怎么抱孩子,刚抱上一会儿,儿子就在他手上“哇哇”地哭开了。他“喔喔喔”哄了半天也没能哄住,实在没辙也不耐烦了,索性一把塞给他的姐姐。
他刚好看见永胜正站在屋前远望坡下的早稻,就径直走了过去。
前几天,他从他爸那里顺来一包“大前门”,到今天还剩下那么几支。
永胜见他皱巴巴的烟壳里没有几支烟,就回屋给他拿了两包“大前门”。昨天回来,永胜分别带了东西给他的几个哥哥:二哥只抽烟袋,他给带了两斤口感上好的烟丝;给三哥的是一整条的“大前门”;四哥不抽烟,但四嫂奶水不足,他就给四嫂买了一些营养品。
这一些该花不少钱!但是,如果没有几个兄嫂的照顾,他永胜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更别说娶了妻子,还生养了三个孩子。
德安划燃火柴先为永胜点上烟,等到给自己点的时候,火柴却灭掉了。他赶忙凑上嘴,想就着火星把烟点上,可烟头刚挨着,火星一闪只剩下灰烬。他不想再浪费一根火柴,就借过永胜的烟把自己的点上,猛吸一口之后,再把烟还回去。
他一边吐着烟雾,一边问道:“你打算待几天?”
永胜怕烟灭了,赶忙吸了两口,然后回答说:“等把早稻收了,再返回县里。”
家里还有几个劳动力,说实话不需要在县里做工赚钱的永胜特地回来帮忙。只是永胜感念兄嫂们的恩情,凡是家里的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即使全家人都去了县里,可一到水稻播种、插秧,或者地瓜栽秧、理藤,他都会回来帮忙。
德安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挺高兴。虽然家里人口一大堆,但都是吃饭的嘴,一旦永胜不在家,真正能下地抡锄头的,只有他和德兴,以及四叔永实。而德兴这几个月也去了县里做工,他和四叔明显感到有一些吃力。
永胜清楚这一些情况,所以更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看着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德安,永胜知道他吃了不少苦。而德安年纪轻轻的,一直窝在农村也不是一个办法,他觉得到县里做工会比待在家里强。于是,他建议道:“等早稻收割完,你和我一起到县里吧!老六那边活不少,正缺人……”
“这……”德安有一些犹豫,也有一些为难。他的妻子刚生完孩子,家里的农活也离不开他,他只好摇摇头,表示去不了。
叔侄俩还没有把烟抽完,却看见德兴拿着板凳、草绳和蛇皮口袋,往小果园走去。他们不知道他准备忙什么,就相跟着走了过去。
小果园面积不大,归他们家所有。除了离老屋最近的地方种一些黄瓜、南瓜、空心菜、茄子之外,其余的都种着果树。最边上是一棵祖上留下的柿子树,树干非常粗壮,一个人完全合抱不来。园子里还有芦柑、毛桃、枇杷和番石榴……现在除了枇杷,其余的果树都挂着果子。
此时,本该是毛桃成熟的时节。可它们还没有成熟,就被彩蝶领着几个毛孩给祸害了,就剩下树梢还可怜巴巴地挂着几个。这还是他们够不着,才幸免于难、存活至今。
树梢上的毛桃,向阳一面红彤彤的,甚是馋人。虽然馋人,奈何难以够着,只能留给鸟雀或者蚂蚁小虫了。
德兴把板凳放在毛竹搭成的南瓜架子之下。架子上长着六七个成人脑袋大小的南瓜,他是怕南瓜越来越大,从架子上掉下来,所以拿来草绳和蛇皮袋,要将南瓜兜住。
这本该是一直在家的德安该做的事情,但他既要忙农活,又要照顾怀孕的妻子。不说别的,光是石顶山上的地瓜,都够他忙个半死,因此一些小事情就没有周全。而德兴这一点很好,嘴上从来不多说话,但只要看到有什么事情没有做,他就会自觉去做。
德安与永胜一起过去帮忙。
约摸过了二十分钟,就在叔侄三人即将忙完的时候,惠珍走了过来,让德安回去杀鸭子。
杀鸭子不是什么技术活。把鸭脖子上的毛拔开一块,拿起菜刀割下去,把血放进撒了食盐的老碗里即可。虽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毕竟是剥夺一只鸭子的生命,很多心慈软的人不敢下那个手。
惠珍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只好过来喊德安。这几天,她已经叫德安杀了两只母鸡给月华做月子,今天这一只鸭子是给家人吃的,家人难得全都回来了。再说了,德安的丈母娘和舅子也来了。农村里一有什么喜事,娘家门上向来是必请的,而且厅堂的大位必须留给他们。
德安不敢耽搁,放下手里的东西回去了。
太阳还没有爬多高,知了叫唤一阵又歇一阵,永诚家的女人们开始剥蒜切葱、淘米洗菜……
把活忙完,永胜不放心几个闹腾得欢的孩子,也回去了。
德兴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心想着得去自家麻竹林里挖两根竹笋。那天,他回家从竹林旁经过,看见冒着几根竹笋。今天家里人多,挖两根竹笋回来,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烧汤。
麻竹笋汤清凉去火。
他寻了一把镢头,才走到小果园,那头突然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声音听起来还挺耳熟的。他不关心来者是谁,扛着镢头继续往竹林走去。走到柿子树下,说话的人正好出现了——是刘丽凤和她三个孩子。丽凤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姑娘,姑娘长得好看不说,穿戴也挺好的。
“你这是干嘛去?”丽凤和德兴相熟,远远就打了一个招呼。
“哦,挖竹笋……”
“听说德安当爸爸了,这不……老六让我回来看一下。哎呀……这几天县里可热死了,几个孩子身上都长了痱子,我也是巴不得回来住几天,家里可凉快多了。”
这个丽凤挺能说的。
德兴没有回话。
小路狭窄,丽凤等人走近了,德兴只好侧身让她们过去。擦身而过之时,他的目光在那一个不认识的姑娘身上停留了几秒钟。
一阵微风迎面而来,是炎炎夏日里难得的一丝清爽。德兴望着苦茶坡下那一片拨人心弦的黄色海洋,心里竟然莫名有一些火热,和这个季节的阳光一样……
第五节
丽凤是前面永胜提到的老六的妻子。
她是镇上大坡头村人,嫁给老六已经七年。
老六本名叶永强,也是苦茶坡叶氏子孙。不过,他家属于三房定阳公派下。夫妻俩生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明朗,今年六岁;二儿子明乐,今年四岁;小女儿明艳,前年十月份出生。
这是农村里隔一年抱一个的典型,也是严重违反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典型!
说起这个永强,倒和永诚有一些渊源:永强的父亲和永诚的父亲自小一起玩到大,不仅交情甚笃,而且还是在同一年成的亲。只是,永强的父母生了五个女儿,最后才生下永强,而永诚的父母则有五子一女。
农村人讲究多子多福,谁都希望自己儿孙成群。基于这一点,又基于永强的父母少子,永诚的父母多子,双方老人商量好就立下一纸契书,由永诚的父亲把三儿子永诚写给永强的父亲当义子。
由此说来,永诚和永强还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这与永诚和永胜的兄弟关系不同,永诚和永强之间只是一纸契书,而永诚和永胜却存在着抚养恩情。
由于永强在家里排行第六,大家便给他取了一个“老六”的外号,连德安、德兴也这样叫他。永强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平时三人玩得来,还经常一起惹是生非。
别看永强年纪不大,现如今成就可不小!他有个在县政府任职的姐夫,通过这一层关系,他几年前就开始承包县里一些基建工程,当起了头家(闽南语译),没有多久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他这个头家一当,苦茶坡上许多人跟着沾了光。比如,永胜与德兴都是在他手底下做工,永胜是模板师傅,德兴目前是水电学徒。
这一些点到为止,我们言归正传。
由于永强和永诚存在着兄弟关系,和德安又玩得好,所以德安当上了爸爸,他就让妻子带上儿女回家一趟,表示祝贺。
和丽凤一起来的姑娘名叫丽萍,是她的表妹。回上山村之前,丽凤先回了一趟娘家,见表妹在家里闲得慌,就把她带了上来……
德兴挖了两根竹笋回来,剥掉笋壳放在厨房里,就一个人来到小果园。家里现在到处都是人,吵吵闹闹的让他很不舒服。他的性格还不至于到孤僻的程度,只是二十岁的他有着二十岁的烦恼,而且这些烦恼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准让人笑死:他始终忘不了,哥嫂婚后的一个黄昏,他哥搂着妻子亲个没完!
这对于一个心理、生理都成熟的大小伙子而言,足以在他心中翻腾起滚滚波涛。
从那一个黄昏起,他的脑海里一直反复闪现那一幕,让他烦躁、让他不堪,以致变得寡言少语、古里古怪。
想想,他都二十岁了。别人家二十岁的小伙子,不是结了婚,就是早订了一门亲在那里摆着,就他还是一个人,甚至连一门亲也没有相过。最可气的,就是他爸至今也没有给他找对象的意思!
这也是他对他爸总是爱答不理的原因。
德兴不抽烟,不能借由抽烟一解烦闷。刚好脚边有一支树枝,无聊的他就像小孩子似的,捡起树枝对着空气乱舞一通。
突然,不知道哪一棵树上的知了叫开了,叫得那样欢畅,引得旁边的知了也叫了起来。一时间,小果园里的知了声一浪接着一浪,让他异常烦躁、忍受不了。
他循声来到一棵芦柑树下,发现一只知了之后,立即举起树枝打了下去。只听见“啪”的一声,可惜没有打着知了,倒是震落几个青愣愣的芦柑果。他眼尖,看到那一只命不该绝的知了,扑腾着飞向另一棵树。
正当他蹑手蹑脚地跟到树下,再次举起树枝准备打下去的时候,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南瓜架子那边传了过来。
“你在干嘛?”
德兴被吓了一跳,本能地转过头一看,发现说话的人是丽凤的表妹丽萍。
丽萍领着小明艳,正站在南瓜架子下看着他。
看到是她,德兴不免有一些紧张——这种紧张挺莫名其妙。
丽萍不等他回答,牵着小明艳向他走了过来。她好奇地往树上张望了几眼,并没有发现什么。
“树上有什么?”她问道。
“知了……”
德兴还是有一些紧张,甚至不敢正眼看一看面前这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姑娘。
丽萍听到有知了,立马来了兴致。她抬头又往树上张望,终于发现真的有一只知了在树干上趴着。她高兴地指给小明艳看,还问小明艳想不想要一只玩。
小明艳点点头。
于是,丽萍向德兴请求道:“能逮一只给我们吗?”
这样的请求很容易就能够做到,德兴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他迅速举起树枝,对准知了打了下去。
这次打准了。又是“啪”的一声,又有几个青果震落下来,一起落下来的,还有那一只倒霉的知了……
第六节
“咦……都死了,我才不要!”小明艳撅着嘴将知了扔到地上。
德兴觉得奇怪,刚刚知了明明还在动,怎么一到她的手上就死了?他又把知了捡了起来,这才发现知了被打坏了,现在只是无力地蹬着爪子。
这样的东西留着也没有用!
他用力一甩,甩给了南瓜架子下凉荫处一只无精打采窝着的老母鸡。老母鸡看到知了,扑腾着翅膀飞奔过去,一下子就把知了啄到嘴里,并“咕咕咕”地欢叫着。
谁想,老母鸡的叫声引来一只大公鸡,三两下就把知了给抢了去。
这一幕让丽萍忍不住笑了。
她转过头看着德兴,那眼神分明是要他再给逮一只,而且要逮活的。
德兴能明白她的意思。
他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张望着又寻到一只知了。这一次他不能用树枝打,再打坏了岂不是白费力气,他得上树逮知了。可是,知了毕竟是长翅膀的东西,哪里是空手想逮就能逮到的。转移了好几个战场、花费了好大的功夫、折腾下不知道多少芦柑果,他才逮到一只完整的知了,交到丽萍的手上。
丽萍微笑着抓起知了瞧了瞧,然后想把它拿给小明艳玩。
小明艳才两三岁的孩子,看着她姨手里扑腾着翅膀、还发出怪叫的知了,不禁害怕起来,怎么也不敢接过去。
德兴捡来一个塑料袋,将知了装进去,并将袋口轻轻打了一个结,再递给小明艳。
小明艳高高兴兴地接了过去。
丽萍也很高兴,微笑着蹲了下来,和小明艳一起逗着袋子里不停扑腾的知了。
看到这一幕,德兴的心中很是愉悦!而丽萍微笑的样子,就像夏日里一缕清爽的风,慢慢吹散他心中的烦躁。
树上的知了还在叫唤,此时听起来却是那么悦耳——有一些转变总是悄悄然的,根本察觉不到。
过了一会儿,丽萍站了起来。她看了德兴一眼,然后对小明艳说道:“我们回去吧。”
小明艳有了玩物,自然听话地牵着她姨的手。
两人转身走了。
看着丽萍离去的身影,德兴的心里顿时空落落的。他再次揩了一把额前的汗,心里很想跟着她们回去。只是他无论如何也迈不开腿,哪怕前方是他的家,他大可正大光明地回去……
“姨,你看树上有桃子,我想吃桃子。”
桃树下传来小明艳的声音,是她发现了树梢上红彤彤的桃子——小孩子嘴馋是天性。
丽萍抬头望去,看见树梢上果真有几个桃子。但她不会爬树,而且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敢贸然去摘,只好哄了小明艳几句。
“不嘛!我就要吃,姨你给我摘、给我摘……”小明艳耍起了小孩子脾气,一边叫、还一边跳着脚。
丽萍无奈地看着小明艳,她知道小孩子不达目的是很难罢休的。稍作思索,她转过身看着德兴,但没有说话。
很奇妙,德兴竟然从她的目光里明白了她的心思!他迈开双脚走到桃树之下,二话不说就爬了上去。
彩蝶那些毛孩摘不到的,不代表德兴摘不到,他有身高手长的优势。只是树枝细小,他根本不能用力踩下去。又费了一番功夫,他才摘得四个桃子。剩下的实在是够不着了,他才从树上跳了下来,捧着桃子站在丽萍的面前。
丽萍伸手想接。
德兴说道:“要洗干净了才能吃。”
桃子上有毛,不洗干净哪里能吃?但丽萍还是想接过来,因为她大可自己去把桃子洗干净。
德兴又说道:“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洗……”
说完,他转身往水池走去。
丽萍本想跟着去,不知为何又觉得还是站在原地等他回来的好。
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
没过多久,德兴捧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桃子回来了。那一些桃子绿中带红,甚是诱人。
他把桃子交到丽萍的手上。
丽萍拿了一个桃子给小明艳,说道:“赶紧吃!别让你那两个土匪哥哥看到,就该来抢了……”
小明艳急忙咬了一口。她年纪最小,总是被两个哥哥欺负。
德兴觉得自己真该回去了。
突然,丽萍递给他一个桃子,并轻声说道:“你也吃一个……”
她的脸颊有些许绯红,就像桃子一样,甚是好看!
德兴感到不可思议,犹豫好久才把桃子接了过来。
他并不想吃,但还是张嘴咬了一口。
丽萍也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真甜!
屋旁,正准备帮忙处理鸭毛的丽凤,看到了小果园里的这一幕。
永诚家为了招呼她们,特意再杀了一只鸭子……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