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四十一章 白力克量产风

小说:心灵使徒之第二地球 作者:墨门使徒 更新时间:2017-06-26 23:4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根据尚院士所领导的肿瘤实验室的初步研究发现,白力克药物竟然利用了细胞的自我纠错机制,药物有可能修复了损坏的DNA,使凋亡的造血细胞被新的造血细胞取代,而新的造血细胞竟然恢复了功能,这种细胞修复机制只能是DNA层面上发生的。
  而白力克竟然能够对基因产生修复,这个重大发现,极大的刺激了生物医学研究,尚院士团队开始全面投入研究这个药物在其他癌症方面是否具有疗效。在这个直播新闻传播到全世界以后,整个医学界产生了轰动,所有的遗传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等对于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药物,对本时空的病具有显著疗效,热情骤然增加,纷纷给实验室发来了咨询函,要求交流和拜访。希望能够提供药物配方,生物医学界感兴趣的并非治疗一个白血病的药物,而是从这个药物上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会普适在其他医疗领域。
  而最大的新闻是全球的白血病患者,纷纷要求进入中国治疗白血病,打给尚院士和肿瘤医院院长的电话在直播以后就没有停过,让院长和尚院士苦不堪言,干脆关了手机。
  从初步的实验到实际实现量产药物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还需要FDA认证,而中国也需要SFDA认证,一个新药要通过小试产品→药效筛选→制备工艺优化数据→质量标准→中试放大→药理毒理→药剂工艺→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等等步骤,这个步骤就需要2年时间,待批临床实验少则1年,多则3年,而临床试验的半年基本指生物等效性试验然后是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整个新药下来没有10年左右很难通过。而患者可能早就没有救了。所以很多患者争取获得实验药物的机会,主动做小白鼠,但是这个小白鼠也是需要机率的,因为双盲实验中的一部分患者抽中安慰剂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但总归比等待死亡要好很多。
  所以大预言基金会启动了第一项任务,就是推动各国特批该药立即投入实际应用,当然要签署风险自担条款。在大预言基金会的推动下,通过各种途径督促各国国会和总统尽快提出特别动议,甚至有些国家的白血病患者在大预言基金会的推动下,在白宫或者国会门前病床担架静坐。这个悲壮的场面极大的刺激了民众,这些静坐的病人都是白血病的患者,很多已经奄奄一息。这次静坐给了各国政府以巨大的压力。
  大预言基金会的成员已经越来越多的加入,其中很多大财团首脑和国际上有巨大声望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推动力更加强大,甚至美国有许多国会议员加入了大预言基金会,他们在国会提出了特批白力克药物立即投入使用的法案,得到了议会的广泛响应,总统开始和各国领导人进行多次电话沟通,协调立场。在经过了几天的讨论后,各国同意出台了该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立即投入使用的行政条例,直接绕过了FDA,指令各国的重要制药公司快速批量生产。
  这场风波基本上在10天后告一段落,但是却让世界各国政要真正认识到了大预言基金会的巨大能力,也促进了大预言基金会的全力扩张。
  这次事件中也让地球人认识到了大唐那个平行世界的科技水平。对于科技水平的向往成就了很多艺术创作,特别是在乔乔审核的大唐简史的第一版发布以后,该版本成为了继《南瞻部洲书》的另外一个基金会的官方经典著作,被广泛解读。
  无论是学者或者是普通民众,对于大唐有了深刻的感情,特别是在中国人中出现大唐热现象。相关的各种电视剧,电影纷纷出台,几乎每一部电影都获得了大卖。
  在电影《宣宗李忱》的大电影中,描述了李忱辉煌的一生,特别是起伏跌宕从被武宗陷害后人群中消失的那段情节,李忱在洛阳的丽正书院做一个藏经阁管理员期间的际遇,遍览群书,在浩若烟海的书中寻找真意,各种杂学和数理天文等知识的让李忱打开了视野,思考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世间万物的真理,在短短5年时间内,大量的阅读,直接造就了李忱深刻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个时期也是李忱人生最旺盛和智商最巅峰的时期,作为一个隐匿在书院的皇家子弟,很可能籍籍无名的沉溺于书海之中,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被宦官马元贽来出来做一个傀儡皇帝。李忱不动声色的把握住了这个时机,扮猪吃老虎将猎人干掉,迎来了大中盛世。电影场面浩大,直接在西安的大明宫复原建筑里面拍摄。在大唐帝国被炒作最热的时期上映,票房大卖。
  进一步促使了地球人对于第二大唐的热情。
  科学家们在其中解读了生物计算机技术和火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成为科学届的热点,四进制和生物计算机的技术研究,给地球生物计算机和脑神经科学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科学研究就是如此,大量的人力和资源都浪费在选择正确的道路上,只有当一个成果被验证以后,科学家才知道其他道路是不通的,而这个要承担巨大的代价和时间成本。当指明了未来的可行路线的时候,只需要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即可,即便难度很大,也不会走偏。
  而火星文明的发现,让NASA提前开始执行火星遗迹探测计划,这个计划的依据就是大唐帝国观测到火星文明的证据,而很可能火星在远古曾经出现过智慧生物,只是在这个世界,脆弱的火星生态圈,使火星智慧生命早早的完结,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在未来三个月是火星的近地点,证实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窗口,NASA的原来的计划是好奇号的第三代探测器和载人火星探测,第三代火星探测车具有更大的活动半径和自带的钚-238二氧化物的热电发生器,能够提供3000瓦的电能,当然重量也增加了1倍,这样探测器能够探测的范围将会达到5000公里以上,使用寿命得到15年,能够在火星沙尘暴期间也能够自由行走,不会像过去的火星探测器,如果被沙尘遮盖太阳能板就会趴窝。
  不过这次NASA打算增加探测范围,根据《南瞻部洲书》书中描写的火星文明的活动范围在赤道附近,所以重点探测赤道周边的一个标定地点,这也是行星学家研究的最有可能出现生命的范围。计划的改变使火星的探测任务增加了重量,同时会放飞5颗火星轨道卫星,便于观测和增加信号传递的速度。这次探测计划被重新命名为“东胜神州探测计划”,火星车被命名为“大预言号”,以纪念乔乔先生对人类的贡献,同时向乔乔致敬。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烦恼,乔乔的家庭的烦恼就是被社会关注着,一举一动都被反复解读,尤其是乔乔这样一个身份,乔妈和乔爸在家呆了几天以后实在无聊,还是要去上班,在便衣的保护下,去了办公室,生活似乎回到了以往,这点让乔乔很满意。
  乔乔和几个朋友被安排在一个大院里上班,这样干扰也少了,基本上不再被打扰。
  乔乔开始整理大唐的后续发展和历史。现在的机构被称作425机构,同时在这个机构办公的有不少熟悉的面孔,其中中外人员都有,负责人是方台长,承担现在的职位,是方台长主动要求的,方台长的研究工作随着职位的提高,前几年就只是承担管理责任,而研究业务交给了各自的研究机构,这个让方台长有些恋恋不舍,对于方台长来说研究才是最有乐趣的,而当官并不是他的强项,但是这个办公室的职位确实方台长主动向上级申请的。“天问工程”接近尾声,方台长仍然在两头跑,主持着那边的收尾工作,而这边的后续大唐的研究工作和科技转化工作确实重中之重。
  现在425机构有200多人促成,国际合作部由NASA的人员和欧空局、SETI的研究人员组成,这个是人员最多的单位。而核心的业务部门则是乔乔所在的办公室,到现在都没有命名,方台长想了几个名称都感觉词不达意,索性放弃了,直接叫做乔办,人员有五人组和天文台的人员组成,张大为作为办公室的保安负责人,负责乔办的安全。
  根据乔乔的建议,将吴金平抽调到乔办,负责唐历史研究,虽然已经有了社会科学院唐史研究的几名研究员,但是乔乔仍然想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很快吴金平就被调来了。
  现在七人组加上2名唐史研究员还有2名秘书组成了10人的小小队伍。开始了整理大唐历史的整理工作。
  乔乔获得的历史主要是口述,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将大唐历史整理出来,然后和中国历史上的相关事件进行时间线比对。整理出具有价值的内容,然后提供给各个研究小组进行解读。
  《南瞻部洲书》的后续留了一个悬念,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多次问后来发生了什么。今天乔乔打算继续讲下去,由两个秘书进行记录,并由录音机进行录音,形成纪要。
  刘学贵仍然是个急性子,“乔乔,后面杨忠辅到底发现了什么?”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