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二十二章 节后备战

小说:1906铁血新华 作者:女侠独孤雯 更新时间:2017-03-06 00:0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构思简单兵器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在稍稍做了一些补充和调整的想法之后张泽华里就找到了营里请来的干过火器这行的民间匠人。
  清朝后期,火器在民间已经并不稀奇了。王铁匠做为新上任的总督花大价钱应募来的工匠,多少也是县里比较出名的一个人。不但有着出众的铁匠手艺、还通晓火药、木工、并且在各种火器上也多少有些研究。从幼年学徒开始,至少有三十年从业经验了,另一位是韩铜匠,除了精通青铜铸造之外对于火器当然也有所精通。
  四旬上下的这两位大叔叔这些日子里比较悠闲,不过都是平日里忙惯的人,拿着不低的俸禄也不好意思吃闲饭,老王至少把之前张泽华吩咐的铅弹模具在这些日子里搞出来了。老韩则按照张泽华的要求多少备制了一些还算像样的火药、另外也筹集了不少的原料。
  指望这两个熟练的工匠完成全营的武装在理论上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那恐怕至少要花上数年的时间了,张泽华也没有指望这点。
  “听说师傅你在木工上也颇有建树?”张泽华客气的问道。
  “那是外人过奖了,这方面我可比不了某些专门干这行的。干不了一些太复杂的木匠活。不过要是削个竹枪或者制造个长矛什么的,那还难不到我。”
  “那你听说过一种叫长龙炮的兵器吗?能按照我所说的一些规格来把这图上的兵器造出来吗?”
  “长龙炮我听说过,但是没有造过。不过那木头炮我了解,这东西都是外行造的。对于干这行的我来说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那你觉得如果你同时指导几十个孩子,让他们按照图上的尺寸标准制造这种火器难度大不大?哦,参考的尺子我已经拿来了。火器这行相比您应该了解一些经验: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如果能做出真正有杀伤力而且附和要求的火器来,按件计价。每做出一件来,我有二两层次的赏钱。。。”
  王铁匠当然并不觉得这种木头**什么难的,也就是铁皮稍微有点儿技术含量而已,另外就是底座,但也是外行级别的东西。就是没有工匠基础的人当然也能够制造,只要由专门的工具、木材当然并不难以加工。
  “除了火门和扳机的部分第一次干活的人可以很难保证质量,其他我看也没什么。我和老韩两个人协助几十个生手是没问题的。”
  就这样,张泽华让老王和老韩轮班各负责五个时辰左右执勤。五百多名新来的孩子分成十班,每班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来随老王等人一起制作长龙炮,将人力充分利用起来。所需要的铁料、布料、木材凡是能够买来的东西也尽量不现做以节省时间。如果说长龙炮还多少有点技术含量,松木炮就是完全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了,还不一定比长龙袍更费工时。
  张泽华对火器成本的印象还是太深,大大高估了这种农具技术含量一般火器的制作难度。在老王等人的指导乃至张泽华的亲自参与下,除了第一天轮班制作的几件样品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口径标准不太一致外,基本上折合十几个工时左右就能制造一件、这样仅仅不过五天的时间就赶制出一百五十多件长龙炮、三百多支正规意义上的长矛、二十多门百斤级的松木炮。
  因为这些非金属火器有效使用寿命不过几发而已,还挑出其中的十多见件进行了专门的二十多次火器试射。通过这些火器试射也初步的让张泽华了解了这些火器的性能与理论上的出入规律。
  火药的制作比较麻烦一些,不过这对于如今已经不缺钱的张泽华来说却并不是问题了。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火药与铅弹,特别是在这以往的时候并不太平的黄安县一带。鸦片战争时代以前,民间的火药水平极差,不过在经历了太平天国与捻军之乱后这方面的水准也终于提升到了能够忍受的地步了。张泽华不怕火药的效率不行,但是为了追求质量规格的统一并制作专门保管的药包,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铅弹的加工相比之下反而比那些火器的制作要繁琐一些。
  如果要应付可能突如起来的冲突,当然不是组织一群孩子把所需要的火器制作出来就可以了。火器最多只能让在冷兵器战斗中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的群体稍稍具备一点儿抵抗能力罢了,距离张泽华的目标当然远的很。
  在短时间内要想提高战斗力?树立新三观的时间当然不够,可以做的事情仔细盘算起来大致只有两件,第一是在能够赢得孩子们信任的情况下许诺并使之相信:如果有人战死,营官必然会有办法让其得到上百两银子外加每户十亩以上好稻田的赏赐。贫困社会下比烂的战争中,金钱和待遇是决定性的因素。第二是能够真正考验出这五百人中最可能是勇敢群体的一群人,相比冷兵器,火器的一个一般人所不了解的优势是它可以把战斗力尽可能的向那些比较勇敢突出的官兵上集中,最大的发挥战力效能。比如说:一个阵地上的人跑光了,但是剩下一个王成一般的精锐利用所有火器向对手运用,这是冷兵器难以做到的。
  怎么才能考验出最为勇敢的士兵?就是打过很多仗的营官如果没有一定管理水平都很难做到。不过张泽华却有一个聊胜于无的初选办法:选出来的不一定是能在战场上有优秀表现的精英,却可以最大限度的剔除心理素质不合格者。
  大营内的操场上,经过十几个当职的孩子们还有营匠几天时间的忙碌,一个深达三米、宽约四米、长达三丈的深坑终于被挖成了。深坑上利用简单的树木搭起来了一个独木桥。在张泽华的印象里:大多数现代人走这种哪怕几米深的独木桥都会有一些心理负担。能够视如寻常的通过这独木桥,自然就是在天然的心理素质上初步过的去的人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