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二百五十六章 吕夷简

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时间:2017-03-25 18:47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第二百五十六章吕夷简
  二十五万缗钱,远不是二十五万缗钱那么简单。
  郑朗说足矣,那就二十五万缗钱,贾昌朝写好书奏,送回京城。
  然而过大半天后,蔡襄狐疑地问:是不是太少
  这等大事,王昭明与曹修睦也过来旁听,要向赵祯禀报的。
  王昭明问:为什么少了
  灾民不是去年移居的百姓,他们是真正九等户,过冬的衣服被生活用具以及农具,你们算一算。
  去年五等户至少有几chuáng破麻被,几件破衣服遮一遮寒,家中简单生活用品还是有的,不然以前怎么度日即便差了农具,也不会全部差,所以官府稍稍贷一些款,秋后基本还上。
  这些赤贫户几乎一样没有,连几件单薄的衣服,那天晚上慌luàn之下,四分之一的百姓因为船烧掉,一无所有。这得huā多少钱还要让朝中大臣说不出话,有可能二十万缗钱就没有了。剩下五万缗钱做什么,三万七千六百余人
  贾昌朝不解道:他说吕相公也知道。
  不管,宋庠懒得烦恼,这几人没有事为二十五万缗钱,能将几万灾民一拖几个月,能的,咱一个惹不起,做实事吧。灾民要逐一向太平州移jiāo,还有查案。
  天啊,让我写写奏折,可以写得天huāluàn坠,但什么时候查过案
  大宋郁闷,京城一干大佬更郁闷。
  看到贾昌朝的奏折,几位大佬脸上黑云飘飘,哪里是二十五万缗钱,这是隔着一千多里的时空,伸来如来巨掌,左一个右一个在扇他们大耳瓜。吕夷简一脸白脸活活气青,咬牙切齿地说:批
  一百万缗钱,五十万缗钱,还能找一个理由,说国库紧张,二十五万缗能不批么
  开始等着某些人罗嗦
  果然看到这二十五万,范仲淹发出愤怒的吼叫。
  当年修海堤他不知,财政不是他经手的,可发四州百姓,淹死百姓的善后,接着开耕与免税,岂止二十五万缗钱就是在苏州开挖了几条新河疏水,钱与粮也huā掉十几万缗钱。
  郑朗是良臣。
  财政这么紧,只向国家讨要二十五万缗钱,不是良臣是什么臣
  郑朗是良臣,另外一个人更是小人,居然为二十五万缗钱,仅是郑朗贡献出来两个丝织作监三四年的收入,就将几万灾民一拖几个月,好一个东府,好一个中书,好一个宰相
  立即弹劾吕夷简。
  赵祯隐约感到此事不是范仲淹说的那样,可另一边接到王昭明的疏奏,郑朗也说过,估计吕夷简会猜到他最多讨要五十万缗钱,最少会讨要二十几万缗钱,事实吕夷简给贾昌朝的命令最大限度正是五十万缗钱。
  此事就不对了,这个钱如果中书为难,朕省一省,也能省出来。
  将吕夷简王曾宋绶王随一干东府重要官员喊来,不仅是吕夷简一个人的错误,整个东府这次都有了错。
  听到赵祯的责问,吕夷简铁青着脸说:臣原以为他兴师动众,会向朝廷讨要一百万缗钱,不然不会如此。但也没有想到
  开不了口。
  为何你说五十万缗
  挤一挤,五十万缗他应当够的,不是别人,他是一位能吏。憋闷之下,没有办法回答,只好承认郑朗是能吏。
  为什么只讨要二十五万缗
  不够,此事与范仲淹无关,所以一个劲的大叫直臣良臣,东府的人全是坏蛋。可是王曾与吕夷简经手的,知道这些灾民底细,王曾又道:听臣算一算。
  将太平州的收入支出,以及灾民的开支,一一算给赵祯听。
  要么节约六圩,仅开两圩三圩,将成本省下来,那样灾民更不好安排。要么加开圩,支出却会更大。怎么算怎么不合理。这也变相地在替东府解释,不是我们有意要这样,当时也担心郑朗借此大开口,勒索朝廷。
  赵祯听着王曾一笔笔算账,最后也糊涂了,让东府几个官员退下去,不大放心,派人询问郑朗,郑朗答道,足矣。少了不行,多了不要。
  赵祯更糊涂,于是问范仲淹,用意不是让他攻击吕夷简的,一年多来冷眼旁观,反而他看得很清楚,某些时候吕夷简确实在做实事。是因为范仲淹经过两次水利,知道具体的开支。
  没有想到范仲淹听后道:郑朗说吕夷简知道,吕夷简肯定知道。
  范卿,何来此言
  郑朗教育几个学生与众不同,他是有意替朝廷培养几个良臣。
  赵祯额首,不是隐秘事,几个学生差一点使他教成了几个小怪物。
  平时他多与学生商议国家大事,培养他们未来,还有一个管事的在身边。
  明白了,郑朗有什么计划,肯定与吕夷简的三公说的,就算他是郑朗学生,两不相帮,还有一个管事的,能不向吕夷简会报。王曾不知道,吕夷简必然知道。所以郑朗说了一句,以吕相公的权cào之术,会算到我的需要。
  赵祯对吕夷简终于有些不快起来。
  很快吕夷简得知。
  在家中差一点气背过气,坐下来想了一想。这两人,那一个都不好对付。
  那个郑家,通过三叔的信,知道他的禀xg,软硬不吃,并且容易满足,功名利禄,要求不高,赴任后甚至从家里面掏钱出来垫给州府,为圈圩能吃苦的住在圩堤上。直臣还贪图一个清名,但是他宁肯让人耻笑了几年败家,居然不辨一声。贪的仅是学,又是自己不能给的。
  除非自己利用手段将他家那个作坊关上,成么就是关上,以此智慧,还能使出另外正大光明的手段,使他合法的敛财。
  不好对付
  郑家好一点,自己这次吃了一个闷心的亏,几乎是自找的。只要不为难他,似乎此也不想为难自己。然而另一个人,自己就是不为难他,他也要为难自己。
  苦思冥想,郑家放在一边,先想范仲淹。
  这个灾星天天在皇帝耳边吹风,吹到最后自己会倒大霉。
  让他想了好几个时辰,忽然想到一个主意。
  第二天上朝后,他提了一议,让范仲淹担任开封府尹。听到他这个提议,王曾与其他诸臣惊得差一点雷倒。
  吕夷简有苦难言,,范大先生,我惹不起你,巴结你,成么让你从小小的待制一下跳到开封府尹,你这一回能放过我了吗
  外人看很是不错,郑朗以一己之力单挑中书大佬,虽然小亏,用了一个二十五万缗钱,在吕夷简小伤口上狠撒了一把盐,大家应是扯平。
  比如庞籍,力挑李迪,背后有吕夷简暗中支持,同样不是流贬出去
  想与大佬们力敌,一点亏不吃,怎么可能呢
  可是郑朗很郁闷,回到家中,坐在chuáng上,禅定入坐,一坐三天,这将心头一口郁气散去。
  走出来时,外面急得跳脚,赵通判看到他出来,连忙迎过来道:郑知州,钱不够啊。
  什么钱不够
  灾民的钱。
  拨起来很快的,吕夷简直接从江宁府直接调来秋税,很快就可以支付。命令还未下来,然而赵通判也在家里左算右算,感到差得太多,找上mén来。
  赵通判,够了。
  真不够。
  真够了,不能指望朝廷,若是指望朝廷,给五十万缗钱,还是不够。
  那赵通判也纳闷起来。
  但必须先有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不然钱就来不了。
  赵通判眼睛茫然,难道朝廷的钱过来后,能生儿生孙,变出一大堆钱出来或者郑朗自己经商,更不可能。
  放心吧,我要出去,州务你替我继续看好,灾民更不能疏忽大意。
  好,赵通判五味杂陈地看着郑朗带着两个小妾又离开州城,然后问几个学生:你们可否知道郑知州钱从何来
  几个学生皆摇头,同样眼中一副茫然。
  坐在船上,江杏儿也好奇地问:官人,是怎么回事
  暂时我不想说,郑朗怏怏不乐地说道。
  不管怎么说,二十五万缗钱是少了,让他手中很紧张。
  郑朗去看了看新圩选址,但传来的消息更让赵通判心惊rou跳,郑朗不仅是看那个六圩,还看了其他湖泽之地,也就是他有可有无的未来几个中型圩田。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不然三万多百姓往哪里安置呢
  可是赵通判更不解,钱本来就不够,再开新圩,钱怎么办
  灾民挨户过续完毕,郑朗再次回来,赵通判道:郑知州,你看了新圩。
  嗯。
  我是指除了那六圩之外的圩。
  嗯。
  郑知州,你有何打算
  我仔细的计算了一下劳力,若来得及,还能开三个中型圩,大约能拓地一千余顷。
  钱啊。
  嗯。
  郑知州,劳力是够了,可钱不够,并且就是一千余顷,也安排不了七千户百姓。
  嗯。
  赵通判被华丽丽的打败,道:郑知州,能不能告诉我你有什么详细的计划安排
  不能说,时机未到,不过你来了正好,我们一道办一件事。将赵通判带到灾棚前。都是简易的灾棚,仅能遮一下寒风苦雨,一切为了节约成本,毕竟不是正式居住之所。
  郑朗看着灾民,让衙役在里面挑了一些代表过来,对他们说道:本官收了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也答应过朝廷给你们一个好日。
  这些灾民不吭声。
  郑朗说道:一个好日,包括你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还有未来的一条生活道路。各位自己算一下,得huā多少钱。
  至少得让灾民领情。
  一把火烧得,让灾民对自己十分冷漠,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下面的工作不大好安排。
  两百多个灾民算了一下,脸sè变得慎重。
  郑朗又继续道:本官只能指一条道路给你们,能不能幸福,还要你们双手创造。过后,我会分批让你们去景民两圩自己看一看,问一问哪里百姓是如何创造幸福的。
  不能听朝廷,甚至大宋他们鼓吹,你们一来,良田有了,衣服有了,住的有了,吃的有了,好象这里到处是金山银山。
  继续说:你们在户册上全部登记,自今天起,就正式是太平州百姓。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你们自愿去做工,或者做佃农,那与本官无关,若不想就配合我。你们回去说一说,愿意出去做工或者做佃农的,请走出来,不愿意的,从今天起,必须听我的安排。
  让他们回去,一一传达下去。
  过半天又走出来十几个人,问道:请问郑知州,未来如何安排我们
  又有人问道:我们能不能分到圩田
  无从奉告,你们离开还来得及,若一个时辰后再不离开,本官就当你们默认。以后不听安排,这里有朝廷翰林学士兼给陛下写诏书的知制诰,有给陛下说书讲经义的崇文殿说书,还有台臣知谏,宫中的内shi,本官只能放任你们自生自灭。
  知州是说听你的话,就有好日
  我只给你们指一条路,好日是你们双手创造出来的,难道我刚说得不清楚
  蔡襄低声说道:郑知州,会吓着他们。
  郑朗皱皱眉,不悦道:你们能看到什么在太平州我会下一步好棋,就因为你们,好棋变成了坏棋。
  不想辨,让十几人再次回去,将赵通判喊来,说道:有些四等户与少量五等户的地要售,拿五万缗钱,将他们的地全部收下来。
  大局乃定,太平州百姓欢声一片,不管怎么说,知州还是那个知州,发展还是那个发展,六圩开始测量,于是陆续的有人出售自己田地。也就是那五千户百姓,一些四等户,还有一些五等户,手中田地多者接五十亩,少者仅几亩地。这些地租不易管理,带又不象房屋,拆一拆,用船一装,装进新圩重新盖一间房屋,也不象桑树,chun天到来迁移一下,也可以成活。于是大肆卖地。
  他们卖可以,得有人要。
  这么多地出售,地价一下压下来。有的良田一亩不足两缗钱,坡地仅值几百文。
  喊低可以,你们不卖,明年就是荒废了,还得jiāo地税。
  有的出手,有的在继续僵持。
  这时买真的很便宜,但官府去买蔡襄狐疑地问:郑知州,为什么要买。
  不买他们怎么办郑朗手一指灾民。
  行啊,可你到哪里nong出这么多钱。赵通判嚅嚅道:不好吧。
  听我的没错。
  赵通判只好吩咐下去。
  过了一个时辰后,有的灾民走出来,看看人少,又走回去。郑朗对大宋与贾昌朝说道:我已经说过多次,以后他们不听调动,自生自灭,与我也没有关系。
  说完带了几名衙役与小吏重新上船,再次离开。
  郑朗的种种,让宋庠与贾昌朝蔡襄曹修睦王昭明全部是一头雾水,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懂。
  接下来赵通判陆续地带着灾民到两圩看了一看,让他们自己打听询问。
  再用船接回来。
  秋水渐渐平下去。
  江宁送来二十五万缗钱,有的是钱,有的是帛,折合在一起算的。
  可是太平州第一笔巨款也飞了出去,重新变成土地回到官府。赵通判这接到郑朗从远处下来的一份命令,让他将这些土地通过jiāo换,集中在几个片,然后翻耕,留作冬天冻酥。
  接到命令后,赵通判眼睛亮了一亮,可再想,还是有许多地方想不明白。
  秋天到了最深处,树叶开始凋零。
  忽然太平州码头上来了一艘艘船只,船只泊好,船上的人将一件件箱搬上了岸,箱里面是秋冬衣服。搬完象小山一样的箱后,走出来一个领首模样的中年人,对维护秩序的衙差说道:麻烦差哥通知一下你们的赵通判。
  赵通判不知究里,走过来问:你找某有何事
  来者不答,拿出一份清单递到赵通判手中,清单写了衣服的件数,一个灾民三套换洗衣服,包括冬衣里衣秋衣,以及采购地点,与总计六万一千多缗的huā费。然后说道:赵通判,请清点一下数量。
  你们是
  不管我们是什么人,你派人核对一下数量,我们还要回去。
  赵通判派人数了一下数量,一件不多,一件不少,又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何送这些衣服过来
  来人还是笑笑不答,上船离去。
  宋庠正在四处查案,更苦bi,所有衙役与官吏全在忙碌,他都找不到什么人手协助,闻听此事赶来,问:怎么回事
  赵通判看着欢呼的灾民,苦笑一下道:我也不知。
  话音未了,又是几艘船只过来,停下来,又往岸上搬东西,这一回换了huā样,是各种冬葛被与冬麻被,一人一条,搬好再次递上一份清单,上面注明采购地点以及价钱,五万两千多缗钱。
  不是很贵,每一条被质量虽不能比绸缎绒被与máo毡相比,可质量也不差,并且很厚实,三万多条,一条一缗来钱,很公道的价格。可是赵通判将来人拦住,怀疑地问: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送东西的人。又笑了笑,带着伙计上船离开。
  听着灾民更大的欢呼声,蔡襄与贾昌朝也走过来,问原因,然而赵通判与宋庠几乎有些抓狂。
  这些船离开不久,又有一批船驶过来,再次搬东西,锅碗瓢盆,榻椅帐台,十分标准的一家生活用品,几乎全部备齐。当然清单更吓人,九万六千缗。
  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送东西的人。
  你不说本官不让你们离开。
  我们是好心送东西的人,赵通判,听说你也是一个好官,不会不讲道理。
  一个好官击中赵通判柔弱的内心,差一点泪流满面,当了二十多年的官,终于有人肯承认他是好官了。既然是好官,不能做出无礼的举动,只好放他上船。
  船离开港口,渐行渐远。
  衙役在分配物品,逐一发放到灾民手中,灾民欢喜的一个个狂呼。
  可是几个官员大眼瞪着小眼,送东西过来,可以解释,有可能是郑朗的安排,关健州库里的钱帛一文没有动,不可能郑朗嘴皮动一动,就会有许多大户人家赊二十万缗钱的东西给太平州。
  换吕夷简前来,也不可能做得到就是有人肯赊,以后要还的。少郑朗敢赊,这么多郑朗敢赊么
  几个官吏站在港口处,看着那一点点白帆越行越远,相视一眼,不知说什么好。长那么大,听过或者看过许多古怪的事,但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古怪
  閣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