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各方势力盘点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作者:呕心沥血方从哲
在已经过去的己亥年,各势力得失盘点如下:
一、宋朝方面:
1、朝廷:
五月攻克汴梁后,势力一度遍及河南。但旋即受到察罕帖木儿的围攻而败北。八月丧失汴梁,退居安丰,从此一蹶不振。年底,沙刘二率三万余人自辽东来援,暂时稳住阵脚,目下防御两淮老根据地。
其名下的各路北伐军已基本失败。
而此前,赵均用的淮安行省已被击破。残部、留守泗州的行省右丞薛显,显然也立足不了,目前已渡江投靠老战友朱元璋。
中路军的出发地曹州行省原为平章盛文郁的领地,现在由武诚为该省平章,具体不详。按,曹州在安丰左近,当为安丰之羽翼。
2、山东行省:
去岁北伐失败后元气大伤。四月,泰安赵均用杀平章‘毛’贵,自称永义王。然而七月,辽东王士诚、续继祖自辽东杀回,斩赵均用。目前王士诚、续继祖、陈‘揉’头奉小‘毛’平章居益都。‘花’马王田丰以行省丞相身份居东平。
察罕帖木儿下一个攻击对象。
3、辽阳行省:
年初攻占上都以来,关先生等三平章进入辽东。二月攻占辽阳。秋,伐辽南,因左李叛变,不胜。与‘蒙’辽阳行省左丞纳哈出两败俱伤。冬,关先生为双城总管邓舍,辽阳落入海东之手。沙刘二渡海救驾去安丰。‘蒙’古行省左丞相搠思监等来犯,几乎攻陷广宁,被邓舍击败。目前唯一剩下来的平章潘诚困守广宁城。
估计将会投靠纳哈出或者勃落帖木儿。
4、海东行省:
‘春’,邓舍破永平。夏,邓舍抄掠北高丽。秋,邓舍取辽南。冬,邓舍克辽阳、破‘蒙’古军。十二月中,‘侍’御史刘十九来传圣旨,开海东行省,以邓舍为左丞相。
5、江南行省:
‘春’,胡大海攻陷诸暨,开始浙东攻略。四月,西路又夺回池州。五月,朱元璋由行省平章升左丞相,诸将都有封赏。七月,朱元璋杀右丞郭天爵,发动浙东征伐战,平定处州等处。至此浙东亦半为朱元璋所有。九月,因被朱元璋部将俞通海击破,赵普胜为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因挟徐寿辉于江州,自称汉王。朱军乘机攻破潜山,围攻上游重地安庆,至十月,不克。
二、天完朝方面:
1、中央:
去岁陈友谅收获不小,连克安庆、龙兴等路,完全占领长江上游的重镇。但是也发生了陈友谅“佯为出迎,伏兵于江州城西‘门’,尽杀寿辉部属,只留寿辉”的事件。陈友谅于是定都于江州,自称汉王。
今岁陈友谅收获不大,似乎在位次年的东征做准备工作。九月,他以计谋杀死赵普胜,大失人心。
2、陇蜀行省:
前年,‘春’,由巫峡引兵入蜀,攻下重庆,遂以重庆为据点,被授为陇蜀行省参政、骠骑将军、行省左丞、右丞。
去岁,克嘉定,大败四川‘蒙’古军主力。然而,今年当明‘玉’珍准备乘胜消灭四川‘蒙’古军时,发生了宋西路北伐军李喜喜、王虎、郭成等人入蜀事件。明‘玉’珍只得率部前往川北平元、剑阁一带将其击败,收编其大部,唯少数人走汉阳投奔陈友谅。
是年,‘玉’珍遣使进贡于天完,徐寿辉拜‘玉’珍为骠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相。
直到辛丑年‘春’,明‘玉’珍才彻底消灭在四川的残余‘蒙’古军郎革歹、赵资部。十月,自称陇蜀王,谥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一说明‘玉’珍1358年已取成都,非。
三、‘蒙’古:
1、朝廷:
目前当权者为“贤臣”太平,但他不附皇后奇氏,反对“内禅”,因此招到后党反对。目前‘蒙’古朝廷内帝后两党‘交’锋‘激’烈。
2、勃罗帖木儿:
‘春’,大败红巾军关先生部。屯大同,窥测太原。
3、察罕帖木儿:
五月,察罕帖木儿开始调兵遣将进攻汴梁。自率大军次虎牢,遣兵南道出汴南,略归、亳、陈、蔡诸州;北道出汴东,发战船沿黄河,水陆并下,略曹州以南,据黄陵渡。又调陕西兵,出函关,过虎牢;山西兵出太行,逾黄河,会师汴梁城下,夺取其外城。察罕帖木儿自屯杏‘花’营,指挥各路军环城而垒,把汴梁围得水泄不通。刘福通起义军屡次出战皆败,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形势十分危急。八月,城中食将尽,察罕帖木儿与阎思孝、李克彝、虎林赤、关保等将商议,分‘门’而攻。入夜,元军登城,破关而入,刘福通与数百骑护送宋主韩林儿自东‘门’夺围而遁,元军俘获皇后及起义军家属数万,宋政权官员五千余人。元军夺取汴梁后,起义军失去河南,察罕帖木儿势力大振,朝廷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于是,察罕帖木儿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乃日修车船,缮兵甲,务农积谷,训练士卒,谋大举以复山东”。主要基地为冀宁路。
4、东吴:
前年张士诚投降‘蒙’古,被封为太尉后,他就一面割据一方,一面对‘蒙’古虚与委蛇,多次运粮到大都。目前居隆平府,领地“北至徐州、南至绍兴”。
‘春’,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李文忠攻重镇诸暨州。张士诚遣将攻江‘阴’,被守将吴良打得大败而去。秋,攻常州,一度让城内急缺粮食,但最后又败。
次年元月,攻击大宋朝廷,夺取淮上大部分州县。
方国珍、陈友定及‘蒙’古其他地方势力等从略。
——
注:
南朝三大将相继阵亡时间为:
楠木左卫‘门’尉正成,1336年阵亡于凑川。
北田大纳言显家,1337年阵亡于和泉石津。
新田左中将义贞,1338年阵亡于越前藤岛城附近。
均为2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小说中提到“藤光秀为南朝溃卒”。查本年前后九州方面南朝失败的战役,或许是肝付家余党胡麻崎城榆井家和志布志城大姶良家。正平十二年,北朝日向守护田山直显军彻底消灭两家,清除了日向的南朝势力。然而旋即在次年被南朝镇西府驱逐出九州岛。
同年,南朝方镇西府在大保原合战中取得了对少贰-大友联合军的决定‘性’胜利,从而确立了南朝方在九州岛的优势地位。
本来南朝方重要将领大多已在1340年前阵亡,幕府方面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幕府内部旋即就因政见不同发生了以将军足利尊氏及其亲信高师直兄弟为一方,将军之弟直义和将军之子直冬为一方的大内讧,史称“观应扰‘乱’”。这样就使南北朝之争变成了三国大战。
这次内讧最终以保守派直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幕府也因此元气大伤,原来忠于幕府的各地封建领主割据一方,尾大不掉,全国彻底陷入封建‘混’战。
而南朝镇西大将军怀良亲王在菊池、阿苏等忠臣辅佐下,却乘此良机,主动介入武家内斗,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南朝控制九州岛后,一度似乎中兴有望。于是采取利用幕府内部在斗争中失败的武将和地位受到威胁的领主不断反正的机会,来打击幕府。但这些“反正者”本身投靠南朝,也是权宜之计,因此最终并不能改变大局。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