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138章 第二次亲征

小说:护国大将军 作者:宁愿孤独 更新时间:2017-08-19 18:0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在大郑最严肃庄重的太极殿上,对着一帮子老臣重臣下的军令,行动起来就是快。
  这是皇上的第二次御驾亲征,他第一次大败亏输,幸亏王铮后来给他挽回了点颜面。
  可这一次的情况更凶险,王若和陈尧那四片嘴皮子的二十万雄兵,那是王铮故意说的孬话,指望不上。
  现在紧急出征的,是从卫戌京师的五个军里挑选出来的十万将士,以及两万皇上的亲兵御林军。
  这十二万人,再加上一路能赶来驰援的,再算上从雁山卫进草原攻击白城的七万将士。合计也不到三十万人马。
  因此,皇上的姬妾儿女哭哭啼啼地劝了皇上三天,担心他此去会有不测。
  支持皇上北征的,唯有洛阳公主郑妽一人。她也并不相信她的父皇真有啥军事上的本事,而是,她对北征的主帅王铮有信心。
  “大家都别劝了,就让父皇御驾亲征吧!我能保证父皇必会击退蒙辽大军,大胜而归。”
  众人不知道郑妽哪里来的底气,她能保证?她凭什么保证?
  在后宫劝慰好了娘亲妹子等等,郑妽又去了县伯府。
  王铮的书房,郑妽扭扭捏捏地走了进去,看了看王铮,想说又不敢说,犹豫了好一会儿,她才鼓起了勇气。
  “我也想去。”郑妽对正趴在桌案上写写画画的王铮说道。
  “你想去就去啊!上京城里,还有哪里是你不能去的?去吧去吧!别来烦我,没看我很忙吗?”
  王铮头都没抬回答道。
  和郑妽说话,他是越来越随便了,谁让郑妽喜欢他不计较他呢?
  “这可是你说的哈?”郑妽大喜,她没想到王铮都不知道她说的话的意思,就已经满口答应了。
  “我说的我说的,去吧去吧!”
  韩庚从雁山卫直扑蒙辽的西都白城,拿下白城后继续烧杀抢掠攻城拔寨,是王铮的一招妙棋。他不能不考虑韩庚等将士们,在蒙辽境内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
  曹显率两万人马兵出连云城(连云港),乘船出海绕个小弯儿,在百济的新义城(就是后世丹东不远的新义州)上岸后,直扑距离新义城仅仅四百多里的蒙辽东京(辽阳)。
  王铮不求曹显能打下辽阳,他带的兵将太少,也不可能打的下来,只求他以游击战法机动迂回,把东京的附近区域搅得一团糟就够了。
  而他自己,护卫皇上御驾亲征至澶州,他要在澶州城下,把蒙辽大军杀得落花流水哭爹喊娘。
  至于澶渊之盟,去他的澶渊之盟吧!
  有他王铮在大郑,像那种军事上占据优势,却仍是签了屈辱条约的澶渊之盟,王铮不可能让他发生。
  (注:对于澶渊之盟,历史上有争议。大宋军占据优势,却仍需交给辽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以充军资。
  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还要割地赔款。
  不过,有人认为,当时大宋的年收入是一万万两白银,而一场大战就需三千万两白银的付出,十万两白银只是个中等小县的赋税收入,而大宋当时有一千多个县,还没有订立盟约后和大辽贸易往来赚的多。是很划得来的。
  可这些银两和绢对于贫穷的辽国来说,却是不得了的财富。
  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金银土地,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
  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另:澶渊之盟后,辽国退兵,交还了部分北宋的土地城池。所以,澶渊之盟有利有弊,褒贬不一,颇有争议。)
  王铮之所以想让皇上御驾亲征,一是这场仗确实不太好打,他需要皇上亲上前线去鼓舞士气。
  二是,他也想看看,皇上到了澶州以后,等蒙辽求和,他会不会同意澶渊之盟的合约签订。
  王铮需要印证,这个大郑和历史上的北宋,大事件的相同概率有多大。这对于他以后的军事行动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通过这两天来的消息汇总,王铮更有了信心,现在,松州和江州,代老将军和程霸还在坚守。有流民反映,朔州可能还未被攻克,信道不畅,无法得到确切消息。
  而瀛州城下,蒙辽军日夜不停攻城,郑军守将季延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
  冀州也已坚守了近十天,现今仍未被不善攻城的蒙辽军攻克。
  如此推断,蒙辽大军即便是逼近澶州,而在他们的后方,仍有郑军坚守的数座坚城,兵力总计也会有十万以上。
  这样算来,皇上至澶州城下时,蒙辽军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加上他们担心北面几个城池的郑军,会杀出来两面夹击四面合围。和郑军求和也是有可能的。
  三日后,王铮天色未明就已起床,辞别娘和翠姑,又交代时蓉肖瑛和玲珑双骄,在家要乖要听娘的话,多替他尽孝。他这才叫上山娃带上五百亲兵,起身去了军营。
  现在到了战时,他的亲兵自然也就五百名足数补充。山娃这个五品下的将军,暂任他的亲兵队长。
  好吧!王铮平时不要这么多的亲兵,就是嫌五百这个数字不好听。两个二百五啊!
  来到军营后给皇上见了礼,王铮又一次地一口闷干了三两白酒,然后大手一挥说:“放炮,开拔。”
  依旧是极其简单的出征仪式,他依旧是醉酒后吐了睡睡了吐,脑袋疼痛欲裂,躺在马车上摇晃了半路。
  很多在出征现场的文官,都非常看不惯王铮主持的出征仪式。
  不慷慨激昂说上半天,不宣誓不祭旗,不杀只公鸡喝血酒,也不杀个俘虏或者是死囚了啥的祭天,就这么一碗酒四个字就完了,太姬八简单了,就连皇上和房相都看不惯。
  他俩提前两天就让秘书郎亲拟的讨逆檄文,后来又点灯熬油地亲自修改了两个晚上,一篇华丽激愤可称当世大作的讨逆檄文,现在就装在他们的袖筒里,但却无用武之地了,他们白费心了啊!
  可王铮现在是大郑全军的大都督,他的话就是将令,就连皇上也得听,别人就更没有办法。
  皇上御驾亲征,太子和博阳王驻守上京监国。十二万大军接地连天无边无际。出了京西大营,直奔澶州而去。
  晓行夜宿一路无话。王铮路上又接到数条军情急报。
  冀州仍在坚守,德清却已被攻破,蒙辽军在德清城下丢下了数千具尸体,恼羞成怒纵兵屠城,可怜德清的文武官员以及万余百姓,被屠了个干净。
  现在,蒙辽大军正三路齐发奔往澶州。
  “李将军。”
  “末将在。”山娃纵马而出抱拳答道。
  他的职衔是从五品下的将军,现在是战时,王铮只能按规矩称呼他的职衔。
  “传令前锋加速行军,两日内务必赶到澶州。”
  “诺。”山娃撇撇嘴,卫安跑断腿,他连忙下去通知传令官。
  “传令全军,加速行军。”
  “诺。”
  等王铮赶到澶州时,澶州城已被蒙辽大军三面合围,仅留南门还可以进城。
  澶州城的守军一看到皇上的黄龙旗,知道这是皇上御驾亲征了,顿时气势大盛。
  皇上亲上前线,即便他不发一言,只要他的黄龙旗在城头矗立,对于士气民心,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李将军,情况如何。”
  王铮进城后就去了北门上了城头,大战过后城头一片狼藉,城墙外堆积的死尸填满了护城河,城内正在医护的伤兵痛苦难忍。
  王铮皱了皱眉,他讨厌战争,但他却又不得不亲上战场指挥战斗,这叫以战止战。
  看来,蒙辽大军赶到澶州后,本想一鼓而下澶州城,却被李继拼死抵抗打退了。
  “报大将军,蒙辽大军自昨日赶到澶州后,今日一早即对东西两座城门围而不打,却派重兵强攻北门,幸亏城内还有些霹雳炮,末将总算是不辱使命,等到了大将军的援军。”
  李继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将领,也颇有些本事。
  “蒙辽军有什么攻城手段?”
  “回大将军,他们还是老一套,没什么新意。只是,蒙辽军因为有肖太后和耶律隆旭,以及南院大王萧达凛的督战,战意极强,须得注意防范。”
  “嗯!咱们的皇上也来了,这个倒不怕他。”
  澶州府衙,此时的兵部尚书陈琦,正极力怂恿皇上郑成亲上城楼激励将士。
  郑成虽然被王铮和陈琦逼着,无奈之下这才御驾亲征了。可他知道,不仅是他大郑军有霹雳炮,蒙辽军也有。
  虽然蒙辽的霹雳炮相比郑军的来说,杀伤力太小,几乎没有可比性。但即便是那样,轰在人身上也能把人瞬间杀死。
  因此,他不想去城门楼上冒险,他只想呆在府衙里等待王铮的好消息。
  可现在,这个烦人的陈琦,却又逼着他去城门楼上激励士气。这老家伙,真是没眼色,没看我正忙着吗?
  郑成不满地斜撇了陈琦一眼,继续手执羊毫练他的书法。
  “皇上既然已经来到了澶州,如若不上城楼一趟,皇上怎么对得起那些死战守城而阵亡的将士?怎么对得起澶州城内,那些拆了自家房屋的砖石房梁,送上城头做滚木礌石的百姓?怎么对得起十二万将士、为国为民千里迢迢的跋涉?怎么对得起···”他这半天的口水?
  皇上郑成都快烦死了,他自从进了城来到府衙以后,陈琦就开始在他耳边不停地絮聒。
  嫌他不体恤将士不去慰问那些伤兵了。嫌他不亲上街头慰问百姓了。嫌他不亲上城头激励士气了。嫌他不派人运送战械到城头了。嫌他不派兵派将防守澶州的四门了等等。
  皇上郑成几乎是忍无可忍。派兵派将防守四门是王铮的事儿,运送战械到城头也是王铮的事儿,和他这个只是作为吉祥物,才来到澶州的皇上有什么关系?
  这老头儿,倔起来是真不可理喻。
  陈琦确实倔,不是一般的倔。他一心为国特别认死理,上一次他没有提拔成为右相,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
  他和皇上争吵的次数不少,和房相争吵的次数更多,两人都烦他,却也知道他全都是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虽然不太喜欢他,但也没有罢了他的官。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