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十一章 江河日下

小说:夜说历史 作者:举杯敬名利 更新时间:2018-06-19 10:1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盛衰,是每个王朝都避免不了的话题。它是历史永恒的规律。兴灭,是宇宙法则,谁也不能更改。
  武丁死后,祖庚即位。他积极进取,懂得体恤民情。这一点对刚刚经过长期战争的商朝来讲是个福音。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他死后,弟弟祖甲即位。这个操作显然有违武丁确立的父子继承制。但在当时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这个祖甲也是一个武丁式的人物,他在位期间还击败了不听命令的蚕丛氏。商人尚武的一点很重要,为日后中国广大的领土打下基础。
  但是辉煌只是表面上的,商朝在征服的同时也给自己树了一些强敌。他们和商朝接触的越多,文明进化的速度就越快。
  上述三帝在位时期,商朝处于巅峰状态。所谓巅峰可以理解为无敌。
  接下来的三位君主叫:廪辛、庚丁、武乙。这三帝在位时期,商朝国势有所衰弱,但也取得一定成就。商朝的看家产业--青铜业继续发展。农业上,商朝有了井田制的雏形。井田制的本质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商朝出现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商朝这一时期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大问题就是外族崛起。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之前的三帝不是很能打吗?外族应该受到重创了啊?这个矛盾的现象的归结于武丁的政策。武丁曾在外族领地建立城邑,意图同化他们。这样,这些外族就有了向商朝学习的机会。很快,一批半商化的部族发展起来,特别是陕西那一区域的部族。陕西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文明程度较高。羌方一直在此地活动,他们也得以开化。他们强大以后竟大规模攻商!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三代商君都曾亲征过羌方。紧接着,东夷人再度崛起,他们也不断骚扰边境。这些侵扰让商朝不得安宁,任凭三帝上蹿下跳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商朝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就是制度的僵化。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商朝却以奉行祖宗成法为荣。经过长期发展,商朝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严重腐化,大量虚耗国力,统治阶级和人民严重对立。这个问题让商朝无法从人民手里获得足够的力量,还得防止人民造反。
  商朝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是一个比较隐含的问题,也是商朝唯一解决了的。它就是宗教问题。商朝信奉鬼神,武丁就曾利用这点拜傅说为相。到庚丁时期,情况更甚,神权居然和王权争夺最高领导权。这下子,政出多门,朝政立刻就混乱了。好在武乙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三帝在位时期,商朝依旧强大,但它已不再是超级大国。
  三帝死后,文丁即位。文丁朝的历史不同于以往,因为这个时期,中国文明的明星是周国!
  历史已经在冥冥之中做出选择。
  在武乙时期,古公亶父被赐“岐邑”,正式建立周国。这个周国就是封神榜中的那个周。武乙赐给他们岐邑,就是要让周人替他们打少数民族。在他看来,周和戎狄无异,这是“以夷制夷”的高明做法。古公亶父也知道周族落后,因此大力学习商文明,创建一系列文明制度。这一时期,周国的国策就是“东和殷商,西抗戎狄”。他死后,季历继续执行这一国策。
  季历是周朝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没有他,后来的周文王、周武王不可能取得多大成就。季历十分重视农业,为了学习先进技术,他还和商朝贵族任氏通婚。在他的带领下,周国进入文明国家的行列,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
  季历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对商朝大献殷勤,博得他们的信任,同时对山西的戎狄发起凌厉的攻势。在武乙时期曾创造“俘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的辉煌战绩。
  文丁打即位后,亲眼看着他打败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还有义渠等许多戎狄。换了谁当王,看到这个情况都会害怕。文丁先是为了笼络他,封他为“西伯”。后来,季历俨然是西方霸主,对商朝威胁太大!因此,文丁假借封赏为诱饵,召季历到商都将他杀死!
  当王当成这怂样也真是绝了。
  文丁在位十一年,没有多大作为(猜也是)。他死后,帝乙即位。可怜的帝乙才当了两年天子,就有人要找他拼命。没错,这个人就是新任周君--姬昌!
  帝乙二年,周军攻商。姬昌为什么不打文丁呢?我想姬昌发起的战争目的不纯。
  我猜想这次攻商应该只是姬昌对父亲被杀表示不满,而商朝那边也理亏,所以双方都没较真。这场貌似闹着玩的战争告诉姬昌:周国还太弱小。
  受封神榜的影响,我们脑海中的姬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人,也是一个智者。那么,历史上呢?个人认为两者差不太多。
  姬昌执政早年一点也不“文”。他曾在四年内连续灭掉邘、密、黎等国,打得西戎喊爸爸!可能就在这之后,有了前文周国攻商的一幕。攻商之后,姬昌明显地看到两国的差距,特别是文化方面的差距。因此,姬昌弃武从文,大力发展内政。渐渐的,姬昌就变成我们熟悉的模样。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商朝。
  商汤灭夏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商汤缔造的这个王朝远超夏朝。在那个年代,商朝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现在,这个伟大的王朝面临末路,这一点在帝乙执政时期就可以看出。
  帝乙在文治上没什么建树,若有建树,商朝也许能撑过厄运。帝乙的一生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帝乙九年,夷方正准备攻商。帝乙事先得到消息先发制人,企图乘夷方没有防备杀过去。没想到刚走到半路上,孟方杀了出来,把武乙打了回去。武乙当然不能忍,第二年就找这两个小混蛋算账,成功教他们做人。帝乙刚缓过一口气,就听说东夷人第N次大规模攻商,将商朝的后方搅个稀巴烂。武乙硬着头皮,也大规模反击。这一仗下去,东夷人倒是打跑了,商朝半条命也没了。就这样,商军主力一直被牵制在江淮一线,久久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长期的战争拖垮了帝国,天下悄然变化。周国乘这个机会,慢慢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两强相争的局面形成。
  公元前1075年,商朝迎来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帝辛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纣王。后者含有贬义,是别人给他加的。帝辛孔武有力、聪颖明悟。但治国不比相亲,这些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优势。
  现代一些史学家一直在帮帝辛翻案,说商朝灭亡不是因为他昏庸而是他多年用兵东夷,被周人钻了空子。但不管真相怎样,帝辛毕竟亡了国,他自己肯定有一点问题。
  帝辛早年功绩比较突出。他继续和东夷人死磕,终于取得大胜,将东夷人压了下去,向南扩张不少领土。这下子,商朝的后方基本稳定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不算小。从此以后,东夷族再也没有力量和华夏争正统。华夏族完全取得中国的主导权。
  战争结束后,帝辛对帝国内部进行整顿。这是他挽救帝国的最后一次努力。关于整顿的具体内容,我们无从得知,但效果应该不大。在这之后,帝辛就变了。也许他真的是沉溺于妲己的温柔乡吧,反正商朝国势一去不复返是历史的事实。
  这边商朝陷于困境,那边周国却混得风生水起。
  姬昌对人们实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可是久旱逢甘霖。天下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都对明君翘首以盼,而姬昌就如同救世主一般降临在他们面前。于是,百姓就帮姬昌传起了凤鸣岐山的谣。他们说凤凰出现在岐山,这说明周国要勃兴啦!
  姬昌执政后期是绝对的仁君形象。他不仅把自己的国土治理的井井有条,还跑去调节国际纠纷,塑造出和平主义者的形象。这下子,许多诸侯表示拥护周国。姬昌的势力范围对商朝呈包围态势。
  可以说,姬昌为了灭商真是殚精竭虑。经过五十年的准备,周国的势力范围占据中国的三分之二!
  帝辛也不是傻子,他对姬昌也有过防范。不过,我严重怀疑现在留下的史料已经被周人修改了!根据现在流传的说法,帝辛曾召姬昌到商都,然后囚禁了他。眼看姬昌就要走他父亲季历的老路,这时帝辛突然放了姬昌,把姬昌大儿子杀了。如果这事真的是帝辛干的,那他就是傻子。这种授人以柄的事对商朝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给周国进攻商朝的口实。
  文王五十年,姬昌正式称王!他终于把野心昭告天下!不过,此时的人们对姬昌仁惠的形象根深蒂固,选择性地遗忘周国是商朝附庸的事实,没有追究姬昌这一大逆不道的行径。总之,这时的天下就有两个天子了!那么,帝辛面对这一切,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