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七十九章 养寇自重

小说:汉末武圣 作者:半城流烟 更新时间:2018-05-03 20:45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关羽辛辛苦苦待在云中几年,才攒下些许家当。
  若就此抛下,未免太过可惜。
  他可不像曹操那般,有家族以及世家的支持,抛弃家底以后能够很快崛起。
  关羽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更何况,天下很快就会大乱,关羽不想毫无准备迎接乱世。
  “云中乃某之根基,许多同乡亦因某之缘故,不惜跋山涉水举家定居云中。”
  “经过两年发展,这些举家搬迁之人,生活已经逐渐稳定下来。”
  “若某辞官归隐养望,云中这些信任我的同乡又将如何?”
  “某并不能确认,以后执掌云中的州郡长官,会不会善待他们。”
  “更不确定,边塞没有某驻军于此,鲜卑人会不会再度南下劫掠。”
  沉默许久,关羽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
  继而,关羽猛然站起身,长揖拜道:“封侯非我意,但愿北疆平。”
  “还望先生教我,如何能够始终待在云中,镇守边疆!”
  “哈哈哈哈。”
  “好!”
  “好!”
  “好!”
  贾诩听到关羽之言,眼睛越发明亮,居然起身鼓掌叫好,神情也有些振奋。
  他如今将近四十,却仍旧没有什么成就,其实也希望能够有番作为。
  他先是故意冷落关羽,然后又说出中、下两策,都是为了试探关羽志向。
  贾诩自从知道关羽不远千里前来寻找自己,就猜到了对方有招揽之心。
  贾诩并不歧视武夫,也不在意关羽出身寒门。
  由于双方见面,关羽给贾诩留下了不错影响,贾诩才会屡次三番出言试探。
  君择臣,臣亦择君。
  历史上,秦孝公颁布招贤令。
  商鞅从招贤令中,感受到秦孝公求才以及变法之心,这才不顾艰险西出函谷关。
  然而抵达秦国以后,商鞅并非才开始就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
  商鞅先后三次面见秦孝公。
  初见秦孝公,商鞅大谈帝道治国,列举了尧舜二帝在位时的繁荣盛景。
  秦孝公却觉得帝道治国发展太慢,不符合秦国国情,毫不犹豫予以拒绝,反而对商鞅颇感失望。
  被秦孝公否认自己推荐的治国之道,商鞅不怒反喜,过段时间再次面见秦孝公,阐述王道治国。
  王道典范,非西周莫属。
  秦穆公时百里奚施行王道之学,使秦国强盛一时,穆公也因此称霸。
  秦穆公时期的辉煌,也是所有秦人的骄傲,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往日强盛。
  秦孝公当时也非常心动。
  不过考虑到秦国现状,他终究还是否定了王道之国。
  商鞅两献治国之道,都被秦孝公否决,心中更是欢喜异常。
  最终,商鞅在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那就是:霸道治国。
  所谓霸道治国,就是以法家为核心,对内严刑峻法,对外军事扩张。
  结合秦国当时弊病,立法进行革新。
  秦孝公采纳了这种治国理念,艰难变法过后,秦国大治,国力日渐强盛。
  纵观此事,并非商鞅推崇帝道与王道。
  他之所以率先提出那两种治国之道,也正是为了试探秦孝公。
  秦孝公若当时心动,采纳了帝道或者霸道,那么秦国就不是商鞅应该去的地方。
  商鞅,也绝不会说出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道理相同。
  贾诩两次献计,也正是为了更进一步试探关羽。
  身为主公,仅仅拥有胸怀以及善纳忠言仍旧不够,还应该有分辨能力。
  历史上的袁绍,手下谋士众多。
  然而,袁绍自己优柔寡断,没办法从众多谋士建议中,选择出最正确的谋略。
  这种君主,若手下人才不多之候,也许还能蒸蒸日上。
  若手下人才过多,这些人才又有不同建议,反而可能让君主陷入两难境地。
  这个时候,就需要君主自己拥有极强分辨能力。
  贾诩先是献计,让关羽仰仗朝中公卿,好被召回朝中任官以后,能够与十常侍周旋。
  这种策略,固然能够保关羽一时安稳,却也并非长久之计。
  稍有不慎,关羽都会身首异处。
  假如关羽毫不犹豫采纳这条计策,就说明关羽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早晚死于小人之手。
  让贾诩欣慰的是,关羽看出了这条计策的隐患,毫不犹豫拒绝了。
  第二条计策,养望于野,静候天下大变。
  这条计策乃中庸之道,既可以脱离争斗泥潭,也能在乡野养望,静待天下大变。
  若关羽采纳这条计策,说明关羽有野心,却没有足够魄力。
  这种人在乱世可为诸侯,却很难有太大成就,也并非贾诩真正需要的雄主。
  故此,看到关羽先后否定这两条计策,贾诩眼睛才会如此明亮。
  特别是后来。
  关羽居然直接请教,如何能够继续留在云中掌兵,更让贾诩心中大喜。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关羽如果养望于野,静候天下大变。
  就算未来真有变化,关羽也没有足够资本在乱世中崛起。
  假如关羽在云中掌兵,能够拥有一郡之地,待天下纷乱之时,就可大有作为。
  贾诩大笑数声,而后敛容。
  “方才那只是中策。”
  “既然将军不想采纳,诩还有上策,就怕将军不敢采纳。”
  看着贾诩正襟危坐的模样,关羽却是笑道:“先生莫要激我,又何策略只管道来。”
  贾诩捋了捋胡须,酝酿半晌才缓缓说出四个字:“养寇自重。”
  “刺啦!”
  听到这四个字,关羽猛然抬起脑袋。
  他举止失措,双手由于太过用力,居然不小心撕烂了衣袖。
  养寇自重。
  贾诩说出这四个字,可谓大逆不道。
  不过,这也是最好的计策。
  天子虽宠信十常侍,却也并非十常侍玩物,也要为天下着想。
  如果鲜卑仍然蠢蠢欲动,哪怕十常侍再如何进谏,天子也不会将关羽调回京师。
  相反,天子还会给关羽很大权力,令其守护大汉北疆。
  不过如此一来,未免显得野心勃勃,给人以不忠不义的印象。
  “先生,此言何意?”
  关羽丹凤眼微微眯起。
  他现在也有些疑惑,贾诩究竟是真为自己献策,还是想要试探自己是否有野心。
  如今,天下尚且没有大乱。
  就算再有野心之人,也不敢将野心展露出来。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