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77章 下一个要坑的目标

小说:昌明 作者:雪梦江山 更新时间:2020-07-18 15:38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凛冽的寒风呼啸扫过整个京师,再过几天就是大年了,不过整个京师上下没有丝毫节日的喜庆气氛。
  坏消息不断传来,这几天涌入京师的灾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不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在寒风中冻死饿死。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在批阅奏章,短短时日,他的脸色又苍白了许多,皱纹白发更多。
  战情直转而下。
  在鸡泽,高起潜不给开城门,被杨乐杀害,当天晚上杨乐就表示起义,宣大军与关宁军相继投靠了杨乐,朝野震动。
  此时,大明己无力阻挡清兵的攻势。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池陷落,却没有人有任何的办法去挽救。
  崇祯皇帝虽然更勤勉的处理政事,却发现自己完全是在做无用功,他心力交瘁,深深泛起一种无力感。
  此时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几份奏折,却是关于内阁首辅刘宇亮的。
  清兵入寇,刘宇亮自请督察,陈新甲等各镇勤王兵马跟随,刚到保定,刘宇亮就听闻卢象升和关宁军反叛,投靠了杨乐,内心惊惧交加。
  他的大军再过安平县,又听闻清兵将到,与陈新甲相顾无人色,急忙到晋州躲避。
  晋州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刘宇亮大怒,传檄令箭,否则便将军法从事。
  陈弘绪不理,还传话给刘宇亮:“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刘宇亮无可奈何,领军避往天津,一边上书弹劾。
  崇祯皇帝下旨逮捕了陈弘绪,晋州州民为陈弘绪上千人血书鸣冤。
  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皇帝又犹豫起来。
  他将奏折扔到案桌上,恨恨道:“刘宇亮终是无用,徒增扰民。内阁会办事的,还数周延儒与杨嗣昌。”
  随后又想起还有高起潜,继而想起了杨乐,心中更是烦躁。
  他传了一份旨意,将晋州知州陈弘绪镌级调用,又下旨对刘宇亮严加喝斥,最后自己呆呆地坐了半响。
  终是挂念啊,到了中午,一口饭也吃不下。崇祯皇帝吩咐一个太监去将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杨嗣昌请来。
  很快的,杨嗣昌进来,恭恭敬敬地上前拜见崇祯皇帝,随后静静趴在地上。
  每次看见杨嗣昌,崇祯皇帝都很安心,他柔声道:“爱卿起来。”
  杨嗣昌又叩了头,这才站起身来,等待皇上说话。
  崇祯道:“东虏兵现已至何处?”
  杨嗣昌道:“回皇上,东虏主力己汇于衡水、枣强等地。内阁议定,虏贼有由德州直入山东之意,微臣己传告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各地要道,当可防范虏骑深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山东重地,不可有失,特别济南府内有德王封邑,要小心防范。”
  杨嗣昌恭敬领命。
  崇祯皇帝沉思半响,说道:“卢象升部,还没有消息吗?”
  他问卢象升部,其实暗指杨乐部。
  听到崇祯的话,杨嗣昌身躯一颤。
  虽传出消息,巨鹿之战后,杨乐杀死了高起潜,随即叛乱,卢象升投降,不过兵部很多官员与当地官员多数认为卢象升是被杨乐挟持,所以不能判定卢象升是否叛变一说。
  不但如此,宣大残部与关宁残部同样下落不明,倒是有人看到他们跟随杨乐部往东北方向而去。
  杨嗣昌知道卢象升没死,是被杨乐救了,而且杨乐还杀死了自己的盟友高起潜,特别是卢象升的军中赞画杨廷麟,回来之后到处大叫叫囔,说杨乐之所以杀害高起潜,是因为高起潜不肯开城门放粮,还对卢象升见死不救。
  他从地方上一直喊到京师之内,言卢督臣不是叛变,高起潜死有余辜。
  听闻崇祯问话,杨嗣昌福灵心至,内心己有了决断,高起潜死就死了,死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卢象升还活着。
  活着就意味着,他随时还会回来报复。所以,他不可能再让卢象升活着回来。
  他灵感顿悟,道:“回皇上,地方风传,高监军被杨乐杀害,是因为不给卢象升放粮,且见死不救。以及卢督臣被杨乐胁迫叛变。臣以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
  “哦,是吗?”
  “皇上,请让臣细细分析。一是杨乐怎知卢象升被困巨鹿,而且时间刚刚好,及时营救了出来?臣认为,其实他们肯定事先商量好了,这就说明他们早通有无,图谋不轨,那这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叛离大明!”
  “而整件事情却被高监军识破,高监军想要告发他们,所以杨乐铤而走险,杀害了他,并且带走了关宁铁骑和宣大部。”
  崇祯沉默地坐着,他的心中,很不愿意相信杨嗣昌的话,但这些话就是一点都对。
  而且,杨嗣昌当时言攘外必先安内,极力避免与清兵决战,否则主力一旦败亡,自己的几万能战之兵尽数陨落,大明危矣,现在事实果然如此。
  卢象升提出的战,杨嗣昌提出的和。
  原来,和才是正确的。
  良久之后,崇祯皇帝说道:“高监军战死,卢象升叛逃,他部下的那些将官呢?难道也跟着他一直叛逃了?还有祖大宽的四万关宁铁骑,也都叛逃了吗?”
  崇祯皇帝的语气中蕴含着强烈的怒意。
  见皇上发怒,杨嗣昌暗暗心惊,他立即叩头道:“皇上,微臣以为,宣大军与关宁军之所以叛逃,是因为主将叛逃,他们畏惧或者被胁迫,所以不得不从。
  此国家危急之时,能招抚就招抚。所以微臣认为,不若皇上下道圣旨,赦免卢象升和祖大宽麾下的将官,他们感恩之下,说不定感激涕零,弃暗投明,重新为朝廷效力。至于两位主将,应格杀勿论,以儆效尤!”
  要惩戒宣大军、关宁军所有回来的官员,这牵涉的局面就大了。
  关宁那帮骄兵悍将,一个搞不好,他们去投清兵,那他的罪责就大了。
  而且要惩治宣大各将,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也不会同意。
  对杨嗣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弄死卢象升,至于其他人先不管了。
  毕竟他虽是礼部尚书,还管着兵部的事,事情追究起来,他也不能置身事外。
  对大明此时的军将问题,崇祯皇帝也是深深了解,知道追究下去,恐有激起各镇将官的变故之忧。
  他起身缓缓踱步,良久,他压住心中怒火,说道:“也罢,朕便下道圣旨,赦免他们的过错。但卢象升和祖大宽还是要抓回来问罪的。至于杨乐……尽量招抚吧。”
  杨嗣昌心念电转,快速明白过来,皇上还是对杨乐念有感情。
  杨嗣昌道:“皇上所言极是,便是巨鹿之战,杨乐的士兵多有斩获。只可叹我大明如杨乐麾下那样的精兵太少,确实我们也要多练精兵了。”
  “嗯……说的好。朕确实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崇祯忽然发觉,自从杨乐走了之后,他遇到的烦心事越来越多,并且越处理越乱。
  每年军饷那些多,练的兵都去哪了呢?
  他越想,心越累。恨不得自己亲自操练一支新军。
  杨嗣昌道:“现我大明兵多而不精,自奴入寇来,廷臣多请练边兵。臣也以为练兵之议可行,可抽调各镇精兵,如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共有兵十四万三千六百余人,可令三位总兵各操练一万人,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如此东西策应,可保宣大不失。其余各镇,巡抚以下分练,仅宣大三镇,便三万精兵可守得。”
  对杨嗣昌的计划谋略,崇祯皇帝深感满意,他点头道:“不但宣大三镇要练新兵,辽东、蓟镇、延绥、宁夏、固原等地一样要练一些新兵。练兵之事,朕便交于杨卿主理,待奴退后,立时着手进行。”
  杨嗣昌忙跪下谢恩,对皇帝的信任厚爱,他深深感激。
  不过要练新兵,便要增加税额,增大天下百姓的负担,杨嗣昌识趣的没在此时提起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又问起洪承畴与孙传庭的入卫兵马。
  杨嗣昌回道:“洪承畴,孙传庭接旨后,己星夜率五万勤王大军前来,不过路途遥远,恐要再过二十余日才会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当日洪承畴与孙传庭在潼关打败李自成后,他就急切盼望二人能斩杀李自成,最好将贼首擒获献俘。
  最后二人奏疏传来,官兵大捷,流寇全军覆没,不过没有找到李自成等人的尸体。
  在洪承畴与孙传庭二人勤王的路上,崇祯皇帝又得到李自成等人骚扰灵宝县的消息,当时崇祯皇帝大怒,差点下旨将洪承畴与孙传庭逮捕进京治罪。
  最后被言官劝说,可能会导致勤王的大军瓦解,所以才按下心中的怒火。
  洪承畴才能出众,崇祯皇帝留有大用,不过对孙传庭,崇祯皇帝不会轻易饶恕。
  对于皇帝的心思,杨嗣昌当然心知肚明,而且他与孙传庭之间也有深深的矛盾。
  杨嗣昌初任兵部尚书时,为了推行他的“四正六隅”全面围剿方略,增兵十二万,加派军饷银近三百万两。
  孙传庭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
  当时大明汇集各处巡抚上报的招兵募马数额时,唯独孙传庭奏疏未送到。
  杨嗣昌乘机发难,孙传庭上疏申辩,你来我往,两方早结下深深的怨隙。
  此时杨嗣昌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孙传庭的不满,他心下暗喜,或许继卢象升之后,孙传庭就是他要对付的下一个目标。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