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十四回平稳过渡

小说:大宋一锅端 作者:半面公爵 更新时间:2018-05-16 10:5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开弓没有回头箭,对于从事造反这种高风险行当的人来说,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至于结果嘛,就交给上天来决定吧。赵匡胤跟五代十国那些兵变武将匹夫不一样,那帮人奉行的是一把大刀闹革命,只要杀光碍事的,做皇帝也就指日可待;老赵却不认为,他觉得如兵法上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方为上策,造反也一样尽可能的避免杀戮,才不会引起民变,兵不血刃的方式改朝换备受老赵推崇,这也是他为何三番两次声明“三不扰”政策的原因。
  初四那天,赵匡胤决定率领众将士,打道回府,没错老赵又回来了。在部队开拔之前,赵匡胤站在高台上,发表了一次简短的演讲:“各位将士,各位同僚,各位勇士,我老赵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各位明刀明枪的把我逼到这份上,我老赵也就认了。你们既然选我做主事,那么就必须得听从我的命令,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有同心协力才能确保此事无虞。此前,我曾经两次强调“三不扰”的政策,现在我再补充说明一下,我们此次打道回府原则上是和平接管,实现平稳过渡,不到万不得已,断断不能杀人。此外,回去以后对那些个王公大臣们要以礼相待,对待皇帝,太后更不能丢了礼数。你们要知道只有宫外民不乱,宫内朝臣不乱,对我们起事才有所帮助,否则一旦起事,诸位和我都是要掉脑袋的。”
  老赵的话合情合理,众人也都鼓掌赞许。
  重装上阵,出发了,迎着早上的升起的太阳,靠近开封城,在内应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帮助下,守城士兵大开城门,部队悄无声息的顺利进城。进城之后,老赵立刻部署人马,兵分两路,一路到达朝堂殿外,接管周围警务;一路随同赵匡胤前往殿前司。
  后周大殿之内,满朝文武百官正在例行朝会,这时候,殿外有人觐见,大伙都感到奇怪,这个时候该上朝都上朝了,这会是谁呢?
  走进大殿的这个人,叫潘美,他是河北大名人,早年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伐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个有很有军事才干和政治远见的人,同时他也是赵匡胤的忠实拥趸。
  潘美此次前来,就是受老赵的委托将造反的消息通报给文武大臣们,作为久经沙场见过大世面的老将而言,他淡定从容的进了内殿,向皇帝作了礼。
  “潘美此番前来,就是告诉诸位同僚,赵点检已经顺应天命,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开封城内,即日将举行登基大典,还望各位准时参加。”潘美提高了嗓门,生怕朝堂之上的听不清楚。
  听到这个消息,最震惊的莫过于范质和韩通,范质这时候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不一会儿,就和王溥对掐起来,没错,就在朝堂之上两位先帝钦点的顾命大臣厮打起来。
  王溥可能是内心有愧,也没有做过多的反击,手上被掐出血了也没在意,反倒是范质跟发了疯似的,扯着王溥怒吼道:“都你我当初草率的决定,让赵匡胤有了可乘之机,现在改朝换代了,你我都是历史的罪人。”
  潘美瞧这形势不对,连忙吩咐殿外侍卫将这二人拉开,这才算了事。
  再说这韩通,这也是一位猛将,不到二十岁就参军当兵,先是追随后汉高祖刘知远,成为其左膀右臂,到了汉隐帝时期,已经身为枢密使,位极人臣。后因为汉隐帝多疑,着力铲除身边重臣,郭威因此起事建立后周,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身为后汉主要的军事掌权者之一,韩通积极响应郭威,深得郭威信任。周世宗时期韩通参与了高平之战,又出色的完成了开封扩建,主持修建了霸州城,劳苦功高,官任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是个纯粹的军人,他不懂得随遇而安的政治手段,后周两代皇帝都有恩于他,他就要誓死保卫后周的皇权。
  这时候,韩通听潘美这么一说,不由得怒火中烧,他来不及禀明皇帝就冲出内殿,骑马准备回到侍卫司组织人马抵抗。没曾想当他横穿开封大街的时候,被赵匡胤手下王彦升发现,王彦升看到韩通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厮肯定是去搬救兵了,这还能放过他么?
  王彦升本身就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主儿,后面还会提到。他随即率领小队人马追击韩通,韩通发现去侍卫司搬救兵已然是不可能的了,随即勒马往家里赶。王彦升也紧追着不放,就在韩通已经到家,还没来得及进屋就被随后赶到的王彦升杀害。当然,面对韩通这一大家子人,王彦升也没有手下留情,他挥舞着长剑将韩府上下活着的人都杀了个干净。看着庭院里胡乱躺着的尸体,王彦升冷笑一声,大摇大摆的走出了韩府,一代骁勇善战的忠诚名将就落得这样的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王彦升手段虽然残忍,但或许对于此次兵变来说,这也是减少伤亡的无奈之举。试想,如果韩通没有被发现,而是及时搬来救兵,那么战争就无可避免,到了那时,别说朝廷人心惶惶,就算开封城里的百姓也会坐立不安,这将引起更大的混乱,那么所谓的平稳过渡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从赵匡胤的角度来讲,自己虽然不赞同王彦升的处理方法,但因为事出突然他也没有理由去过多的怪罪王彦升。
  韩通被杀之后,老赵已经回到了殿前司,这时候潘美正领着王溥和范质过来,老赵一看是两位宰相,赶紧起身相迎。范质本来已经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没想道赵匡胤还是这样以礼相待,心里的气已经消了一些。
  “你身为后周肱骨之臣,先帝待你也不薄,你今天为何做出专业大逆不道的事情?”范质作为顾命大臣,肯定是要发难一番,其实这是给双方台阶下,不至于把气氛搞僵。
  老赵这时候展现出他实力派的演技,握着范质的手就不放,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倒苦水:“您老教训的是,我赵匡胤蒙受圣上隆恩,理应忠于我大周,但今天这事儿并不是我的本意,我也是受底下兄弟们拔刀相逼,迫不得已才这样的。”
  老赵身体混混欲坠,可见其有多么“伤心”。
  范质被老赵这突如其来的哭诉弄得够呛,全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旁边一站岗的士兵,拔出刀来问道:“现在点检为天子,你们两位宰相有什么意见?”
  刀都快加到脖子上了,你说还能怎么样,王溥此前就与赵匡胤有来往,他很知趣带头跪在地上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范质已经没了主意,看到同位宰相的王溥都这样了,自己一个人也难成大事,于是两位也都归顺了赵匡胤。
  当朝宰相都表示归顺,那底下的百官自然不敢有话说,眼前的形势一片大好,而老赵也急着想早点把这事办妥,以免再生事端。
  他吩咐左右准备后周皇帝禅位大典,也就是自己的登基典礼,底下的人办事儿效率也挺高,仪式场地准备好了,百官也到齐了,就等着老赵现身。麻烦来了,这一路上就顾着如何和平接管,连禅位诏书这样要命的东西都没来得及准备,这可把老赵急的除了一身冷汗,难道是老天从中作梗,故意不让自己顺利登上皇位。
  赵匡胤只好仰天长叹,只怪时运不济,居然摊上这么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
  大伙都知道,在古代,是十分注重礼制的,皇帝没事祈雨求福,祭天拜祖这些场合,相关的人员都要好生伺候,更别说登基大典了,这样的疏忽简直是无法容忍。
  大家都在为诏书的事情伤神,奇迹突然出现了,站在旁边看了好一阵热闹的翰林学士陶谷,突然从自己的腋窝下摸出一张已经准备好的诏书呈递给赵匡胤。赵匡胤感激涕零,大典这才得以正常举行,陶谷的出现堪称神来之笔,神就神在他的未卜先知,历史关于他的争论还在继续,我也不好妄下结论,对此,我只能说陶谷是一个神奇的人。
  角鼓相鸣,百乐齐声。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众人的见证下,他登上了权利的最高峰。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