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看不到的规则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临近投标的时间越来越近,越是如此越是紧张,即便是我,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况且这次投标的企业经过了层层审核筛选,最终还剩下十二家之多。也就是说从书面上计算,我们也只不过拥有十二分之一的概率而已。
有时候概率这东西确实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概率实则不然,因为我们一次投入了三家公司共同参与投标,这样算的话,只要有任何一家中标,都相当于我们中标。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意义的概率是四分之一。
抛开表面上的规则,顺便再说一说真正的投标格局。为什么我会如此说?因为同样,不管多大的标,都有看不到的规则。这个标段是相对比较规范的,毕竟是超大型的工程标,符合条件的竞标单位有限。如果是普通的小标,那么,有些投标公司恐怕会同时准备更多的资质进行投标,那是一些专门从事投标的公司,他们甚至于可以同时提供十几家甚至更多家的资质。
即便是这样超大型的标段,也不排除有鱼目混珠的存在。但是投标单位的心态不一,有些人是为了投标而投标,中标以后可以分标出售。而有些人虽然也是为了投标而投标,但他投标的目的却是搅浑水,他的出现就是为了真正的投标单位向他们购买投标权。说白了,只要给他们一部分钱,他们就会选择在正式投标时退出,或者和出资方一同“围标”。
我通常不太在意这些小把戏,可这就是行业规范化下面的必然产物,他是客观存在的。不单如此,他们甚至于可以搅乱布局,左右中标结果。所以,即使我很不屑,却又不能忽视,只能是望而兴叹,最终也用钱来打发。
我们几波人分批分拨的来到竞标现场,毕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投标公司。刚一到大厅,我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林总!又见面了!”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已经有人走向了我,并首先冲我打招呼,我看到对面的石进满脸含笑!
“石总!咱俩可是不见不散啊!”
我礼貌的开着玩笑,然后我们握着手一起找地方坐下。我们就像是无比亲密的老朋友,任谁都看得到关系的融洽。
石进开玩笑的说:“有时候我还真希望你能高抬贵手啊,不过可惜,少了你的游戏,我都感觉没兴致!”
我哈哈一笑,然后说:“可别那么说,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玩儿呢?”
我们热情的聊着天,虽然是对手,不过也是朋友。
说起来这次竞标,我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国有改制的建筑公司,另一家非常凑巧,负责人就是对面的石进。而这个石进也很特别,因为他和我最好的哥们儿有着直接的关系,那就是韦强。
韦强是科技网络类公司,他当然不可能和我形成竞争,而我说和他有关系也不是胡说,因为那家公司正是他老爸名下的“伟达开发建设集团”。石进的职务和我一样,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只有他。
真是无巧不巧,石进是一个比我大了五六岁的人,他也是在这几年做得风生水起。参加行业会议时,我们常有碰面,甚至于还友好的谈过合作。我记得刚刚感觉到他们的发展势头的时候,我便已经开始注意。虽然也想过将来会成为对手,但没想到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式竟然出奇的一致。
不过虽然我们的战略思想差不多,开发形式也相似,但还不完全形成直接竞争。因为对于竞标的开发地块,我们总是各有侧重,也可以说各有千秋。
如果不是某些原因,那么石进一定会同我关系匪浅。即便成了对手,我们俩也一样,都对彼此惺惺相惜!这个世界真是充满神奇,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碰面。
没想到这次真的面对面,硬碰硬。既然撞到了一起,我们想当然的会对彼此的布局开诚布公。什么布局?可能你会想到。我们携三家来投标,他们也同样携了三家,剩下的六家,排除那家半国有的建筑公司,就只剩下五家。
我们俩所要协商的内容就是如何买断剩下的五家,我们不在乎彼此会之间直接碰撞,而真正在乎的就是他们来搅局。如果我们两家不形成统一口径,那么就很可能让这五家有机可乘。
而究竟为什么会有机可乘?很简单,他们任何一家偏向我们,都会成为天平的砝码,如果把主动权给了他们,就形成了我们两家彼此加价争夺他们手中的几率,而他们从中渔翁得利。虽然有五个砝码供我们买断,理论上是多一个砝码就多一分把握,其实也不见得,最终获利的还是他们。
所以,只要我们两家统一了口径,只拿出一笔钱供他们五家分配,那剩下的事,就是我们之间的真正实力啦!所以,我们还是寻求一个主动的合作,有我们两家共同出资,打发他们撤出竞争。
递交了投标方案以后,我们还是忐忑的,半国有的建设集团肯定不在话下。而对于我们彼此公关的评分机构,才是能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石进的“潜规则”绝不会比我们少。
经过漫长的几轮的专家答疑和二次报价,我们的命运都是耐心的等待。我们手中的电话时不时的响起,都是背后的集团对这次投标的关注。折腾了整整一天的标地,到了最终也没有宣布结果。毕竟不是一个小标,每一条每一项都要经过专家组的讨论。
最煎熬的是内心,折磨我们的意志。好在多年来早已练就了一定的抗压能力,否则心理素质差点的早就垮了!
不是说我们递交了投标书就只能等待,我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不代表上层建筑也都不闻不问。可上层建筑之间毕竟都是“圈子”里的人,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有绝对的把握。
这场游戏真是精彩,可以说我们和他们之间真的是史无前例的势均力敌。本来用不着那么多的时间来得出结论的,没想到错综复杂的关系交错制衡,而这个标段被拖了整整三天。直到最后才得出结果,二者关键的一票,毫无疑问的来自于开发区政府。本来作为刘枫也不必亲自决定走向,可毕竟都有错综复杂的上层“关照”。刘枫也充满无奈,不过最终他还是把自己的信任,投放在了我们这一边。
我们以集团公司的资质中标,也宣告了政府办公大楼的项目花落有主。我们取得了最艰难的一次胜利,虽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可我却忽然觉得好累。越来越感觉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已经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决定,个人甚至于很难左右结局。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结局是好的,我得到了对手石进第一时间的祝福。即便得到了集团乃至对手的祝福,可我却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反而觉得从未有过的筋疲力尽。
有时候概率这东西确实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概率实则不然,因为我们一次投入了三家公司共同参与投标,这样算的话,只要有任何一家中标,都相当于我们中标。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意义的概率是四分之一。
抛开表面上的规则,顺便再说一说真正的投标格局。为什么我会如此说?因为同样,不管多大的标,都有看不到的规则。这个标段是相对比较规范的,毕竟是超大型的工程标,符合条件的竞标单位有限。如果是普通的小标,那么,有些投标公司恐怕会同时准备更多的资质进行投标,那是一些专门从事投标的公司,他们甚至于可以同时提供十几家甚至更多家的资质。
即便是这样超大型的标段,也不排除有鱼目混珠的存在。但是投标单位的心态不一,有些人是为了投标而投标,中标以后可以分标出售。而有些人虽然也是为了投标而投标,但他投标的目的却是搅浑水,他的出现就是为了真正的投标单位向他们购买投标权。说白了,只要给他们一部分钱,他们就会选择在正式投标时退出,或者和出资方一同“围标”。
我通常不太在意这些小把戏,可这就是行业规范化下面的必然产物,他是客观存在的。不单如此,他们甚至于可以搅乱布局,左右中标结果。所以,即使我很不屑,却又不能忽视,只能是望而兴叹,最终也用钱来打发。
我们几波人分批分拨的来到竞标现场,毕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投标公司。刚一到大厅,我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林总!又见面了!”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已经有人走向了我,并首先冲我打招呼,我看到对面的石进满脸含笑!
“石总!咱俩可是不见不散啊!”
我礼貌的开着玩笑,然后我们握着手一起找地方坐下。我们就像是无比亲密的老朋友,任谁都看得到关系的融洽。
石进开玩笑的说:“有时候我还真希望你能高抬贵手啊,不过可惜,少了你的游戏,我都感觉没兴致!”
我哈哈一笑,然后说:“可别那么说,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玩儿呢?”
我们热情的聊着天,虽然是对手,不过也是朋友。
说起来这次竞标,我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国有改制的建筑公司,另一家非常凑巧,负责人就是对面的石进。而这个石进也很特别,因为他和我最好的哥们儿有着直接的关系,那就是韦强。
韦强是科技网络类公司,他当然不可能和我形成竞争,而我说和他有关系也不是胡说,因为那家公司正是他老爸名下的“伟达开发建设集团”。石进的职务和我一样,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只有他。
真是无巧不巧,石进是一个比我大了五六岁的人,他也是在这几年做得风生水起。参加行业会议时,我们常有碰面,甚至于还友好的谈过合作。我记得刚刚感觉到他们的发展势头的时候,我便已经开始注意。虽然也想过将来会成为对手,但没想到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式竟然出奇的一致。
不过虽然我们的战略思想差不多,开发形式也相似,但还不完全形成直接竞争。因为对于竞标的开发地块,我们总是各有侧重,也可以说各有千秋。
如果不是某些原因,那么石进一定会同我关系匪浅。即便成了对手,我们俩也一样,都对彼此惺惺相惜!这个世界真是充满神奇,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碰面。
没想到这次真的面对面,硬碰硬。既然撞到了一起,我们想当然的会对彼此的布局开诚布公。什么布局?可能你会想到。我们携三家来投标,他们也同样携了三家,剩下的六家,排除那家半国有的建筑公司,就只剩下五家。
我们俩所要协商的内容就是如何买断剩下的五家,我们不在乎彼此会之间直接碰撞,而真正在乎的就是他们来搅局。如果我们两家不形成统一口径,那么就很可能让这五家有机可乘。
而究竟为什么会有机可乘?很简单,他们任何一家偏向我们,都会成为天平的砝码,如果把主动权给了他们,就形成了我们两家彼此加价争夺他们手中的几率,而他们从中渔翁得利。虽然有五个砝码供我们买断,理论上是多一个砝码就多一分把握,其实也不见得,最终获利的还是他们。
所以,只要我们两家统一了口径,只拿出一笔钱供他们五家分配,那剩下的事,就是我们之间的真正实力啦!所以,我们还是寻求一个主动的合作,有我们两家共同出资,打发他们撤出竞争。
递交了投标方案以后,我们还是忐忑的,半国有的建设集团肯定不在话下。而对于我们彼此公关的评分机构,才是能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石进的“潜规则”绝不会比我们少。
经过漫长的几轮的专家答疑和二次报价,我们的命运都是耐心的等待。我们手中的电话时不时的响起,都是背后的集团对这次投标的关注。折腾了整整一天的标地,到了最终也没有宣布结果。毕竟不是一个小标,每一条每一项都要经过专家组的讨论。
最煎熬的是内心,折磨我们的意志。好在多年来早已练就了一定的抗压能力,否则心理素质差点的早就垮了!
不是说我们递交了投标书就只能等待,我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不代表上层建筑也都不闻不问。可上层建筑之间毕竟都是“圈子”里的人,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有绝对的把握。
这场游戏真是精彩,可以说我们和他们之间真的是史无前例的势均力敌。本来用不着那么多的时间来得出结论的,没想到错综复杂的关系交错制衡,而这个标段被拖了整整三天。直到最后才得出结果,二者关键的一票,毫无疑问的来自于开发区政府。本来作为刘枫也不必亲自决定走向,可毕竟都有错综复杂的上层“关照”。刘枫也充满无奈,不过最终他还是把自己的信任,投放在了我们这一边。
我们以集团公司的资质中标,也宣告了政府办公大楼的项目花落有主。我们取得了最艰难的一次胜利,虽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可我却忽然觉得好累。越来越感觉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已经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决定,个人甚至于很难左右结局。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结局是好的,我得到了对手石进第一时间的祝福。即便得到了集团乃至对手的祝福,可我却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反而觉得从未有过的筋疲力尽。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