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名之贵(五)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有人挡在车前,牛车停下了,伙计跟一位中年人下来了。伙计皱眉,正欲驱赶。中年人拦住了,瞪了伙计一眼,没眼力劲,没看到是读书人吗?你也敢轻易得罪?
“这位先生,不知有何指教?”中年人行礼道。
“敢问店家,这里面是何物?香味竟如此之特别?”没想到张夫子直截了当的问道。
“好叫先生知晓,这是蔽店卤的猪蹄。”中年人说道。
“桂皮,花椒,八角,丁香,白芷,草果......”张夫子开口:“可是用了这些草药?”
中年人与伙计都变了脸色,伙计发怒,中年人脸色变了又变,最终苦笑道:“先生真厉害。”
这些中药材都是中国常见的,价格不像中国不产海贸输入的那般贵,但效果一样好。很多香料原本的用途是中药材,用作香料的情况此时还不普及,这也是之前黄六郎与此刻的店家都极为重视的原因,当做了不得的秘技。
“哪里,还有几味药老朽就闻不出来。”张夫子摇了摇头,突然问道:“可是对面的快餐铺所教。”
店家愣了一下,见张夫子如此了解,以为其知道根底,释然道:“不错,正是对面所教,在下曾上门感谢,但对方却不以为意。”
张夫子脑海中冒出一个词“高风亮节”,用在商贾身上实在怪异,但张夫子却又觉得很合适。
张夫子掏出十文钱买了一个,他不像一般的士大夫对豚肉那般鄙夷,幼时家贫豚肉实乃不可多得的肉食。况且也不知对方如何处理的,可能是草药的缘故,没有常见的腥臊味。
初看到是猪蹄时,他还愣了一下,觉得没什么肉,但吃过之后才发觉异常的美味可口。
张夫子目送着牛车载着两大桶猪蹄远去,在快餐铺门前看了一会,想了想走了进去。
已过了中饭时间,伙计们在忙碌打扫。
见有人欲上前招呼,张夫子摆了摆手,转身又出去了。
此店家到底如何,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还需要好好观察一番,现在时机不对,日后可再来。
......
那么杨汉此时在做什么呢?
他与乞儿刚从一座庭院中走出来,乞儿这个在杨汉印象中从没有哭过的少年,此时却红了眼睛,杨汉心中叹口气,装作没有发觉,高声道:“让黄叔赶紧来一趟,签下租约,今日你们就搬过来。还有去账上预支一个月工钱,置办些被褥棉衣。”
“以后再也不住破庙了。”杨汉挥了挥手,让自己的话显得更有力度,想让气氛高涨起来。
“汉哥儿,谢谢你。”乞儿红着眼睛低声道。
“哎,谢我什么,你们这半个月做事卖力,我都看在眼里,这是你们应得的。”杨汉摇了摇头。
虽然还没到发月薪的日子,但杨汉给乞儿六人加上投靠他的几个乞丐发了奖金,加起来有五十贯,马上就能租下这处两进的庭院。为了不显得刻意,他又以犒赏大家的名义给所有人都发了奖金。他本想等满一个月,乞儿等人发了月薪,让黄六郎出面置办这一切,但今日去了一趟破庙,看到几十个孩童缩在稻草下御寒,他实在看不下去了。
黄六郎得了杨汉的吩咐,下午赶来签了契约,又驾着牛车置办了二十几张床与被子,杨汉倒是想改造成更为暖和的火炕,奈何是人家的房子,不方便自作主张。想着以后时间长了,乞儿等人有钱了,就让他们买下来。
当夜,乞丐们都搬了进来,睡在床上盖着新的被子,闹腾了一夜,很多睡觉都穿着棉衣,不舍得脱下来。乞儿没有制止,他睁着眼睛,一夜没睡。
虽是两进的院子,但全部住在后院,大多几人睡在一张床上,好在年龄都很小,不显得拥挤。这是杨汉的主意,他想着把前院当做学堂,为他们请一个先生,教他们识字。他不知道能不能改变乞丐们以后的人生,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离去,但想着能识些字总是好的,尤其是生活在一个文人社会。
不管是让他们在饭铺学着做事,还是识字都是为了让他们将来的路更宽些。
又是一周过去了,舆论不知何时竟扭转了,提起快餐铺坊市民众不再像当初那般一边倒的指责,反而要竖起大拇指。
当然诋毁是少不了的。
事情真假如何,很多人都会用眼去看,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况且有那么多人慕名前去吃饭,口碑越积越高,一旦舆论发酵起来,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实际上现在城里的人更关心的是,曾有有见识的人说那家快餐铺用的是炒菜之法,这个消息可就劲爆了,谁不知炒菜之法只有东京一些大酒楼有,从来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没想到华阳县一个偏僻地方的小饭馆竟然会,这还了得?很多人都去一探究竟,虽然进不去后厨,不能一睹为快,终不知炒菜为何方神圣,但人家的饭菜比别家都香是做不了假的。
这其中刘家面铺的人功不可没,自从多嘴的伙计说出他们卤的猪蹄是那家快餐铺所教之后,每日旁敲侧击来打听消息的人就多了。他们哪知道快餐铺的虚实,只能尴尬的为快餐铺说好话。意想不到的是,自从消息传出后,买他们猪蹄的人越来越多,每日都能卖出好几桶去,店主乐的合不拢嘴。自此为快餐铺宣传的更为卖力,水涨自然船高,自家也能跟着沾光。
在他们口下,快餐铺简直成了济世救民,万家生佛的大善人。像张夫子一样的有心人自然不少,就如同张夫子当初气愤快餐铺毁了六百多人的生计,如今他们感叹快餐铺惠济了几百人。
这反差何其大!所以虽然他们说的夸张了些,但也并不为虚。
每当他们吹嘘的时候,周围就围着一群人,听完后,或多或少都买上一两个猪蹄,很多人都是头一次发现猪蹄竟如此好吃。以致带动了华阳县吃猪蹄的风气,消息传到外地后,有好事者给起了猪蹄县的诨号,竟广为人知。
士大夫们无不痛心疾首,认为玷污了“华阳之国”的美称。华阳县的读书人在外地抬不起头来,深引以为耻,誓死不吃猪蹄。
始作俑者自然是杨汉,但第一个受惠者却是刘家面铺,他靠着卖猪蹄几年间就积累了大量家资,人称猪万贯。
奇景不光卖猪蹄这里有,快餐铺所在的那条街上也有。为此,每日都有很多人起的早早的去看。
为何呢?因为听说那家快餐铺收养了很多乞丐,大些的就让他们在店里做事,每月还给发工钱。啧啧,一个十岁的娃子,工钱竟不比成人少。小的还提供吃住,听说总共有一百多个呢,那些乞丐帮伙控制的小乞丐跑的差不多了,为此气得要死。
这简直大快人心,不过也听说每日都有乞丐在那条街外徘徊,也不知起了什么坏心思。
杨汉开了好几家饭铺,本着有备无患,食材都是多多的备下,每日剩下的饭菜乞丐们可吃不完,为了不浪费,就给了矿工们。
没想到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位先生,不知有何指教?”中年人行礼道。
“敢问店家,这里面是何物?香味竟如此之特别?”没想到张夫子直截了当的问道。
“好叫先生知晓,这是蔽店卤的猪蹄。”中年人说道。
“桂皮,花椒,八角,丁香,白芷,草果......”张夫子开口:“可是用了这些草药?”
中年人与伙计都变了脸色,伙计发怒,中年人脸色变了又变,最终苦笑道:“先生真厉害。”
这些中药材都是中国常见的,价格不像中国不产海贸输入的那般贵,但效果一样好。很多香料原本的用途是中药材,用作香料的情况此时还不普及,这也是之前黄六郎与此刻的店家都极为重视的原因,当做了不得的秘技。
“哪里,还有几味药老朽就闻不出来。”张夫子摇了摇头,突然问道:“可是对面的快餐铺所教。”
店家愣了一下,见张夫子如此了解,以为其知道根底,释然道:“不错,正是对面所教,在下曾上门感谢,但对方却不以为意。”
张夫子脑海中冒出一个词“高风亮节”,用在商贾身上实在怪异,但张夫子却又觉得很合适。
张夫子掏出十文钱买了一个,他不像一般的士大夫对豚肉那般鄙夷,幼时家贫豚肉实乃不可多得的肉食。况且也不知对方如何处理的,可能是草药的缘故,没有常见的腥臊味。
初看到是猪蹄时,他还愣了一下,觉得没什么肉,但吃过之后才发觉异常的美味可口。
张夫子目送着牛车载着两大桶猪蹄远去,在快餐铺门前看了一会,想了想走了进去。
已过了中饭时间,伙计们在忙碌打扫。
见有人欲上前招呼,张夫子摆了摆手,转身又出去了。
此店家到底如何,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还需要好好观察一番,现在时机不对,日后可再来。
......
那么杨汉此时在做什么呢?
他与乞儿刚从一座庭院中走出来,乞儿这个在杨汉印象中从没有哭过的少年,此时却红了眼睛,杨汉心中叹口气,装作没有发觉,高声道:“让黄叔赶紧来一趟,签下租约,今日你们就搬过来。还有去账上预支一个月工钱,置办些被褥棉衣。”
“以后再也不住破庙了。”杨汉挥了挥手,让自己的话显得更有力度,想让气氛高涨起来。
“汉哥儿,谢谢你。”乞儿红着眼睛低声道。
“哎,谢我什么,你们这半个月做事卖力,我都看在眼里,这是你们应得的。”杨汉摇了摇头。
虽然还没到发月薪的日子,但杨汉给乞儿六人加上投靠他的几个乞丐发了奖金,加起来有五十贯,马上就能租下这处两进的庭院。为了不显得刻意,他又以犒赏大家的名义给所有人都发了奖金。他本想等满一个月,乞儿等人发了月薪,让黄六郎出面置办这一切,但今日去了一趟破庙,看到几十个孩童缩在稻草下御寒,他实在看不下去了。
黄六郎得了杨汉的吩咐,下午赶来签了契约,又驾着牛车置办了二十几张床与被子,杨汉倒是想改造成更为暖和的火炕,奈何是人家的房子,不方便自作主张。想着以后时间长了,乞儿等人有钱了,就让他们买下来。
当夜,乞丐们都搬了进来,睡在床上盖着新的被子,闹腾了一夜,很多睡觉都穿着棉衣,不舍得脱下来。乞儿没有制止,他睁着眼睛,一夜没睡。
虽是两进的院子,但全部住在后院,大多几人睡在一张床上,好在年龄都很小,不显得拥挤。这是杨汉的主意,他想着把前院当做学堂,为他们请一个先生,教他们识字。他不知道能不能改变乞丐们以后的人生,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离去,但想着能识些字总是好的,尤其是生活在一个文人社会。
不管是让他们在饭铺学着做事,还是识字都是为了让他们将来的路更宽些。
又是一周过去了,舆论不知何时竟扭转了,提起快餐铺坊市民众不再像当初那般一边倒的指责,反而要竖起大拇指。
当然诋毁是少不了的。
事情真假如何,很多人都会用眼去看,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况且有那么多人慕名前去吃饭,口碑越积越高,一旦舆论发酵起来,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实际上现在城里的人更关心的是,曾有有见识的人说那家快餐铺用的是炒菜之法,这个消息可就劲爆了,谁不知炒菜之法只有东京一些大酒楼有,从来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没想到华阳县一个偏僻地方的小饭馆竟然会,这还了得?很多人都去一探究竟,虽然进不去后厨,不能一睹为快,终不知炒菜为何方神圣,但人家的饭菜比别家都香是做不了假的。
这其中刘家面铺的人功不可没,自从多嘴的伙计说出他们卤的猪蹄是那家快餐铺所教之后,每日旁敲侧击来打听消息的人就多了。他们哪知道快餐铺的虚实,只能尴尬的为快餐铺说好话。意想不到的是,自从消息传出后,买他们猪蹄的人越来越多,每日都能卖出好几桶去,店主乐的合不拢嘴。自此为快餐铺宣传的更为卖力,水涨自然船高,自家也能跟着沾光。
在他们口下,快餐铺简直成了济世救民,万家生佛的大善人。像张夫子一样的有心人自然不少,就如同张夫子当初气愤快餐铺毁了六百多人的生计,如今他们感叹快餐铺惠济了几百人。
这反差何其大!所以虽然他们说的夸张了些,但也并不为虚。
每当他们吹嘘的时候,周围就围着一群人,听完后,或多或少都买上一两个猪蹄,很多人都是头一次发现猪蹄竟如此好吃。以致带动了华阳县吃猪蹄的风气,消息传到外地后,有好事者给起了猪蹄县的诨号,竟广为人知。
士大夫们无不痛心疾首,认为玷污了“华阳之国”的美称。华阳县的读书人在外地抬不起头来,深引以为耻,誓死不吃猪蹄。
始作俑者自然是杨汉,但第一个受惠者却是刘家面铺,他靠着卖猪蹄几年间就积累了大量家资,人称猪万贯。
奇景不光卖猪蹄这里有,快餐铺所在的那条街上也有。为此,每日都有很多人起的早早的去看。
为何呢?因为听说那家快餐铺收养了很多乞丐,大些的就让他们在店里做事,每月还给发工钱。啧啧,一个十岁的娃子,工钱竟不比成人少。小的还提供吃住,听说总共有一百多个呢,那些乞丐帮伙控制的小乞丐跑的差不多了,为此气得要死。
这简直大快人心,不过也听说每日都有乞丐在那条街外徘徊,也不知起了什么坏心思。
杨汉开了好几家饭铺,本着有备无患,食材都是多多的备下,每日剩下的饭菜乞丐们可吃不完,为了不浪费,就给了矿工们。
没想到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