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阁楼中一日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杨汉身子突然顿住了,他惊讶的望向一处庭院,那是个男孩,蓬头垢面,骨瘦如柴,正站在门里往外看。杨汉皱眉,男孩腰里竟拴着一根草绳。他带着芽儿走进了些,才发现男孩遍体鳞伤,身上到处是乌青。
男孩神情呆滞,眼中毫无光彩。杨汉心中一震,只有毫无希望的人才会眼中一片死灰,可这只是个孩子。
不等杨汉细想,走来一个神色不善的妇人,关上了门。
杨汉望着闭上的门怔怔发呆,直到芽儿摇了一下他的手,他才回过神来。
杨汉带着芽儿离开了,他们去了当初晕倒的池塘。
整个下午,杨汉脑子里都徘徊着那个男孩的身影。
当天微黑时,杨汉与芽儿回了大郎家,村民们已经离去了。大郎从城中回来了,还带回来好几个大缸,以备增产。
三人正在加紧制作臭豆腐。好在腌制过臭豆腐的盐水气味很浓郁,只要稀释一下就能直接使用。
杨汉知道他们虽然遵从了自己给他们想的方法,心里恐怕仍然不踏实,尤其是钱财可能也花得一干二尽了。
他本想问问那个男孩的事情的。但想了想还是没有打扰他们,与芽儿吃了给他们留下的饭菜,简单洗漱后就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等杨汉醒来后,大郎就不见了,不知何时去的县城,还有吴伯也去了。院中只有吴婶一人挑拣着豆子,显得心神不宁。
杨汉与芽儿吃过朝食后,大郎就匆匆回来了,没来的及说上几句话,就又挑着满满的臭豆腐去了县城。
一直到中午,大郎来回了好几次。下午与吴伯两人才一起回来,并又带回了十几个大缸。安置好大缸,送走了送货的人。吴婶终于露出了笑容,杨汉也放下心来,看样子已经有资金回拢了。
大郎衣服都湿透了,匆匆扒了口饭,就进了磨房,磨起了豆腐。吴婶很心疼,想让儿子歇歇,但想起汉哥儿说的刚开始会比较累,但只要撑过去,以后就轻松了。撑不过去,自然万事皆休。终是没开口,与儿子一起配合着磨豆腐。
吴伯也放下了木工活,在厨房提浆,加热,点卤,压型,切块,腌制。连芽儿都能帮着烧火,只有杨汉无所事事。
好在众人都知道,他身体不好。
再说,杨汉给了他们家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他们对杨汉感激还来不及呢。
村里很多人家都置办了石磨,准备制作臭豆腐,还有的人等不及,就直接买来豆腐制作。杨汉当初还想着大郎家能为他们提供豆腐呢,可是真实施了才发现连自家都不够用。
大郎除了送货,几乎整日都在磨豆腐。
可是等村民们去城中售卖时,才发现城中臭豆腐摊已经遍地开花。
里长在城中已经租了好几个店铺,刚开始生意很好,可是他贪心,有时候为了多卖些,等不及臭豆腐发酵好,暗地里添加了些鸡粪,反正要的就是臭味,谁还能仔细去闻吗?还想着再多开几家呢。
就听到仆人回禀,自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可了不得,光是那几个店铺他就投入不少,匆匆去了城里。
可是从城门外就不断看到卖臭豆腐的身影,几乎隔个几百米就有一个。一个炭盆一个油锅,就炸起了臭豆腐,很简陋的一个小摊子。
可就是他们挤占了自己的生意。
里长在城中逛了一圈,越逛心就越沉,最后面色如土的回了家里。
村民很快就发现了不同,明明大家都会做了,也都在做,可是他们的生意却不理想。反观大郎家比以前还忙。
听他邻居说,他们家每日都忙到半夜三更,睡下不到两个时辰院中就又有了动静。
然后半个月后,村民们就发现大郎赶回了一辆牛车。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一辆牛车可要好几十贯,难道说大郎家半个月就赚了好几十贯?
虽然好奇,但这次谁也没再轻易说些什么有的没的。人家可是将自己的独门生意教给了他们,大家做一样的生意,他们不赚钱也怨不了人家啊。
人家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将心比心,换做他们是大郎一家,还不一定舍得散出去呢。
然后又过了半个月,大郎家又多了头驴,听大郎他娘说专门用来磨磨,好让他家大郎歇口气。
哎,什么也别说了,怨就怨自家没有赚钱的命,再说人家赚钱也不容易。这才一个月,大郎可不就瘦得有点脱形了。
这是有目共睹的。
村子里算是平静了下来,怨言当然不是完全没有,但大多村民都能平常心对待。人家大郎家对他们算是不错了,他们要是再不知足,那就是得寸进尺了。
以后子子孙孙还要在小溪里生活下去呢,谁家会不要脸面?
里长家一如既往的大门紧闭,村民们等闲登不了门。
等到了月底,大郎家已经有了二十贯铜钱结余。如果算上牛车与驴,这一个月可是赚了一百贯。
这要是干一年,吴伯吴婶想想就心跳如鼓。
这下,一家人算是彻底放心了,对杨汉自此是言听计从。
杨汉这一个月身体不好不坏,病怏怏的就那么一直拖着。
病情没有恶化,杨汉多了点信心,但也仅仅如此。他从不曾奢望自己还能好,在他心中,只要能多给他一些时间就满足了。
他也要为芽儿做准备了。
这日清晨,杨汉早早的起来,芽儿还在睡,他轻轻关上门。
今日他要跟大郎一起进城。
等牛车一出门去,芽儿就赤脚跑了出来,望着门怔怔的发呆。
吴婶发现了,来到她身边,又是责怪又是难受道:“孩子,回屋去吧,早晨凉。你哥哥是有事做,昨日不都说好了吗?”
对于他们的身世,汉哥儿已经告诉了他们。可怜的,已经没有亲人了,兄妹两人一直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来到了福建路,还差点丧了命。
大郎更是病得很重。他们一家没有透露沈郎中给汉哥儿下的判语,也不知道汉哥儿清不清楚自己的病,可能已经知道了。
汉哥儿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什么事情看一眼就明白了。
他只是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
如今看到芽儿这样,吴婶突然很难受,芽儿可能也知道了她哥哥的病情,她天天都活在担忧中。
只是这孩子懂事,从来不让人担心。
芽儿眼中噙着泪水,她想起了以前在家里时,大郎也是每天早晨出去,晚上回来。可是那时候她虽然担心,却不像现在这么心里空空的,总觉得大郎不会再回来了。
......
小溪里距离南安县城只有十几里路,不算远,但山路崎岖,走的要慢些。
大郎看杨汉一直沉默,宽慰道,:“汉哥儿你别急,这牛车是走的慢了些,还没我以前一双脚底板走的快。”
“大郎哥,我不急。”杨汉摇了摇头,他在想到了城中该如何开始。
难怪大郎担心,他面色蜡黄,精神萎靡。
“汉哥儿,等下到了城中,我带你去找沈郎中看看吧。”大郎犹豫了很久,说道。
杨汉心中苦涩,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不知道沈郎中是谁,但对自己的病他心知肚明,不想浪费时间。
到了南安县城,大郎要去送货,杨汉打算与他分开。大郎担心他的身体,杨汉劝说了好一番话,才让他同意。
但临走前硬塞给杨汉二贯钱。
杨汉知道大郎平时连一文钱都不舍得多花,非常简朴,但对他却如此大方,不禁有些感动。
他一个人沿街慢慢的走,观察着这座县城。
杨汉走走歇歇,等到了中午就想好做什么了。
他打算重新干起老本行,给人盘算账目。不过也知道,像卢氏货栈那样的恐怕再难遇到了。
杨汉看到一家商铺在招聘账房,他走了进去。
“公子,不知您有何贵干?”柜台后,看起来是掌柜的一个中年人正在打算盘,看到杨汉进来,疑惑问道。
“贵商铺可是在招账房?”杨汉捂着嘴,压制着咳嗽。
“是,你是来应聘账房的?”掌柜热心了些,询问道。
“嗯,不过在下有些事要先说明。在下不坐堂。”杨汉说道。
掌柜的先是惊讶的长大了嘴巴,随即不悦道:“恕在下无礼,鄙人还从来没听说过不坐堂的账房,你不坐堂,如何算账?”
杨汉咳嗽了一下,他扫了一眼柜台,说了声“冒犯了。”
他拿过掌柜的算盘与账册,打算用事实证明。
掌柜的本来恼火不已,哪有随便看他人账簿的?但马上就惊呆了。杨汉左手翻账簿,右手拨动算盘,密集的响声瞬间盖过了外面的声音,一时间他耳中都是算珠响声。最让他震惊的事,杨汉的手法迅疾的他根本捕捉不到轨迹。
还有杨汉左手翻纸如飞,让掌柜的看的眼花缭乱,这人一页纸只看一眼没等他看清楚字迹,便翻了过去。
还不到半刻钟,算盘声停止了,杨汉合上了账簿。他取过毛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将纸转向掌柜的,说道:“不知在下算的可对?”
掌柜的扫了一眼,不由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望向杨汉。他只是在复账,早已知道结果。
胸中一阵沸腾,杨汉捂着嘴咳嗽,任由他打量。
男孩神情呆滞,眼中毫无光彩。杨汉心中一震,只有毫无希望的人才会眼中一片死灰,可这只是个孩子。
不等杨汉细想,走来一个神色不善的妇人,关上了门。
杨汉望着闭上的门怔怔发呆,直到芽儿摇了一下他的手,他才回过神来。
杨汉带着芽儿离开了,他们去了当初晕倒的池塘。
整个下午,杨汉脑子里都徘徊着那个男孩的身影。
当天微黑时,杨汉与芽儿回了大郎家,村民们已经离去了。大郎从城中回来了,还带回来好几个大缸,以备增产。
三人正在加紧制作臭豆腐。好在腌制过臭豆腐的盐水气味很浓郁,只要稀释一下就能直接使用。
杨汉知道他们虽然遵从了自己给他们想的方法,心里恐怕仍然不踏实,尤其是钱财可能也花得一干二尽了。
他本想问问那个男孩的事情的。但想了想还是没有打扰他们,与芽儿吃了给他们留下的饭菜,简单洗漱后就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等杨汉醒来后,大郎就不见了,不知何时去的县城,还有吴伯也去了。院中只有吴婶一人挑拣着豆子,显得心神不宁。
杨汉与芽儿吃过朝食后,大郎就匆匆回来了,没来的及说上几句话,就又挑着满满的臭豆腐去了县城。
一直到中午,大郎来回了好几次。下午与吴伯两人才一起回来,并又带回了十几个大缸。安置好大缸,送走了送货的人。吴婶终于露出了笑容,杨汉也放下心来,看样子已经有资金回拢了。
大郎衣服都湿透了,匆匆扒了口饭,就进了磨房,磨起了豆腐。吴婶很心疼,想让儿子歇歇,但想起汉哥儿说的刚开始会比较累,但只要撑过去,以后就轻松了。撑不过去,自然万事皆休。终是没开口,与儿子一起配合着磨豆腐。
吴伯也放下了木工活,在厨房提浆,加热,点卤,压型,切块,腌制。连芽儿都能帮着烧火,只有杨汉无所事事。
好在众人都知道,他身体不好。
再说,杨汉给了他们家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他们对杨汉感激还来不及呢。
村里很多人家都置办了石磨,准备制作臭豆腐,还有的人等不及,就直接买来豆腐制作。杨汉当初还想着大郎家能为他们提供豆腐呢,可是真实施了才发现连自家都不够用。
大郎除了送货,几乎整日都在磨豆腐。
可是等村民们去城中售卖时,才发现城中臭豆腐摊已经遍地开花。
里长在城中已经租了好几个店铺,刚开始生意很好,可是他贪心,有时候为了多卖些,等不及臭豆腐发酵好,暗地里添加了些鸡粪,反正要的就是臭味,谁还能仔细去闻吗?还想着再多开几家呢。
就听到仆人回禀,自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可了不得,光是那几个店铺他就投入不少,匆匆去了城里。
可是从城门外就不断看到卖臭豆腐的身影,几乎隔个几百米就有一个。一个炭盆一个油锅,就炸起了臭豆腐,很简陋的一个小摊子。
可就是他们挤占了自己的生意。
里长在城中逛了一圈,越逛心就越沉,最后面色如土的回了家里。
村民很快就发现了不同,明明大家都会做了,也都在做,可是他们的生意却不理想。反观大郎家比以前还忙。
听他邻居说,他们家每日都忙到半夜三更,睡下不到两个时辰院中就又有了动静。
然后半个月后,村民们就发现大郎赶回了一辆牛车。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一辆牛车可要好几十贯,难道说大郎家半个月就赚了好几十贯?
虽然好奇,但这次谁也没再轻易说些什么有的没的。人家可是将自己的独门生意教给了他们,大家做一样的生意,他们不赚钱也怨不了人家啊。
人家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将心比心,换做他们是大郎一家,还不一定舍得散出去呢。
然后又过了半个月,大郎家又多了头驴,听大郎他娘说专门用来磨磨,好让他家大郎歇口气。
哎,什么也别说了,怨就怨自家没有赚钱的命,再说人家赚钱也不容易。这才一个月,大郎可不就瘦得有点脱形了。
这是有目共睹的。
村子里算是平静了下来,怨言当然不是完全没有,但大多村民都能平常心对待。人家大郎家对他们算是不错了,他们要是再不知足,那就是得寸进尺了。
以后子子孙孙还要在小溪里生活下去呢,谁家会不要脸面?
里长家一如既往的大门紧闭,村民们等闲登不了门。
等到了月底,大郎家已经有了二十贯铜钱结余。如果算上牛车与驴,这一个月可是赚了一百贯。
这要是干一年,吴伯吴婶想想就心跳如鼓。
这下,一家人算是彻底放心了,对杨汉自此是言听计从。
杨汉这一个月身体不好不坏,病怏怏的就那么一直拖着。
病情没有恶化,杨汉多了点信心,但也仅仅如此。他从不曾奢望自己还能好,在他心中,只要能多给他一些时间就满足了。
他也要为芽儿做准备了。
这日清晨,杨汉早早的起来,芽儿还在睡,他轻轻关上门。
今日他要跟大郎一起进城。
等牛车一出门去,芽儿就赤脚跑了出来,望着门怔怔的发呆。
吴婶发现了,来到她身边,又是责怪又是难受道:“孩子,回屋去吧,早晨凉。你哥哥是有事做,昨日不都说好了吗?”
对于他们的身世,汉哥儿已经告诉了他们。可怜的,已经没有亲人了,兄妹两人一直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来到了福建路,还差点丧了命。
大郎更是病得很重。他们一家没有透露沈郎中给汉哥儿下的判语,也不知道汉哥儿清不清楚自己的病,可能已经知道了。
汉哥儿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什么事情看一眼就明白了。
他只是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
如今看到芽儿这样,吴婶突然很难受,芽儿可能也知道了她哥哥的病情,她天天都活在担忧中。
只是这孩子懂事,从来不让人担心。
芽儿眼中噙着泪水,她想起了以前在家里时,大郎也是每天早晨出去,晚上回来。可是那时候她虽然担心,却不像现在这么心里空空的,总觉得大郎不会再回来了。
......
小溪里距离南安县城只有十几里路,不算远,但山路崎岖,走的要慢些。
大郎看杨汉一直沉默,宽慰道,:“汉哥儿你别急,这牛车是走的慢了些,还没我以前一双脚底板走的快。”
“大郎哥,我不急。”杨汉摇了摇头,他在想到了城中该如何开始。
难怪大郎担心,他面色蜡黄,精神萎靡。
“汉哥儿,等下到了城中,我带你去找沈郎中看看吧。”大郎犹豫了很久,说道。
杨汉心中苦涩,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不知道沈郎中是谁,但对自己的病他心知肚明,不想浪费时间。
到了南安县城,大郎要去送货,杨汉打算与他分开。大郎担心他的身体,杨汉劝说了好一番话,才让他同意。
但临走前硬塞给杨汉二贯钱。
杨汉知道大郎平时连一文钱都不舍得多花,非常简朴,但对他却如此大方,不禁有些感动。
他一个人沿街慢慢的走,观察着这座县城。
杨汉走走歇歇,等到了中午就想好做什么了。
他打算重新干起老本行,给人盘算账目。不过也知道,像卢氏货栈那样的恐怕再难遇到了。
杨汉看到一家商铺在招聘账房,他走了进去。
“公子,不知您有何贵干?”柜台后,看起来是掌柜的一个中年人正在打算盘,看到杨汉进来,疑惑问道。
“贵商铺可是在招账房?”杨汉捂着嘴,压制着咳嗽。
“是,你是来应聘账房的?”掌柜热心了些,询问道。
“嗯,不过在下有些事要先说明。在下不坐堂。”杨汉说道。
掌柜的先是惊讶的长大了嘴巴,随即不悦道:“恕在下无礼,鄙人还从来没听说过不坐堂的账房,你不坐堂,如何算账?”
杨汉咳嗽了一下,他扫了一眼柜台,说了声“冒犯了。”
他拿过掌柜的算盘与账册,打算用事实证明。
掌柜的本来恼火不已,哪有随便看他人账簿的?但马上就惊呆了。杨汉左手翻账簿,右手拨动算盘,密集的响声瞬间盖过了外面的声音,一时间他耳中都是算珠响声。最让他震惊的事,杨汉的手法迅疾的他根本捕捉不到轨迹。
还有杨汉左手翻纸如飞,让掌柜的看的眼花缭乱,这人一页纸只看一眼没等他看清楚字迹,便翻了过去。
还不到半刻钟,算盘声停止了,杨汉合上了账簿。他取过毛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将纸转向掌柜的,说道:“不知在下算的可对?”
掌柜的扫了一眼,不由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望向杨汉。他只是在复账,早已知道结果。
胸中一阵沸腾,杨汉捂着嘴咳嗽,任由他打量。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