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九十章:1200年树龄

小说:重生之国际倒爷 作者:吹牛小王呀 更新时间:2021-07-11 18:5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出了羊肉泡馍的馆子,两个韩国人又去游玩了一番。
  此时的西安旅游产业,文化虽厚重,却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还在大搞经济建设,基础建设,根本没发展起来。
  到处都在修路。
  扬尘根本没去治理。
  空气感觉是浑浊的。
  还有关中平原的地质较松软,紧挨着黄土高坡,土壤和地表的沙化很严重。
  去参观过兵马俑的人,肯定都知道,埋葬兵马俑的地方,就是泡沙石坑。
  所以西安这座古城,给人的感觉是昏昏沉沉的,不像海南,那种天高水远,空气带着咸咸的味道。
  也不像藏区,高原地带,感觉天蓝得舒服,空气清新得像薄荷。
  市中心还好,四周的风景区,情况就更糟了。
  你要是站在古城墙下,看见下方的十里沙场,眼睛一闭,那种杀声震天,黄沙蔽地,要是再来阵妖风,感觉就像沙尘暴一样,呼啦啦倒下一大片。
  真有点电影大片的感受。
  那些唐砖汉瓦,传自先秦战国的巨石城墙,传递着一种与其说古朴,不如说灰扑扑的感觉。
  西安的职工和家属,主流的城镇人口,都忙着上班。
  这些风景区只有些老头老太太,偶尔一些年轻人也多是小贩,再加上偶尔有农民的牛车,马车客串一下,一不小心古城墙下还拉泡牛粪。
  都90年代了,还给人一种看古旧墨片的感觉。
  而这古旧当中,两个韩国人,穿得花里胡哨,大冬天带副墨镜,还烫着一头卷发,其中一个还挑染成金黄色。
  挂着一副相机。
  在这画面当中极有存在感。
  举着相机不停的捕捉着四周的画面。
  老旧的牛车,破败的城墙下面,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颤颤巍巍的老人。
  偏偏还有一些陕北农夫,头上裹着白帕,手上一副架架车,上面堆几个麻袋。
  两个韩国人好的不拍,净拍这些。
  即时出盒的照片,明明90年代,他硬是给你拍出了一个民国时期的水平。
  那个朴正宇,手里抖着一张相片说道:“成焕西,这些相片寄到民国杂志社,他们正在做印象中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金成焕不屑的摇头。
  逛得也差不多了。
  在翻译程宇的带领下,就准备返回市中心下榻的宾馆。
  路边的一个水果摊贩,上面摆着梨子,苹果,桔子,柚子。
  关中平原的地质松软,是农业大省,陕西引种的红富士,比曰本源产地品相更好。
  此时水果摊上的一堆红富士,个头比成年人拳头还大。
  红得诱人。
  摊子上的老板热情的叫道:“喂,老板,买点水果?”
  两个韩国人停了下来。
  翻译看他们很感兴趣的样子,便问道:“多少钱一斤?”
  “3块5。”
  两个韩国人站着不动。
  程宇就打算自己掏钱,买几斤。
  便挑选了10个。
  摊主麻利的装进塑料袋里,拿着一杆手提秤,秤好:“4斤2两,给你算4斤,14块钱。
  程宇正准备付钱。
  金成焕手伸了过来,将塑料袋按在摊子上,一手背在身后,用韩语说道:“程宇君,告诉他3块钱,否则不买。”
  “无所谓的,我请客。”
  金成焕眼一瞪,很认真的看着程宇,说道:“告诉他,三块钱。”
  程宇搞不懂什么状况,却不敢拂逆了他。
  这两个韩国人,一路游山玩水,大手大脚的花钱,却在这两块钱上较什么劲?
  “贵了,我这两位外宾说3块钱,便宜一点。”
  那摊贩说:“说好了的,咋变了呢,不买算了。”
  金成焕转头便走。
  可没走两步。
  那摊贩叫道:“哎算了算了,回来,3块钱卖给你了。”
  得逞之后,金成焕嗤笑的说道:“消费是消费,那是我愿意,但一个商人的立场,就要学会在各个方面降低成本,程宇君。”伸手拍了拍程宇的肩膀:“你要学的还很多。”
  看见金成焕勉励的眼神。
  程宇受用不尽,站直了身体,学着韩国人照搬曰本那一套,微微鞠躬:“谢谢成焕西指点。”
  回到下榻的宾馆。
  隔壁房间住着两个男的,是连云港一个外贸公司的职员。
  一路跟随着两个韩国人,为他们代理出口报关的事项。
  说好了一个星期,就该搞定的。
  可这两个家伙一路游山玩水,即使到了西安,还去爬了趟华山。
  他们在这宾馆都住了一个星期了。
  早就等的不耐烦了。
  看见两个韩国人回来了,立刻跑过去敲门。
  不耐烦的神色,却不敢表现出来,他们和灵岩公司已经合作了三年。
  每一年,都能挣到一笔可观的代理费用。
  小声的说道:“金成焕先生,我想提醒您,您的商务签证已经过半了,回去还有报关流程,再不能耽误了。”
  金成焕放下手上的相片,还有点意犹未尽。
  想了下,还是说道:“那明天就去富平吧。”
  两个外贸职员便说道:“那就不打扰您了,早点休息,我们去安排明天的行程。”
  “等一等。”
  金成焕又把两人叫住:“还有个事情,会社方面,再一次决定降低采购成本。”
  两个外贸职员一听:“再降?怎么降得下来?”
  富平本地,柿饼的批发价都是2块钱一斤,由于量大,而且是出口订单,已经被他们压到了1块6毛钱一斤。
  “还降多少?”
  “20个点。”
  “20个点?”其中一个外贸职员惊讶的说道:“1块3?这绝不可能。”
  金成焕手一摆:“这是会社方面的决定,你们不用再说,这次的磋商,我亲自来谈,出去吧。”
  两个职员把门带上,回到自己的房间。
  “1块3?喂猪呢?猪饲料都不止这个价钱,这些韩国人太贪了。”一个愤愤的说道。
  另一个则要老成得多:“他要谈,就让他自己谈吧,反正没签购销合同的,他愿意砍价让他自己去砍,谈崩了也不怪我们。”
  “万一这单黄了呢?刘总那里,咱两怎么交代?”
  老成那个说道:“这有什么,还不是拿那么多工资。”回头却骂道:“早点谈崩早点回去,都他吗耽误半个月了。”
  两个职员穿好衣服鞋子,出去安排车了。
  而另一边,范阳等人,早就赶到了富平。
  富平是一个县,地方不大,处于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坡的过度地带。
  秦岭余脉。
  在地理上,属于半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季风型气候。
  和汶川差不多。
  都是农林生产适宜的地区。
  山区的植被丰富,树木高大,含氧量高。
  走到这个地方,空气又变得清新起来。
  和汶川不同的是,这个地方的农业,也搞得挺不错。
  山坡上有一层层的梯田。
  富平是个农业大县,下属32个乡镇。
  这32个乡镇,都有栽培柿子。
  但不是每个乡镇,都以柿子为主要资源。
  因为这个年代的经济效益,还不明显。
  种了也挣不了多少钱。
  所以优良的柿子,柿饼,只有几个乡镇在主要生产。
  其中最主要的柿饼产地,就是马家坡。
  也叫马家坪。
  那颗朱元璋御封的凌霜侯,就在这个地方。
  范阳的目的明确,没有过多停留,问好路,就往马家坡赶去了。
  在山间小路随意的涂抹着方向盘,范阳打开车窗,几人欣赏着路边的田园景色。
  忽然看见前面一处空旷的山坡。
  上面生长着一颗光秃秃的树子。
  生长得盘根错节,张牙舞爪的样子,偏偏树子还挺高。
  树上一片叶子都没有。
  树干也是漆黑的。
  可偏偏那些枝头上面,挂满了金黄色的柿子。
  一片叶子都没有,却挂满了果子。
  这个视觉感官,挺神奇的。
  初次看见的人,不大不小,都会被震撼一下。
  可无论大军还是红兵,赵光明也好,农村里都是见惯了柿子的。
  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只是感觉到亲切。
  把车停下,到那颗柿子树下面转了一圈儿,应该是颗野生的柿子树,也不知道多少年了。
  也没修枝剪果,没人管理,所以柿子的个头不大,只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可是多。
  上面的柿子没人摘,好多挂在树枝上,都快焉了。
  地上也掉得到处都是。
  “走吧,前面就是马家坡了。”
  前世范阳来过,还曾专门来参观过那颗凌霜侯。
  上了乡村公路,经过马家坡的坳口,却没有看见后世的的牌子。
  现在92年,富平的柿饼,还藏在山旮旮里,未经发掘。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贫困线的样子。
  来之前的路上,都只偶尔看得到几颗柿子树。
  一进马家坡,柿子树就多了起来。
  也开始成片栽种了。
  有好几个果园,都是以前进献贡品的。
  而柿子树,是著名的长生果树,最著名的那颗凌霜侯,又叫柿寿星,已经有1200年的树龄。
  历史是极其悠久的。
  所以富平的柿饼这么出名呢,那几片山林,几百年的果树,也有很大的关系。
  你其他地方,还就是弄不出别人这个味道。
  路边的农舍,早就开始制作柿饼了。
  其他地方作柿饼,都是晾在簸箕里晒。
  而富平则是挂起来晒。
  就像吐鲁番葡萄干一样。
  也像东北的玉米棒子一样。
  农民的家里,屋檐下挂满了一长串一长串的柿子。
  就像门帘一样。
  透着金黄的颜色,煞是好看。
  顺着乡村公路,范阳直接把车开到了马家坡乡公所。
  让大军和红兵等在车上。
  自己和赵光明进了乡公所。
  没多久一会儿,面色古怪的出来了。
  一上车就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少有的骂起了脏话:“这些韩国人,太他吗牛了,连购销合同都不签,这不是傻比吗。”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