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139章 三意生身(下)

小说:佛和道 作者:阿僧祇 更新时间:2019-09-12 08:35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第三、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前十地菩萨,于诸佛法但能受之而已。今从等入妙,则能了达诸佛自证法相。已得诸佛自觉圣智善乐。入妙庄严海。逆流而出。现十界身。无思而应。所谓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现。犹如意生。身土自他无有障碍。故云觉一切佛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也。
  这个意生身,其实就是佛的化身。
  无行作者,言不假造作功用之境界。自证称性圆满无漏功德,与十方三世诸佛,平等平等。
  入妙庄严海。逆流而出。现十界身。无思而应。
  妙庄严海:是说如来藏海,也称为海印。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像齐现,犹如大海由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像不现。
  逆流而出:应该是菩萨从三昧起,倒驾慈航,发起弘法度生的事业。
  无思而应:诸佛法身圆满究竟,更无所为,非如众生横计颠倒,著相追求,无有稍息;诸佛不尔,故无所为。然佛法身非如槁木死灰,故依止法身起化身用,虽依止法身起化身相用,亦无倒乱。全体起用,即用如体,自无所为,唯利益他,故无所为。由此二种道理,成佛法身不可思议;而诸众生反此,以皆计着戏论,有所为故。这是无为而无不为也。
  如来生起之相,但由化身而说。以佛法身是体,化身是用,化身依止法身,变现而起,作种种化身事业。然化身生起如何?曰: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种类俱足无行作,山河大地、楼台亭阁等等,都能显现变化出来。
  一、世界皆由三界五趣无量众生共业而起,化身作业亦由法身无量功德合集而起,如众生共业所起世界。
  二、佛化身作业,随器世界染净差别所有一切种种众生之类,而现化身亦有种种不同,此即化身生起之义。
  又化身之相云何?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谓此化身,由众多功德所庄严成,能顺众生住于世间。
  化身有三:
  一、大化身,住色究竟天,所现最高大身(他受用报身佛,卢舍那佛)。
  二、小化身,住人间,现丈六金身(化身佛,释迦佛)。
  三、随类化身,随五趣众生而现。
  十地菩萨以金刚心,断彼生相无明,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则前五识一时俱转为成所作智。即彼有作而成无作。故云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以依大圆镜智平等显现,则千种万类之身,一时普应。至此无一物不彰遮那妙体,无一时不修普贤行门。是乃从法身报身,而垂他受用,及大小随类化身也。转心意意藏识为大涅槃,则四智三身一念顿得。
  观音大士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力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即得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共一悲仰。故能一身普现,即得三十二应,四不思议,十四无畏,十九说法。正得此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也。
  说起观世音菩萨,现在震旦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以前李昊认识一个老头,很倔,什么佛啊道啊都不相信,他对于李昊看佛经嗤之以鼻,但是他相信观世音菩萨。他家里有一本观音签,有事情他就问签,说是很灵。以前南师和一个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威力巨大,你如果遇到违缘就念这六个字,那些鬼魅肯定离你远远的。有些开车的就知道,如果遇到大雾,播放《大悲咒》,一般不会出危险。以前李昊被鬼压身的时候,念其他都不行,一念六字真言,那些脏东西都跑了。
  南怀进说过这样一件事:“我说西方世界的人类也知有观世音菩萨,或许大家会有奇怪之感。譬如,以前有位委内瑞拉来此留学的同学,懂得许多他们民族祖先所传下来的咒语,我们教他念四臂观音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他听后一念,大为吃惊,自言自语道:“唷!这个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所教所传的嘛!”他说:“我们那个民族素来就念这个咒子。”我问他:“那么你们祖宗讲这个咒子怎么来的?”他说:“在最早最古老的时候,一个了不起的圣人传的,我们这个民族的子子孙孙,代代都知道。”由此可证明我们中国人所信仰的观世音菩萨,确是久远劫来,尽虚空,遍法界,以千百亿化身在各个世界广度众生,利乐有情。”
  观音菩萨是一悟顿至佛地。有人说观音菩萨开悟后只是登圆教初住菩萨之位,这个有点不太可能,初住菩萨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千手千眼、千万亿化身都出来了,还是初住菩萨吗?
  所以说佛家所说三意生身,和道家的完全不同,不是一个档次的。道家不知道佛家所说性,是人人本有真如性海,乃无量天地无量万物之本体。证此性者,岂惟但能现无量妙身,兼能现无量天地万物。其所现者,岂惟但能令住百千万岁,虽尘沙浩劫亦可令住,且欲收即收,一尘不立,欲现即现,万法全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方谓真如佛性。
  附录:
  观音菩萨有个“耳根圆通法门”,把佛法修行的整个过程都说清楚了: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於时有佛出现於世。名观世音。我於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所以在娑婆世界,诸佛讲法,我们用耳朵听法。其他世界有的是吃饭,比如众香世界是吃饭,闻香悟道,这都是因为各世界众生根性不同,佛度化众生的方法有差异。
  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有几种解法,其中一种讲法是一个耳朵听进去,从另一个耳朵出来,意指入进去就流掉,不停在心里面,照字义上解也讲得通。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逆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音声流浪,不跟声音跑,这也讲得好。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
  我们平时是怎么样呢?都是我们的真性顺着我们的六根往外流,都漏掉了。“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所以第一步的功夫就是要都摄六根,把我们的六根摄住,不要往外了,要入流亡所,入流就是逆流,返回到我们的真性、法性中去;亡所就是把外境掐断了,就是不攀缘外境了。
  憨山大师在五台山清修,“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小凳),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以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不久憨山大师开悟了。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著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时候功夫已做到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著,非但不能见性,还有著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明,也须照破它。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著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一著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禅宗诃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所以空也须消灭掉。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也没有,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不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