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二十九章 纸上得来

小说:振兴东汉 作者:雁回还 更新时间:2020-02-27 23:02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不光崔博的任务完成了需要汇报,孙昶的征兵任务一样需要汇报。
  据孙昶所言,征兵的情况本来是不太理想的,但是因为崔博的一系列举措,惩治了部分豪强,导致那些豪强们的仆役无处可去。
  也不是哪个地方都需要长工,主家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这样参军也就成为了那些被解散的仆役的选择之一了…
  这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孙昶辗转郡县,共募得兵员千余,这些可都是要交付到朝廷的。
  千余士卒的吃穿用度,还需要崔博的接济,这便是孙昶来找崔博的理由。
  徐州的府库也算充实,更兼抄没了几家家财,供养这群士卒一路上的吃穿还是简单的。
  “正好,子舒可与我的属吏同往雒阳,呈行巡的汇报。”
  孙昶点头,这事儿也算是顺手做了,只要崔博不嫌慢一切都好。
  行巡任务结束后的崔博,陷入了空虚之中。
  也许是忙碌惯了吧,猛地清闲了几日,竟是适应不得了。
  除了监察不法之外,他还在物色刺史的属吏。
  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属吏,还是原来巴祗安排的,不是崔博自己提拔的,他是真的放心不下。
  广陵的吕岱回了信,也接受了广陵典郡书佐一职。
  崔博只需要后续观其行迹,便可以判断此人是否是可用之才。
  而剩下诸部的从事史、典郡书佐,崔博也还在物色人选。
  这就需要招贤纳士了…
  就如同之前在常山时候做的那般,那次还能招来孙昶、张钦这样的贤才,这次不由得让崔博也产生了期待感。
  徐州一带也算是人杰地灵了,先是遇到了吕岱、陈登,而后是赵昱,诸葛一家,最后还有个徐盛…
  说不定就还有别的在野人才。
  还是那句话,有的人崔博虽然记不起他的事迹,但名字摆在他面前,他还是能认出来的。
  崔博唤来了三吏和张表、张郃来到了他所在的堂上。
  “儁乂,张榜纳贤才之事,便交由在你身上了,可让彼等先报名,至于策、试,还需要等赵元达回来。”
  崔博这次不打算亲力亲为了,毕竟还有名义上的人事呢,他要是把这活儿给揽了,那不摆明着不给赵昱面子嘛!
  即便人家不说,也一定会觉得难受嘛!
  “喏!”张郃领命而去。
  “张兄,上次玄德书信给我,言侍卫一百太少,称五百可也,兄可征募良家之子,择优而充之,记住给这事儿说清楚——将来升迁,会远比从军容易。”
  这便是崔博选用良家子的原因…
  就如同后世参军一般,学历越高…越容易成为士官。
  崔博也是这么想的,对这群良家子卫士进行教育,将来或分放郡县为吏,或许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底层官吏。
  “喏!”
  剩下的就是崔钧给崔博拨来的三吏了,崔博先前给他们的任务,也完成的七七八八了。
  崔博问道:“圃君、郑君、樊君…你们谁愿往京都汇报耶?”
  一来一回,可不是个简单事儿,而且还称得上是苦差事,中途的时间可不像是在治所坐班,有休沐的,这行程一旦开始就不带停的。
  很早之前,各州刺史还需要亲自到中央去述职,到后面这个流程改了,只需要派一名官吏前往便可。
  三人谁都不说话,最后樊通开口了:“郑君随明使君一路辗转劳顿,圃君又在治所劳碌终日,独独在下…我愿往雒阳一行!”
  有人去,那崔博就不用发愁了。
  因为指使人,总会让人心里头泛膈应,能主动…才是坠吼滴!
  ……
  兴学校、广募兵、劝农桑、取渔盐、办工坊、通商业…
  崔博一字一字地在帛上写着他的计划,这些可都是他要做的事啊!
  办学校兴教化,这放在历朝历代,都可谓是重中之重的事了。
  读书能让人从中知道道义、知道怎么正确地辨认事物,在这个时代,读书更是晋升之阶。
  这时候门阀现象还没有那般强烈,平民亦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而机会正是读书,当然还有一种,是参军获取军功。
  只是相对来说,读书没有生命之忧,最多也只是让人的头发变得稀疏,但是费钱财,大部分穷人家庭供养不起孩子读书,相比之下,送孩子读书对当下的贡献,远远不如让孩子下地干活来的明显。
  参军是有生命危险,但同样有晋升空间,尤其是现在的时局,势必会产生一些以军功冒头的人,参军非但不费钱,反而包吃包住能有饷钱,但恰恰是太过危险。
  两者之间,都有一定的缺点。
  而崔博正是要去改变…
  参军必然是要优先的,因为天下还未平定。
  教育费贵的问题,当然也要解决,毕竟教育是重中之重。
  怎么样能让人心甘情愿去参军,为国家贡献,而不是一个一个按户按口去征壮丁?
  提高待遇是一条,但人命可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且…现在朝廷还有余钱,但是将来太平年呢?一旦养不起要扣减饷钱,必然会引起营中哗变!
  又怎样让学费减少,还能在教育经费上不用支援?
  呼…这个问题比之前的问题还要难!
  教育一向是极为花钱的,就后世来说,公家办的学校…多有国家批钱。
  这解决的方法让崔博有点儿头大——难道要许诺参军者提高待遇,还要不收学生的学杂费吗?
  这事要是让人知道了,那一定会称他为最强生意人…
  因为太会算账了!估计朝廷一看到徐州的财政,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吧…
  参军者免赋若干年?这个倒是不错,但是赋税一样是财政来源…
  嗯…
  参军家庭,可有一名直系亲属免费入学!
  然后往中央输送一名士卒,朝廷拨下若干款项!
  女少口阿!
  崔博对自己树了个大拇指,口称“不愧是我”。
  那么问题又来了,谁能保证…平民阶层有给孩子送到学校的见识呢?
  这还需要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去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还是要试行一番,看看究竟适不适合。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