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494章 容貌非凡,贵不可言

小说:汉室可兴 作者:长歌入汉关 更新时间:2023-08-13 10:5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赵进眼睁睁看着大舅哥管亥纵马将田丰撞飞,跟着手起一棒,将田丰砸得死得不能再死。
  嘴里“生致之”的喊话还没冲出口。
  怒气冲冲,对喜孜孜的管亥叫道:“君怎么不生擒敌将?这可是陛下点名之人!”
  管亥愕然道:“一时忘了。
  不要啰嗦,快快割了首级继续杀敌!”
  赵进连忙劝阻:“彼是大将,向有贤名,万不可折辱。”
  命人将田丰遗体妥善照看。
  也不好再多埋怨管亥。
  万一管亥对他妹子管羊抱怨一番,自己回家后可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妻子那清秀美丽的面容和比自己还强壮的身板,赵进不由咧咧嘴,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两人急忙跟随着建武军和忠武军尾巴向魏营进攻。
  此战毫无悬念,汉军大胜。
  斩敌两千,俘虏两万,余皆逃散。
  汉军打扫战场,袁熙、武耳等人毕恭毕敬来见关羽,蔡晔在旁引见。
  军长一级的将领不知蔡晔身份,北部军团主将关羽,宣教武周,参军周林,都知晓蔡晔工作。
  周林负责与军谋部密谍司对接,蔡晔身边的勇士都是他所派遣。
  关羽见袁熙、武耳十分拘束,笑道:“二君弃暗投明,有功无过。我必向陛下说明,还请勿忧。”
  袁熙和武耳稍微放心了些。
  方才两人收拢的数千人反正,不算在两万俘虏之内。
  在几乎等于兵不血刃解决田丰的战斗中,功劳还是不小的。
  关羽命人送袁熙去邺城拜见刘备,率军至邯郸城外。
  荀谌打开城门,亲自出城来见关羽。
  关羽执荀谌之手,笑道:“荏苒数年,君等三兄弟终得团聚了。
  全名城,救士民,君奇功可羡!”
  荀谌笑道:“全赖陛下天威浩荡,将军用兵如神,某才得立此小功。与众将士搏命沙场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关羽遂欲与荀谌一起入城。
  荀谌不动声色地对关羽道:“邯郸虽是名城,城实不大,恐难以容纳大军。不如且等陛下一起入城?”
  关羽见荀谌语气温柔,面带善意,又在向他微微点头示意,略一思索,明白了他未说出口的隐藏意思,从容道:“君言正合我意。我已将最新局势,报于陛下,想必不日即有圣谕至。”
  为荀谌引见诸将。
  大家相互致意,欢声笑语。
  刘备率摧锋军到达邯郸城外。
  荀谌带着辛评、辛毗、陈琳等一班魏国旧臣拜伏于地。
  刘备一一搀扶起来,询问姓名,道其生平得意之事。
  又命郭嘉等与众人相见。
  皆是颍川旧识,谈及世事变换,唏嘘不已。
  荀谌等人诛杀袁谭后,曾想拥立袁遗为帝,以对抗田丰。
  袁遗宁死不从。
  后田丰很快战死,魏国灭亡,就没必要拥立新帝了。
  袁遗不肯来见刘备,闭门自守。
  有人以为袁遗乃是同恶,应当拿办。
  刘备道:“袁伯业自离兖州后,闭门索居,好学不倦,勿强。”
  五年前,袁遗为山阳太守,刘备、吕布等围曹操于鄄城,袁遗见势不妙,弃郡奔河北,自此不问政治。
  淳于琼被蔡晔派人说动,率军归降,匍匐刘备阶下,口称:“小人不识陛下天威,归降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刘备请淳于琼起身,上下打量这个“乌巢酒神”,只见他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络腮胡须,威风凛凛,卖相确实不错。
  淳于琼是也算是名门之后,当年与袁绍、曹操共同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
  之前武耳咋呼说淳于琼张合蒋奇都已投降,其实没那么回事。
  淳于琼虽然贪财好酒,倒卖军械,但他自认为这是小节,反正是卖给荆州刘表,对共抗汉军有利。
  在淳于琼领兵与臧霸对抗时,蔡晔几次做其工作,希望其倒戈投汉。
  淳于琼都没有答应。
  直到袁绍身死、袁谭称帝、田丰战死、邯郸陷落等一系列事情发生后,淳于琼才痛哭流涕,弃械投降。
  刘备对淳于琼观感一般,简单对答几句,就将他打发走。
  淳于琼麾下士兵自然要经过彻底整编。
  淳于琼本人,刘备是不准备使用的。
  刘备任命辛评为礼部从事,辛毗为吏部从事,陈琳为中书舍人。
  辛毗名声超过其兄,与同郡陈群、杜袭、赵俨“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陈群现任士部尚书,汉朝重臣。
  赵俨从荆州回乡后,与好友杜袭、繁钦一起参加科举。
  结果繁钦高中榜眼,赵俨殿试第五,才学不逊于两人的杜袭却发挥失常,郡试都没通过。
  繁钦、赵俨被任命为县令,至今已两年有余。
  杜袭第二次也中了进士,现在兵部任职。
  辛毗刚亮公直,人才难得,因此刘备将他放在政务院最重要的吏部历练。
  陈琳文采过人,负责参与起草诏书、律令等。
  邯郸只是袁绍陪都,规格远不如邺城。所谓“行宫”原是赵郡太守府,位于城中,左右临街,面朝大道,这也是袁谭三兄弟正好可以各据一方相互厮杀的原因之一。
  刘备接见魏国旧臣后,便又率军返回邺城。
  一个月后,张合率数百亲兵到达邺城外,单身入见刘备,拜伏于地。
  刘备将他搀起,问道:“俊乂,何来之迟也?”
  张合道:“小人受袁氏厚恩,惜才能浅薄,无力回天,闻袁氏之殁,心实自愧。
  欲为陛下效绵薄之力,奈何难忘袁氏之恩,故徘徊久之。”
  因泪流满面,悲不自胜。
  这段时间张合也是备受煎熬。
  明眼人都看到魏国大势已去,率兵勤王必然有去无回,就算多支撑几天,最终也是送死。张合实不甘心。
  但他受袁绍之恩,被提拔为卫将军,可谓位高权重,富贵之极。若轻率投汉,恐惹天下人耻笑,在刘备军中也很难抬起头。
  因此,日夜徘徊,不知所为。
  眼睁睁看着魏国灭亡,心中反而放下一口块石头。
  张合安慰自己,在魏国灭亡之前并未投降,也算是为魏国尽节了。
  但寸功未立,想到前途迷茫,怎不让人悲伤?
  张合哭的其实是自己的命运。
  刘备看明白张合的心思,安慰他道:“俊乂,如今天下初定,但还未到放马南山、刀枪入库之时,正要借重君之兵法智略,切勿自暴自弃。”
  张合再次拜倒谢恩。
  蒋奇行为出乎刘备意料之外。
  得知袁绍身死、邯郸陷落的消息后,蒋奇痛哭流涕,为袁绍发丧,悉军出城,与田豫、徐晃野战,殁于阵中。
  两千多魏兵战死。
  万余人投降。
  广阳太守阴夔枯坐府中,大开中门,被汉兵绑去见田豫,终不发一言。
  田豫移书涿郡,温恕出降。
  田豫东至辽西,与鲜于银汇合。
  燕王公孙度派人向田豫送粮草辎重,表达善意,表示愿为汉朝守卫东境,绝无二心。
  刘备听了蒋奇之事,叹息道:“寇忠果真尽忠,义渠果真全义。”
  蒋奇,字义渠。
  ********
  刘备点检魏国户籍,冀州仅有三十万户,不由笑道:“三辅就有三十万户,冀州乃大州,户口岂会如此之少?仲治、佐治是否有以教朕?”
  辛评、辛毗心中叫苦,脸色不动,答道:“冀州豪强纵横,肆行兼并,隐匿人口,所为不法,故而冀州在册户数仅三十万,实际人口当远超此数。”
  刘备点头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朕深以为忧。
  朕欲在冀州清查土地,梳理税赋,打击不法豪强,抑制兼并,还望二君不辞辛苦,出谋划策,大力协助。”
  辛评、辛毗背后出汗,拜道:“臣等敢不尽心竭力!”
  辛家兄弟是冀州新豪强,跟随袁绍这几年来,可是积累了无数良田。
  这些土地的来路,很难说完全合法。
  以势压人、强取豪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清查土地,这项工作不好干。干不好,得罪皇帝,前途无望;干得好,得罪豪强,有可能引起遍地烽火,对前途也是大有妨碍。
  辛评、辛毗心中苦涩。
  刚平魏国,政事千头万绪,刘备忙得不可开交。
  尚书令华歆带着一班吏员到了冀州后,刘备才轻松了一些。
  他伸了个懒腰,身上关节发出一阵响声。
  看天色还是下午,距离黄昏尚早。
  耿奇小声对刘备道:“陛下,微臣听到一个传言,不知真假。”
  刘备瞪了他一眼,斥道:“汝又有歪主意?”
  耿奇现任羽林将军,与虎贲将军鲍出共同负责宫廷宿卫。
  刘备御驾亲征,耿奇苦求,终得跟随。
  刘备弱冠之时,在涿县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其中就有耿庸、耿奇兄弟。
  随着刘备从军讨贼、弃官亡命,不离不弃,从无怨言。
  两人交往已经十几年,感情自不一般,平时相处也比较随便。
  耿奇忙道:“微臣岂敢!”说是岂敢,嘴里还是八卦起来:“此事还得从蔡晔说起。
  蔡晔拉拢甄俨,策反袁熙,立功不小。
  甄俨之妹与袁熙有婚约,甄俨见袁氏衰败,早有悔婚之意,但又怕人说闲话,一直拖以待变。
  蔡晔给他出主意,让他把当年相士刘良对甄氏女之论断宣扬出去。
  甄俨从之。果然不久袁熙就主动找到甄俨,以自己要服丧、不愿耽搁甄氏女为由,与甄俨协商解除了双方婚约。
  陛下可知那相士刘良是何相语?”
  刘备似笑非笑地看着耿奇,问道:“莫非是说甄氏女贵不可言?”
  耿奇愕然道:“陛下如何得知?”
  刘备道:“汝收了甄俨多少财物?”
  耿奇扑通跪道:“陛下明察,臣分文未收啊!”
  刘备道:“起来!这个故事谁讲给汝听的?”
  耿奇战战兢兢地起身,答道:“真没人跟微臣乱说。微臣是派人了解民情时,在市井间得知的。若有虚言,请陛下赐死微臣。”
  刘备清楚耿奇确实没时间与外人交接,道:“汝向朕提此事,有何用意?”
  耿奇不敢耍花招,讷讷地答道:“臣是听说这甄氏女颜色非凡,又有贵不可言之说,因此想着陛下或许会感兴趣。”
  这小子有前科。
  几年前搞的事现在还有些大臣在风言风语,暗示自己修身养德、注意影响,不料还是故态重萌!
  刘备斥道:“我有一后二妃,已经足够。无须汝再瞎操心。出去!”
  耿奇悻悻退下,回到门外值守。
  但刘备没料到耿奇所讲的这个故事传得极快,而且影响不小。
  众人一边感叹世态炎凉,一边鄙视甄俨和袁熙,又兴致勃勃地谈论甄氏女“贵不可言”是应在何处,一致认为以甄氏女之聪慧、才德、家世及容貌,也只有后、妃才称得上是“贵不可言”了。
  不仅冀州在传,而且传到了河南。
  传言也逐渐失真。
  蔡琰听到的是天子准备纳甄氏女为妃,便写信来问。
  信中说听闻甄氏女博闻强识,才智非凡,世乱时曾“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愿意一见。
  刘备愕然。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吏部侍郎崔琰正儿八经写了封奏折,以为甄氏女才貌双全,宜纳为妃。
  军辎尚书沐并也当面向刘备建议纳甄氏女为妃。他的理由是这样做有利于收冀州士民之心。甘皇后是豫州沛郡人,糜妃是徐州东海郡人,蔡妃是兖州陈留郡人,宫中后妃没有冀州人,说不过去。
  沐并是冀州河间人,与甄氏女所在的中山国挨着。
  崔琰是冀州清河人。
  各有所图,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恩,就差冀州常山人赵云没有发言支持了。
  ********
  赵云最终没有发言。
  严朗、赵进都撺掇过他,被赵云严词拒绝,并顺势将他们斥责一顿,道:“此事自有陛下定夺,我等皆是武将,岂能胡乱掺和?
  汝等务要谦恭自守,谨慎持重。万不可张扬跋扈,胡乱出头,惹来祸事。”
  严朗现掌折冲军,赵进领建武军,都是一军之长,已算得上是高级将领,但两人都是赵云带出来的兵,赵进更是赵云的族弟,赵云对他们而言如同父兄。
  面对赵云斥责,两人都不敢还嘴,唯唯而已。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