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大讲故事,大画馅饼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
皇帝御驾还没有到,臣民就收到了消息。
虽然有旨意,沿途不得扰民。
攫欝攫。但是,当他们路经各地时,地方官为了拍马屁,还是携领着百姓出来,跪于途中,捧香迎候。
九月二十七日,御驾到了最近的南郡凤歇县,
知县带着城中上下两万余人,乌压压的一片,跪在城外迎候。
刘玄一路上看着这样的场景,很无语。
望着那跪成一片的百姓,心想:“看起来是都挺乖巧的,肚子里不知道怎么想呢。兴许是嘴上高呼‘陛下万岁’,心里在暗骂麻麻批!”
他在前世,就有类似的经历。
某天上班去,路径某地段,不知什么大人物经过,特么的居然封路,结果耽误了上班时间,迟到了,被扣全勤奖金,肚子里麻麻批的骂了好久。
拥入城中,在县衙略作休息。
刘玄召见当地举人、秀才、上户。
吃过午饭后,令都着便装,一起往某村去看官田的番薯收成。
随行的士兵留守,没有跟着。只带了一个班。
巘戅宝来小说网戅。按制,炎国户籍,按照占有的财产多少,分作六等。
第一等户:有地三顷到百顷。
第二等户:有地一顷到三顷。
第三等户:有地三十亩到百亩。
这三等户,被称之为上户。
四五等户,被称之为下户,占有土地相对较少。
第四等户,有地二十亩到三十亩。
第五等户,则有地数亩到二十亩。
下户之下,就是无地佃户。
为第六等,是最下一层。
该村种了三十亩番薯。
他们到时,只见十几个佃农,正在田间劳作,有的在割薯藤,有的在挖番薯,有的在把挖出来的挑到田头。
另有许多百姓,闻风而来围观,神情惊异。
有书办与衙役在田头,正在称重,见到刘玄等一行来,其中更有曹中堂、自家大人,立时来拜见。
曹琳曾落脚该县,书办见过一面。
见曹中堂、自家大人都敬奉着一个年轻人。
便心中有数,暗道:“是天子无疑了!”
带着衙役,走上前去,纳头就拜,伏地口呼:天子万岁。
围观百姓都吃了一惊,跟着拜伏。
刘玄命起身,问道:“收成如何?”
书办谢恩起身,十分激动,深吸一口气,尽力平静,却仍然压不住兴奋:“回陛下的话,大丰收!依卑下估计,一亩少说也有两千五百斤!”
也不知是因为与皇帝说话了激动。
还是因为这超高的产量而兴奋。
高洁、曹琳分别在刘玄的左右,听闻这样的产出数字,比书上记载的还要高出一点,也都欣喜非常!
刘玄倒是神色平淡。
两千五百斤并不算多。
据他所知,前世一般都两千五百公斤,甚者上万斤。
心说:应当是品种不同。前世有健全的育种、种植技术。
但还是不吝赞赏,说了声:“好!”
走到田头,往筐里看去,只见里面的番薯,是红皮的,长而不粗。
刘玄问那书办及衙役们:“你们吃过了么?”
书办恭敬的回答:
刘玄笑道:“那就见者有份,分一分,尝一尝嘛。”
衙役们分了。
围观的百姓,都得两三个。
田间劳作的佃户,也被叫止、过来。
洗干净,削皮,曹琳奉上一个来给刘玄享用,内里是红心的,刘玄接过,吃了一口,清脆甘甜,比前世的口感好很多,点头称赞,望向那几个举子秀才,说道:“怎么样?”
皇帝都称赞了,他们还能说什么?都跟着说好!
刘玄:“你们是读圣贤书的,圣贤书千言万语,历代注解更是汗牛充栋。朕看来,要旨不过两个字,一个是‘仁’字,一个是‘义’字。……”
他缓缓的说着,众人都静静的倾听。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就是说要爱护黎民,要为天下苍生着想。民以食为天,解决黎民的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仁。什么是义?为仁就是义,就是要去做。光嘴上说仁,不去做,那就是空谈家,嘴上的道德家。一定要去做,要实干,要知行合一。”
刘玄出京城来巡视,目的不是为了到田间地头来吃番薯,而是为了给新政背书,以示重视!
召见当地举子秀才上户,并一道巡视,也是为了统合人心!
“推行高产粮,解决黎民的吃饭问题,使得人人都有的吃、能吃饱,这就是仁义!仁义不是坐在书阁里空谈的,是要到田间地头实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刘玄望向那些学子,谆谆教导:“你们都是有才学的,仁义的大道理不用多说了,关键是要实干,要多做有利于民的事情。”
学子们纷纷表示:谨遵陛下教诲。
刘玄又看向那些上户,说道:“推行了高产粮。你们的土地就能进行其他生产了,比如种植棉花,棉的产量就上去了,就能织造出更多的布。你们能有更多的收益,百姓也能增添新衣。这也是仁义。”
上户们都很兴奋。
厺厽 宝来小说网 baolaishiye.com 厺厽。皇帝画的蛋糕太漂亮了。
想想都要流哈喇子。
这对他们有利的新政,怎么会不赞成、怎么会反对呢?
刘玄又把那几个佃户叫到跟前,问他们可有土地。
有的佃户,并非纯无土地,而是有几亩薄田,但不够吃用,所以还得靠租佃。
回说都没有土地。
刘玄看了高洁、曹琳两人一眼,说道:“人无恒产,则无恒心,新政也要让他们有恒产,不说多,至少一户得有两亩地。”
两人都是一惊。
这一句话的背后,含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天下无地佃户何其多,户均两亩地,地从哪里来?
刘玄想的是皇权稳定。
攫欝攫。佃户阶层,是最不安定的部分。
大兴工商是好事,经济能繁荣起来。
可是,繁荣的经济背后,可是会酝酿巨大危机的!
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工人失业,没有收入,老家又没地,便会饿肚子,就会闹事,就会民变,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厺厽 奇书网 suyingwang.net 厺厽。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得让他们有地。
一家有个两亩地,足够一家人吃喝了。
经济危机再大,老家还有两亩地,有吃喝,饿不死,那就会大大的削弱民变的可能,大大的有利于皇权统治!
至于地从哪里来。
呵呵。
刘玄亦早有谋算。
经济的转型,不能放任自由。
朝廷会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改种番薯、棉花,就可以的!
种多少番薯、多少棉花,养多少猪,投建多少工坊,都要制定计划,有序的推进!
新政是制造蛋糕。
但是,想吃到蛋糕,岂是免费就能的?
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操作空间了。
比如你有100亩地,想改种棉花增加收益,可以,但你得先经过特许!
这个特许权,不就可以套现了?
这样一来,成本就转嫁了。
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不给特许钱,哪有特许权?
唔,所以,这很合理。
高洁、曹琳不知刘玄打的鬼主意,愕然过后,嘴上顺着皇帝的话说,忧愁却飞上了眉梢。
尤其是高洁。
他是主户部的。
皇帝想一出是一出啊!
这特么的又要用钱!
哪有钱啊!
钱从哪里来?
刘玄又巡视了好几个县,每去一地,便大讲故事,画一通大馅饼。
最后去了容吉县。
按照约定,真到张家村张氏家去坐了坐。
张氏告御状回到家中。
丈夫儿子都死啦!
本来万念俱灰,心生死意。
但想陛下说过,会来巡视,到自家坐坐。
便压下了死意,强忍着痛楚生活。
村上有人,见她孤苦,为张家绝口而苦闷,死气沉沉,没有生趣,不由担忧,便给想出了主意:不如收养个婴孩,继到张家门下,以为继承香火!
张氏听得这个主意,心便活络了起来,就请交托物色。
底层百姓,家庭贫困,生活所迫,儿女生养的多了,难以养育,卖儿卖女,并不少见。
炎国这边还算好的,朝廷征收的少。
岭北吴楚,底层普遍贫困。
想要卖儿卖女,都找不到买家!
供大于求!
结果就是要么把婴儿丢弃在寺庙道观大户门前,期望能被收养;要么就是扔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要么……更甚者,就溺杀之!
这其中,尤以女婴为多,最为悲惨!
张氏得了一个男婴,十分疼爱,对未来重拾了希望,脸上渐渐的有了喜色。
她也不给男婴起名字,和人说陛下会来,到时要请陛下给起名。
左近的百姓都听说了,将信将疑,多有不信。
陛下会到我们张家村来?
这真是和做梦一样啊!
哪知,突然有消息从城里传来,陛下真的来容吉县了!
张家村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紧接着,又有消息来,陛下正往张家村来!
整个张家村都沸腾了!
刘玄到了张氏家。
围观的百姓一堆。
他也不浪费好机会,又画了遍大馅饼。
张氏请刘玄给儿子起名。
刘玄道:“愿这孩子健康长大。就叫张健吧。”
张氏十分高兴:“健儿健儿!”代儿子跪谢皇恩。
村人见了,都很羡慕。
刘玄坐了小半个时辰,便起身离去了。
。。。
十月十一日回到京城。
下旬,遂海路的试验种植结果也报了上来,也都获了丰收。朝廷发出邸报,告之全国,重申新政!
又令曹琳,筹谋推行全国各县,利用官田,明年广泛种植试验田。
这事不用刘玄嘱咐,曹琳其实早就通气各路,有所准备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皇帝还没吩咐,就能想到,并早做准备。这样的“工具人”,的确能为君分忧,用的顺手。
全国推行试验田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普及了!
而步入普及阶段,事务将更加的繁复。
普及从哪里开始?
普及推行多少田地?
棉花生产多了,需要加工,工坊建设如何?
资本够吗?
不够钱从哪里来?
佃户与田主之间怎么调和?
这些事也需要早做打算!
这些问题,刘玄也提了出来,然后扔给内阁了,要他们早做筹谋。
此事不急,普及估计要到后年。
政策要在后年之前定出来,然后再实施,看一看反应。
经济升级转型,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
刘玄谨小慎微,一切以稳定为第一要务,并不急推!
。。。
吴楚两国得知炎国搞新政。
推演出其新政搞将起来,必会搅得现秩序天翻地覆。
以为炎国君臣发疯了、昏头了!
于是,把这条道路,称之为邪路!
但,也从中窥伺到了好处。
番薯高产,推行的话,小民百姓有点儿田,就能种,就能增加口粮,就能维护稳定呀!
故而,虽不想大范围推广,但也鼓励让底层去种。
然而,不做大蛋糕的话,底层小民种植番薯,虽然于国家整体的稳定有利,却不符合田主阶级的利益。
因为,佃户小民种植番薯,增加口粮,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
田主再想以粮逼迫佃户签订高租子的契约,便不那么的容易了!
原来是你不签,就没吃的,你丫的一家都要饿肚子!
所以不得不签!
现在是虽然不签,但也有些吃的。
逼迫力暴跌了。
要想他们继续租种,势必要把租子降低。
而这不符合田主利益呀!
田主不傻!
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皇帝为了维稳,巩固皇权,鼓励小民种番薯。
田主阶层,就有很多的提出异议,异议不能说服皇帝,就阳奉阴违。
下面非但不积极执行,甚者反倒行逆施。
有小民佃户种番薯,田主为恶一方,就去捣毁,不准种!
告官也没有用。
巘戅奇书网SUYIngWang.net戅。有道是“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他们和田主是自己人,小民佃户哪里告的赢?
炎国新军帮助吴楚,打退了蛮国入侵之军后,就在当地驻扎了下来,以为庇护、震慑蛮国。
果然就像预料的一样。
结了蛮军入侵的危机之后,驻扎在本国的炎军就成新的“威胁”了。
吴楚都对炎国心存忌惮,不敢把国家安危的希望,寄托在炎国身上。
于是,外敌虽然被打退了,军费却并没有削弱下来。
朝廷的高征收依旧维持着!
官民矛盾依旧高发!
……
——————
皇帝御驾还没有到,臣民就收到了消息。
虽然有旨意,沿途不得扰民。
攫欝攫。但是,当他们路经各地时,地方官为了拍马屁,还是携领着百姓出来,跪于途中,捧香迎候。
九月二十七日,御驾到了最近的南郡凤歇县,
知县带着城中上下两万余人,乌压压的一片,跪在城外迎候。
刘玄一路上看着这样的场景,很无语。
望着那跪成一片的百姓,心想:“看起来是都挺乖巧的,肚子里不知道怎么想呢。兴许是嘴上高呼‘陛下万岁’,心里在暗骂麻麻批!”
他在前世,就有类似的经历。
某天上班去,路径某地段,不知什么大人物经过,特么的居然封路,结果耽误了上班时间,迟到了,被扣全勤奖金,肚子里麻麻批的骂了好久。
拥入城中,在县衙略作休息。
刘玄召见当地举人、秀才、上户。
吃过午饭后,令都着便装,一起往某村去看官田的番薯收成。
随行的士兵留守,没有跟着。只带了一个班。
巘戅宝来小说网戅。按制,炎国户籍,按照占有的财产多少,分作六等。
第一等户:有地三顷到百顷。
第二等户:有地一顷到三顷。
第三等户:有地三十亩到百亩。
这三等户,被称之为上户。
四五等户,被称之为下户,占有土地相对较少。
第四等户,有地二十亩到三十亩。
第五等户,则有地数亩到二十亩。
下户之下,就是无地佃户。
为第六等,是最下一层。
该村种了三十亩番薯。
他们到时,只见十几个佃农,正在田间劳作,有的在割薯藤,有的在挖番薯,有的在把挖出来的挑到田头。
另有许多百姓,闻风而来围观,神情惊异。
有书办与衙役在田头,正在称重,见到刘玄等一行来,其中更有曹中堂、自家大人,立时来拜见。
曹琳曾落脚该县,书办见过一面。
见曹中堂、自家大人都敬奉着一个年轻人。
便心中有数,暗道:“是天子无疑了!”
带着衙役,走上前去,纳头就拜,伏地口呼:天子万岁。
围观百姓都吃了一惊,跟着拜伏。
刘玄命起身,问道:“收成如何?”
书办谢恩起身,十分激动,深吸一口气,尽力平静,却仍然压不住兴奋:“回陛下的话,大丰收!依卑下估计,一亩少说也有两千五百斤!”
也不知是因为与皇帝说话了激动。
还是因为这超高的产量而兴奋。
高洁、曹琳分别在刘玄的左右,听闻这样的产出数字,比书上记载的还要高出一点,也都欣喜非常!
刘玄倒是神色平淡。
两千五百斤并不算多。
据他所知,前世一般都两千五百公斤,甚者上万斤。
心说:应当是品种不同。前世有健全的育种、种植技术。
但还是不吝赞赏,说了声:“好!”
走到田头,往筐里看去,只见里面的番薯,是红皮的,长而不粗。
刘玄问那书办及衙役们:“你们吃过了么?”
书办恭敬的回答:
刘玄笑道:“那就见者有份,分一分,尝一尝嘛。”
衙役们分了。
围观的百姓,都得两三个。
田间劳作的佃户,也被叫止、过来。
洗干净,削皮,曹琳奉上一个来给刘玄享用,内里是红心的,刘玄接过,吃了一口,清脆甘甜,比前世的口感好很多,点头称赞,望向那几个举子秀才,说道:“怎么样?”
皇帝都称赞了,他们还能说什么?都跟着说好!
刘玄:“你们是读圣贤书的,圣贤书千言万语,历代注解更是汗牛充栋。朕看来,要旨不过两个字,一个是‘仁’字,一个是‘义’字。……”
他缓缓的说着,众人都静静的倾听。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就是说要爱护黎民,要为天下苍生着想。民以食为天,解决黎民的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仁。什么是义?为仁就是义,就是要去做。光嘴上说仁,不去做,那就是空谈家,嘴上的道德家。一定要去做,要实干,要知行合一。”
刘玄出京城来巡视,目的不是为了到田间地头来吃番薯,而是为了给新政背书,以示重视!
召见当地举子秀才上户,并一道巡视,也是为了统合人心!
“推行高产粮,解决黎民的吃饭问题,使得人人都有的吃、能吃饱,这就是仁义!仁义不是坐在书阁里空谈的,是要到田间地头实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刘玄望向那些学子,谆谆教导:“你们都是有才学的,仁义的大道理不用多说了,关键是要实干,要多做有利于民的事情。”
学子们纷纷表示:谨遵陛下教诲。
刘玄又看向那些上户,说道:“推行了高产粮。你们的土地就能进行其他生产了,比如种植棉花,棉的产量就上去了,就能织造出更多的布。你们能有更多的收益,百姓也能增添新衣。这也是仁义。”
上户们都很兴奋。
厺厽 宝来小说网 baolaishiye.com 厺厽。皇帝画的蛋糕太漂亮了。
想想都要流哈喇子。
这对他们有利的新政,怎么会不赞成、怎么会反对呢?
刘玄又把那几个佃户叫到跟前,问他们可有土地。
有的佃户,并非纯无土地,而是有几亩薄田,但不够吃用,所以还得靠租佃。
回说都没有土地。
刘玄看了高洁、曹琳两人一眼,说道:“人无恒产,则无恒心,新政也要让他们有恒产,不说多,至少一户得有两亩地。”
两人都是一惊。
这一句话的背后,含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天下无地佃户何其多,户均两亩地,地从哪里来?
刘玄想的是皇权稳定。
攫欝攫。佃户阶层,是最不安定的部分。
大兴工商是好事,经济能繁荣起来。
可是,繁荣的经济背后,可是会酝酿巨大危机的!
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工人失业,没有收入,老家又没地,便会饿肚子,就会闹事,就会民变,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厺厽 奇书网 suyingwang.net 厺厽。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得让他们有地。
一家有个两亩地,足够一家人吃喝了。
经济危机再大,老家还有两亩地,有吃喝,饿不死,那就会大大的削弱民变的可能,大大的有利于皇权统治!
至于地从哪里来。
呵呵。
刘玄亦早有谋算。
经济的转型,不能放任自由。
朝廷会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改种番薯、棉花,就可以的!
种多少番薯、多少棉花,养多少猪,投建多少工坊,都要制定计划,有序的推进!
新政是制造蛋糕。
但是,想吃到蛋糕,岂是免费就能的?
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操作空间了。
比如你有100亩地,想改种棉花增加收益,可以,但你得先经过特许!
这个特许权,不就可以套现了?
这样一来,成本就转嫁了。
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不给特许钱,哪有特许权?
唔,所以,这很合理。
高洁、曹琳不知刘玄打的鬼主意,愕然过后,嘴上顺着皇帝的话说,忧愁却飞上了眉梢。
尤其是高洁。
他是主户部的。
皇帝想一出是一出啊!
这特么的又要用钱!
哪有钱啊!
钱从哪里来?
刘玄又巡视了好几个县,每去一地,便大讲故事,画一通大馅饼。
最后去了容吉县。
按照约定,真到张家村张氏家去坐了坐。
张氏告御状回到家中。
丈夫儿子都死啦!
本来万念俱灰,心生死意。
但想陛下说过,会来巡视,到自家坐坐。
便压下了死意,强忍着痛楚生活。
村上有人,见她孤苦,为张家绝口而苦闷,死气沉沉,没有生趣,不由担忧,便给想出了主意:不如收养个婴孩,继到张家门下,以为继承香火!
张氏听得这个主意,心便活络了起来,就请交托物色。
底层百姓,家庭贫困,生活所迫,儿女生养的多了,难以养育,卖儿卖女,并不少见。
炎国这边还算好的,朝廷征收的少。
岭北吴楚,底层普遍贫困。
想要卖儿卖女,都找不到买家!
供大于求!
结果就是要么把婴儿丢弃在寺庙道观大户门前,期望能被收养;要么就是扔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要么……更甚者,就溺杀之!
这其中,尤以女婴为多,最为悲惨!
张氏得了一个男婴,十分疼爱,对未来重拾了希望,脸上渐渐的有了喜色。
她也不给男婴起名字,和人说陛下会来,到时要请陛下给起名。
左近的百姓都听说了,将信将疑,多有不信。
陛下会到我们张家村来?
这真是和做梦一样啊!
哪知,突然有消息从城里传来,陛下真的来容吉县了!
张家村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紧接着,又有消息来,陛下正往张家村来!
整个张家村都沸腾了!
刘玄到了张氏家。
围观的百姓一堆。
他也不浪费好机会,又画了遍大馅饼。
张氏请刘玄给儿子起名。
刘玄道:“愿这孩子健康长大。就叫张健吧。”
张氏十分高兴:“健儿健儿!”代儿子跪谢皇恩。
村人见了,都很羡慕。
刘玄坐了小半个时辰,便起身离去了。
。。。
十月十一日回到京城。
下旬,遂海路的试验种植结果也报了上来,也都获了丰收。朝廷发出邸报,告之全国,重申新政!
又令曹琳,筹谋推行全国各县,利用官田,明年广泛种植试验田。
这事不用刘玄嘱咐,曹琳其实早就通气各路,有所准备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皇帝还没吩咐,就能想到,并早做准备。这样的“工具人”,的确能为君分忧,用的顺手。
全国推行试验田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普及了!
而步入普及阶段,事务将更加的繁复。
普及从哪里开始?
普及推行多少田地?
棉花生产多了,需要加工,工坊建设如何?
资本够吗?
不够钱从哪里来?
佃户与田主之间怎么调和?
这些事也需要早做打算!
这些问题,刘玄也提了出来,然后扔给内阁了,要他们早做筹谋。
此事不急,普及估计要到后年。
政策要在后年之前定出来,然后再实施,看一看反应。
经济升级转型,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
刘玄谨小慎微,一切以稳定为第一要务,并不急推!
。。。
吴楚两国得知炎国搞新政。
推演出其新政搞将起来,必会搅得现秩序天翻地覆。
以为炎国君臣发疯了、昏头了!
于是,把这条道路,称之为邪路!
但,也从中窥伺到了好处。
番薯高产,推行的话,小民百姓有点儿田,就能种,就能增加口粮,就能维护稳定呀!
故而,虽不想大范围推广,但也鼓励让底层去种。
然而,不做大蛋糕的话,底层小民种植番薯,虽然于国家整体的稳定有利,却不符合田主阶级的利益。
因为,佃户小民种植番薯,增加口粮,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
田主再想以粮逼迫佃户签订高租子的契约,便不那么的容易了!
原来是你不签,就没吃的,你丫的一家都要饿肚子!
所以不得不签!
现在是虽然不签,但也有些吃的。
逼迫力暴跌了。
要想他们继续租种,势必要把租子降低。
而这不符合田主利益呀!
田主不傻!
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皇帝为了维稳,巩固皇权,鼓励小民种番薯。
田主阶层,就有很多的提出异议,异议不能说服皇帝,就阳奉阴违。
下面非但不积极执行,甚者反倒行逆施。
有小民佃户种番薯,田主为恶一方,就去捣毁,不准种!
告官也没有用。
巘戅奇书网SUYIngWang.net戅。有道是“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他们和田主是自己人,小民佃户哪里告的赢?
炎国新军帮助吴楚,打退了蛮国入侵之军后,就在当地驻扎了下来,以为庇护、震慑蛮国。
果然就像预料的一样。
结了蛮军入侵的危机之后,驻扎在本国的炎军就成新的“威胁”了。
吴楚都对炎国心存忌惮,不敢把国家安危的希望,寄托在炎国身上。
于是,外敌虽然被打退了,军费却并没有削弱下来。
朝廷的高征收依旧维持着!
官民矛盾依旧高发!
……
——————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