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9章 廷议

小说:大明匹夫 作者:浮沉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1-11-30 02:0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恋上你看书网,大明匹夫
  崇祯十五年九月,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陛下,你可要为老臣做主啊!”
  刑部尚书张沂跪在大殿之中,痛哭流涕,老泪纵横。
  他的儿子,锦衣卫指挥佥事张端,去河南公干回来,活蹦乱跳的一个人,成了一具死尸。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站在群臣当中,脸色煞白,垂头肃立,不发一言。
  御座上的崇祯脸色冰冷,目光从群臣的脸上扫过,最后在骆养性的身上停了下来。
  “骆养性,瞧瞧你办的好差事!”
  赵英贵被劫法场救走,他自然知道是王泰所为,但他并不想把事情闹大,而是想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明摆着是一场冤假错案,和王泰闹翻,对朝廷又有何好处?迫于群臣的压力,他让骆养性出京追查,原本也只是走个过场。
  谁知道这些锦衣卫缇校跋扈惯了,当面和王泰对质,还指名道姓痛骂,他们到底是怎么做事的?
  骆养性胆战心惊,站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陛下,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骆养性磕头碰脑,“咚咚”作响,大殿中的一些仁人志士却忍不住,纷纷为他叫起屈来。
  “陛下,骆养性奉旨办事,张端秉公执法,痛斥权贵,骆养性无罪,张端有功无过,请圣上明断!”
  兵部给事中光是时亨站了出来,肃拜一礼,正气凛然。
  “陛下,张端虽然出口不逊,但王泰竟敢当堂诛杀天子校尉,实在是胆大包天,置陛下于何地?若不惩处,何以正国法?岂不是让满殿的文武大臣心寒?”
  户科给事中杨枝起也是奋然出声,言辞慷慨有力,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
  “张卿,起来吧。礼部厚葬张佥事,至于王泰,等中原的战事一了,朕会立刻将他下旨查办。”
  崇祯皱着眉头开口,安慰着刑部尚书张沂,让人把他扶了起来。
  阁臣魏藻徳走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崇祯的脸色。
  “陛下,日本国萨摩藩拖葡萄牙人进书,说是我大明山东水师侵入其岛,打死打伤其藩勇士250余人。萨摩藩祈求我大明召回水师,以免引起两国国战。”
  “日本,萨摩藩?”
  崇祯的脸上一阵惊诧。
  “山东水师,是山东副总兵董士元的麾下吗?他们什么时候跑到日本去了?”
  “陛下,日本萨摩藩的呈文在此,这里还有山东水师的公文,还有琉球国王的国书,请陛下阅览。”
  崇祯把呈文和奏折了看了一遍,放在御案之上,冷冷哼了一声。
  “琉球国是我大明藩国,日本萨摩藩竟敢公然占领,还大言不惭,要与我大明开战,弹丸之地,不自量力。”
  崇祯脸色发红,心头莫名地一阵欢畅,话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
  大明王朝,终于扬威于海外。
  “山东水师做的好,扬我大明国威,护我藩邦。回书日本萨摩藩藩主,若是再敢兴风作浪,我大明绝不轻饶。至于琉球国,让山东水师见机行事,首先确保山东的安全。”
  魏藻徳连连点头,退了回去。
  谁知,另一位铁面御史马嘉值走了出来,又是一番光明正大的慷慨陈词。
  “陛下,山东水师未有军令,擅自出兵,挑起边畔,罪不可赦。应将山东水师强将领捉拿进京,明正典型,以示天下!”
  “陛下,马御史所言极是!唯有朝廷圣旨,私自出兵
  ,实在是目无国法。武将跋扈,听调不听宣,这在我朝已是屡见不鲜。请陛下以国法处置,以明天下。”
  兵科都给事中戴明说,声音不大,殿中众人,却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山东水师的奏文上说,山东水师是在海上训练时,遭遇风暴,大风刮到了琉球群岛,正值日本萨摩藩攻打琉球国,他们才击退了萨摩藩。处置他们,恐怕说不过去。”
  崇祯犹犹豫豫,却被下面的御史们给驳了回去。
  “一派胡言!”
  情急之下,光时亨不知是在驳斥崇祯,还是在揭穿山东水师的谎言。
  “海上训练,被大风刮去了琉球,一派胡言谁信?明摆着这是私自出兵,请陛下明鉴,依律处置这些害群之马!”
  “一派胡言?山西总兵赵应贵掳掠、奸.淫晋王妃,这难道不是一派胡言吗?怎么没有看到你们任何一个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崇祯忍不住,终于发作了出来。
  “赵应贵自从军以来,连一个民妇都会曾骚扰过,又怎么会掳掠王妃?这么荒唐的事情,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像今日大殿之上一样,正义凛然?”
  崇祯面色通红,尖利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
  “朕曾一再告谕各科道官:朝廷设立言官,以为朝廷耳目,希望都为正义之论,俾助于朝政。若言官都是缄默不言或言而无当,皆非朕之所望。甚者有言官以言为名,挟私报复,逞一时意气。
  更有甚者,循声附和,把持言论,其失职更甚于不言。近年来时事多艰,朕期待忠益之言,兼收并纳,博采众长,朕意甚殷。”
  崇祯看着殿中乌泱泱一片,眼神冰冷,言语之间,更为犀利,更为不满。
  “可惜啊!如今朝堂,言官不能仰体直言,或举荐太滥;或纠谪过苛;或已经处分,追论纷纭;或事宜慎重,众口传播,掣任事之肘,启侥幸之端,抗威福之权,失忠献之义。于朕求言图治之本甚为不符。今日当面传谕,如乖违职守,定加处治!”
  崇祯的话语,让大殿上,那些原本还要“仗义执言”的官员们,纷纷安静了下来。
  谁都看得出来,崇祯动了真怒,不宜再迎难而上。
  一众大臣如内阁首辅周廷如、阁臣陈演等人都是闭口不言,深怕皇帝龙颜大怒,痛下杀手。
  当廷杖毙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即便如此,言官们也不得不继续上言,一来表示自己的存在,二来还有他们的政治诉求。
  “陛下,河南都司在屯田之事上,和当地乡宦、藩王宗室多有龌龊,民愤极大。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言官的话听在崇祯耳中,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的内阁首辅周廷儒等人。
  “周阁老,关于此事,你们内阁有确意了吗?”
  “陛下,臣等的意思是让卫所退回侵占的田亩给地方乡宦和宗室,此时各退一步。毕竟,卫所屯田,所征收的税赋,还是归于地方和朝廷。”
  周廷儒的话,让大殿中的众臣都觉得此计甚好,毕竟,土地所得,卫所也并不是侵占,而是所得归于朝廷。
  “周卿,如阁部所议,这些土地退还给地方乡宦,他们会纳赋于朝廷吗?”
  崇祯冷冷一句,让周廷儒等人都是面色发红,一时语塞。
  这些土地一旦回到南阳曹家这些乡宦手中,朝廷自然没有税赋。
  “南阳府曹家,夏赋纳银560两,按中田一顷10两,曹家只有56顷中田,为何这退还的田亩竟然是620多顷?如
  此说来,光是南阳府曹家,就匿税了5640两?”
  还有南阳府唐王的藩地,崇祯并没有说出来,因为这毕竟有损皇家的颜面。
  大殿之中,所有的大臣都是沉默不语。土地兼并,藏税匿赋,他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深谙其道,哪一个人不是大地主?
  “还有这个范良彦,几年前,朕大力整治河南乡宦作奸犯科,他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又说卫所侵吞他的田亩560余顷。范良彦一户,去岁所纳赋税600两,这样看来,他得补五千两的赋税了。”
  崇祯看着殿中众臣,目光炯炯,心里却是寒气四溢。
  田地回到卫所手中,还能正常纳税,一旦又回到这些权贵手中,国家颗粒无收不说,还会引起民怨沸腾,不如任凭王泰所为。
  朝廷得了实惠,得罪人的却是王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给这些大臣们,言官们一个教训。
  从头到尾,为朝廷忠心一片的,还是那个王泰。
  “陛下,卫所屯田,太祖早有定制。河南卫所,屯田不过六万顷,如今,却已有30万顷,占了河南三成多的耕地。卫所此举,是与民争利。臣请陛下斟酌,卫所退回所占田亩于百姓,地方官府督之。”
  户科给事中杨枝起又开始出声,忧国忧民之意,溢于言表。
  “地方官府?南阳府曹家,还有范良彦,他们藏税这么多,地方官府怎么没有人督察?杨卿,真是打得好算盘啊!”
  看着惶恐不安的杨枝起,崇祯冷冷一笑,忽然板起了脸色。
  “将杨枝起贬为庶民,永不录用,让他好好反省一下,体会一下民生疾苦!”
  听起来大公无私,把田地退给百姓,百姓无法耕种,又被地方豪强乡宦重新纳入囊中。
  这等言官,欺上瞒下,良心已经坏掉,要他们何用?
  杨枝起脸色煞白,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被锦衣卫拖了下去。
  周廷儒心惊肉跳,相比于前几年,皇帝是越来越乾坤独断了。
  “陛下,徐州水师王国柱叛乱,攻破徐州城和商丘城,杀徐州知州,虽被官军剿灭,但徐州和商丘都是毁坏严重。安庆兵变,副总兵廖应登率兵发难,杀都指挥徐良寇,后被平定。李自成与官军大战于郧阳,湖广总兵孙应元战死、郧阳知府徐启元死守,李自成退入四川。请陛下降旨,责罚和犒赏有干人等,以天下百姓之心。”
  兵部尚书陈新甲上前奏报,令大殿之中紧张的气氛,顿时缓了下来。
  只要不牵扯到他们身上,哪怕是前方损师败绩,又和他们有何干系?
  “商丘为归德府府城,城高池深,驻兵三千,聚险而守,竟然能被叛军连夜破城,不修守备,贼至辄陷,地方官军,何其懈怠萎靡!”
  崇祯看了看殿中诸臣,很快有了决断。
  “睢阳卫指挥同知文世辅、河南水师副将张仁义,此二人虽与商丘破城有责,然率部歼灭徐州叛军,功过相抵。归德府总兵刘中官,守城不力,临阵脱逃,押入大牢,秋后问斩。至于孙应元……”
  “擢拔徐启元为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孙应元加衔荆楚总督,世荫锦衣千户,赠恤如制。”
  崇祯提也不提王泰,看来心里对自己这位驸马,已经有了许多看法和芥蒂。
  刑部尚书张沂还不死心,还要上前请求皇帝惩治王泰,被内阁首辅周廷儒轻轻拽了一下衣袖。
  “张大人,你是要皇帝杀了自己的女婿吗?”
  张沂不由得一愣,怔在了那里。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