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141章 暴兵与成亲

小说: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作者:梦吴越 更新时间:2023-11-03 02:1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万历四十七年腊月十三,年关将近,辽东平原,天寒地冻。
  各处田间劳作早已停止,土地冻得比铁块还硬。
  从现在到明年三月,是辽地猫冬的时节,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大多数辽民的生活常态。
  刘招孙很羡慕这些农户,他就没这样的好福气。
  他已经五六天没回总兵府和两个丫头嬉闹,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外面奔波。
  白天忙着训练战兵和安排屯堡事务,偶尔还和袁崇焕讨论商贸公司的筹建进展。
  晚上来不及不回家,就住在城外军营,睡在他的总兵大帐。
  临睡前,刘招孙还要对着幅并不精致的辽东地图一遍一遍看,好几次都是穿着铠甲在地图旁睡着。
  “朱元璋真是厉害,我精力不如他。”
  困乏的时候,刘招孙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不过占据辽东五城,便累的快要不行,也不知当年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朱元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好在刘招孙是典型的摩羯座,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不分日夜,燃烧自我,倒也不觉得苦。
  从这个角度上说,刘招孙的穿越堪称完美,穿越前是996程序猿,穿越后进化为007,随时都有猝死的危险。
  好在有戚金、袁崇焕、康应乾、乔一琦等人帮他分担一些。
  戚金作为负责农兵的日常训练。
  从沈阳带回来三千多人,在本地招募两千多流民,北直隶、山东各地也陆续有人投奔。
  截止腊月十三,应募加入农兵的流民总人数超过八千人。
  刘招孙对这些人进行了初步筛选,清理掉几百个兵油子青皮。
  不过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像海滩上高高垒砌的沙子,水一冲就塌。
  戚金的任务,就是替平辽侯把关,把沙子中的水分挤掉,然后辅助刘招孙练出一支新的强军。
  刘招孙给戚金交了底,八千人中留下两千农兵便可,其余全部淘汰。
  刘总兵打仗,信奉的准一直都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被刷下来的人,只要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忠于平辽侯,也可留在辽东参与分地,若是表现优异,以后可争取做个辅兵或是火兵。
  当然,辅兵火兵的待遇,要比农兵差,每人分田三十亩。
  天气寒冷,不能下地劳作,新兵训练却不能停。
  冬练三九不是说说而已。
  后人评价戚继光:“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
  等兵书成书较早,到万历中期,开始风靡九边内地,被很多将官奉为圭臬。
  刘招孙虽是刘綎义子,十几岁便对鸳鸯阵等阵法耳熟能详。
  不过他那点练兵道行和戚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戚金是戚继光养子,深得戚帅真传,在选兵、编组、授器等方面,要比行伍出身的刘招孙更为专业。
  不过刘招孙还是亲自训练,由戚金负责纠正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此外,邓长雄和王二虎各率两个把总前来协助。
  练兵定在开原东门的大校场,八千多人将校场站的密密麻麻,后面来的人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在戚金的反复劝说下,刘招孙减少了长跑的训练比例,加大了鼓号队列练习。
  眼下农兵暂时都不用下地干活,所以定为三日一练。
  三日一操也是古代强军操练的标准,随着训练的持续,很快有人体力吃不消,被淘汰出局。
  六日之后,有五百多人失去农兵资格。剩余的新兵终于能跟着鼓声,勉强排成队列。
  刘招孙对这样的进度还算满意,于是将接下来的练兵交给戚金去做,他的工作重心也从练兵转向了屯堡。
  除了靖安堡,开原周围还有三十二个屯堡。
  各堡民户人数,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两三百人,总人口超过三千人,正白旗围攻开原时,这些民户大都撤退到开原城中,所以损失不大。
  由于之前开原体系之前是军民分离,屯战各不影响,战兵作为职业军,精力只在战斗之上,而这些分到地辽民,则是一心一意好好种田。
  的刘招孙不准备将对这群先分到地的辽民进行训练。
  这批人大都是从浑江开始追随自己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刘招孙都认识。
  可以说这支辽民是刘总兵嫡系中的嫡系,和开原战兵一样,可以完全依赖的力量。
  凭着他们追随自己这么久,不离不弃,刘招孙也不能做卸磨杀驴的事。
  民政官陪同刘招孙视察屯堡。
  刘总兵在这群辽民中威望很高,每到一处,都会引起百姓热烈的欢呼。
  在巡视途中,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让刘总兵恼怒不已。
  刘招孙对这群老兄弟向来颇为宽容,没有像对战兵那样严苛约束他们。
  没想到短短两个月,三十二个屯长便滋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为贪腐和渎职。
  一个混日子的屯长,从浑河血战到现在,两个月时间,治下两千亩田地还没丈量完,更别说给新流民分田。
  一个屯长谎称屯牛病死,从袁崇焕那里冒领一百两买牛银,按照大明律耕牛“倒死者著令买补”。
  领到银子后,这位屯长没有去买牛,而是将银子挥霍一空,临末又向屯户募集买牛银。若不是刘招孙亲自视察屯户举报,此事还要被隐瞒下去。
  刘招孙想起那头病死的耕牛还是半年前熊经略从沈阳调拨过来的,想起熊廷弼不遗余力支持自己,不由一阵感伤,按照开原军律,将这名屯长斩首示众。
  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两名屯长,听闻正白旗大军压境,辽东开原必然沦陷,竟不顾屯堡百姓,自己先逃走。
  所幸他们在逃跑路上被开原夜不收擒获,乔一琦还没来得及给两人定罪,他们一直被关在牢里。
  于是刘招孙当着几百个屯户的面,亲自斩杀两人。
  一日之内,斩杀三人,立威已经足够。
  接下来,刘招孙奖励了五个办事得力,护卫百姓的屯长。
  他们被作为典型,每人获赏白银三十两。
  其中有位叫胡全的年轻屯长,在开原之战中,率屯户伏击截杀了一骑正白旗哨马,截获敌人重要情报,立下大功。
  刘总兵当场提拔胡全为开原城民政官员,负责协助民政主管管理后勤保障。
  开原屯长职位,虽然卑微,连品级都没有,不过若是做的好,就能直接提拔为民政官。
  以后成为刘总兵的左膀右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须知这可抵得上读书人的十年寒窗。
  所以屯长职位是很多人激烈竞争想要得到的。
  腊月二十这天,刘招孙带上康应乾袁崇焕等官员,宴请五位杰出屯长,在靖安堡共进午餐。
  一座菜肴都是些家常菜,并不怎么丰盛,然而这顿饭对在场的五名屯长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区区五人中,就有三人,后来成了开原体系中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升迁发迹,都是从这顿饭开始的。
  接下来几日,刘招孙又罢免五名不称职的屯长,提拔一批年轻人上来,顶替屯堡空缺的位置。
  随着明年开春后大量流民涌入,屯堡屯户将呈爆炸式增长,在康应乾的建议下,趁着这次整治,刘招孙顺势在屯堡增添副屯长职务。
  副屯长每月一两月饷,负责对屯堡事务及屯长进行监督纠正,具备建议督查之权,但没有决策权。
  一番恩威并施操作后,刘总兵在屯户中的威望空前高涨,同时,他也将民政权力更牢固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诰命夫人隔三差五派人来军营,送些参汤和虫草,要夫君保重身子,叮嘱刘总兵寒冷天气少在外面跑,有啥事开春后再去办。
  刘招孙把上好的滋补汤药都给了伤兵,每隔两日还跑到伤兵营一趟,亲手给伤兵喂汤换药。
  康应乾一路走来,从萨尔浒时便见刘招孙坚持照顾伤兵不辍,才知道他不是演戏,而是真的爱兵如子。
  想到这些,康监军眼珠转动,劝说刘招孙要早些确立子嗣。
  他好歹现在还是开原监军,觉得很有必要提醒刘招孙。
  “布木布泰就不说了,七八岁的小丫头,再养几年,那诰命夫人和朝鲜丫头,都是能生养的,尤其是金虞姬,看她那身子·····”
  刘招孙一阵无语。
  他不知道康应乾脑子里整天都在想些什么,自己都快忙得猝死了,哪里还有闲心风花雪月。
  康应乾和刘招孙相处久了,知他不喜女色,无奈之下,只好劝道:
  “刘总兵,你现在贵为平辽侯,钱粮皆有,兵强马壮,朝廷又有人,真正算是一方诸侯,三五年内能问鼎天下也非难事。若诰命夫人能生下个小侯爷,才算锦上添花。诰命夫人十五岁了,正当·····”
  刘招孙对古代宗法礼教没什么认识,也听不懂康应乾在说什么,只当是老爷子又要推销他的金刚散,懒得和康应乾废话,转身便走,准备去找袁崇焕商议朝鲜贸易,听说朝鲜又派人来了。
  “刘总兵!”
  康应乾忽然提高声调,把刘招孙吓了一跳。
  康应乾环顾四周,又压低声音,急切道。
  “刘总兵!你看看底下这群官民将士,哪个不想跟着你搏出个前程!人人都是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担着天大的干系追随你,可不只是图你的饷银!你以后造反也好,当辽东王也罢,没有子嗣,大家如何安心?!”
  刘招孙疑惑的望向康监军,细细品味这话。
  “老夫说句难听的,若是你今日被锦衣卫刺杀,开原半月之内便会分崩离析,到时不知多少人遭罪,老夫会被押回京师凌迟处死!你忍心这样?”
  刘招孙摇摇头。
  康应乾笑着点头,对刘招孙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拍拍他肩膀,从自己怀中掏出个花花绿绿的小瓶。
  “你天天不回总兵府怎么成?快过年了,几日便回府中,外面这些事,老夫和袁大人便能处理。”
  “这是老夫常给你说的金刚散,今夜入寝前服下两粒,早生个小侯爷,安了大伙儿的心,底下人造反的劲头才更足!你说是不是?若是不喜正妻,让小妾先生也可以的,先纳妾再娶妻,咱大明又不是没这规矩。”
  注:,202,22,
  乐文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