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一百六十八章 流言又起

小说:在大唐混吃等死 作者:楼下小黑叔叔 更新时间:2021-08-12 22:5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不管李世民在嚼食那蝗虫时,是真心实意的悲悯天下百姓,还是只是在作秀。
  他们在长安城外的谈话经过有心人的传播,也在长安城内和流民之中流传开来。
  原本对蝗虫恐慌至极的各地百姓听到李世民说出的话后,也鼓起勇气去面对那未知的蝗神。
  纷纷拿起网兜和竹娄等物去田中捕获那些漫天飞舞的蝗虫,可真别说,这蝗虫去掉双翅,再用牛油或猪油煎制一下,入口那么一嚼,还真筋道。
  吃掉这些蝗虫不仅可以饱腹,还能解除田中作物被啃噬的悲剧,使得这些百姓纷纷对率先食用蝗虫的李世民称赞有加,有此爱民如子的帝王,身为大唐百姓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可惜天不遂人愿,大灾之后必有大患,蝗灾虽然被控制住,端上了众百姓的餐桌。
  可是之前在旱灾、蝗灾爆发之际饿死或被某些有心之人逼死的大唐百姓再也站不起来。
  再加上现在天气炎热,经过太阳照射,只前倒在流窜途中的百姓尸体也腐烂开来,从内蕴养出了不少病菌,在空中飘散开来。
  原本解决了此次蝗灾所造成的影响,还没等朝堂众人欢喜之时,就又收到了长安周边爆发疫情的消息。
  唉,贞观二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旱灾、蝗灾刚刚过去,如今又出现了疫情,同样不是依靠武力所能抵挡的天灾。
  而蝗灾被朝堂控制住后,有人为此感到高兴,自然也有人因此感到烦恼。
  无用多言,正是之前众地百姓跟着大众逃窜之时,趁机用低价米粮收购田地的崔家,郑家,王家等人。
  如此发财的大好时机,却被沈默一个吃蝗虫的主意给破坏了,他们怎能不生气。
  至于百姓是否能够经受的住蝗灾侵袭,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中,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几个流传百年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更是如此。
  眼看着各地的百姓都赶着回家对抗蝗虫,整理田地,气的崔焕英与郑正美等人连饭都吃不下去。
  若是让这些穷哈哈回到自己家中整理自己田地,那他们还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于是几人在崔焕英的提议下聚到了一起。
  崔府家的丫鬟看着家主召集了这么多大人物一同议事,慌里慌张的给他们送上茶水后就退下了,生怕惹到素爱挑剔的家主生气。
  而崔焕英呢,根本没将这个小丫鬟的行为放在心上,见郑正美以及王德禄都落座后伸手示意众人用茶。
  郑正美和王德禄两人端起茶杯,遥敬了崔焕英一杯后也开口讲出了今日来此的主题。
  “崔兄,在我们兄弟几人之间,向来都是以你崔家为首,我等也十分钦佩崔兄的为人。
  现在虽然少了卢兄的身影,但我等依旧以崔兄马首是瞻。
  此次蝗灾波及甚广,我等也跟随在崔兄后边得了不少好处,如今在河东河北一道,恐怕除了当地的门阀外,就数我等占据的地皮最广了。
  可是如今这蝗灾在沈默那小子的提议下渐受控制,那些流民也要返回自己家乡整理自己田地,若是让这些穷哈哈们回去了,岂还有我们发财的机会。
  崔兄作为此次带头购地的领头者,不知有何主意能够让我们继续发财。
  还望崔兄能够道来,若是有何吩咐,小弟一定照办。”
  郑正美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王德禄也顺口接道。
  “对呀,对呀,崔兄,你在我们之中向来是最有主意的,不知此次有何妙招,还请崔兄速速道来,若有用得着我王家的地方,小弟任君差遣。”
  看着郑正美和王德禄他们两人这着急的模样,崔焕英仰头笑道。
  “哈哈,二位贤弟无需如此,我们三家本为一体,何必分什么主次。
  其实对于此次受到蝗灾波及的百姓,老夫心中亦是悲痛万分,也正因此,才会让家中仆役去受灾之地播散米粮,不料那些百姓竟愿用家中赖以为命的田地来酬谢老夫,让老夫羞愧难当。
  当老夫得知到那沈默沈骑尉想出奇招来消灭这蝗虫对我大唐百姓造成的灾难时,老夫心感甚慰。
  庆幸我大唐有此俊才,可惜老夫之前与那沈骑尉有些间隙,不然定会舍下老脸收他为徒,传授他自古传下来的圣贤之言。
  至于河东河北道那些田地,对于我们几家而言,根本无需在意,能够看到那些百姓回到家中安心耕种,才是我们应当有的想法。
  可惜老夫最近听闻到一件令人悲切的事情,各地百姓在蝗灾肆虐下能够活命本就不易,好不容易有了克制蝗灾的方法,各地竟然又爆发了疫情。
  让老夫不得不感到心痛,我大唐历经前隋战乱,好不容易收拾旧山河立国于此,现在又面临如此天灾。
  这究竟是造了什么孽,让老天如此降罪于我大唐百姓…”
  言闭,崔焕英这老脸上满是一副悲痛的神情,眼角还淌出了不知是真是假的泪水,唉声叹了一口气后坐回椅子上。
  在官场之上,有些话根本不能明讲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郑正美与王德禄两人聚精会神的听着崔焕英的讲话,脑中也在不断思索崔兄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
  当听到崔焕英中间的那些话时还在奇怪,崔兄无缘无故的感叹这些作甚,当听到崔焕英最后的那一句话后才恍然大悟。
  虽然他没有明指造孽的乃是何人,但是能够让老天降罪于百姓的除了天子李世民还能有何人。
  两人脸上尽皆闪过惊讶,崔兄竟然会有这种出人意料的想法,可是在脑海中又仔细一琢磨,发现此计还真有几分道理。
  现在各地流民之所以愿意返回自己家乡,主要原因还是相信了李世民派人传出的那些话,相信李世民乃是明君仁君。
  若是在流民中传出今年旱情蝗灾都是由于‘某人’做下的孽,这是老天对世间降下的惩罚的话。
  如此一来,那些流民还会相信李世民之前传出的话吗,如果不相信李世民是明君仁君,又怎会安心的返回自己家乡等待朝廷救济。
  若是这些流民不回家整理田地的话,那这良田的价格就不会涨起来,他们几家自然还有大赚一笔的机会。
  想到此处,郑正美与王德禄两人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看向崔焕英的眼神也更加钦佩。
  两人齐齐对崔焕英拱手道。
  “崔兄所言甚是,我等羞愧不已,之前竟然只想着自身利益,竟然将我等家族能够立身百年的处世之道给忘的一干二净。
  若不是崔兄出言提醒,恐怕我等还会沉醉在那些金银琐物之上,为此我二人敬崔兄一杯。”
  说罢以后,两人举起茶杯敬向崔焕英,崔焕英呢,也从他们两人眼神中看出他们已猜到自己意思,扶须轻笑两声后也端起茶杯回敬他们二人。
  虽然方才郑正美与王德禄两人的话中没有一点透露的迹象,可官场上的事,就是要点到即可。
  言归正传,崔焕英与郑正美、王德禄三人既聊过今日主题,便很快的岔开了话题,谈论一些朝堂趣事,顿时整个房间充满了三人的欢声笑语。
  过了约摸半柱香时间,郑正美与王德禄两人便起身向崔焕英拱手告别,而崔焕英呢,将两人送出崔府后,脸上带着富含深意的笑容回了自己房间,同时还唤来了自己亲信崔瑞交代某些安排。
  郑正美与王德禄两人走出崔府后,对视一眼,小声谈论了几句话后就乘上自家马车,回去安排这种默契之中便商定好的事情。
  在他们两人回府后不久,就从郑家和王家走出几十名‘普通百姓’模样的人,三三两两的混进了朝长安城外行走的流民群中。
  这些流民来自长安周围,河北道,河东道各地,之前由于家中没有存粮糊口,和对‘蝗神’的恐惧才跟着这些同乡一起流窜到长安,想要求寻官府的庇护。
  一起行走的流民百姓众多,郑家与王家派出来的那些人也没引起别人怀疑,在他们走出长安城外后不久。
  郑家与王家派出的这些人与身旁的流民熟络后也开始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有意或无意的将话题牵扯到了旱灾与蝗灾之上。
  “哎,这位老乡,你知不知道此次蝗灾会出现的原因。”
  他这话问完以后,走在他身旁的那个中年汉子不假思索的说道。
  “这还能有啥原因,不就是因为地底下藏得那些虫卵孵化了吗,数量比较多而已,没啥好怕的,没听说就连陛下都亲口吃过这东西吗。
  咱也尝过那么几次,可真别说,那蝗虫看起来可怕,可是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
  等咱回去以后,可得让家里那两个小崽子多抓点,存起来当零食吃。
  对了,这位兄弟,你老家是那个屯的呀,听口音挺熟悉的,我是胡子屯的。”
  而郑家派来的这个人手眼看这话题都要被扯偏了,赶忙讲出了自己的目的。
  “哎呀呀,赵大和,你这话可是大错特错,我在长安城中可是听人说了。
  今年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灾患,都怪咱们陛下得位不正,杀兄弑弟,逼父禅位,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才降下这些灾祸来惩罚咱们的…”
  说完后又装出一副唯恐旁人听见的样子,对这名叫赵大和的人小声说不要将此事传扬出去。
  而那个名叫赵大和的中年男子在听到这人的话时,脸上也满是恐慌,心中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本想再详细询问一下他是从那听来的,可是那人立刻就岔开了话题。
  不过也在这赵大和心中埋下了一点疑虑,与此同时,在人群中传播类似谣言得可不止他一个。
  郑家与王家派出的可不止是他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在人群中鬼鬼祟祟的谈论着类似的传言。
  自古以来,人都是有爱凑热闹的习惯,听着别人在讨论此次蝗灾会出现的原因,怎能不去凑凑热闹。
  讨论此事的人越来越多,这流言在人群中发酵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在郑家人手的引动下爆发开来,带着这些流民,声势浩大的又转换方向,准备返回长安。
  当这些流民在郑、王两家人手的怂恿下返回到长安门口,并七嘴八舌的谈论着天子不仁的事情时。
  守候在明德城楼门口的守将心道不好,赶忙命人将此事报到京兆府和大理寺中。
  灾乱之年,最可怕的就是这种可能会引起骚乱的流言,这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守将所能承担的。
  所以还是尽快将此事报上去,让陛下以及朝堂诸公去解决此事吧。
  京兆府以及大理寺的人接到明德门守将报来的信息后,也是惊慌失措,一方面赶忙命人去城中管理这些流民。
  另一方面,京兆府府尹刘浑元和大理寺卿孙伏伽两人则是亲自前往皇城,准备向李世民禀报此事。
  李世民听到刘浑元与孙伏伽两人报来的事情后,脸上神情不定,眉头紧皱的思索此事。
  按说从自己亲食蝗虫,并且让人在流民中宣扬此事后,蝗灾大致上已经掀不起太多波澜,各地因为百姓尸体遭受暴晒而引发出来的疫情,也派人前去查探医治了。
  这些百姓应该在返回自己家乡的途中,怎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流言。
  如今才是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他自诩要做一名仁君,但也知自己登基的路途充满了何种血腥,对于玄武门之变一直诲若忌口。
  可是如今竟然成为百姓口中的传言,还将今年的旱灾蝗灾全部归拢在李世民得位不正上。
  此事背后必有蹊跷,李世民思索了片刻,命京兆府尹刘浑元和大理寺卿孙伏伽回去,尽快安抚那些躁动的百姓。
  待到他们二人退出殿后,李世民拍了拍手,随后从他背后走出一名内侍,正是铭泫。
  铭泫来到李世民身前,躬身行礼,听完李世民对他的叮嘱后,便悄无声息的施礼退去…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