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39章 顶级乐团,细!太细了!(求订阅~月票!)

小说: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作者:武剑仙 更新时间:2022-03-29 01:2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恋上你看书网,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我说,小李,你好像很喜欢呼麦啊。”
  李教授呵呵的笑着。
  “我记得,你之前做的那个《灵笼》配乐,就有好几处地方用上了呼麦。”
  “嗯,喜欢肯定是喜欢的,但用呼麦,其实不是说很喜欢的愿意。”
  李少杰点了点头。
  “合适就用嘛,管他是哪里的。”
  “你别说,用呼麦去演绎自然,这个思路真的不错。”
  张教授越想越觉得很棒。
  “因为,呼麦本身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在模仿自然,牛羊马的叫声,空旷草原,高山,瀑布中呼喊中发出的回响。”
  “而且用呼麦这种咱们传统的发声方式,这种别致的喉音,可以起到不同于西方音乐人声的运用方法。”
  “对啊,而且你看小李这里,主干是中式传统的支声作曲方式,但其实呢,将这一个一个支声,经过巧妙的处理,互为和声,反而符合了西方的和声体系,却很不一样。”
  李教授愈发觉得搞头很大,不由得不断的点着头。
  蒙古民族继承且发扬传播下来的呼麦艺术,近些年来愈发轰动国际乐坛。
  各国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文化艺术学家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普遍的关注,而很多“国家队”的泰斗级民族音乐家,声乐家,更是发出了呼吁。
  保护,继承,创新,研究!!
  人声的旋律从来都是单一声部。
  而呼麦这种单人多声部声乐,甚至可以说是打破了很多“常识”。
  引起的连锁反应自然是极大的,而在这些教授看来,李少杰进行的,正是在严肃音乐上,呼麦与管弦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有机融合。
  学的越多,有时候越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
  天才,打破的也就是常规常识与固定思维!
  不去纠结什么商业,严肃,不去纠结创作手法,更不去纠结条条框框!!
  当然,想做到这样的程度,前提是将条条框框学到扎实。
  “哼,一提动漫配乐,我就生气。”
  陈教授一听到动漫配乐,当时就不乐意了。
  尤其最让陈教授火大的,就是李少杰“公然使用摇滚”。
  就《jojo》里处刑曲那电吉他声,声声都划在陈教授的心头。
  每次听,都想起了自己儿子当时气自己的样子,就仿佛自己儿子一脸“反叛”的对自己摇着吉他,告诉自己“俺不走严肃音乐了”的那个样子。
  “切,别理那个老顽固。”
  李教授翻了个白眼。
  “我觉得很棒!!”
  “就是,向前看才好。”
  “我也觉得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想法与理念,更要有属于年轻人的新潮学派。”
  老教授们的一言一语,都在扎着陈教授的心。
  气的陈教授瞪着眼睛。
  “你们什么意思?!说的好像我是不能接受新事物的老古板一样!!”
  倒不是陈教授接受不了动漫,电音,摇滚。
  主要是接受不了辛苦培养好久的儿子孙子全跳槽......
  “老头子,我偷偷告诉你。”
  李少杰特别大声的小声对陈教授说道。
  “我和陈叔说好了,下次有机会一起合作。”
  “严肃摇滚哦~”
  “???”
  “哈哈哈哈哈!”
  酒席上顿时一片欢乐。
  ......
  酒席结束,李少杰便带着球儿一起回了自己家的小超市。
  日子缓缓过着。
  今年的春节,也是平平稳稳的度过了。
  这个春节,创作进展非常喜人。
  尚未结束长假,便趁着这段功夫,已然将作品完成。
  寻找合作乐团排练,开始设计表演。
  相关的演出人员,实际上并不是很难找。
  乐团,合唱团,故事里主角配角的各声部歌唱家,以及一些要补充的色彩型辅助演出人员,例如呼麦,舞蹈人员,等等。
  整个节目的挑战,不仅是作曲,指挥上的挑战。
  更是舞美设计,音乐与剧情的表达等各方面的挑战。
  不同的是......这一次节目一些资金上或是统筹上的问题,不需要自己拉班子,而是有国家支持。
  得知李少杰的作品是想要试着将敦煌的艺术文化音乐化,用世界的声音传达出去,上面对于李少杰这次的活动非常的重视与支持。
  消息甚至传到了很多大佬的耳中。
  现在,很多业界人士正在努力的抢夺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与发声权。
  这一件文化艺术上的大事,自然是引起了上面很强烈的关注。
  有《沂蒙山》民族歌剧做打底,这一次,上面很多人对李少杰都特别的信任,一路亮着绿灯。
  这给了李少杰一定的压力,但也是十足的动力。
  本来,李少杰是想着找老朋友,上交。
  但这次有很官方化的统筹安排。
  在官方的组织下,上交的任务也很忙。
  于是,李少杰在准备开始排练前,便来到了京城。
  这次参演的乐团,是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
  李少杰来到剧院,准备与交响乐团磨合。
  “唉!你们知不知道,这次我们要演出的作品,创作者是李少杰啊!!”
  收到通知后,乐团的乐手们便在后台好奇的聊了起来。
  “刚听到,据说还是他亲自指挥。”
  “啧啧,二十三岁出头的年轻人啊,这也太猛了。”
  这么多年,还真就没有哪位小伙子能凭实力站出来指挥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这种等级的乐团,顶多也就是上演过一些小伙子们不错的流行作品来改编。
  但那指挥也都是自己人。
  这次,还真是破天荒了。
  “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出国就指挥过柏林爱乐,如果说那是靠他老师提携,但回国后可都是他自己的实力。”
  “谁不说呢!!回国内,第一次大型的指挥亮相就是《沂蒙山》这种大炸弹,二十二岁指挥上交,二十三岁指挥咱们啊!!”
  “但不得不说,人真的是有这个实力,可千万别因为他的年轻而小看他!!”
  “怎么可能小看啊!!管他年轻不年轻的,实力说话!!人李少杰就是有作品,就是猛,能完成精彩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像是年不年轻这种事儿?不重要!!”
  团员们忍不住互相聊着。
  对于真正浸淫在音乐艺术前沿的演奏家们,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合作者的实力与品德,别的都不重要!
  这些乐手,无不是从小接触,天赋异禀,再加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
  长期以来,自立,守道,持德。
  几乎绝大部分的成员,都称得上一句“德艺双馨”。
  “快收拾收拾,小李指挥马上就要来了!!”
  “准备准备!!”
  后台顿时准备起来。
  啪嗒。
  一名小提琴手的松香掉在地上,碎了。
  周围人倒是没有过于惊讶。
  嗨!掉一块松香而已,问题不大,只要琴不掉就行。
  但马上要开始排练,肯定还是要给弓子上松香的。
  于是,这名小提琴手挠了挠头,便拿着弓子,走到另一个房间敲了敲门。
  “刘哥你松香借我使一下。”
  刘哥一愣。
  “你自己的呢?”
  “刚一愣神,掉地上碎了。”
  “你备用的呢?”
  “不是一个种类的啊!!前两天刚换了弓子和松香的!银粉不是很适合第二小提琴,弓子也用太久了,寻思换个新弓子,打金粉。”
  “碎地上没大块的?”
  “.......刘哥别闹。”
  “下次注意点!别犯这种低级错误。”
  “好的好的好的!”
  小提琴手咂了咂嘴,赶紧擦好,然后打算回自己房间的时候,一回头,发现团长正在黑着脸看着自己。
  这头皮,当时就麻了。
  “团团团团......”
  “行了,赶紧下去准备吧!!等一下可别丢人!!”
  团长撇了撇嘴。
  “好嘞好嘞好嘞!!”
  小提琴手赶紧要溜,便发现团长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的帅哥。
  看到这张脸,当时更麻了。
  好家伙,被李少杰看了一个正着。
  “哈哈,李指挥,咱们继续说。”
  团长呵呵一笑,开始继续与李少杰聊了起来。
  李少杰看了一眼刚刚的小提琴手,忍不住笑了笑,点了点头。
  乐团乐手专业程度,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
  任何拉弦乐器,都需要用到松香,像是打腻子一样适当的打在弓毛上,才能有足够的摩擦力拉出声响。
  而不同的松香,对音色会产生一点不同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练琴,或是小规模排练,或是一些普通的乐团里,很难注意到这一点。
  其中的差距,也必须非常灵敏的耳朵才可以听出来。
  除去深色浅色松香的细微差别外。
  而刚刚那名小提琴琴手,口中的金粉与银粉,也很有说道。
  有很多专业级别的高级松香,在手工制作的时候,往往会掺一些金粉或银粉,甚至于铅粉铜粉,来改变松香的性能。
  铜粉比较适合初学者,较易发声。
  而铅粉显得非常柔和温和。
  会比较适合一些中提琴的表达。
  银粉松香,会让琴产生一种集中,刚亮的声音,较为适合经常演绎主旋律的第一小提琴。
  所以,刚刚属于第二小提琴的演奏者,更适合用金粉,让声音变得温暖清晰,而不至于过于集中刚亮。
  之所以很多顶级乐团的现场非常的炸裂,完全超过录音品质数倍观感,其实就是在这些细枝末叶的基础中,有无数的讲究。
  有时候,除了琴音色的差别外,更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
  这种非常细微的层次感,现场完全可以表达出来,捕捉到。
  而录音,转变成电信号,自然难以彻底还原。
  李少杰跟着团长来到排练大厅。
  站在指挥台上,问了声好,给大家鞠了个躬。
  掌声中,李少杰开始环顾各位乐手。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隶属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无论是国内,亚洲,世界,都绝对是顶级的乐团。
  足以代表国内最高的艺术水准。
  可以看的出,一些大佬对于这次演出的重视程度。
  “多的我也不说了,各声部的曲谱也都由谱务老师给大家发放了。”
  李少杰点了点头。
  看得出来,这些乐手都非常的友好。
  就是不知道......在之后排练......还能不能友好起来。
  “大家可以看一眼谱子后面的一些故事介绍,方便各位理解作品。”
  唰唰唰!
  翻页的声音传来。
  “为了让各位,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并且加深配合与磨合的默契,我和团长,准备了一次团建。”
  李少杰微微笑着。
  乐手们均是一愣。
  不应该早点排练么?
  为啥要一起团建?
  不过有团建还是好事。
  “团建的地点,就在敦煌,为了大家更清晰直观的理解敦煌的文化,不仅会有专家专门讲解这次乐曲取材的敦煌壁画的内容,艺术......”
  李少杰微微一笑。
  “我还请了荣赞教授,给大家来进行一点粗浅的佛学课程。”
  乐团的乐手们没有意外,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很快理解了李少杰的用意。
  普通人,对于乐团第一个误会,那就是指挥没啥用。
  相反,指挥可以说是灵魂了。
  任何一个乐团演奏的作品,都可以说,是指挥的作品,因为换一个指挥,根据理解不同,艺术品味不同,就算同一个作品,表达出来的质感都不同。
  而第二个误区因此而来。
  既然全是指挥的理解,为什么会多此一举的让乐手感悟,看指挥不就行了?
  这自然也是误区。
  就是因为需要懂得李少杰的理解,所以更要去自己感悟。
  有灵魂的乐团,自然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思考与感悟,而不是机械式的演奏,更不是浑水摸鱼!
  ......
  前期准备的动员非常快。
  甚至已经有迫不及待的乐手,开始根据乐谱,自己去找资料,提前去试着学习。
  准备的这三天中,李少杰自然也有自己的任务。
  接受采访。
  这么大的事情,起步宣传肯定是有的,但不至于特别大张旗鼓。
  很多东西,也已经有人跟李少杰说过了。
  一旦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央妈亲自出面给波顶级安利也不是不可能。
  李少杰来到央视专访的录制棚,多少有点挠头。
  怀疑人生。
  《准备期间不用太大张旗鼓》
  《不大张旗鼓》
  然后甩手就是专访?
  杰哥直呼内行。
  或许......大佬的“大张旗鼓”和自己想的.......
  可能不太一样。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