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160章 粮食为何依旧暴涨

小说:朕要雄霸天下 作者:剑无云 更新时间:2022-02-07 10:2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柳无忧其实在林政的点拨下,也觉得报纸这个东西确实不错。
  舆论,是敌对双方最重要的一处战场。
  听到林政问话,柳无忧连忙回道:“臣的老家人才甚多,臣可以马上寻找一番,让他面圣。”
  “嗯,此事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为朕分忧,朕重重有赏。”
  “遵旨。”
  柳无忧看着面前的任务提示,果断领取任务。
  对他来说,这个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
  现代社会中,做传媒的人才一抓一大把,只要工资高,分分钟有大量人才肯干。
  官报的事宜安排了,林政开始说关于物价暴涨的事宜。
  很多呈上来的奏折提到,半个月前,一斗米才卖200文,可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翻了一倍。
  有些灾情严重的地区,更是翻了两倍,三倍。
  大米,是古代比盐还要重要的物资。
  大米的上涨,必然会带动其它物资上涨。
  比如现在,外面的瓜果蔬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尤其是肉类。
  这次的水灾,很多地方牲畜被淹死,造成了肉类大量缺口。
  现在外面一枚小小的鸡蛋,都已经翻了四五倍物价。
  长期下去,百姓民不聊生,势必会反。
  林政将奏折一扔,呵斥道:“朕明明提前预备了各类粮食物资,为何还会出现粮食暴涨?”
  “启奏陛下,各地百姓出现恐慌,所以很多地方百姓拼命屯粮。”
  “虽然各地出现限购政策,但恐慌很大,百姓们生怕粮食还会暴涨。”
  “谣言也有推波助澜作用。”
  “启奏陛下,臣以为,应该马上颁布命令,严禁私人屯粮,违者依法办理,以儆效尤,震慑百姓,方能安抚民心。”一个老臣说道。
  “胡闹,这只会让民众更加害怕。”一个大臣立刻反对。
  林政道:“不错,震慑只是下策,幸好,朕早已经有所准备,从现在起,开仓赈粮,将国库粮食运输下去,价格还是定为一斗米200文,其它商铺,若是敢囤货居奇,胡乱涨价,从中牟利,可依法查办。”
  “遵旨。”
  林政看向李渊问道:“李卿,灾民安置事宜,如何了?”
  水灾之前,林政发布了建造临时安置点的命令。
  这些安置点虽然简陋,但能够让大量灾民临时居住,至少能遮风挡雨,还有吃的喝的。
  这在古代,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些事,都是内阁负责。
  李渊回道:“启禀陛下,灾民安置处理妥当,每日定为早晚各一餐。早上,以粥为主,晚上,则是一碗米饭,以及一些菜汤,腌菜为主。虽然寡淡,但至今为止,灾民安置处未出现过一例饿死人事件。现在百姓都说,陛下爱民如子,体贴百姓,对陛下赞誉甚多。”
  “是么。”林政难得的微微一乐,“对了,灾民安置处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好。男女要分开居住,以免出现欺人之事。”
  李渊回应:“每处灾民安置所分男女居住两块地方,哪怕是夫妻,也是分开居住,不过白天都是待在一起,安全方面,每个灾民安置所,都由当地捕快严加守卫。臣已经下令,凡出现偷鸡摸狗,欺压良善之事,都会第一时间,将犯人关押刑部大牢。”
  “做得好,乱世当用重典,不过将犯人关押刑部大牢也不妥,不但浪费朕的粮食,还要专门派人看管,十分不妥。”
  底下大臣一惊,难不成陛下又要砍人?
  这也太暴君了吧?
  好在,林政并不是此意。
  “传朕旨意,凡在灾情期间,偷鸡摸狗,欺压良善,作奸犯科的人,全部看管起来,去挖沟引渠,对抗洪灾,不听话的,当众处决,以儆效尤。”
  “遵旨。”李渊重重低头,心中惊骇一片。
  他突然发现,陛下此举,不但合理利用了人力,更是用免费的人力,去做灾后重建的事。
  三全齐美啊。
  “另外,现在是时候考虑灾后重建的事宜,为防止洪灾持续,加快洪灾退去,可以组建人手,去挖沟渠,每个村庄,每户人家,都可以挖沟渠,沟渠不但能蓄水,还能养鱼养虾,诸位爱卿以为何?”
  挖沟渠,也是林政很早就知道的一种对抗洪灾办法。
  江浙沪地区,每家每户边上都有沟渠。
  这是因为,那些地区一到夏季,必定暴雨。
  雨水往往将田地全部淹没,甚至水漫家中。
  后来民众们开始挖沟渠,所以夏季暴雨来临,田地里的雨水都是往沟渠里流。
  除此之外,沟渠还有两大好处。
  第一,蓄水。
  沟渠往往坐落在田地边上,那就能很好的利用沟渠里的水,浇灌土地,方便许多。
  第二,养殖。
  江浙沪地区沟渠众多,每条小沟渠里都养有鱼虾,每到夏季,暴雨之后,水淹没田野,里面的鱼虾都会跑出来。
  现在若是家家户户都有沟渠,养殖鱼虾,这等于是多了一个食物渠道,丰富了饮食。
  当然了,古代鱼苗虾苗少,但这不要紧。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都是小事。
  以前就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野外的水池时间放久了,不知为何,明明没人放鱼虾,过一段时间却出现鱼虾这些物种。
  除了这些好处,沟渠里的淤泥,更是天然的肥料,营养很多。
  林政把沟渠的好处解释了一通,众大臣无不惊讶。
  这群大臣,都是读书人,哪里种过地。
  所以听了林政设想,都对林政的想法感到惊奇。
  “陛下,家家户户挖沟渠,会不会劳民伤财?”有大臣奇怪。
  “臣倒是觉得,陛下此言,是个很好的办法,臣老家是淮南,那里雨量极少,若是有沟渠,定能很好的蓄水。”
  “不错不错,我也觉得是个好办法,还能养鱼,我们大离,向来以鲫鱼、花鲢、草鱼、鲤鱼为鱼类主食,以往都是需要去江河垂钓,或者渔网,才能捕获,若是像陛下所说,能够利用沟渠自己养殖,那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丰富很多。”
  越来越多的大臣都觉得此举不错。
  有大臣干脆直言:“陛下英明。”
  “陛下此举,造福千秋万代。”
  李渊拱手道:“臣马上命人去办挖沟渠一事。”
  林政点头,问道:“对了,粮食赈灾下去,用于赈灾的粮食里面,记住,要参和米差不多大小的细沙进去。”
  此话一出,一些大臣奇怪。
  李渊道:“陛下,此举…………呃,为何啊?”
  “是啊,陛下,参细沙给灾民们吃,岂不是做好事还会被人骂?”
  “不妥,不妥啊,陛下此举虽然能让灾民少吃一些,但容易有怨言。”
  又一个言官摇头晃脑,显得自己很能干:“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