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一百四十章 巡视九边

小说: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帅 更新时间:2023-11-20 11:1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晚霞映照天际。
  乾清宫,烛火煌煌。
  “爷爷,孙儿明日就要出发了。”
  朱允熥前来辞别。
  明日一早,他就要出发巡视边关。
  这一去,起码要半年。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允熥,路上要万事小心,不要轻易训斥官员,外面不比京师。”
  他是担心自己宝贝孙在在外面横遭不测。
  听完这句不同寻常的告诫,朱允熥心中感动,频频点头:“孙儿记住了。”
  这次皇太孙出巡边关,朱元璋十万个不放心,于是下旨从京卫抽调了将近一万人马随行护卫。
  “俺让常升跟着你,等你回来后,常升的云骑就并入神机营吧。”
  朱元璋觉得,开国公常升是朱允熥的二舅,他一定会很小心的护卫。
  云骑是当年常遇春所创,将官皆是追随过常遇春的。
  他们效忠常家,更像是私兵。
  云骑虽只有一千人马,但个个都是精锐,冲阵杀敌,如入无人之境!
  常家的云骑,是时候收归朝廷了。
  你要是舍不得给外甥,那可别怪朕不客气了!
  此次巡视边关,第一站是西安秦王府。
  朱元璋问:“允熥,你可知道,为何让你先去西安?”
  朱允熥乖巧地回道:“孙儿明白,二叔秦王乃诸王之首,孙儿理应先拜会他。”
  “不,你不明白。”
  朱元璋道:“你的储君之位,是朕赏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打拼出来的。”
  “你能说服得了爷爷,未必说服得了叔叔们。”
  朱元璋这番话一出,原本还自信满满的朱允熥,身上那股意气风发的气势,顿时不由自主的萎靡了下去。
  老朱说的没错,自己能这般顺风顺水,任性妄为,归根结底是老朱在背后撑腰。
  瞧见他这种惘然若失的反应,朱元璋知晓自己刚才这番刻意敲打的言辞已经见效。
  于是便趁着这股热乎劲,向朱允熥推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让诸王拜服,让边军认可,是你皇太孙的本分!”
  “爷爷让你弄神机营,不是让你练兵玩玩,更不是当成护卫,而是要将他们操练成国之利器!”
  朱允熥当然知道,自己若是在军事上没几把刷子,常年统兵的诸王如何拜服?
  朱元璋也清楚,他对太孙的军事才干,颇有信心。
  因此安排了这次巡视边关任务。
  之所以让皇太孙首发前往西安,让秦王认可皇太孙只是其一。
  主要原因,是朱元璋准备多年的征讨西域计划!
  西安不是边关,放排行老二的秦王坐镇,足见其老朱重视西部。
  这一夜,祖孙二人彻夜长谈。
  聊了很多。
  四月初,春暖花开。
  五日,朝廷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文武百官齐聚正阳门,为皇太孙送行。
  上万天子亲军披甲执锐,又有銮驾仪仗打着棋牌,护送皇太孙踏上了巡边之旅。
  ......
  潼关。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此地进可攻中原,退可守三秦。
  洪武五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千户刘通在此筑城。
  洪武九年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又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
  潼关外的山道上。
  一阵激昂的行军鼓点旋律奏鸣,一支浩浩荡荡的铁甲大军正精神抖擞的往西而行。
  他们一半骑兵,一半步兵,所有军士都是身披甲胄,全副武装。
  在大军中央,是一座豪华的龙辇。
  龙辇由六匹骏马驾驭,车身雕刻有龙凤图案,尽显皇家的尊贵豪华气派。
  龙辇是皇权至高无上的标志,仅有皇帝和皇后可以乘坐。
  而皇太孙朱允熥,正稳坐其中。
  朱元璋几乎很少使用如此豪华的皇家仪仗,便宜了朱允熥。
  龙辇中,披着锦袍的朱允熥一脸无聊,随手翻阅书籍。
  龙辇周围,一千云骑紧紧地护卫着。
  骑士们一个个紧绷着脸,在大风中仍然将眼睛睁得老大,眼光一刻也不敢离开龙辇。
  宿卫东宫的千户吴强一马当先,领着百骑走在最前面。
  他们一个个更是凝神戒备,随时面对突发的危机。
  关城前,潼关卫的一众将官早已经在迎薰门站好迎驾。
  居高临下,远远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有人怪叫一声:“娘的,秦始皇出巡也不过如此啊!”
  有人嘿嘿一笑:“你看见过?”
  “听过。”
  “别废话了,朝廷公文说皇太孙不住潼关,咱们磕头迎驾就行了。”
  “潼关屁大点地方,全是咱们这些丘八,皇太孙怎么住......”
  潼关是典型的军事卫城,一个卫所五千多个兵马,还有家属,几万人住在这,挤得满满当当的。
  仪仗队伍越来越近,飘扬的龙旗清晰可见。
  潼关卫指挥使立刻上前,领着一众下属远远拜倒:“末将刘通恭迎皇太孙!”
  吴强驱马走上前:“皇太孙只是路过,不用招待,速开城关!”
  “是!”指挥使不敢怠慢,命人打开城关。
  吴强带着百骑亲自入关查看有无危险。
  銮驾很快穿过潼关,自始至终潼关卫指挥使都没能近前一步。
  他很想和皇太孙说上几句话,攀上一点点关系。
  结果连皇太孙的面都没见到!
  一路上,这种事太常见了。
  沿途的官员和武将,几乎个个都盼着有机会让皇太孙看到自己,露个脸什么的。
  就好像普通玩家,遇到了国服神豪,想着神豪对自己有个好印象,赞助一下升装备......
  和新年集体求挨打一个道理。
  一路上,朱允熥一个地方官和武将都没见。
  想通过关系一步登天,如此风气绝不能助长。
  他的目的很明确,是去边关,去各个塞外的封地看看。
  这是姚广孝给他的提醒。
  过了潼关,渡过渭河,是一片苍茫的平原,不时看到一座座村落。
  天色越来越暗,吴强勒住了缰绳,翻身下马,走到龙辇旁:“太孙殿下,天快黑了,前头二十里才有个小城,今晚要不就在前面一个小庙里歇下?”
  那是一座城隍庙。
  “好。”
  龙辇内传来朱允熥的声音。
  城隍庙在大明很普遍,几乎各地都有,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由府州县守令主之。
  朱元璋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然而,到了明末战乱时期,各地城隍神并没有起到保护地方的作用。
  各路神仙是光吃饭不办事,因此信的人少了。
  吴强飞快地扫视了一眼这座城隍庙,接着发令:“快!上一百个人,把后殿打扫干净给皇太孙安歇,再把不相干的人请出去!”
  很快,锦衣卫上前清场,将城隍庙里管事的几个人赶走。
  众人侍奉皇太孙住了进去。
  这座城隍庙规模不小,几乎和地方官署衙门有的一比。
  有正殿,还有厢屋。
  安顿后,只听姚广孝捏着佛珠说道:“贫僧听闻陛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故而立国后,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职位正一品。”
  朱允熥微微一惊,正一品,那岂不是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和左右丞相平级?
  难怪地方城隍庙的规模也和官署衙门相似。
  外面一堆柴火熊熊地燃烧起来。
  朱允熥默默地站在窗旁,望着窗外黑暗的夜空。
  其余地方,锦衣卫仍在忙碌地清。
  忽听有人叫道:“这儿有个人,死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