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6章 应对(3)

小说:穿越南宋当皇帝 作者:浮沉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3-07-23 12:0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大宋兴庆元年,正月初六,清晨,空气清冷,一天中最好的时刻。
  赵竑趴在桌上,边皱眉边伏案书写。
  “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总得知道他最初的民族。一个国家建立之初,总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然后渐次吸收其余诸民族,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而建立中国最早的民族,就是“汉族”……”
  这是赵竑编写的《地理》教材,其中内容,朝中的学士们功不可没。而高屋建瓴的口号类文章,则需要赵竑亲自撰写。
  对于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来说,地理就是历史,历史就是地理,每谈到一处地方,必然和历史息息相关。
  “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汉元狩二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汉以其故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因地在黄河上游以西,地理上自成一体,故称河西四郡。汉武帝时除设置河西四郡外,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有“列四郡,据两关”之称……”
  河西四郡,河西走廊,中原王朝的西大门,赫赫有名的养马圣地。大宋河湟取边戛然而止,功亏一篑,又不合时宜地“海上之盟”,让人惋惜。
  若是能占有河西之地,或许就能解决大宋骑兵匮乏的天然不足,战术上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战马,就有了骑兵。大宋六七千万人口,民间尚武,不乏战兵。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比起来,人口优势巨大。
  他从不相信什么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无人能敌,大宋不断作死才是根本。
  人定胜天!六七千万的大宋,敌不过人口百万的北方游牧民族,何其悲哀?
  大宋的灭亡,两宋的历朝君王,以及那些宽袍大袖的士大夫,个个都是功不可没。
  “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险要,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前……”
  结合着学士们的草稿,赵竑继续写了下去。
  对他来说,汇集众学士的智慧,作出一番“高、大、上”的润色,似乎并不难。
  “后晋天福元年,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朝都未能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失去,使得大宋感受契丹和金国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燕云十六州,历史上终两宋都未能恢复。在他的时代,能够收回吗?
  这一副副的地图,江南的、四川的、中原的、两河的,还有西域大漠,该一一画出来了。
  地理就是历史,那些海外的无主之地,或有主之地,似乎要编到海外部分去。
  也许有些人会怀疑,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宋的战船纵横天下,他们就会明白世界之大,知道自己的博学。
  博学!
  赵竑不由得莞尔一笑。
  “陛下,田将军和李将军他们到了。”
  董宋臣轻声禀报,把赵竑拉回了现实。
  田义和李唐几人进来,向赵竑见礼。
  “那些个教官,训练的怎么样?”
  金陵讲武堂定于三月开张,不可能只指望田义和李唐几个人。
  “回陛下,刀术、刺枪术和掷弹术都好说,就是队列练习,还有火炮要慢些。”
  田义赶紧上前禀报。
  队列太枯燥,火炮需要一次次的摸爬滚打,需要时间。
  “二月底能完成吗?要不要把火炮课程推迟一些?”
  赵竑迟疑着问道。
  如果讲武堂和水师学堂不能三月开学,恐怕就要延后了。
  “回陛下,那倒不必。臣已经选了一些机灵的,只训练火炮和队列,其它的训练先不管。二月底应该没有问题。”
  田义的话,让赵竑满意地点了点头。
  术业有专政,这样分批训练,倒是能节省不少时间。
  虽然讲武堂看起来仓促,但却是没有办法,他也不想再等。讲武堂的教学他并不担心,大宋武学武举打下的良好基础,让他只要专心于火器的教学方面。
  大宋虽然上层昏庸,文官爱钱,武将怕死,但下层士卒悍勇,民间尚武之风不差,就差在军中上下一心了。
  而要上下一心,就要靠讲武堂水师学堂训练出来的一批批军官们去做了。
  军队的素质在军官,军官决定了军队的下限。这也是他创办讲武堂和水师学堂的初衷。
  “军官的训练,是按编写的教材进行训练吗?”
  赵竑有些忐忑。
  教材的编写,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队列行走、刺枪术和火器训练。
  队列训练并不复杂,刺枪术只有那么几招,掷弹术也只是那么助跑、扔出几招。
  最重要的是火炮操练,装填弹药、测距、瞄准等几步,看似简单,其实却不容易。
  “陛下,火炮上都有规尺,可以知道火炮的装药量,以防装药过多导致火炮炸膛。火炮上有准星和照门,还有铅坠,度板,度尺等,来估算距离。我们也是边练边改进操练规程。就是觉得,有些太浪费火药了。”
  田义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
  “这才是做事的态度!军国大事,一定要把握住“认真”两个字,千万不能马虎!更不能担心弹药!”
  赵竑一本正经叮嘱道。
  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让火炮发挥更大的威力。
  赵竑站起身来,走了下来。
  “头前带路吧,朕要去玉津园看看!”
  新年伊始,是该去看一下军官们的训练成果了。
  教场上,军官们平枪、猛刺、怒喝,十余人步调一致,枪头抖动,虽寥寥几人,杀气腾腾,让赵竑眼花缭乱。
  仅仅一个月的训练,这些军官就已经精锐如斯,和他首次在玉津园所见天壤之别。
  若是在讲武堂中训练千余人,然后分派军中,一批一批地复制下去,岂不是无坚不摧?
  刺刀见红,赋予操练的将士们勇气,磨砺他们的意志。这也是赵竑将“刺枪术”列为日后将士必须掌握的一大技能,并让军官们训练,以后在讲武堂传授的原因。
  刀盾手们手持盾牌、挥刀劈砍,龙腾虎跃,喊杀声惊雷,赵竑连连点头。
  南宋民间练武成风,军中懂刀法枪术的高手大有人在,禁军中那些金枪班、银枪班的高手,就不乏其人。刀盾手刀盾并用,和长枪兵已能一较高下。只不过万军从中两军对峙,长枪兵前仆后继,更能体现军人的勇气,杀伤力也更大。
  高大强壮的掷弹兵们助跑、侧身、甩臂,震天雷雨点般扔出,纷纷落在了靶子周围。
  赵竑的心头,不由得一紧,赶紧稳住身子。
  这要是数百颗震天雷砸出去,狂轰滥炸,即便是无坚不摧的蒙古铁骑,也会被炸成肉渣。
  “陛下,这是训练弹。”
  李唐在一旁赶紧解释。
  “掷弹兵操练,没有实弹训练吗?”
  赵竑下意识松了口气,脸色缓和了许多。
  震天雷没有爆炸。原来,只是装满了沙土的练习弹。
  这要是一番狂轰滥炸,那杀伤力可真是不敢想象。
  “回陛下,十次操练,只有一次实弹。主要是怕浪费火药和弹体。”
  田义尬笑着说道。
  “胡闹!这些军官将来是讲武堂的教官,自己都没练好,怎么去教其他人?让他们训练都用实弹。我就不信,几十个掷弹兵训练,还能把大宋给练穷了!千万记住了,一定要小心,要按……手册来。火器这家伙,弄不好会死人的!”
  赵竑训话的同时,一本正经。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要把手册总装在自己身上。所有的操练手册,军官们人手一本。无论是刺枪术还是火器操练,一切都要按手册来。”
  这家伙,又是替自己省弹药,比个女人还会过日子。
  “是是是,陛下教训的是。”
  田义点头哈腰的时候,赵竑却看着火热的训练场面,嘴里喃喃自语。
  “一个士兵带五颗震天雷,一万人就是五万颗,那些个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他们能抵挡住吗?讲武堂、水师学堂、金陵学堂、义务教育、铁厂、兵器制造司、经界法……”
  赵竑的眼神里,似乎充满了期待。
  “蓬蓬”的火炮声传来,赵竑不由得精神一振。
  “走,去看看炮手们的操练!”
  真理只在火炮的射击范围之内。炮兵,才是军中的镇店之宝,也是他心里的宝贝疙瘩。
  甚至,胜过了他对大长腿的热爱。
  “这是短管火炮?”
  几门粗短的火炮放在炮架上,硕大无比,让人惊叹。
  “陛下,这就是刚刚造出来的短管火炮,炮重1500斤,炮长4尺,炮膛6寸半,炮弹25斤。不过……”
  一旁的郑途犹豫了一下,这才在赵竑的注视下继续说道:
  “陛下,短管火炮炮身短、装药少,但是射程短,只有150步左右,而且射击的精度也差。”
  “150步,已经不错了!这种火炮是战船上用的,不是步卒!”
  赵竑斩钉截铁说道,继续问道:
  “火炮多久可以装备战船?”
  射程短,射击精度差,海上作战都是近距离,缺陷并不明显。而其发射的大口径炮弹,杀伤力十足,这才是最重要的。
  “陛下,铸炮装炮,恐怕最快也要等二三月了。”
  郑途的话,让赵竑稍稍安心。
  无论是金陵讲武堂,还是水师学堂,必须要有装备火炮的水师战船作为学员们训练的器械。尤其是水兵科的学员,更要早早熟悉。
  先是队列体能训练,算算看,其实五六月份准备妥当就可以。
  “陛下,臣看真公胡公,似乎有些意志消沉。”
  田义紧紧跟上,轻声说了出来。
  赵竑不由得一愣。他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看着田义。
  “臣每次去户部讨要饷银,真相公虽然都批复了,但好像心里头不太情愿。胡相公虽然热心,但似乎过于圆滑,虚头巴脑的。”
  田义的话,让赵竑轻声笑了起来。
  田义这是在善意提醒他,在担心他以后要走的路了。
  这世间的聪明人比比皆是,有些事情,他们比自己看的更清楚。
  “如今是乱世、大争之世,理学那一套,太不合时宜。大宋要存活下去,需要的是尚武之气,缺的是铁血精神。要是还高谈阔论,大宋就真要亡国灭种了!”
  赵竑看着前方热火朝天的训练场,目光冷厉。
  他从不去恶意揣测人心,但有些大臣,跟不上形势,无法追随时代的步伐,固步自封,不懂得与时俱进,甚至阻碍时代的车轮前进,他只有把他们闲置,或者无情地踢开。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