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一百九十三章绷不住了?这才哪到哪啊!【求全订啊】

小说: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作者:王蜀蜀 更新时间:2023-07-09 22:15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从战国时期开始,孔子长时间从事教育活动,弟子众多,有所谓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美誉。
  而孔子的思想,也是涉猎广泛。
  俗话说,人多容易坏事。
  孔子这么多徒弟,自然会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理解不同,从而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
  到了战国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时候,内部也同时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
  分别是: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凋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
  孟氏之儒对应的孟子一派,而孙氏之儒则对应的是荀子一派。
  至于孔门儒家,严格来说,应该属于子思之儒。
  这次大秦朝廷针对‘儒家’的异象,就是子思之儒惹出的祸。
  但牵连的儒家,却不止子思之儒,还有另外七派的儒家。
  近日,大秦各郡县异象频发,百姓争相热议儒家,甚至将儒家之人当作‘妖邪’,大骂特骂。
  刚开始的时候,儒家自持‘礼不下庶人’,不与百姓争辩,但没过几天,他们便坐不住了。
  因为有百姓聚众官府,要求大秦朝廷除去‘儒祸’,还天下太平。
  这简直是将‘儒家’打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要知道,儒家一直以‘对民宽仁,为民伸张正义’为己任,开展儒学教育活动的,现在这异象,逐渐让他们失去了民心,这还了得?
  所以今日,儒家八派汇聚在一起,势必要商议出解决异象危机的办法。
  “诸位,儒桉发生,我儒家学士已经失去了参与秦国大政的机会,这本没有什么,毕竟我们与秦廷不是一路,但异象事件,我们却不得不团结起来,否则,夫子多年的心血,将会付之东流!”
  作为八派之首的子张之儒,率先派出代表,朝众人言辞恳切的说道。
  但是,其余七派之人却出奇的冷漠,没有附和,没有叫好,整个厅堂寂静一片。
  公羊敢神色一愕,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突然,一名白发老者高声发问:“子呈,孔鲋、子襄何在?”
  “哼!”
  那名叫子呈的人闻言,当即冷哼道:“别跟我提他们,这两个孔门败类,居然勾结六国余孽,祸害我儒家,吾早已禀明先祖,将他们逐出族谱,不再是我孔门之后!”
  “这么说来,你也不知他们在何处?”
  “我若是知道,早就带人扒他们的皮了!”
  “诸位觉得如何?”
  “公羊敢,你什么意思?!”
  白发老者微微一笑,然后环顾众人道:“校勘文学,治国理政,儒家当仁不让,但论天象,却不及阴阳家,如今异象频发,秦廷置之不理;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些所谓的异象,乃秦廷有意而为之。”
  说着,从身侧拿起一份《大秦日报,感慨似的道;“这名为‘报纸’之物,比起异象对我儒家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据说此物乃公子昊所创,莫非异象也与他有关?”
  一名乐正氏之儒皱眉道。
  “不管跟他有没有关系,当务之急,还是要阻止谣言!”子呈沉声道。
  “怎么阻止?”
  孟氏之儒冷笑道:“你可知这报纸的传播速度有多快?民众是相信大秦朝廷发布的报纸,还是相信我们?”
  “那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漆凋氏之儒奋然道。
  “坐以待毙倒不至于....”
  颜氏之儒摇头道;“吾已悬赏百金,破除异象谣言,想来应该有效果!”
  白发老者闻言,表情澹然的道:“之前有异象发生,预言始皇将死,造谣秦国将亡,老夫猜测,乃阴阳家所为,但大秦朝廷没有针对他们,反而针对我们;
  这是摆明了对我们不满,以老夫之见,最好还是派人去一趟咸阳,解除误会....”
  “这怎么可以!汝等受先祖教诲,怎能屈服于暴政!?”
  子呈极不赞同的道。
  众人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嚣。
  “我当这孔庙没人了,没想到还有人在此聚会,当真不怕死啊!”
  此言一出,儒家八派之人,脸色突变,纷纷起身朝门外走去。
  他们此次集会,十分隐秘,不知怎么就被人发现了。
  如今在门外聚集了大量黔首,一个个手持农具,木棍,看那架势,似乎要拆了这孔庙。
  却见一名裹着黑巾的青年大喝道:“子们,据说儒家悬赏百金,破除异象预言,你们要赏金么?”
  “不要——!”
  身后山呼海啸的声浪,吓得儒家八派之人,面无人色。
  “诸位这是何意?莫非忘了秦法严酷!”
  子呈上前一步,环顾众人道。
  黑巾青年大笑道:“民有古风,官有公心,秦法虽严,不容尔等妖邪!”
  “说得好——!”
  众人哄笑一片,粗人更是直接开骂。
  “我当这里是什么人,原来都是些说屁话的臭腐儒....”
  “直娘贼!不过一群被六国余孽利用的大棒槌!”
  “哈哈哈,孔老夫子好阴毒,直教门人欺负老百姓!”
  一片闹哄哄的嬉笑怒骂,儒家八派羞愧难当,一个个黑着脸转身就走。
  很明显,他们快要绷不住了。
  如果赵昊在这里,肯定会说,这才哪到哪啊?瞧好了您嘞!
  ........
  而与此同时。
  神农大山里的春风,十分惬意。
  饷午饭刚过,墨家弟子便开始修行了。
  尚同坊在大山脚下,是墨家巨子会见弟子,议论大事的山洞。
  所谓尚同,就是崇尚同一。
  见诸实践,就是追求统一。
  这是墨子的十大主张之一。
  墨子故去,墨家分为三派,这神农大山里,早已不复往日热闹。
  但尚同坊议事,还是保留了下来。
  此时,尚同坊的一座小竹楼里,一名老人正在闭目养神,一动不动,仿佛一尊铜像。
  良久之后,老人沉重的叹息一声。
  “老师,师兄已经买到《大秦日报了。”
  少年弟子跑进来轻声禀报道。
  “知道了。”
  老睁开眼睛,抬起形如枯藁的手:“拿来给老夫看看。”
  “老师,请您披一件衣袍吧,这里凉....”
  少年说着,从衣架上拿下一件缝缝补补数十个布丁的衣袍,披在老人身上。
  “烦人的小子,老夫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你可知晓?”老人笑骂道。
  “墨玄师姐说过,这山洞日照一两个时辰,干燥舒适,但饷午饭后的一个时辰,风比较凉,不宜呆在里面。”少年有板有眼的道。
  “又是你墨玄师姐,这小妮子,倒是有些时日不见了啊!走吧,休要啰嗦!”
  老人一边笑骂少年,一边赤脚下楼,竹梯竟然毫无声息。
  下了竹楼,老人没有丝毫的老态,步履轻快,宛如壮年。
  这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墨子四徒之一的,邓陵氏。
  邓陵氏乃楚墨巨子,三派分墨后,更多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
  他反对各国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
  他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世界,来主持正义。
  因此,楚墨一派,多为行侠仗义之士。
  当邓陵子走到尚同坊外的时候,已经远远看到了等候在树下的弟子身影,不由笑道:“多日不见,老夫倒是想尔等小子也!”
  “弟子们恭候老师!”
  众楚墨弟子见到邓陵子,连忙朝他行礼。
  墨锋快步走来,扶着邓陵子走到中间石墩上,缓缓坐下。
  “今日的《大秦日报已送来,老夫虽未看,但也知其大半,你们觉得如何?”
  邓陵子环顾众弟子,笑吟吟地道。
  墨羽皱了皱眉,拱手道:“老师,公子昊扬言秦国在改变,实则在针对诸子百家,其度量,小人尔!”
  “嗯。”
  邓陵子微微点头,随即看向墨锋:“墨锋,说说你的看法。”
  “禀报老师,墨锋以为,这公子昊不容小觑,秦国有他,可延百年国祚,或许真能改变秦王暴政之风!至于针对诸子百家,望老师明察!”
  墨锋从石墩上站起来拱手道。
  “墨锋,你看过那本《天工开物?觉得这些异象,是否依此而创造?”
  邓陵子半闭着的眼睛,蓦然睁开,锐利的眼神,从眼眶中迸射而出,仿佛能穿透进胸膛。
  “老师,那名为《天工开物的奇书,弟子只粗略扫了其插图,并不懂上面的文字,但观其门道,不像当下流行之技艺.....”
  说到这,顿了顿,发现自己表达不对,又迟疑道:“不.....不止当下流行之技艺,应该是亘古未有之技艺.....”
  邓陵子闻言,微微一笑:“墨锋,你声音颤抖,眼神闪躲,何曾有昔日墨家大师兄的风采?从实说来,汝之论断,可否另有隐情?”
  “老师,不,巨子。”
  墨锋骤然有些慌乱,脱口而出道:“我墨家决然不是他对手,斗不过他的!”
  “墨锋!”
  邓陵子面色一沉,喝道:“你对秦王政也会如此论断?”
  “老师,墨锋觉得秦王政的手段不及他,看看儒家便知道,秦王政绝对想不出此等手段!”
  “天道悠悠,人世茫茫,行善政者国家兴旺,行恶政者国家灭亡,人间万事,非个人评判所得,墨锋,你着相了。”
  “老师,我.....”
  墨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邓陵子喟然一叹:“诸位弟子啊,若非儒家此事,老夫怕是要亲自出山,大动干戈了!”
  “然则,儒家此事,为我墨家敲响了警钟,终究还是老了!”
  “我没想到,秦国竟然出了公子昊这样的英才,论政精辟独到,手段新奇有效,老夫深感秦国将如旭日东升也!”
  “老师何故此言,那公子昊.......”
  墨羽不愤开口,却被邓陵子挥手打断了。
  只见他徐徐展开报纸,大笑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无憾也!”
  “老师,这是孔子之言!”墨锋笑道。
  邓陵子诡秘一笑:“孔夫子说了那么多,不听则亡矣!”
  话音刚落,众弟子哄笑一片。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类似情况,在诸子百家中不径相同。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