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二百三十七章,春荒、计划、印章

小说: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 作者:喵力求食 更新时间:2023-09-18 12:5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许卫东突然开口询问,把大家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
  胡美凤也连忙说道:
  “对呀,他三叔,你说我和招娣能不能参加这个会计考试啊?有没有什么学历的要求呀?”
  对于这两个问题,许多年当即给出了解释。
  关于这个考试,其实跟所谓的电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一样,它是没有学历要求的。
  这个年代,有学历的人,找工作都非常简单。
  一般来说,只要是中专或者高中学历,国家都会帮忙安排工作的。
  而电工证、会计师资格证等证书,自然不是针对这些有学历的人。
  建国初期,国家急缺人才。
  很多人有学识、有文化,却没有学历,这样的资格考试,就是给这些人的机会。
  因为有很多人根本没钱读书,特别是农村来的孩子,很多人十岁还没到,就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了。
  不少人,明明学习很优秀,却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辍学回家干农活。
  也有人自学成才,但确实没办法读书,获得学历。
  也因此,类似的考试,都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而胡美凤她们当然可以去参加考试了,只不过她们想要通过考试,很难!
  一来她们年龄较大,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很低。
  二来她们估计也坐不住,毕竟她们也很久没有读书了,想要再捡起来,难度很大。
  听罢许多年的话,胡美凤和范招娣两人都很开心,当即便表示想要加入进来,跟秦淮茹一起学习。
  许多年一听,却乐道:
  “没问题啊,大嫂和二嫂那么喜欢学习,我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大嫂,二嫂,你们要是真的想学习,还得从头开始才行。”
  “小梅,小倩,接下来就靠你们了。”
  门口这边,老许他们父子三人也闻讯走了进来,“聊什么呢?那么开心?”
  周红梅马上把这件事说了出来,老许他们也高兴不已。
  能继续读书学习,肯定是好事儿啊。
  至于能不能成,谁知道呢?
  阎埠贵家这边,听到动静也凑了过来,还有王大娘这个八卦先锋。
  很快,她们也听到了秦淮茹要参加下半年的会计考试,不由惊讶不已。
  考试这东西,不是学生才可以参加的么?
  “街道办没张贴公告吗?伱们都不看的么?”
  许多年反问了两句,便没有继续跟她们闲聊了。
  现在已经很晚了,该睡觉了。
  转过天,院子里关于秦淮茹要参加会计考试这件事,便登上了四合院头条。
  贾家继续唱衰,更多四合院邻居都是一副吃瓜的模样。
  有人忍不住怀疑,这不会是许多年搞出来的迷魂阵吧?打着让秦淮茹参加考试的旗号,实际上是掏钱买工作?
  一群闲着蛋疼的邻居,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聚在中院里,一边晒太阳取暖,一边闲扯淡。
  “秦淮茹不是大着肚子么?她还能学得进去么?”
  “对啊,去年九月份怀孕的,现在都快六个月了吧?到时候生了娃,坐月子,还能有时间学习?”
  “谁知道呢?反正人家男人有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书房里,秦淮茹安静地看着书,外界的声音,根本影响不到她。
  因为她更相信许多年说的话,只有把自己武装起来,内心强大了,就可以无惧这些闲言碎语。
  所以她每天除了干家务活,就是待在书房里看书,偶尔起身活动一下筋骨。
  孕妇也是不可以一直久坐,得健健身才行。
  秦淮茹没受到这些干扰,反倒是胡美凤和范招娣两人,从一开始学习,就满心抗拒。
  学不进去!
  小家伙许晓蔓都要急坏了,一个是她妈妈,一个是她二婶,教也教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
  跟三婶比,差远了。
  于是,没两天,胡美凤和范招娣两人的学习,便无疾而终了。
  许多年听说这事儿后,笑了笑,似乎早有猜测。
  成功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端那碗饭。
  至于院里那些邻居们的声音,许多年也听说了。
  只是,这些人都是背后议论,许多年也不好说什么。
  反正这些人别来烦他,那她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他也管不了,毕竟嘴巴长人家身上。
  这天,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许多年来到安定门鸽子市这边,见到了三爷。
  罗伟强也在,甚至一见面,便跟许多年打听粮食收购的事儿。
  后者可不会卖粮,他身上也只有不到两万斤的粮食,怎么可能随便卖呢?
  再说了,就算要卖粮食,那也不是现在卖。
  卖了粮食换成什么?
  在许多年看来,最有投资价值的自然是黄金了。
  等过个几年,古董才是最有投资价值的,往后就是字画了。
  拥有空间这个作弊利器,许多年并不认为自己赚不到钱。
  所以,他一点不急。
  反倒是现在,他需要解决老许的病情问题。
  “三爷,现在半个月过去了,怎么样?是否考虑清楚?”
  半个月前,约定五百斤大米换两根百年老山参。
  三爷闻言,苦笑一声,挣扎道:
  “韩同志,就不能再加一点么?”
  “看来三爷是不乐意啊,那就算了,买卖不成仁义在,下次我们有机会再交易吧。”
  听到许多年这样说,三爷直接跪了。
  卖!
  不卖不行啊,因为过去半个月,京城地区,一滴雨都没下。
  常言道,春雨贵如油。
  然而,这春雨愣是一滴都没有,可把大家伙给急坏了。
  冬小麦是从去年九月十月种下去的,到今年五月六月就可以收成了。
  然而,从二月冬雪化开之后,到现在,干旱已经持续将近一个月了。
  要是再不下雨,接下来的收成,可想而知了。
  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想办法解决干旱问题了。
  可是,河流水位也在下降啊,这就非常可怕了。
  三爷打听到了这些消息,甚至还有人说,这个干旱,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三爷更怕了。
  粮食紧缺这件事,从春节那段时间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京郊很多公社,过年的时候,就杀猪宰羊,那段时间的餐桌上,十分丰盛。
  他们其实是预留好了粮食,可架不住干旱天气,大家的农活变多。
  挑水灌溉麦田,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体力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中午那顿饭,必须是干的。
  然而,不少生产队已经做不到了。
  中午那顿饭只能从干饭变成了稀饭,从之前还可以立得住筷子的稀饭,变成了立不住筷子的粥。
  反正大家已经有怨言了。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变化如此之大,是三爷没有想到的事儿。
  早知道,他去年就把百年老山参给卖了。
  许多年闻言,顿时笑了:
  “三爷还是很有眼光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交易吧。”
  三爷苦笑一声,屁的有眼光啊。
  五百斤大米可不少,如何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罗伟强见缝插针,表示东直门外的那个四合院,可以作为中转站。
  对此,许多年当然没有问题,反倒是三爷,沉吟片刻之后,无奈答应了下来。
  于是,三人离开了安定门这边,许多年更是先一步离开了。
  过了半小时,许多年这才担着两百斤大米,走进东直门外,罗伟强他们的四合院仓库。
  前后两次,许多年便把五百斤大米运到四合院里面,拿到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两根老山参。
  两根百年老山参都是干货,根据三爷的叙述,已经珍藏了八年之久。
  看了几眼老山参,许多年收了起来,突然对三爷说道:
  “三爷,您手里头还有老山参么?”
  如果还有老山参的话,许多年当然不介意拿下来。
  经过老许这件事,许多年对药草的需求,极为旺盛。
  人这辈子,说漫长也挺漫长的,毕竟生活那么苦,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当然很难熬了。
  但是,说短也挺短的,短短几十年,何况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个先来?
  就像是段小鱼父亲,结局几乎已经注定了。
  所以,如果有可能,许多年更希望没有疾病。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儿,那么他只能尽量去收集这些药草。
  他不想再经历类似老许这样的窘境了,几乎是束手无策啊。
  “您还收老山参啊?”
  许多年点点头,冲三爷和罗伟强两人说道:
  “没错,最好是百年老山参,对了,我不要土人参。”
  土人参的价值不高,许多年并不需要那么多。
  反倒是老山参,价值高,很多病症都可以用到老山参。
  尽管百年老山参本身并不能抗癌,对癌症也无法起到治疗作用,但仅仅只是百年老山参,对癌症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便足够了。
  再者说了,老中医这一次给老许治疗直肠癌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年可是一直在旁边观察呢。
  自然非常清楚百年老山参的真正作用。
  三爷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点点头,表示他手上已经没有老山参了,不过,下次再有的话,他会联系韩同志的。
  既然这样,许多年便没有再停留了。
  看样子,他还得去一趟杨家庄那边,看看张憨儿什么时候会把他们家埋着的百年老山参挖出来交易。
  于是,许多年回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又跟计春耕请假了。
  后者却突然叫住了他,关心问道:
  “多年,你父亲的病怎么样了?”
  “主任,还是老样子,现在还是差几样药材,要不然,我师傅肯定可以帮忙治好了。”
  许多年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也说清楚了目前的困难。
  张明德接手治疗之后,就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老许的身体了,也就是常说的化疗。
  西医叫化疗,也就是化学药物治疗,中医就是治病救人。
  根据的记载,治疗癌症可以采用草药、针灸和按摩等自然疗法。
  其中,草药可以调理人体气血,帮助减轻癌症症状;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舒缓疼痛和放松肌肉。
  而张明德目前就是在利用这些办法,进行环境老许的直肠癌病症,减缓癌细胞的扩散。
  毕竟现在还有很多药物并没有收集齐全,自然没有一步到位,进行根治治疗了。
  具有较好治疗癌症作用的中草药,如青蒿素、三七、桑白皮等,这些都是较为容易获取的。
  可其他药物,例如最好的辅助之药百年人参,就还差一根。
  计春耕听罢,皱眉道:
  “那你不需要再去长白山那边亲自挖药了吧?”
  “主任,现在还确定不了。”许多年摇摇头,道:
  “如果三月份之前,还无法换到最后一根百年人参,那么到时候我只能申请停薪留职一段时间,亲自前往长白山了。”
  听到这句话,计春耕顿时头疼不已。
  停薪留职这件事,看似容易,可哪有那么简单?
  不管在哪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尽管现在国家缺乏人才,可不代表缺了谁,地球就不运转不了。
  第五设计室的组长,要是空缺了,可能短时间内,无法马上找到替代的人。
  但如果真的想要提拔人才,肯定有不少人马上来顶替这个职位。
  离开计春耕办公室之后,许多年推着二八大杠走出单位。
  来到杨家庄附近,他已经换了装束。
  等他来到小卖部的时候,正在里面忙活着搬东西的张憨儿,也看到了许多年。
  脸色登时一变,张憨儿顾不上那么多,直接给许多年使眼色。
  然而,后者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径直上前帮忙搬运货物。
  生产队的小卖部,今天刚好有车子从城里出来,把近段时间,生产队需要的生活物资给送了过来。
  张憨儿懵得不行,对许多年的厚脸皮和自来熟,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连带着送货的司机,都跟许多年聊了好几句呢。
  “同志,你们这车子,会不会经常抛锚啊?”
  许多年对这个时代的车子,了解很多,但他重生之后,却没驾驶过几次。
  司机同志明显是找到了可以说话的人,聊天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
  因为许多年在部队的时候,就经常开车,也熟悉修车,所以跟眼前这个送货司机聊天的时候,总能轻松驾驭。
  加上许多年还有后世的眼光,不算刻意的奉承,便让送货司机找到知己的感觉。
  听着对方吐槽司机工作,经常半路抛锚的事儿,许多年听得很认真。
  尽管许多年没有想过要换一份司机的工作,但了解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嘛。
  很快,货物搬完了,送货司机还意犹未尽。
  只不过送货司机也知道,该走了,要不然,到下一个目的地,就不赶趟了。
  等送货司机离开之后,许多年这才看向张憨儿。
  后者却直接说清楚了,他没有百年人参,也不会卖。
  “是是是,我知道您没有,这不,我就是过来问问嘛。”
  听罢对方的话,许多年知道,他应该准备前往长白山了。
  因为张憨儿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肯定不会冒着风险拿出那根百年老山参的。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最起码要到五六月份之后,张憨儿才有可能拿出百年老山参。
  尽管天气干旱会持续到四五月份,但许多年并不想等到那个时候再去长白山那边。
  老许的病,越早治疗越好。
  况且,谁知道张憨儿,是不是真的会在五六月份,把那根老山参挖出来卖了呢?
  因此,许多年必须做更多的准备才行。
  从郊外回到城里,刚走进四合院,便发现了院里的气氛不对劲。
  周红梅她们一个个都面色凝重,老许也是拉着一张脸,十分难看。
  “爹,妈,你们怎么了?”
  两人还没说话,许卫东就已经开口了,“三叔,有人死了。”
  “谁死了?”许多年惊讶了一下,肯定不会是家里人吧?
  “是段小鱼她父亲走了,今天下午的事儿,唉!”
  听到周红梅的话,许多年愣了一下,旋即道:
  “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们这副悲伤的样子,吓我一跳。”
  倒不是许多年冷血无情,而是段小鱼这人,他本来就十分讨厌。
  何况,死的人还是段小鱼父亲,他没拍掌放鞭炮庆祝,都算他大度了。
  知道是这件事事情后,许多年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接着又道:
  “爹,您的病肯定会没有问题的,如果您再这样下去,对您的病可不好。”
  说完父亲,许多年又把矛头对准了周红梅:
  “妈,从去年开始,我就跟您说过了,您最好还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您可真是不听话呢,旁人的事儿,您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或者老许是因为段小鱼父亲的死,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但周红梅也跟着悲伤,许多年就有些无法理解了。
  再者说了,许多年在外面拼死累活,结果倒好,身为病人的老许居然不听医嘱?
  二老被许多年一顿说,尴尬地收起了悲伤的表情。
  许多年没有继续吐槽,而是回了自己的小家。
  客厅里,秦淮茹慢条斯理地翻看着书,看到许多年推门进来,这份从容优雅瞬间消失不见了。
  满心欢喜地迎了上来,“阿年哥,你回来得正好,我刚才已经写完了作业,我觉得这次我肯定可以拿满分了。”
  作业是中午许多年出的题目,是一份关于收支方面的题目。
  这可是许多年根据当下这个时代的会计财务相关书籍出的题目。
  难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五十年代嘛,会计需要学习的知识并不算很多。
  不像后世,仅仅只是会计,都已经有初中高三个级别的资格证书,并且会计岗位也有很多个。
  比如什么成本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稽核岗位等等,还有最基本的工资核算岗位。
  “好,那我先看看。”
  许多年闻言,也很开心,然后坐下来开始批改她的作业。
  只见她在作业本上面,差不多是按照书本上的话来回答:
  一九五八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的全国人民公社化,城乡各个基层核算单位都全面采用收付复式记账法和借贷复式记账法,以前的上进下支的单式记账法被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他方面的答复,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想要拿满分,却还差了一点。
  批改完作业之后,针对作业本上面的不足之处,许多年给她讲明白了。
  书本里的知识,就是要掰开来,揉碎了,让她吸收。
  结束之后,两人这才开始吃饭。
  吃饭的过程中,许多年突然提了一嘴。
  “下个月我可能要去一趟长白山,我尽量在五月之前回来,这段时间,你就在家自学.”
  按照当下的实际情况,许多年将会计划在七月份,秦淮茹生产完之后,安排她去成人会计补习班突袭一下。
  到时候参加年底的会计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也就是所谓的会计资格证书,就可以成为体制内的专业人才了。
  五十年代初期,也就是建国的第一第二年,很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加了成人培训班。
  类似会计等这类专业人才的培训班,在这个时代很火。
  其实还有成人夜校、扫盲班等等,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扫盲班在去年底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已经结束了,全国范围内的扫盲班应该是在今年结束。
  “阿年哥!”秦淮茹顿时放下筷子,满脸担忧地看着他。
  从结婚到现在,两人就可以分开超过两天时间。
  仅有的几次分开,就是许多年去了太行山打猎、带老许到石庙那边看病等。
  然而,这次,许多年要去长白山那边,可是要去一个月啊。
  如此漫长的时间,秦淮茹不担忧才怪呢。
  “我只是提前跟你说一下,距离三月底还有还有十多天呢,可能到时候不用去了呢?”
  许多年冲她笑着说道。
  现在已经三月中旬了,如果真的要去长白山,再过几天,就要准备了。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申请到介绍信。
  设计院这个地方性质的单位,需要外出到其他省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许多年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秦淮茹闻言,却依然在盯着他看,眼眸里满是爱意和担忧。
  转过天,许多年正准备起床的时候,不得不苦笑了一下。
  她虽然大着大肚子,可还是侧躺着,窝在他怀里。
  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胳膊,从她的脖子下拿出来。
  挥动了一下有点僵硬的胳膊,许多年脸上的苦涩更多了。
  等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发现秦淮茹已经睁开了眼睛,呢喃了一下。
  他没走,而是摸了摸她的俏脸,等她重新进入梦乡,许多年这才离开。
  鸽子市里,许多年在祈祷着,如果今天可以买到百年人参,那么他就不需要去长白山了。
  不过,一开始,却是来这里交易粮食的人。
  卖粮食的人很少,收购粮食的人很多。
  至于交易其他物品的人,则是更少了。
  “同志,我这个可是北宋的古董,不信的话,您可以上手看看。”
  旁边有人在兜售古董,只不过售卖的话术十分笨拙。
  看似还学了一些古董行内话,但其实一点都不是行内人的作风。
  连许多年这个外行人听了,都觉得好笑。
  “您为什么不在鬼市里卖呢?来这里干嘛?”
  跟鸽子市不同,鬼市只在每月的某天才会开市,其他时间并不会有人。
  在鸽子市呆久了,许多年自然也听说过鬼市这个地方。
  然而,鬼市不仅开市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天,更是每月仅有一次。
  并且去鬼市交易的人,大部分都是古董、黄金等这些人。
  至于说有没有粮食交易,许多年并没有听说过,因为他并没有去过鬼市。
  虽说上次,他在邢名军他们所在的那栋二进四合院里,找到一块古董玉佩,因而让他顺利进入空间。
  但是他也没有去鬼市购买古董。
  一来他的主要任务还是收购百年老山参,鬼市那边以古董为主,况且还是每月一次,出现百年老山参的可能更小。
  二来他对鬼市不熟悉,对古董更是门外汉,所以更不会去掺合这些了。
  只是,没想到今天没有多少人便算了,连售卖粮食的人也极少。
  这样的情况下,无聊的许多年,便当起了吃瓜群众。
  售卖古董那人,尴尬地解释着说,他并不知道鬼市的存在。
  来鸽子市售卖这个家传古董,是因为家里的米缸空了。
  钱是好东西,可以在鸽子市买到粮食,也可以去国营饭店这些地方吃饱饭。
  所以,粮票并不能完全限制市场。
  当然了,如果是这样花钱的话,那么这些钱肯定会很快就没了。
  许多年听到这里,便觉得有些奇怪,忍不住开口道:
  “现在鸽子市也没有多少人卖粮食啊,您就算有钱,估计也买不到粮食。”
  看对方的着装,许多年并不认为这个卖古董的人是农村人。
  既然是城里人,那么粮本份额肯定够吃的。
  即便再能造,勉强混个七八分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许多年的话,卖古董的那人和二道贩子也看了前者一眼。
  “总有人愿意卖粮食的,这价格再贵也不会再涨价了吧?”
  卖古董的关宏坤乐观地说道,二道贩子没再吭声了。
  关宏坤一看,只好转移目标,想把古董卖给许多年。
  后者觉得反正也是无聊,便蹲下来跟对方闲扯淡。
  “那您把这古董放地上,我先瞧瞧。”
  对方闻言,轻轻地把一块玉质雕琢的印章放在了地上。
  印章最上面是龟龙形状的设计,下方则是方方正正的正方形,四周雕刻了龙纹图案。
  整体上看起来,十分精致好看。
  如果这是一块北宋时期的印章,那肯定是名门大家的物品吧?
  底部刻印的是什么字,许多年没有看到。
  只不过,北宋时期,有如此精湛的雕刻工艺么?
  作为雕刻工艺的学生,在上辈子,许多年也了解到一些雕刻历史。
  北宋时期,政治版图上的统一带来了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各国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玉器艺术也带着共同繁荣。
  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促进金石学的兴起,销售玉器的市场应运而生。
  这时期玉器各有特点,但都是以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以追求生活的真实为要旨。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笔画的发展,是倾向于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
  无法跟明朝相比,更不用说跟清朝比较了。
  清朝时期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堪称世界上最大玉件之一,是中国古代玉雕之王,也是玉雕工艺登峰造极的代表作。
  而许多年眼前的这枚龟龙玉雕印章,已经有了明清时期的影子,雕刻工艺甚为精湛,十分漂亮。
  古董不古董的,先不说,起码这样的印章,许多年是非常喜欢的。
  如果价格不贵的话,他自然是不介意拿下的。
  在粮食富裕的情况下,用一点粮食换取一枚这样漂亮的印章,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许多年并没有直接问价,而是询问道:
  “我可以先上手看看吧?”
  多问一句,也是为了保险起见,必须得征得印章主人的同意再上手,这样的话,才放心。
  关宏坤点头答应了,他是挺开心的,只要有人看得上,那就没问题。
  于是,许多年把煤油灯放一旁,接着伸手去拿这一枚印章。
  结果,在他的手触碰到这枚龟龙玉雕印章之后,三道龙形白雾瞬间从印章飞了出来,然后很快飘到了他的左手手腕处,消失不见了。
  “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吗?”
  再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年也是被吓了一跳,然后下意识地询问关宏坤和旁边的二道贩子。
  可是后两者却摇摇头,“没看到什么呀?同志,您是看到了什么吗?”
  嘶!
  对面两人的迷惘反应,顿时让许多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故作淡定地表示自己刚才眼花了吧。
  接着,他拿起了印章,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他的内心却没有他表面看起来那么淡定从容。
  这都过去几个月了,终于再次让他遇到一件有龙形白雾的古董了。
  所以,这枚龟龙玉雕印章,肯定是古董。
  至于价值如何,许多年自己也判断不出来。
  有句话叫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现在的黄金不算很值钱,古董就更廉价了。
  但在千禧年之后,古董肯定非常值钱,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手里都有钱了。
  很多富豪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在手里有点闲钱的时候,总喜欢当一个收藏家。
  只有收藏家多了,古董才会水涨船高。
  仔细瞧了一会儿,许多年也没有瞧出个所以然来。
  印章底部是孤竹云谷四个古文字,上面还残留着些许红色粉末,那是印泥。
  孤竹云谷是什么,许多年也不知道,看来得查一查古书才行。
  这一枚印章的整体确实被保持得十分完好,关宏坤说这是他家的传家之宝,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如果经历了战乱,历经多个主人的话,大概率不会被保存那么完好的。
  以他自己的技术,也可以雕刻这样一枚龟龙玉雕印章来,但没什么用,也没这个必要。
  “同志,我看了,还不错,挺喜欢的,您想要换多少钱?”
  想了想,许多年便如是问道:
  “如果价格合适的话,那我就换了。”
  印章很不错,有收藏价值。
  何况,刚才他就已经赚了三道龙形白雾了,那肯定要买回去多研究研究啊。
  他至今还没搞懂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关宏坤闻言,顿时高兴不已,可说价格的时候,他却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
  “那个,同志,您有粮食么?”
  三月中旬,京城已经十分缺粮了。
  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释放信号了,天气干旱就不说了,不少国营饭店也开始限制就餐人数。
  本来统购统销政策出来之后,国营饭店就没那么好做了。
  现在更是如此,吃顿饭都诸多限制,搞不好再过段时间,国营饭店这些也要收粮票了。
  作为一名前朝的遗老遗少,关宏坤家里一直很缺粮,现在粮食也买不到了,更惨。
  许多年闻言笑了,张嘴露出一口白牙,只不过,在煤油灯下,略显发黄:
  “我当然有粮食了,不过,我一般不卖粮食,您先出个价吧。”
  现在的古董十分廉价,能卖五块钱以上的古董,那都是精品了。
  当然,精品也是讲究不同层次的,至于更上一个台阶的国宝,那肯定很少见了。
  国宝这种级别的古董,要么是明珠蒙尘,要么被人捂住不拿出来给人看,要么就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馆里面。
  听到许多年的话,关宏坤赶忙出了一个很低的价格,二十二块钱,但希望可以全部折算成粗粮。
  二十块钱,也就是去八九次老莫的饭钱罢了。
  可若是折算成粮食,粗粮价格比细粮价格低一些,红薯的价格在一毛七分五厘钱左右,二十二块钱便可以换到一百二十六斤左右。
  这一百二十六斤的红薯,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两三个月了。
  然而许多年闻言,却是摇摇头,“二十二块钱的价格太贵了,这样吧,我也不欺负你,八十斤红薯换你这枚印章,如何?”
  上下嘴唇一碰,许多年便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的价格。
  关宏坤顿时脸色一垮,犹豫着表示一百二十斤粮食如何?
  旁边的二道贩子看着这一幕,突然插嘴道:“同志,您还有粮食的话,可以卖给我么?”
  许多年愣了一下,冲对方皱眉道:“同志,我也正在收购粮食呢,您要是有粮食,可以卖给我,我一毛八分钱收购红薯,如何?”
  他的话,顿时让二道贩子讪讪地闭嘴了。
  不闭嘴,还能咋地?
  人家许多年摆明了不想卖粮食,要不是想要购买印章,估计也不会压价压得那么狠。
  接下来,许多年跟关宏坤又进行了一番交流,价格最终还是定在了八十五斤红薯上面。
  这个价格,关宏坤应该是赚了,毕竟他就算拿着钱,也未必能一下子收购到这么多粮食。
  对方赚了,许多年却未必亏了。
  尽管许多年已经率先收获了三道龙形白雾,但龟龙玉雕本身也具有收藏价值,八十五斤红薯,他赚翻了。
  很快,关宏坤拿着龟龙玉雕印章,跟在许多年身后,离开了鸽子市。
  两人来到外面没多久,许多年很快去而复返,肩膀上挑着八十五斤的红薯。
  对方有麻袋,所以很快便完成了交易。
  这个时代的麻袋,也是很值钱的。
  见许多年如此爽快,而且好像还有不少粮食的样子,关宏坤忍不住道:
  “同志,我看您挺喜欢收藏古董的,要不,我们约一下时间?下次我有需要的时候再找您?”
  前者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儿,许多年当然乐得答应呀。
  甚至他还多嘴问了一句,有没有百年老山参。
  结果不出他所料,百年老山参,根本没有。
  许多年也没有觉得很失望,毕竟这玩意儿本来就很少见,如果随口一问,就问到了,那他真的是走运了。
  跟关宏坤分开之后,许多年又回到鸽子市,继续收购百年老山参和粮食了。
  然而,在鸽子市里面待了许久,除了只收购到三十斤细粮之外,就是十多张全国粮票罢了。
  卖细粮的这些人,都是城里人,想着换粗粮,要不然家里不够吃。
  城里有不少家庭,都是一部分人有粮本,一部分人是农村户口,没有粮本。
  份额不够,只能靠粗粮来凑。
  就像许多年和秦淮茹一样,如果许多年不来鸽子市购买粮食,单凭他自己的粮本,连他自己吃饱饭都勉勉强强,再多一个秦淮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那肯定一家人都要饿肚子了。
  还有就是那十多张全国粮票,这是许多年为接下来去长白山那边挖人参做准备的。
  不管怎么说,他空间里是有粮食,但表面上,总得有应付得过去的粮票吧?
  要不然,别人肯定要怀疑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