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文彦博: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好!

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要离刺荆轲 更新时间:2023-08-31 17:32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见了赵煦,好似大人般的样子。
  两宫都笑起来:“就依官家!就依官家的!”
  便命人根据捷报,拟定赏赐。
  同时下诏给秦凤路,要求当地速速上递有功名单。
  自然,作为首功,向宗回、高公纪两人,都得到了高升。
  向宗回以皇城使加密州刺史,高公纪自西作坊使迁西上阁门副使。
  两位外戚,一日之间,一个变成了遥郡,一个成了从七品的高级武官。
  而他们的年龄,向宗回今年三十四岁多一点,高公纪连三十都不到!
  这就是外戚的成色。
  外人是羡慕不来的。
  ……
  这一天下午,文彦博的妻子王氏,带着两个文家的孙女入了宫。
  两宫在保慈宫里,接见了王氏。
  自然也仔细看了那两个王氏带到两宫面前的小娘子。
  还仔细问了这两个小娘子的问题。
  待送走王氏,两宫就难免狐疑起来。
  “这个文太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文家难道就找不出合适的小娘了?”向太后更是嘀咕起来。
  却是王氏带到两宫面前的小娘,有一个已经十二岁多了。
  乃是文彦博的庶幼子文宗道之女,生于熙宁七年十二月,比六哥大了起码四岁!
  “文太师还真是老谋深算……”太皇太后却想到了什么,忽然眯起了眼睛。
  “娘娘……”
  “太后在宫中,可听说过邵昭明的传说?”
  “邵昭明?”向太后摇了摇头:“请娘娘赐教!”
  太皇太后微笑起来:“太后问问宫中老人便知!”
  那可是一个传奇人物!
  仕二帝,恩宠三朝不衰!
  号为女相,在大宋士大夫为王的时代,依旧让真庙为她破例,特别为她发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司宫令!
  位在入内内侍省都都知之上,统管六宫,权摄内外。
  满朝士大夫,无一人反对,无一人异议!
  这足以说明她的能耐和手腕!
  在世之时,连章献明肃在其面前也要规规矩矩。
  传说邵昭明病重之时,真庙派去送药的内臣,甚至在道路上络绎成群,形成了人流。
  其死后,墓志铭更是由翰林学士亲撰,宰相亲题。
  而且,她还是大宋历代宫廷女官中,唯一一个宣麻拜官的人!
  更夸张的是——仁庙亲政后,听说了邵昭明的故事,于是追赠她为太宗贤妃!
  太皇太后想着这些,回忆着方才和那个文家的庶孙女交谈时的细节。
  “文彦博真的这么有信心?”
  那可是邵昭明!
  一个连皇后、妃嫔,甚至是天子宠妃,后来的章献明肃也要规规矩矩行礼的人。
  也是唯一一个特旨准服待制重臣紫袍的女官!
  而她能如此,并不是靠姿色,也非是靠子嗣,而且是靠她自身的能力!
  ‘束带从行,羽书狎至,罊宣懿立……’
  ‘遂开张楚之封,特拜司宫之令!’
  昔年真庙除拜她为司宫令的制词之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她是两代天子身边最信任的顾问。
  无论政务,还是军事,太宗、真庙皆倚重于其。
  据说澶渊之盟,真庙敢御驾亲征,除了寇准等人的劝谏外,邵昭明的鼓励也占了很大因素。
  向太后听了太皇太后的提醒,派人去寻了宫中老人,问了邵昭明的事迹。
  向太后也是深吸一口气。
  然后想了想那个在殿中,看上去柔柔弱弱,说话细声细气的小娘子。
  眼中更加狐疑。
  就这样一个人,文太师为何敢赌她可以成为第二个邵昭明?!
  她想不清楚。
  ……
  文府。
  文彦博看着,那两个在他面前跪着的孙女。
  他这一生,前后娶了两个妻子,有姬妾十余人。
  生养了三十多个儿女!
  除掉那些夭折的,也有八个儿子十来个女儿活到了成年。
  文家第三代,就更是子嗣繁衍。
  光是孙子,就有三十六人!
  孙女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
  自然的,作为祖父,文彦博很少关心他的第三代。
  太多了!
  除了嫡长孙文康世和庶长孙文安世外。
  其他的孙子,他能知道的,也就是名字,大多数时候还需要对方自报家门,才知道其表字、排行。
  “将十八娘先带下去……”文彦博对自己的妻子王氏说道。
  王氏点点头,让乳母抱起六岁的孙女,退了出去。
  这个时候,文彦博才看向了那个在他面前跪着的小姑娘。
  青丝及肩,一双眸子宛如秋水,肤如凝脂,樱唇琼鼻,看着就是个美人胚子。
  关键是——聪明记性好!
  文彦博本来也不知道自己家有这么一个孙女,还是他起了意后,命诸子将自己未曾婚配的女儿、孙女都送来汴京。
  然后,文彦博就发现了这个他最小的儿子文宗道的侍妾所生的庶女。
  性格安静,看着柔柔弱弱,好似谁都能欺负一样。
  可是文彦博知道,这个小姑娘,有着她刚强的一面。
  也正是因此,文彦博才得以发现她。
  那是上个月的月中,文彦博无聊,在后宅散步。
  听到了文宗道住的地方的一个厢房中的争吵声,然后就看到了现在在他面前的这个小姑娘,正在质问文宗道身边的仆人。
  起初,文彦博也没在意。
  甚至打算派人去训斥一下文宗道——教女无方,失老夫无颜面!
  然而,当文彦博听到,这个小姑娘嘴里,吐出了一串串文宗道家中日常用度的钱帛数字,还准确说出了对方克扣她和其母亲用度的数字时,他打消了一切主意。
  然后,文彦博观察了这个小姑娘很久。
  他就发现了宝藏!
  一个看似柔柔弱弱,谁都能欺负一下的消瘦小娘。
  一个平日里,总是一个人默默看书的小姑娘。
  一个懂得给自己,也给自己的母亲争取权力的文家孙女。
  一个记忆好到,可以记住大多数看过的数字的文家后人。
  文彦博在她身上看到了希望。
  他猜,那位少主肯定会喜欢。
  “熏娘……”文彦博叫着这个小姑娘的乳名:“在宫中可见了两宫!”
  “回大人……”小姑娘用着蚊呐一样的声音,低着头答道:“见过了……”
  “如何?”文彦博问。
  “慈圣神圣,不敢妄议!”小姑娘依旧是轻轻回答着,声音就小得文彦博需要仔细侧耳来听。
  若是旁人说话这样小声,文彦博早就发怒了。
  但在这个孙女面前,文彦博的耐心却好的很!
  他微笑着,说道:“善!”
  然后他叹道:“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好!”
  若眼前的孙女是男儿身,那文家也就有希望了。
  他那八个儿子加起来,在政治上的悟性,也没有这个十二岁的孙女高!
  “回去好生准备……”文彦博叮嘱着:“也莫要想着,能在那位少主面前藏拙……”
  “老夫都未必能瞒得过他!”
  文彦博说着,就想起了那次陛见时的对话。
  外人眼中,是少主神圣,仰慕元老,尊崇重臣。
  只有文彦博知道,尊重之余,还有着戒备和警惕。
  那是他只在大行皇帝和英庙身上才能偶尔感受到的东西!
  正是那次陛见,让文彦博迅速改换了态度。
  甚至肯给韩绛背书!
  也是那次陛见,让文彦博知晓,文家要继续富贵,就只能和那位少主绑定起来!
  “唯!”小姑娘依旧细声细语,低着头,好似非常怕生。
  这是她的保护色。
  一个侍妾的女儿,在大家族生存下来的技能。
  ……
  元丰八年六月壬申
  吕惠卿策马立在山坡上,遥望着远方的宁西峰。
  他的眼中,寒光闪现着。
  “此昔皆王土也!”吕惠卿沉声说着。
  他的马鞭指向四面。
  李继迁未叛之前如今西贼的所谓左厢神勇司辖区,皆为大宋之地,而且皆属于麟州所辖!
  李继迁叛乱后,西贼围攻麟州,才将这片土地夺走!
  元昊立国后,更是悍然在此设置所谓的‘左厢神勇司’!
  折克行听着,也是动情起来。
  他知道的……这里都是他的祖辈们曾驰骋过的土地。
  他甚至叫得出这些地方的地名。
  现在西贼的双山堡所在的地方,过去叫盘堆,宁西峰还有俄支,那是折家过去避暑之地。
  回头看向西南,那绵绵群山之间,还有很多过去折家的寨堡。
  长干、盐坑、杏子平……
  现在却都已是贼军所有!
  “大帅,未知何时,我等才能恢复旧土……”
  “会的!”吕惠卿说道:“我们这一代人,会有机会看到的!”
  连年战争,连年消耗,大宋都有些吃不消了。
  西贼就能吃得消?
  吕惠卿相信,只要继续消耗下去,西贼绝对会财政崩溃!
  但现在……需要忍耐!需要等待!
  忍耐到垂帘结束,等待少主亲政!
  “走吧!”吕惠卿调转马头说道:“可以凯旋了!”
  此番出军,自五月壬戌开始。
  吕惠卿调动河东三个将以及其他八个将的选锋,加上三千弓箭手,总计步骑两万三千余人。
  深入西贼左厢神勇司腹地,以主力三个将的兵马,一万四千余步骑,直抵贼双山堡下,进逼明堂川,围而不攻,只是威慑、遏制贼军主力。
  剩下的八个选锋军指挥,则按照吕惠卿布置好的分片划区之法。
  将双山堡以南、无定河以北,数百里横山之地的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羌部、党项部族,分配了下去。
  命选锋军们‘护送’各部,撤向葭芦寨,然后从葭芦寨渡过黄河,安置到黄河北岸去耕作。
  那三千弓箭手,则作为后备,也作为看守大军后路的军队,屯驻在葭芦寨以西一百多里的山隘。
  如今,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横山大小羌部和几个党项部族,都已经顺利的在宋军护送下,撤过弓箭手们把守、防御的隘口。
  继续留在这里,已经不合适了。
  是可以撤军了!
  毕竟,再拖的话,西贼在银州和盐州的兵马,就可以围过来了。
  到时候,宋军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见好就收!见好就收!
  至于这羌部和党项人是否愿意?是否自愿?
  那必须肯定啊!
  因为吕惠卿这次进军,打的就是‘吊民伐罪’、‘拯无辜于水火’的旗号。
  所以,一路上,他将用雕版刻好,印刷出来的上千封羌部豪酋按了血手印的血书副本,到处派送。
  还专门派弓箭手,将之射进了双山堡内。
  言明此番进军,只是为了接应‘义民’,不是来和他们开战的。
  双山堡内西贼的士气,因而大堕!
  吕惠卿也信守承诺,只是围住双山堡外围,不让他们溜出去,没有进攻双山堡的意思。
  这就更使得双山堡的西贼军队,没有出击的意愿了。
  双方在过去数日,只进行了几次小规模接触,吕惠卿的斥候将他们赶了回去,就不再追击。
  双方竟是在这双山堡下对峙了数日。
  随着吕惠卿的将令,大宋步卒开始拔营。
  大批牛马和骡子,托着军械、粮草、物资,缓缓沿着河谷、丘陵后撤。
  吕惠卿和折克行则率着五千骑兵殿后。
  等步卒撤出三十里后,吕惠卿、折克行才率着骑兵部队,也开始向后撤退。
  同时,一封报捷文书,从军中以急脚马递向汴京送去。
  而双山堡中的西夏军队,根本不敢追击!
  因为他们拢共就三千人,其中一半都没有甲。
  堡内的骑兵,加起来才两千匹马。
  最可怕的是——粮草也很少!
  因为他们的积蓄和牲畜,全都被仁多保忠兄弟撤退的时候抢走了!
  不夸张的说,宋军若是不顾伤亡攻打双山堡,还真的可能打下来!
  所以,堡中守军,直到吕惠卿所部完全撤出视野,再也看不到了以后,才战战兢兢的派出斥候侦查。
  等到确认宋军完全南撤了,大白高国的左厢神勇监军司监军,立刻就将一封告状的文书,送去兴庆府。
  他的心更是在滴血。
  宋军这一次攻击,要做什么?他清清楚楚!
  抢人!
  若是过去,宋军这样做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然而现在,没了粮食的横山羌部甚至不少党项部族,为了活命,也摄于宋军军威,肯定会跟着宋人一起南返!
  搞不好,他治下的人丁,从今天开始就得少掉起码一半!
  而这一切全拜仁多保忠兄弟所赐!
  文彦博的子嗣,真的是多!
  生育能力夸张!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