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一百六十七章 景祐四年

小说: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作者:玩蛇怪 更新时间:2023-11-12 05:4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下午时分,宴会结束之后,接近傍晚。
  赵祯带着文武百官以及诸多勋贵们上了东华门,夜幕还未降临,城门内外篝火点燃,烟火开始绽放。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赵骏去上厕所的时候,意外遇到了一位宗女。
  而且这位宗女还是上次被鬼樊楼掳走的那位,最后被赵骏救了出来,得知出来的是赵骏后,竟然派人给他送香囊,让赵骏哭笑不得。
  要知道这位宗女可是赵德昭的后代,而族谱记载,他们那一支也是赵德昭的后人,是南宋宗室一支,因为蒙古人入侵,最终从浙江地区辗转流落到湖南山区隐藏,繁衍生息下来。
  也就是说,从血缘上来讲,这宗女属于赵德昭那一脉的直系祖先,不是像赵光义那一支的旁系,按照辈分来说,估计赵骏还得叫人家一声祖姑奶奶。
  这要是答应了人家示爱,不知道该叫夕阳祖孙恋,还是伦理道德恋?
  “真是造孽啊!”
  赵骏捏着手里的香囊,进退两难,扔也不是,留也不是,一路上都只能小心翼翼地拿着。
  偶尔还能看到人群当中,一个少女含春般的目光,让他如芒刺背。
  “怎么了大孙?”
  一行人上到了东华门城楼上,赵骏的位置靠近赵祯,见他面容怪异,赵祯就小声问了一句:“是身体不舒服吗?”
  “那倒没有。”
  赵骏只好把香囊交给赵祯道:“这是彩福宗女让人给我送的香囊,按辈分我估计得叫这位祖姑奶奶,我是扔也不好,留也不好,老哥你得帮我处理一下。”
  这是宋代女子常用的示爱方式,要是直接扔了肯定伤人心,所以往往都会采取婉转的办法。
  赵祯自然也懂民间套路,亦是哭笑不得地帮他收了过来说道:“那我待会让皇后去说说吧,就说你家与赵家祖上有点远亲,同姓不宜结婚。”
  宋律法继承,就明确记载,“同宗共姓,皆不得为婚。”
  注意,是同宗共姓。
  在唐宋以后,只要非同宗的共姓是可以结婚的。
  比如唐人张鷟记载过京兆韦氏韦衮与另外一家韦氏通婚,还有周穆王娶了盛姬,盛姬也是姬氏女。
  更过分的是法律只禁止同宗共姓不准结婚,却没有禁止同宗共姓不可以为妾。
  北宋蔡王赵似就娶了自己同族的宗室女赵氏当小妾。
  所以那位赵氏宗女觉得,赵骏既然没有上宗谱籍贯,就肯定与她不是同宗,却不知道,赵骏是千百年后的同宗,还是直系后裔,双方注定不能在一起。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日落西山,赵骏看了一下手表,约五点多钟,接近六点的样子,天色却已经黑了,徐徐冷风吹拂。
  西方天际逐渐暗淡,唯有那边的天空还挂着绚烂的火烧云彩,带给大地一丝灰蒙蒙的亮光。
  东华门外,人山人海。
  皇室雇佣了大批平日里在汴梁各瓦子做表演的艺人,在宫门外搭台演出。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演出也迅速开始。
  大量的篝火引燃,成为了照明物,东华门外的空地上,台子上到处都是杂耍艺人。
  有人喷吐火焰,惊得围观人群惊声高呼。有人踩着高跷,四处走动。还有人更是在空中布置了绳索,两个人一起走过来,甚至还在绳子上跳舞。
  中记载:宋代踏索“以大丝绳系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倡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倾。”
  后世的杂技表演在宋代早就已经出现,什么空中飞人、走钢丝、上竿子甚至花式跳水都有,可以说是精彩丰富。
  站在东华门上,能将下面的盛况净收眼底。
  赵骏之前还担心过这样举行庆典四处点火,会不会引起火灾。
  但赵祯却告诉他,每年这样的表演,军巡铺都会在四周待命,防止火灾发生。
  可以说一旦有些许动静,军巡铺马上能消灭火灾于萌芽当中。
  赵骏这才算是放心下来。
  宋代建立的军巡铺,就是历史上第一支消防队,人数达两千多人,应付这样的场面算是很有经验了。
  此刻天色彻底暗下来,但百姓们的热情却不减少,外围大量摊贩云集,人潮涌动。
  随着时间推移,庆典也进入高潮部分。
  赵骏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就看到城外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灯火映照下,整条街道都仿佛被堵塞了起来。
  各式各样的欢呼声,呐喊声,以及鞭炮的声音传入耳朵里,宣告着新年来临。
  街道上摊贩吆喝着,游人都穿上了新衣裳,穿梭于表演大台以及外面的诸多摊贩之间,一股喜气洋洋的感觉四溢而去。
  紧接着就听到“咻!”“砰!”的声音。
  赵骏急忙抬起头看。
  只见东华门外两侧空地上摆着数百架烟花,侍卫前去一一点燃,从烟花当中,一缕暗光直冲云霄,随后爆炸开来,化作一朵绚烂的流光霞彩。
  那霞彩虽然短暂,却让赵骏看得略微有些失神。
  因为儿时的记忆一下子,随着耳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音,以及烟花爆开的刹那霞光浮现了出来。
  记得小时候,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做留守儿童。
  每年过年,他们都会回来,带新衣服还有烟花。
  他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以及堂表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手里拿着烟花,扔着划炮,点燃之后,手忙脚乱地扔出去,吱呀呀地怪叫,然后惊慌失措地跑开。
  紧接着身后传来一声炸响,他们哈哈大笑着,又划了第二个炮竹,扔到了地上,田野里、院子中,吓得鸡鸭满地乱窜。
  那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被妈妈藏起来的白糖罐,冒着被打的风险踮着脚尖把脏呼呼的小手伸进去沾点糖,舔一口,在那一瞬间的幸福感会被放大无数倍。
  可是现在。
  再也回不去了,也体会不到儿时那么多亲戚在一起过年的氛围。
  他连亲戚都没有,更何谈在一起过年呢?
  赵骏呆呆地看着天空。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还未入春,离家却已经大半年,而且以后永远也都回不去。
  不知道后世的家人怎么样了。
  也不知道,父母失去了自己之后,日子过得怎么样。
  想来也很伤心吧。
  赵骏望着那转瞬即逝的烟火,心中只剩下无尽的低落。
  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心情,耳边响起了赵祯醇厚的嗓音,“汉龙,在想什么?”
  “没什么。”
  赵骏强忍着想念家人的泪水,扭过头强笑道:“今天过年,很高兴。”
  “唉。”
  赵祯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说过,大宋一直是你的家。”
  旁边曹皇后好奇地目光打量过来。
  后宫不得干政,且由于之前赵祯不喜欢曹皇后的缘故,导致曹皇后几乎没怎么见过赵骏。
  但纵使没见过,自然也会听说过,如今政制院知院,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今日却是第一次见到他。
  没想到赵知院竟是想家了,官家还说大宋一直是他的家。
  莫非这位赵知院不是大宋人?
  曹皇后心里想着。
  “嗯。”
  赵骏只是应了一句。
  旁边晏殊说道:“汉龙,不如明天去老夫家吃饭吧。”
  “算了,我不喜欢过年串门。”
  赵骏摆摆手,“我们那边的习俗是初三以后才能走亲戚。”
  “那就初三再来。”
  晏殊笑道。
  “伱家有什么好去的。”
  吕夷简凑了过来,笑道:“不如去老夫家。”
  “吕老匹夫!”
  李迪走来瞪着他道:“知院日理万机,去你家作甚?依老夫之见,还是去我家吧。”
  “难道汉龙日理万机不能去我家,就能去你家了?”
  吕夷简不忿道。
  “那是自然,知院少年才俊,我正要引荐我孙儿予知院相识。”
  “你那孙儿有什么才学?也配入得汉龙之眼?”
  “呸,你这老匹夫安敢辱我。”
  .
  两个人又斗气了嘴,火药味浓起来。
  其余人也都被他们吸引,赵祯就去劝架,这两老头是见面就掐。
  唯有赵骏抬起头,依旧看着天空。
  烟花停了。
  空气中只弥漫着一股硝石味道。
  月亮升到了半边天空。
  烟火盛会结束,赵祯他们要摆驾回宫,继续晚宴。
  城外的繁华依旧在持续不断。
  今晚以及元宵节对于汴梁百姓来说,都是通宵达旦狂欢的时候。
  但赵骏听着耳旁的声音,看着眼前的人们,却一直永远都只有一股萧瑟感和孤独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眼前的故乡犹在,可心里的故乡,却已经远去。
  身边群臣们随着赵祯的离开而准备回宫。
  赵骏木然地低下头,亦扭头别离。
  就这样吧。
  今夜过后,景祐四年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