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六百七十三章 解困惑

小说:退婚后不装了,我就是你们找的诗仙 作者:乘风鹏本尊 更新时间:2023-11-17 12:03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退婚后不装了,我就是你们找的诗仙正文第六百七十三章解困惑……
  周乾本来前半夜,因为要协调各方,来应对这次战争的危机,没有睡着。
  好不容易睡下,又收到了宁无恙遭到暗害的事,急忙派了苏培元前去,并将康王与周静娴父女俩召入宫来。
  “老十四,你应该也知道,此时比起其他的事情来说,对抗北狄是最为首要的目标,若战事起来,朕欲派你代替朕前往边境主战,你可愿意前往?”
  康王早在进宫之前,就猜到了父皇可能会交给他重要的任务。
  因为晋王不在京城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父皇也只能让他来独挑大梁。
  可他没想到,会挑起这么重的大梁来。
  替父皇征战的话,是一个天赐良机,但也伴随着巨大的危机。
  替父皇征战,无论胜利与否,待到回朝那日,他必定已是臣民之中的皇储不二人选。
  只是。
  若在外征战的时候,父皇发生意外,那么他在数千里之外的北境无法返回京城主持任何事宜,只能让呆在京城里的皇子捡漏。
  虽说在经历两任废太子之事后,除了晋王和他以外,其他的皇子都已被送往封地,无诏不得入京。
  但最要防备的,还是正在渭州府病重的晋王。
  “老十四,你考虑得如何?”
  “回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征战北狄!”
  康王知道这其中的利弊,按照如今的局势来说,其实他不去北境,更为稳妥。
  但人这一辈子,做事不能光求稳妥,也要顺应心意才行。
  “儿臣幼时便有一个梦想,像父皇一样,在马背上征战天下,可惜儿臣功夫不济,时运也不济,没有这个机会,如今有这个机会实现梦想,还能够为父皇分忧,且儿臣之子都已成材,能够留在京城替儿臣尽孝,儿臣没有后顾之忧了!”
  康王的一番话,让周乾十分欣慰。
  他知道康王不像晋王一样,爱说好听的哄他开心。
  既然说了要去,那定然是打算好了,并且提起子孙,这是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
  “老十四,你也先别着急谈你征战天下的梦想,若战事胶着,需要你代朕前往,若那北狄一踏即破,倒也用不着你。”
  “……”
  康王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结果父皇只是一番试探。
  这让他感到十分无语。
  周乾也意识到,自己的这番试探可能会伤了儿子的心,却也无可奈何。
  事发突然,且北狄的战事兴起,其他虎视眈眈的邻国也一定有追随的一并对大兴开战。
  这个时候再选皇储,就不能只是守成,而要进取。
  康王,比晋王更加合适。
  “静娴丫头,朕白日里已告知工部,先行铸造马蹄铁等物,但攘外先安内,工部接下的那些货物要如期完成,另外,比试之后一定还会有人追加,朕交给你扩充工部的权力,你于民间多招揽一些人手。”
  “朕知道这件事对你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时半会儿你也找不到那么多人,但朕希望你能够理解此时工部的难处,实在没有办法,也可以去询问一下宁爱卿。”
  不是周乾太依靠宁无恙。
  实在是宁无恙鬼点子很多,而且极善统筹策划。
  周静娴光是应付最近工部增加的订单,还要协调工部匠师们去打造比试时需要的摆件,就已经是焦头烂额。
  接到这个任命,离开御书房的时候,差点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滚下去。
  幸好父王眼疾手快扶住她。
  “静娴,辛苦你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康王也想为女儿分忧,化解一些压力。
  但工部增加人手这件事,他也真的没有主意。
  “父王,你不必担心我,就像皇爷爷说的那样,我如果有难题,可以去请教宁先生。”
  宁先生是周静娴最后的底气和支柱。
  康王听到她的话,脸色十分复杂,父女俩又一起朝宫外走去,直到走到快抵达宫门前的甬道时。
  康王小声细语:“静娴,你要是有机会,帮我也向宁大人请教一下,你皇爷爷为何会责怪我只亲近君子不理会小人的事……”
  他简短地把自己的经历和问题说完。
  原本就因为工部的事,一脑门子官司的周静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父王,你不会是太关注皇爷爷的反应,误会了皇爷爷的意思吧?”
  “不会,你帮忙问问,实在不行有机会,我亲自去府上问一问。”
  康王见女儿和父皇都对宁无恙十分信任和依赖,对此人的能力不再有任何的质疑。
  与此同时。
  他心里还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假如宁无恙真的能帮他解决这个困惑的话。
  他想请宁无恙担任他的先生,也方便以后为他答疑解惑。
  哪怕宁无恙比他女儿还小,但求贤才不拘小节,论实力不讲年龄。
  “既然父王确认皇爷爷的心思,那我便问上一问。”
  回到府里的周静娴,趁着前往北郊猎场的机会,与宁无恙同坐一车。
  先将皇爷爷交代的难题抛了出来。
  宁无恙知道周静娴突然提出要和他同坐一辆马车,绝对是有事而来。
  听到她的问题,略一思忖,便有了应对之法。
  “郡主可还记得在金陵府还有江南道各地建设的村学,成兄来到京城后,好像也一直在筹备善款,按照他做事的效率,应该也建成了几座。”
  村学?
  周静娴一点即透,脑中灵光一现,只觉得浑身一震,看向宁无恙的眼神,更加崇拜不已。
  “宁先生的意思是,直接让村学里的学生去工部当学徒或是工匠,来补充这个空缺?”
  “对,挑着合适的去用,还可以把工部的一些任务发放到各地去做,调度各地的材料与人力,还能节省一笔运输费用。”
  因为订货商不一定局限于京城。
  而材料也是从各地集中到工部再行制造的。
  但宁无恙的这个提议,则是各地协调大于集中供应,除了能够减少成本以外,还能够减轻工部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扩建工坊的难题。
  前期协调起来可能会麻烦一些,但只要实现全国材料与人工的流转,无疑是减少工部开支,增加工部收益,还能够促进全国各地工匠发展的一大利国之举。
  “宁先生,我有的时候都好奇,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还能怎么长的,以前装的都是草,现在装的都是肉,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天、地、人、物,进行合理的调度,小到自己的时间如何应用,中到治家调度全家,合理分配需求与劳力,再到一城商事,大到六部统协和一国之治,都是一样的道理。”
  周静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难得听到宁先生提及治国之论,她趁机问道:“我父王最近遇到一个难题,专门托我请先生答疑解惑,希望先生能够听一听。”
  此话一出。
  一直抱臂坐在马车一角的秦时,睁开一只眼睛又闭上。
  宁无恙看到了也没有放在心上,对着周静娴一昂头。
  “你说。”
  至于能不能解决。
  他可不敢保证。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