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85章 巨额赏赐

小说:监控大唐 作者:寂寞剑客 更新时间:2023-11-16 12:12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李隆基一刀斩了田承嗣,也算消除了一大隐患。
  因为大唐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藩镇割据第一人,就是田承嗣,是田承嗣首开了大唐藩镇割据的先河,可是现在却直接死在了李隆基的手里。
  哥舒翰则开始部署防御,迎接洛阳叛军的进犯。
  安禄山的叛军主力已经从潼关杀进关中,但是在洛阳留了一部分兵力。
  留守洛阳的张通儒在得知潼关失守之后,肯定会派兵来攻打,所以哥舒翰得尽快做好防备,至于安禄山的叛军主力,已经不用担心。
  李隆基还不知道,但是哥舒翰却已经提前得知。
  李嗣业所率领的二十万山南军已经抵达华阴县。
  若不出意外的话,此时李嗣业的山南军跟安禄山的叛军主力应该已经在华阴城外分出胜负,山南军有陆天师的帮助,获胜基本没什么悬念。
  事实也正是这样,夺回潼关之后没多久,捷报也就到了潼关。
  李嗣业的山南军在华阴县一战大败叛军,阵斩伪燕皇帝安禄山不说,还迫降了河东范阳及卢龙三镇十数万叛军主力,并全歼了契丹、室韦等十几万胡骑。
  面对以骑射作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山南军,契丹等胡骑想跑都跑不掉。
  李隆基闻言却惆怅不已,陆天师不是厚道人哪,先前他请陆天师一起出征时,只推说仙人不会过多参与凡间的战事,若不然就触犯了天条。
  可是现在,陆天师却又毫无顾忌的助李嗣业在华阴全歼叛军。
  若是陆天师肯出手的话,又哪里用得着李嗣业麾下的山南军?他李隆基的十五万陇右河朔精兵及十数万藩属国步骑也一样能把叛军给全歼。
  陆天师不讲究哪,他是摆明了要他李隆基难堪。
  然而,即便明知道如此,李隆基也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遭受陕州大败之后,李隆基的威信已经严重受损。
  而田承嗣临死之前的一通唾骂,也差不多把李隆基给骂醒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陆天师的仙家手段让李隆基生不出来反抗的念头。
  因为陆天师翻手之间就能灭杀安禄山,就能迫降十几万叛军,他李隆基虽然是大唐的圣人,可也斗不过天界的仙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陆天师不能够下界。
  所以不用担心陆天师会夺了李唐江山。
  ……
  闻听叛军主力在华阴城外被唐军全歼,安禄山和几个儿子也被斩杀,留守洛阳的张通儒直接就自缚双手,举城献降。
  不过这场叛乱并未结束。
  因为留守河北的史思明还在负隅顽抗。
  李隆基以及长安城中的达官贵人要求李嗣业率领山南军出征河北时,却遭到了李嗣业的严词拒绝,不行。
  在花萼相辉楼的大殿上,李嗣业对着李隆基、太子李亨还有以右相韦见素为首的文官武将义正词严的说:“山南军从逻些到长安,半年时间走了一万多里,期间人马所有的口粮全部都由自己负担,到了关中之后甚至未及歇歇脚就立刻在华阴城外与叛军爆发了大战,并且一战全歼了叛军。”
  “眼下叛军主力已被歼,朝廷是不是应该把山南军的赏赐先行兑付?”
  “还有阵前反正的河北、范阳以及卢龙三镇,臣曾经答应给予粮饷,朝廷是不是也应该一并予以解决掉?”
  李隆基刚想说只要山南军灭掉史思明的叛军,朝廷就立刻发放赏赐。
  然而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空中就响起陆天师的声音:“皇帝不差饿兵,山南军不远万里前来关中平叛,而且刚到关中就打了个大胜仗,一战全歼安禄山叛军主力,朝廷是应该按照规定发放赏赐,而且得按最高的标准发放赏赐。”
  “还有河北、范阳及卢龙三镇的十几万边军,千万不要节省这么点粮饷。”
  “万一这三镇边军拿不到糊口的钱饷被逼得重新造反,本天师可不会再冒着触犯天条的风险帮助大唐了。”
  李隆基和韦见素面露苦色。
  你陆天师都这么说了,我们还能怎么办?
  当下李隆基问韦见素:“右相,总计需要多少粮饷赏赐?”
  韦见素也不是很清楚,将目光投向刚刚转任户部右侍郎的岑参:“岑侍郎?”
  岑参便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账册说道:“禀圣人及右相,臣已经与户部的百余吏员连夜仔细核算过了,若是按最高规格进行赏赐,折算成银钱每人需赏赐五十万钱,二十万山南军总计需银钱一千万万钱,也即银钱一亿缗。”
  “甚?需银钱一亿缗?”李隆基脸都绿了。
  韦见素也是神情苦涩,一亿缗?一亿钱都没。
  【注:1缗=1贯,1贯=1000钱或者1000文】
  然而岑参却接着说道:“此外还有河东范阳以及卢龙三镇的粮饷,按一年计,三镇十八万三千五百边军,共需口粮计两百二十万两千石,布一百二十八万四千匹,折算成银钱的话共计需银钱六亿四千万钱。”
  李隆基和韦见素已经彻底麻木。
  相比起山南军的赏赐,河东范阳及卢龙三镇的粮饷反倒是不算什么了。
  将账册合上,岑参又接着说道:“当下户部的仓库中大约还有九千万钱,各种布匹约一百余万匹,此外还有丝绸、绢及锦缎等十余万匹。”
  殿上立刻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才这么点财物?
  这点财物根本连山南军赏赐的零头都凑不出来啊。
  随即殿中的文官武将就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
  如果朝廷拿不出赏赐,山南军会不会哗变甚至造反?
  大唐刚刚经历了一场叛乱,再也经不起另一场叛乱了。
  然而,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大臣们刚想到这点,李嗣业就说道:“圣人,还有列位公卿,有句话嗣业真不想说,但是却不得不说,那就是山南军皆是藏人,虽说藏人与我汉人同宗,但到底分隔已逾千年,一旦得不到赏赐,将会发生什么殊难预料。”
  李隆基很想回怼一句,那你还带他们来关中?可是话到嘴边却又咽回去。
  如果不是李嗣业带着山南军不远万里来勤王,陆天师又死活不愿意出手,大唐没准就真要亡于安禄山之手,所以这话实在是没脸说出来。
  当下李隆基黑着脸对殿中群臣说:“诸位都说说吧,如何凑齐这笔赏赐。”
  韦见素叹了口气说道:“当务之急,只能是先向长安城的富户先行借支,朝中公卿凡是家境尚宽裕的,也支援些,总之无论如何也要凑齐赏赐。”
  “可这缺口也太大了。”刚补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房琯皱眉说道,“光靠长安城内的富户及朝中的公卿大夫怕是很难凑齐。”
  李隆基道:“那么房卿你有什么高见?”
  房琯说道:“启奏圣人,臣以为应该拿耕地充抵赏赐。”
  拿地充抵赏赐?李隆基不由神情一动,这倒是个法子。
  按当下的地价,一亩好地可抵五十缗,普通的耕地也可以充抵二十缗。
  若是拿地充抵,也就是两百万亩好地,又或者五百万亩普通耕地而已,然而只是关中就有耕地三千多万亩。
  只不过这些耕地大多集中在薛氏裴氏杜氏等世家手中,他们肯拿出来?
  “右相你说呢?”李隆基反手将难题抛给右相韦见素,因为韦见素出身于京兆韦氏,也是关中的世家之一。
  “圣人,此举怕是不妥吧。”韦见素自然是坚决反对。
  韦氏的耕地是世代积累的,并非偷来抢来或者骗来的,凭什么白白拿出来折抵银钱,赏赐给山南军?没有这个道理嘛。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