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5章:与先生会面

小说:年代:激荡1977 作者:不盈尺 更新时间:2023-12-02 07:32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顾秋:
  顾秋先生,我必须说明,《潜伏》真的是一本太紧张刺激的小说了!就算在阅读《基督山伯爵》的时候,我也没有如此忘情的时刻。
  果然,《潜伏》的出现,让我更坚定了一个念头:华夏文学是不比西方文学差的,在这个年代也不仅仅只有伤痕文学。
  这是题外话了。我现在更想知道的是,《潜伏》整部书什么时候会出版呢?在《上沪文艺》上面一期一期连载着看,实在是不够过瘾。
  等到这本小说正式出版,我一定要从头到尾酣畅淋漓地读个遍!”
  看到这里,聂子航想到了关于出版的问题。
  78年的时候还没有版税设置,出版依然只有按字数计稿费。
  所谓版税,实际上是创作者出卖智力成果(书籍内容)所获得的酬劳。
  在后世的法律规定中,版税是由出版社按比例结算给作者,因此简称为版税。
  没有版税的70年代,出版实体书的作者在实质上还是少了很大一笔收入的。
  想到这里,聂子航未免有点肉痛。
  按照《潜伏》目前的火爆程度,如果有版税收入,他甚至可以凭借一本书在燕京买一套房子。
  不过,肉痛之后的聂子航很快淡定下来,暗暗安慰自己道:
  不能飘,不能飘,千万不能走了歪路子。
  “上次来信,顾秋先生问我为什么要用雾月,我很喜欢白居易的那首词: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又有一句词,写道:镜中花,水中月。
  我想无论是文学还是小说,它们在实质上是高于生活的艺术,或许就是镜里看花,水中窥月。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文联见面呢,顾秋先生?
  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此致
  雾月”
  文联见面?难道这位雾月女士,也是文学界中人么?
  聂子航对雾月的身份愈发好奇。
  阅读过了来信,聂子航除了对李记者的来访有所隐忧外,更多的是要做好面对大众的准备。
  在后世,无论是做同声传译也好,还是跟队伍做贴身翻译也好,他还没有过成为一代人注目焦点的体验。
  成名,在这个年代好像是好事,又好像并不尽然。
  隐忧与喜悦,成为他现阶段两种主要的情绪。
  聂子航重新拿起笔,按捺下逐渐烦乱的情绪,在纸上梳理起日后的规划。
  有了《潜伏》做敲门砖,他等于一条腿迈进了文坛。
  1978年之后的从商计划,已经可以彻底划掉了。他本就不擅长商海沉浮,更没必要以身犯险。
  那么接下来呢?写完《潜伏》之后,除了与王濛先生合作创作《青春万岁》,他要写什么好?
  一个雏形计划渐渐在心头冒尖。
  既然《光阴日报》说他是红色作家,那就继续走批判旧社会,赞颂人民智慧的文学创作道路。
  聂子航会心一笑,埋头在桌上打起了草稿。
  ……
  翌日,近午课后。
  黄继中上完课,特地留下了聂子航:
  “子航,你等一等。”
  “老师?”
  黄继中微笑着说道:“昨天那位燕京师范大学的钱老师特地捎来口信,说今天想要见一见你。”
  “钱老师……”聂子航恍然:“是那位钱媛老师?”
  “是,她说在德才均备斋前等你,你去不去?”
  “去!前辈有请,做晚辈的当然要去!”
  不说钱杨两人的大名,就是钱媛本人,聂子航也耳闻已久。
  若有契机拜访、相交,也不失为一见美事。
  黄继中一边收拾着课本,一边同聂子航向外去,口中只笑:
  “我现在对你小子倒有点佩服了,来燕京短短两個月不到,竟然认识了这么多人。”
  聂子航陪笑道:“偶然、偶然……都是运气。”
  ……
  德才均备斋前的那张游园木椅上,坐着气质淑华的钱媛。
  她远见黄继中、聂子航两人自不远处走来,便先行起身,两手交握身前,没有一点学阀式的高架子。
  “黄老师。”
  “钱老师。”
  两位老师致意过后,钱媛热情地朝聂子航伸出手:
  “子航同学,上回我们见过的。”
  聂子航握过手,说道:“我记得,在春日社团招新的时候,那时候您说杨先生提过我一嘴。”
  黄继中见两人谈起,便也不在此地久留,致意后便沿湖离去。
  钱媛看了一眼继中离去的方向,笑着说道:“按理说,这件事我该提前两天来和你面提的,这才不失礼数……
  只是最近教学工作实在太紧,我母亲又忙于译作,我们母女两人竟只有今天得闲,未免匆忙了些。”
  聂子航好奇道:“钱老师这么说,是有什么要事找我吗?”
  “我母亲想今天中午见见你,就在燕京师范大学小红楼,会唐突吗?”
  聂同学当即脱口而出:“不唐突!”
  ……
  燕京师范大学小红楼,是六座砖红刷漆、极具典雅气息的红色小楼房。
  它们均匀分布在校园北区,六座建筑掩映在舒朗的常青科树木当中,远望时宁静清幽,沿蜿蜒小径走近楼房后,又倍觉视野开阔,云天豁达。
  钱媛与聂子航在途中不乏寒暄之词,眼下又闲聊道:“子航,你既然想到要办杂志社团,怎么不试试去杂志社投稿呢?
  我记得,当初你的高考作文是登报表彰了的,以你的文采,简单投个短篇过稿还是很容易的。”
  杂志投稿……聂子航咳嗽了声,谦虚地说道:“有想过,也找过一两本杂志尝试。”
  钱媛好奇问道:“是嘛?找的哪家杂志社?”
  “《上沪文艺》。”
  “《上沪文艺》,那确实很不错,《文艺》的主编如今是巴金先生,老前辈如今也任文联副主席,文学底蕴那是不必说的——投的什么稿子?”
  这时,两人身前传来一道温娴的呼唤:
  “小媛,这位就是子航了吧?”
  聂子航循声抬头,看见了那位戴着黑框眼镜,站在小阳台上正在莳花的杨降先生。
  这副面孔于他而言并不陌生,聂子航曾在《我们仨》的老照片上见过许多次。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