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3章 中国娃

小说:华娱1995:从宰相刘罗锅开始 作者:江北妖 更新时间:2023-12-24 23:05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谢东之所以跟刘欢是同门师兄弟。
  源于一个叫“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的培训班。
  用后世眼光来看,出自这个培训班的学员,大都是享誉国内的音乐大咖,刘欢、叶赫那拉英、毛阿姨、万山红、范琳琳、韦唯、谢东、孙楠......
  因为有“同门”情谊,加上刘欢为人洒脱,便有了今天这个饭局。
  “所以,东哥您想找我定制一首能上春晚的歌?”
  “不错。”
  谢东点点头。
  “东哥,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我还是个学生啊!”
  江北表情变得为难:“而且,距离春晚只有两个多月了。”
  现在是96年11月份。
  97年的春晚是阳历2月6日。
  时间上确实很紧张。
  “呃...时间虽然紧张了点,但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可是连着创作出几首热门歌曲的天才啊!”
  谢东很放得下身段,一边吹捧,一边主动给江北倒了杯茶。
  江北摇头苦笑:“东哥,您别捧我,写歌,尤其适合春晚的歌,我倒是可以试试,但说老实话,我不敢保证一定能被春晚选中,也怕耽误了您的事儿。”
  对于歌手来说,登上春晚是大事。
  江北可不想把话说满。
  谢东呵呵一笑:“不要有顾虑,只管创作就行。”
  “其实吧...我已经基本拿下了春晚名额,只是歌曲还没确定。”
  “所以,只要你在1月份前能拿出歌曲,时间上还是很充裕的。”
  “当然了,我也会找其他人邀歌。”
  “择优而用。”
  听到谢东的解释,江北心中了然。
  这位连着两次登录春晚的歌星...已经拿到内定名额。
  那就简单多了,给他一首歌就行。
  江北想了想,问道:“东哥您对歌曲有什么要求?”
  “最好格局要大!”
  “格局大?什么意思?”
  “就像《中国功夫》,《中国人》那种!正能量,家国情怀,这样的歌曲在春晚舞台有加分项。”
  “???”
  江北神情诡异的望向谢东。
  “咳咳,这么说的话,我有一首中..咳咳..农村娃题材的歌曲,您看合适吗?”
  不待谢东回复,江北迅速从包里往外掏纸笔。
  旁边一直保持沉默的刘欢嘴角抽搐:“我就知道,你果真有存货!”
  江北笑笑:“呃,赶巧了而已。”
  “呵呵,你猜我信吗?”
  “有时候我真怀疑,你究竟还藏着多少歌曲?”
  刘欢嘴里吐槽,身子却很诚实的站起来,走到江北身后。
  他对江北即将拿出的歌曲很感兴趣。
  谢东也起身站在一侧。
  《中国娃》。
  江北刷刷几笔写下歌名,回头问谢东:“东哥,这首歌怎么样?”
  谢东有些懵:“啊?只有個歌名?”
  “《中国娃》?是跟《中国功夫》,《中国人》一个系列的吗?”
  江北给老屠和刘天王写的这两首歌正当红,所以谢东难免乱想。
  江北仔细观察谢东表情。
  见他对这首《中国娃》确实很陌生,便放心了。
  “嗯,算是一个系列吧。”
  听到江北的肯定,谢东激动了:“那质量肯定不会差,快,写出来瞧瞧!”
  刘欢也来了兴致:“对,别废话了,快把整首歌写出来。
  “知道了,着什么急嘛!”
  江北扭过身,低头继续书写。
  刘欢忍不住吐槽:“嘿,江啊,我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
  “什么啊?”
  “别人写歌不是情啊就是爱啊,小江你写的歌大多带着历史厚重感。”
  “你还不到二十吧?”
  “有没有人说你老气横秋?”
  “呃......”
  埋头搞创作的江北笔下一顿。
  还真是!
  不过这也不能怪江北。
  谁叫他薅的歌曲原作者都是中年大叔。
  刘欢的话倒提醒了江北。
  决不能给人留下一种刻板的印象,看来以后要多薅几首年轻风格的作品。
  风格多变的“音乐才子”形象,才有利于以后多卖版权啊。
  像江北这种能写歌,自己却不想唱的词曲人,是很受歌手喜欢的。
  《中国娃》这首歌并不长,江北几分钟就写完了。
  特意挑选的是央视97春晚版本。
  旁边仔细标注细节要点。
  比如,乐器要用唢呐,开场词是儿童民谣伴唱。
  “姓啥从那百家姓里查”
  “祖籍在那黄土高坡大槐树底下”
  “家住东方神州又名叫华夏”
  “走到天边不改的名咱叫中国娃”
  这段儿童民谣结束后,才是主歌部分。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
  “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
  “......”
  不用哼唱,只看歌词,刘欢和谢东就知道是首好歌。
  歌词写的太美了。
  用八个字概括:一听就懂,回味无穷。
  歌词立意也符合谢东“大格局”要求。
  “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最爱做的事呀是报答咱妈妈”
  “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
  “......”
  这样一首主题鲜明的歌曲,春晚没理由拒绝。
  “江啊,这首歌的风格有点像《中华民谣》。”
  刘欢看完曲谱,忍不住点评。
  谢东也是懂行的,点点头道:“《中华民谣》也是童声民谣开头,但这首《中国娃》的立意更高。”
  刘欢没有反驳:“孙浩那首《中华民谣》带有鲜明的古典诗词特色,走的是婉约抒情路线。”“这首《中国娃》传达的是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踏踏实实,更符合春晚舞台。”
  “没错!这首歌很好!”
  谢东欣喜的望向江北:“江啊,你怎么会想起写这样一首歌?”
  江北笑道:“我很喜欢传统乐器和民谣,前段时间去农村玩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
  “又是这种老掉牙的说辞。”
  刘欢撇撇嘴,听得耳朵都要麻木了,羡慕嫉妒道:“小江啊,你是怎么做到灵感不断的?给哥说说。”
  “呃...天赋算不算?”
  “唉!这个理由无敌啊!”
  刘欢更加郁闷了。
  谢东心情格外好,帮着江北说话道:“欢哥,这羡慕不来的,有些人天生才华横溢。”
  “就拿咱老师来说,创作了多少优秀歌曲?”
  提起老师谷建芬,刘欢脸上现出崇拜之情:“谷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从业几十年笔耕不辍,创作了近千首音乐作品,高产又高质!”
  “可惜,咱们这些学生不争气,没一个继承谷老师的作曲能力。”
  谢东苦笑着摇头:“欢哥,咱们是歌手,能把歌唱好,不给老师丢人就阿弥陀佛了。”
  “话虽如此.....”
  刘欢是有追求的,对自己要求也高。
  他很想向谷建芬那样成为艺术家。
  所以,刘欢平时自己也在学习写歌,几年前给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写了首主题曲《千万次的问》。
  这首歌在94年获得过第一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
  刘欢从歌手顺利升华成创作者,一时间风光无二。
  可惜,在完成那首歌后,创作灵感突然变少了。
  好几年,都没写出满意的作品。
  这也是,他很羡慕灵感源源不断的江北原因之一。
  老天爷赏饭吃啊!
  在刘欢看来,这首《中国娃》词曲虽算不上一流水准。
  但胜在代入感强。
  鲜明的词曲,很容易把听众带入传统中国农村家庭。
  作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少年娃,这首歌对广大群众有很深的情感共鸣。
  尤其,这首歌会登录央视春晚舞台,前景,不可限量。
  “小江,你真不想转行学作曲?”
  刘欢忍不住旧事重提。
  江北摇摇头:“欢哥,我还是先把本职专业学好吧。”
  “唉,可惜了。”
  刘欢有一句没说。
  如果江北有意学作曲,刘欢甚至动了把江北介绍给谷老师的想法。
  别看谷建芬桃李满天下,出名的学生大都是歌手。
  得到她作曲真传的,一个都没有。
  如果谷老师把江北收做弟子,那跟刘欢这些人也就成同门师兄弟了。
  江北并不知道自己错失一个抱大腿的良机。
  即便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在乎。
  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规划。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