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二百零六章:杀倭大捷,明兰前往赵氏茶铺

小说: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作者:z咏橘 更新时间:2024-05-11 20:18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曾几何时,倭寇作乱沿海一带,从来都是进攻一方,而大周只能被动防守。
  原因是倭寇擅于流窜,若是主动出击,不仅难以寻其踪迹,还容易遭遇埋伏。
  可自水军成立之后,这一现象,被彻底扭转。
  倭寇反倒成了防守的一方。
  他们只要是见到大周的水军将士,就会立即逃离,不敢有丝毫迟疑。
  毕竟,在这几日以来,一些倭寇可是亲眼见到过。
  几名大周将士共同杀了一个倭寇,然后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那具尸体给分尸了
  一人抱着一条胳膊一条腿的,继续厮杀
  这还是人吗?简直就是疯子啊!
  试问,与这样的大周军队作战,谁人能不生胆怯?
  这场大海之上的遭遇战,最终以倭寇落荒而逃告终。
  一些没有杀到倭寇的水军将士们,只怕睡觉都睡不好了。
  某条战船上,都头正在怒斥麾下士卒,
  “那几艘船为何行得那般迅速?眨眼就追到了倭寇!咱们怎么不行?”
  “下次再遇到倭寇,都打起精神些,直接开船撞过去!”
  “不然,连骨头渣都见不到!”
  有他这个想法的水军将士不在少数。
  说实话,他们都恨不得嫌战船行驶过慢,跳海里游过去了。
  还要怎样打起精神?
  不管怎么说,经过大周新建水军那么一折腾,福州境外的海域倒是安全了不少。
  算是为即将正式启动的海运留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七月十日,距离卫渊决定的启动海运日期,还有五六天左右。
  原代州团练使郭颢奉皇命前来福州协助卫渊统建水军。
  此刻,福州城防营大帐里。
  郭颢向卫渊说道:“将军,末将接到圣旨时问了天使,要不要先去京城面见官家。”
  “那天使说,官家让末将即刻前往福州,末将不敢耽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赶来。”
  后者欣慰道:“经你问这么一句,能少去较多麻烦。”
  最起码,在赵祯眼里,会觉着,像是代州出身的将领,眼里不只是有卫渊,还有他这个皇帝。
  郭颢道:“末将来见您之前,呼延将军向末将简单说了些当前水军建设的情况。”
  “呼延将军对水军一道颇有研究,而末将一直训练的都是边军,会不会难当此任?”
  卫渊摇头道:“呼延忠是個好苗子,但就目前来说,还不是咱们自己人。”
  “我走后,由你来担任水军统帅,我放心。”
  郭颢道:“将军觉着,末将何时去招募新兵比较合适?”
  卫渊想了想,道:“事不宜迟。”
  郭颢道:“对于招募新兵,末将有些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卫渊笑道:“本帅既已将此任交给你,自然是信任于你,何来当说不当说?有话直言。”
  郭颢颔首道:“此次招募水军新卒,末将想从一些沿海边镇,尤其是苦寒之地招募。”
  “至于苏杭等富庶之地,末将暂不考虑不知将军您意下如何?”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卫渊又能说什么?
  这郭颢,果真如萧逾明等人所言,有着太强的主见,不是太好掌控。
  但眼下,卫渊也并无更合适的人选,
  “你是担心,从富庶之地出来的子弟,吃不了苦?”
  郭颢点头道:“将军,咱们都是从边疆厮杀出来的人,所以咱们知道,那些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在战场上是成不了气候的。”
  “反而是出身苦寒之地的百姓,为了出人头地,只能奋勇杀敌。”
  无论国与国之间发动怎样的战役,其中必有一个说法是要捍卫百姓安危。
  但实际上,每次打仗,受苦的总是老百姓,既得利益者,反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毫不违言的说,卫渊的晋升之路如此之快,与战死在边疆的每一位士卒都脱不开关系。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正是如此。
  “水军的成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如果只招募穷苦子弟,也难以保证他们会为那些世家商贾‘保驾护航’。”
  “本帅的意思是,还是要有一部分的兵力,是从世家望族中挑选。”
  “为了谁而战,就要去用谁,这一点,很重要。”
  卫渊语重心长道。
  说白了,他不愿拼命的都是穷苦子弟。
  水军的成立,一是要稳住东南沿海一带的局势,二是为那些往来海运的商贾服务。
  既如此,就该由那些商贾子弟参与。
  不想参与?那海运也不要参与了。
  郭颢离去之后,范纯仁就与卫渊开始商议第一批参与海运的商贾。
  首先是福建路本地商贾。
  范纯仁道:“这几日,各国所需的生意契约,已经拟好,率先发给福建路的世族、商贾,由他们准备货物。”
  “至于两浙等诸地要参与的商贾,我举荐了几个,你看看,合不合适。”
  一般来说,朝廷是禁止商贾与海外诸国直接展开贸易往来。
  于是,朝廷就成了一个类似中间商的存在。
  由官府组成桥梁,让商贾与海外诸国展开贸易,如此可更好的控制海运诸多事宜。
  福建路当地的地方官吏,包括蔡襄在内,当然是希望第一批参与海运的,只有他们当地的商贾。
  但这并不切实际。
  海运是国家的大事,不是一地一州之事。
  如果第一批海运,都是由福建路商贾参与,是会出乱子的。
  所以,卫渊与范纯仁,会以举荐的方式,推举其余地方比较优质的商贾去参与海运。
  其他地方的商贾想要获得参与海运的举荐,就只能给他们二人送好处。
  卫渊看了一眼范纯仁递来的名单,上面的许多世家,在朝中都有势力,似与他们范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往来。
  他别有深意的开口道:“范大人举荐的这些人,有说法啊。”
  范纯仁笑道:“彼此,但就实际而论,他们也的确有着足够的能力参与海运,第一批海运,事关国朝颜面,我这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所挑选出来的一些人。”
  卫渊点了点头,呼出一口浊气,喃喃道:“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范纯仁好奇道:“那股东风在何处?”
  卫渊笑道:“一场对阵倭寇的空前大捷。”
  空前大捷?
  范纯仁若有所思,“静候佳音了。”
  七月十一日正午,卫渊亲自下令,命四千水军将士齐齐赶往钓鱼台、赤尾屿,向盘踞在此的倭寇发起总攻。
  同时,命荡虏军、各地官兵,对有意影响海运正常贸易的各地山寨、匪患势力,进行全面清洗。
  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以往危害一方的家族式山寨,被彻底拔除。
  卫渊在来东南之前,王安石曾说,真正让东南百姓苦不堪言的,是以村寨为组织的匪患势力。
  他们平日里都是一副良民模样,但没少做过打家劫舍的活计。
  各地官府都是对其束手无策。
  当时王安石还特意请求卫渊,如果有可能得话,将他们一并收拾,还东南百姓一片暂时晴朗的苍穹。
  如今,那些势力有影响海运的可能,卫渊自不会对其心慈手软。
  毕竟,官府拿他们没办法,是因为极少掌握他们触及国法的证据。
  但法律那东西,卫渊需要吗?显然是不需要的。
  而且,对于当前的福建路地方官吏来说,谁要是敢做出阻扰海运正常运行发展的事情,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所以,卫渊清剿那些势力,对他们来讲,是好事,自然要大力支持。
  所以当地也并未流传卫渊下令滥杀无辜的传闻。
  反而不少的百姓,还在歌颂卫渊的功绩。
  十三日晚,亥时初。
  福州海防营大帐中。
  卫渊、杨怀仁、陈大牛等诸多将领,都在耐心等待着钓鱼台那边传来消息。
  十五日开启海运,也就是说,十五日之前,水军必须要将活动在钓鱼台、赤尾屿境内的倭寇全部清除。
  用一场大捷,来告诉那些想要破坏大周海运的国家,什么是痴心妄想。
  也是用此,来让一些心思忐忑不安的势力或是国度,吃下一颗定心丸。
  此战,更将成为大周建国以来,第一支成建制的水军‘成名之战’,不容有失。
  大帐内。
  卫渊一直都是一副稳坐泰山的模样。
  可此时,以陈大牛为首的不少将领,却都有些着急了,陆续议论起来,
  “十一日傍晚水军抵达赤尾屿、钓鱼台,纵然是分兵作战,但以当前水军的势力,两日之内清剿完该地倭寇,不成问题,但这都过去多久了?怎会一个消息都没传来?”
  “这呼延忠当初拍着胸脯向卫帅说,定将福州一带海域倭寇清剿干净,会不会是在说大话?”
  “行了你,小声些,不然让卫帅听到,少不得治伱个扰乱军心之罪。”
  “我这也是关心则乱,毕竟都过去整整两日,即使拿不下钓鱼台等地,也该有个消息传来吧?”
  “.”
  卫渊隐约听到了众人议论,不过他并未搭理。
  反倒是陈大牛有些坐不住了,向卫渊开口道:
  “卫帅,要不给末将一支人马,末将乘船前去看看钓鱼台、赤尾屿二岛情况?”
  “老是在这里干坐着,也不是个法子啊!”
  卫渊瞥了他一眼,道:“给你说过多次,要耐得住性子,若事事都如你这般急躁,是会出大乱子的。”
  如果是别的将领,他直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或者是不予理会。
  绝不会如陈大牛这般,还要语重心长的向他说。
  只因,卫渊对陈大牛有着厚望。
  而朝中诸多将领里,包括张辅、顾偃开等人说陈大牛,陈大牛都会有些不满,唯独卫渊说,他是大气都不敢喘。
  就在卫渊话音刚落。
  突然有急报传来。
  只见是一名水军将领。
  “启禀卫帅,昨夜,呼延将军已将钓鱼台拿下!”
  “钓鱼台内数百倭寇,无一生还!”
  “拿下钓鱼台之后,呼延将军将兵力集结,正在攻打赤尾屿!”
  待这水军将领话音落下。
  帐内不少人喜出望外,陆续道:
  “恭喜卫帅,钓鱼台一旦拿下,拿下赤尾屿,应就在这一两日了。”
  “大局已定!”
  “呼延将军好样的,竟然只用了半夜的功夫,就登上了钓鱼台,属实厉害!”
  “.”
  卫渊大笑道:“秋风已至,传令,戒严福州,明日起,准备出海事宜!”
  赤尾屿的问题,他已经不担心了。
  总之,大局已定。
  呼延忠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翌日。
  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商贾,只要是在第一批出海的名单里,都开始积极活跃起来。
  他们开始将货物囤积在新建的福州码头上,准备明日吉时出海。
  待赤尾屿事情一了,水军就会护送他们前行。
  而海外诸国那边,也有积极响应。
  一时间,因为那些商贾的原因,福州这座城镇,突然变得繁华了不少。
  甚至那人来人往的景象,要直逼汴京。
  这还只是刚开始而已。
  第一批出海的商贾,要分为三梯队,在三天内完成出海。
  这也就意味着,到了明后两日,福州将更为繁华。
  与此同时。
  杭州。
  明兰一行人已经来此有几日了。
  平日里,她们若是在城中闲逛,必有官府中人尾随,是担心她们会出现问题。
  毕竟,杭州刺史梅挚觉得,自个儿已将卫渊彻底得罪了,万不可再出任何纰漏。
  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又要找明兰的麻烦,让卫渊知道了,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这几日时间里,梅挚也抽空向明兰说了赵氏茶铺当中发生之事,并且要求她,希望再见到卫渊之后,看在尽力招待她的份上,可以为自己说说好话。
  明兰模棱两可,并未直接应下,只是说待见了自己的舅舅,会提及此事。
  对于梅挚所谓的招待,明兰是能避免就避免。
  这几日,如兰等人闲来无事,不知该去何处,议论起来,
  “湖也游了,景也赏了,这里的美食我觉得还不如扬州那边好,待了几日,竟不知前往何处去找些玩乐。”
  “有些地方,咱们这些女子也不便去”
  “听闻杭州的茶百戏很出名,咱们去喝茶吧?”
  “.”
  茶百戏?
  听到品兰所言,明兰倒是想起杭州刺史所说的那赵氏茶铺,笑道:
  “若是想喝茶,我倒是有个好去处。”
  能让舅舅都说茶不错的茶铺,定是差不了。
  如兰与品兰只想出去逛逛,至于到底是喝茶还是其它,都无所谓。
  而墨兰在京城时曾钻研过茶百戏,她也想瞧瞧,杭州的茶百戏,较之京城有何不同。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