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三十章 佛门示好,正德复套!

小说: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江中斩蛟 更新时间:2024-03-07 22:1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看完佛门的书信。
  内阁次辅大臣刘健,第一个念头,就是佛门在向陛下,向朝廷展露善意。
  十四次道、佛辩论大会,佛门,是怎么获得七胜四败三平的豪华战绩,那空门高僧,比谁都清楚。
  先假之以利,等成为国教后,连本带利捞回来。
  国朝建立一百五十载,自始至终未立国教,在中原这片热土上,存在着大量无主信仰,存在着无数待争取的佛祖信徒。
  放眼望去,简直是银子的海洋。
  况且。
  道统之战。
  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道、佛这两千多年来,都想彻底碾死对方,这次,总算看到机会了。
  佛门,开始发力了。
  近九千顷的田地。
  以国朝的现价,高达一千八百万两纹银,说奉送陛下,就奉送陛下。
  大手笔!
  大诚意!
  自陛下登基后,国朝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善。
  虽说改善幅度暂时不大,但万民都是闻风知雨的细心人,源自皇权的一点点善意,从古至今苦惯了的百姓们就能敏锐察觉,予以感恩戴德。
  佛门为了争取这部分百姓的好感,不惜将陛下塑造为佛祖人间身,在世如来。
  这手段,这城府,着实不凡。
  第二个想法,是佛门玩这种借花献佛的手段,就不怕勋戚报复吗?
  这九千顷田地,是勋戚这百多年巧取豪夺的结果,被佛门献给陛下,献给朝廷,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虽然刘次辅不清楚国教之争的内情,但以他对陛下的了解,陛下是决不允许国朝内,有“蛀虫”在光天化日之下蹦哒。
  国教之争的背后,肯定蕴含着种种隐情。
  佛门,成不了国教。
  退一万步讲。
  纵使佛门真成了国教,勋戚的报复,也够佛门吃一壶的。
  刘次辅不解。
  但是,国朝内,却不缺少明白人。
  东厂督主黄锦,西厂督主孙洪,骑着马儿而来。
  “见过次辅大人!”
  黄督主,孙督主翻身下马,拱手见礼道。
  刘次辅点头欠身,以做还礼,往两人身后瞅了瞅,笑问道:“怎么不见牟指挥使?”
  以往。
  两厂一卫同进同退的,到哪都形影不离的,今儿个,却是不见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回次辅大人,牟指挥使,被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兼北征大元帅王守仁叫去天巡军驻地了。”
  黄督主笑答道。
  王守仁大元帅以要事相商为由,将牟指挥使叫去天巡军驻地,两天了,依然没见人出来。
  而东厂、西厂,也不是依附锦衣卫存在,自然该干啥干啥。
  这不。
  联袂而来,为刘次辅释疑。
  “这里面,有次辅大人想知道的事。”
  黄督主从袖中取出东厂线报,交给刘次辅,颇为礼貌道。
  线报打开。
  是佛门,勋戚之间的新动作。
  如预料那般,佛门献地,就是为了国教之名。
  佛门,自然不敢贪墨勋戚田地,来讨好陛下和朝廷。
  是花真金白银,从勋戚手中以市价购得的。
  当然。
  不是一千八百万两纹银。
  而是五百四十万两纹银。
  之前。
  勋戚与佛门约定,待清丈田亩过后,献于佛祖的田地,会三七分账。
  勋戚三,佛门七。
  可惜。
  计划没有变化快。
  佛门为了得到陛下、朝廷最大的支持,那么,唯有在国朝内最大的事上表达支持。
  目前。
  国朝有两件事最大。
  一,北征。
  是杀伐大事。
  佛门的杀戒,迫使佛门无法在这上面进行支持。
  二,毫无疑问,是清丈田亩国策。
  佛门、勋戚之间试图阻碍清丈田亩的勾当,显然是不能再干了。
  而且,还要对国策进行推动。
  为此,京畿之地的五十六座大寺,差点把寺内佛祖的金身给拆了,才给勋戚凑齐赎地银,拿到了那九千顷田地的真正掌控权。
  佛门还承诺,等佛教成为国朝国教,就在国朝内传扬勋戚的善名,为三位国公府初代国公在寺内立金身。
  按理说。
  勋戚不怎么缺银子,不会愿意干这种以地换银的买卖。
  可这却挡不住,勋戚在京畿之地的领头羊,宛平县三位国公,定国公徐光祚、成国公朱辅和保国公朱晖率先从心了。
  听说。
  差点被天子剑砍头的定国公,这几日几夜,就没合过眼,属实是吓破胆了。
  成国公、保国公,也是亲眼见证刘次辅大发神威的,也害怕哪天天子剑砍到自己头上。
  田地没了,等清丈田亩完,还能再从贱民手中巧取豪夺,但命没了,就啥都没了。
  万一,惹怒了陛下,国公府的传承,说不定就断在这一代。
  佛门买地。
  正好给了国公府台阶下。
  三位国公合计之后,不想在土地上,再与刘次辅有所纠葛,直接成了勋戚中的“带投大哥”。
  总之,佛门、勋戚展开了新盟约,势必要将佛教推上国教之位。
  陛下不置可否。
  但那价值一千八百万两纹银的田地,欣然笑纳。
  搁在以前,差不多是国朝一年赋税收入。
  国教之争。
  本就是榨取道、佛的价值,岂有不收之礼。
  圣意降下,尽快完成佛门献地的清丈,让佛门想后悔都没机会。
  “陛下欲立国教,举办道、佛大辩,其中,可有什么故事?”
  刘次辅命属官去清丈那九千顷田地,后对两位督主询问道。
  他不相信,在这场道、佛生死相搏下,没有别的算计。
  “宛平县,就在京城边上,次辅大人要是真想知道,不妨面圣相问。”
  黄督主,孙督主,对视一眼,摇摇头道。
  灭法之事。
  虽是由刘次辅那道奏疏而起,但不是必要的知情人。
  没办法通过他们的口,转入刘次辅的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不问就是了。”
  刘次辅心中有了些许的底,摆摆手道。
  陛下龙心似海,不可窥视。
  “次辅大人,左都御史刘杰刘大人,明日就该入京了,您不去见一见吗?”
  黄督主提醒道。
  刘次辅的三子,陛下钦点的国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即将入京任职。
  自此。
  皇族之外,国朝最显赫的家族,一阁老两九卿的刘家,要齐聚京畿之地了。
  “杰儿啊。”
  刘次辅叹了口气,继续道:“国策要紧,无法脱身。
  烦劳黄督主代为转告我儿,多多照顾我的成学孙儿。”
  “愿意效劳!”
  ……
  天巡军,驻地。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盯着墙上的塞外舆图,入了迷,许久不见动弹。
  要不是胸膛有起伏,呼吸平稳有序,前来送饭的偏将,差点以为人死了呢。
  这张详细到极致的塞外舆图。
  是王守仁从陛下处那获得,而陛下,则是从锦衣卫处获得。
  牟指挥使对舆图上的每个标注,都清清楚楚。
  即便蒙上眼睛,也能精准无误用手找到鞑靼各部落的位置。
  而他之所以会在这军方地盘上不走,原因,也是因这张舆图而起。
  “牟指挥使,想好了吗?”
  王守仁推门而进,见牟指挥使未动送来的酒食,顿时笑道:“没想好的话,就边吃边想吧,烧羊肉、烧刀子酒,美菜、美酒在前,莫辜负了。”
  言罢。
  亲自摆好了碗筷。
  伸手不打笑脸人。
  牟指挥使即便明知是场“鸿门宴”,也不得不落座。
  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几口酒菜下肚,牟指挥使的心,不受控制的加速跳动了起来。
  “锦衣卫在塞外的细作,本就是为国朝征伐异族预备,怎么到大战跟前,牟指挥使不舍了呢?”
  王守仁为牟指挥使斟满酒,佯装不解道。
  牟指挥使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喃喃道:“细作,锦衣卫埋之不易,用之,自是要珍惜。
  哪有大元帅您这样的,一张口,就要全草原的细作全活跃起来,一刻不歇往回传达异族举动?
  这不就是要这些细作的命吗?”
  “没错,我就是在买这些细作的命!”
  王守仁不加掩饰道。
  对于锦衣卫的难处,军方很是理解,但为了北征顺利,为了将士少伤亡,只能选择牺牲为国朝隐姓埋名、藏身敌后的英雄们了。
  孙子曰: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野,非胜之主也。
  细作的线报,在战争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也是投入与产出比最大的存在。
  “大元帅麾下将士的命是命,我麾下细作的命就不是命了是吧?”
  牟指挥使色变道。
  买命?
  这是把他,把锦衣卫看成唯利是图的小人了吗?
  “绝无此意,相反,我很是敬重这些为国朝负重前行的人,但是,此次北征,国朝输不起,我必须把此战胜算提至极致,请您谅解!”
  王守仁郑重其事道。
  为了北征。
  军方前前后后,花费近九千万两纹银。
  天巡军不过三十万将士,细算下来,每位将士的身价高达三百两纹银。
  堪比一名重骑兵的价钱。
  死不起!
  一个人都死不起!
  这是国朝未来雄霸世界的底气。
  大战近在眼前。
  或许明日,或许后日,大军就会挥师北上,作为北征大元帅,要尽可能毕功于一役。
  彻底消除这数千年来的北方之患。
  在这节骨眼上,一丁点的胜算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了解大元帅您的决心,也了解军方建功立业的渴求,锦衣卫也愿意配合天巡军,打出旷古绝今的一战,只是,万一呢?”
  牟指挥使脸色稍芥道。
  万一,天巡军输了呢?
  漠上风大,黄沙眯了眼睛,要是迷了路,要是误入鞑靼陷阱中,天巡军一败涂地了呢?
  “我以九族之命为保,此战,必胜!”
  王守仁破釜沉舟道。
  换作是旁人,在天巡军内,说出这未战先言败的话,必然是杀无赦。
  而军方迫切需要锦衣卫的完全配合,只得耐心解释。
  同时。
  立下军令状。
  锦衣卫代表着陛下,等同于向陛下立下军令状。
  九族之命!
  与这九千万两纹银打造的无敌军团做对赌。
  没有失败可言。
  “大元帅您是了解我,这不是银子的事。”
  牟指挥使信心大增,依旧为难道。
  那些埋于鞑靼的细作,锦衣卫曾保证其荣归故里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如果裹尸而回,则是违背当年的许诺。
  “五百万两纹银!”
  王守仁展颜道。
  不是银子的事?
  说出这话,那就是银子的事。
  五百万两纹银。
  买鞑靼各部中,锦衣卫细作的命。
  “这让我以后还怎么当锦衣卫指挥使?”
  “六百万两纹银!”
  “这让我怎么对细作家眷交代?”
  “七百万两纹银。”
  “细作传信,也要锦衣卫的人手配合,那塞外,大元帅您是知道的,很容易死人的。”
  “一千万两纹银!”
  王守仁猛然提价,眼睛忽明忽暗,夹杂着警告。
  陛下给予的一万三千万两纹银,花掉九千万两纹银,剩余四千万两纹银,是丰裕不假,但也不是任锦衣卫敲竹杠的。
  “北征之战,锦衣卫愿以大元帅帅令从事!”
  牟指挥使适可而止,起身下拜道。
  内心激动到无以复加。
  锦衣卫在鞑靼的细作,区区几千人而已。
  一千万两纹银,均分到每個细作的头上,都有个几千两纹银。
  天底下,没有比这开价更高的买命钱了。
  况且。
  锦衣卫中有独特的细作抚恤法子。
  准许牺牲细作的后代荫入锦衣卫,以抵消部分抚恤金。
  在抄家寿宁侯府时,陛下就赏下一千万两纹银,让两厂一卫分。
  锦衣卫分得三百三十万,就迎来了一次大发展。
  等这千万两纹银入了锦衣卫,锦衣卫将得到空前发展,一骑绝尘,把东厂、西厂甩在身后。
  自永乐十八年,太宗皇帝建立东厂,八十多年后,锦衣卫,终于时来运转了。
  两厂一卫的地位,要倒过来了!
  “银子的事,我会令人送至锦衣卫,现在,能为我讲讲关于鞑靼吉嚢部的一切了吗?”
  王守仁扶起牟指挥使,一同来到塞外舆图前,指着河套之地,沉重道。
  河套之地。
  为鞑靼吉嚢部占据。
  在黄河中游“几”字弯及附近,包括依托狼山、大青山、贺兰山形成的后套、前套、西套三个平原,以及关中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
  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养马地。
  国朝得之,则关中、河北稳如泰山,失之则整个北方震动。
  历朝历代,都曾在此地与异族大战,国朝,也收复过河套。
  最近一次,是成化九年的“成化复套”。
  而在弘治十三年,鞑靼卷土重来后,国朝又一次失去了河套之地。
  属于陛下的“正德复套”,要随着北征,正式开启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