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三十二章 离间鞑靼,请君赴死!

小说: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江中斩蛟 更新时间:2024-03-07 22:1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四十九个鞑靼小部落被策反。
  只要锦衣卫想,在短时间内,就能让整个草原乱起来。
  但盲目的动乱,于鞑靼不利,于国朝亦是不利。
  草原。
  是弱肉强食的地方。
  假如国朝不能一击必杀,那鞑靼动乱的最大好处,就会落到别的游牧部落头上。
  别的不说,建州女真,被成化帝犁庭扫穴后,仍像只百足之虫似的,死而不僵。
  不是没有崛起的可能。
  还有。
  朵颜三卫。
  这个因屡受鞑靼、瓦剌的侵袭而与国朝交好,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屡屡南下犯边。
  时叛时附。
  白眼狼!
  如果让其找到雄霸草原的机会,于国朝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牟指挥使向王守仁展现了锦衣卫细作的强悍能力,紧接着,就讲述起锦衣卫无孔不入的线报能力。
  “大元帅,因达延汗对属下的吝啬,鞑靼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但达延汗对儿子们的慷慨,使得鞑靼汗室内部,同样有着巨大的矛盾。”
  牟指挥使再次放出重大信息,继续道:“鞑靼汗室之中,有本事的,仅有统一草原的达延汗一人,真正撑起鞑靼的,实际上是鞑靼大祭司兼小王子部丞相达尔哈特,和鞑靼第一勇士巴图尔。
  不过。
  达延汗此人,在坐稳鞑靼汗位后,越发变得多疑好嫉,易受谗言。
  尤其,易受枕边人的影响。
  达延汗的可敦(大汗正妻)满都海,原本是鞑靼上任大汗满都鲁的小哈屯(侧夫人)。
  但其自小武艺高强,才能出众。
  满都海在丈夫死后,又嫁于达延汗,凭借着其出色能力,和其父的支持,帮助达延汗力挽狂澜,辅佐达延汗扭转了鞑靼近百年的混乱局面。
  在鞑靼人口中,满都海的功绩,可以与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相提并论。
  达延汗的前七个儿子,皆是满都海所生。
  可惜。
  满都海比达延汗整整大了二十六岁。
  在达延汗精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满都海已然年老色衰,不能再伺达延汗于榻前。
  而且。
  达延汗的长子图鲁博罗特和次子乌鲁斯博罗特,这对孪生兄弟诞生之日存疑。
  达延汗得到鞑靼大汗位时,方才七岁。
  鞑靼汗室对外说,图鲁博罗特、乌鲁斯博罗特是在达延汗登上汗位三年后出生的,因先天体弱多病,直到三岁时,才能在人前露面。
  但两个五尺身长的孩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三岁。
  退一万步讲。
  达延汗继汗位时仅七岁,三年,也不过十岁。
  十岁就能与满都海生子,还是,一胎双子,古往今来,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也是罕见至极。
  鞑靼之内,始终有种传言,说图鲁博罗特、乌鲁斯博罗特是上任大汗满都鲁遗腹子的传说。
  不管怎样。
  达延汗又有了两個年轻、美丽的小哈屯。
  苏密尔哈屯、古实哈屯。
  达延汗走到哪,两个小哈屯就跟到哪,日日夜夜在一起。
  两个小哈屯要什么,达延汗就给什么,两个小哈屯说什么,达延汗就信什么。
  把达延汗迷的神魂颠倒。
  而达延汗诸子关系,亦是不太和睦。
  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许是应了那句先天体弱的话,沉疴在身。
  根据锦衣卫的探查,图鲁博罗特的身体状况堪忧,说不定,等不到继承汗位,就会死在达延汗的前面。
  达延汗次子乌鲁斯博罗特,倒是魁梧奇伟,在鞑靼中,有着“类父”名号。
  不过。
  乌鲁斯博罗特性格暴虐,就是在草原上骑着马,看着哪个鞑靼人不顺眼,都能一马鞭抽过去。
  而且,乌鲁斯博罗特爱饮酒,醉酒后,会更加暴虐,对属下和亲卫非打即骂,偶尔,还会失手杀人。
  鞑靼人,虽有爱慕强者的本性,但这种残暴亲王,却是怎么也慕不起来。
  乌鲁斯博罗特在俺答部为俺答王,其属下和亲卫,对乌鲁斯博罗特可谓是怨气满腹。
  碍于达延汗及鞑靼汗室的威严,只能一忍再忍。
  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也就是鞑靼吉嚢王,不论是头脑,还是勇武,在鞑靼人中,都不是太出众。
  但是。
  根据锦衣卫细作的探查,巴尔斯博罗特,却是达延汗诸子中,野心最大的儿子。
  草原上,吉嚢部落,与俺答部落接壤,巴尔斯博罗特吉嚢王,暗中命令属下和部落牧民,不断侵占乌鲁斯博罗特俺答王部落的草地、河流。
  俺答王,数次去寻吉嚢王要说法,吉嚢王全部躲着不见。
  是个懂隐忍,心又黑的人。
  俺答王数次将此事上报达延汗,但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鞑靼俺答部对吉嚢部,积怨已深。
  倘若大元帅愿予我一百万两黄金,让我离间达延汗、达尔哈特和巴图尔君臣;
  让我离间达延汗、图鲁博罗特、乌鲁斯博罗特父子;
  让我离间乌鲁斯博罗特、巴尔斯博罗特兄弟,让他们彼此离心,势必能让鞑靼内部自相残杀。
  若是此时天巡军再趁乱攻击鞑靼吉嚢部,鞑靼小王子部,鞑靼俺答部,绝对无法或不会提供支援。”
  草原。
  比不上国朝。
  但狗屁倒灶的事却一点不少。
  鞑靼内部,矛盾重重。
  锦衣卫,虽然很难进行反间行径,但是离间,操作性却是很大。
  牟指挥使也是狮子大张口,张嘴就是一百万两黄金,充作锦衣卫离间鞑靼的花费。
  都赶上军方买锦衣卫在鞑靼所有细作的命钱了。
  当然。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牟指挥使也没想真能拿到一百万两黄金的军费,等待着王守仁讨价还价。
  心里估算,大概有个六、七十万两黄金,就能勉强完成离间鞑靼,让小王子部、俺答部,不对吉嚢部增援的作用。
  能拿到八十万两黄金军费,就是锦衣卫的胜利!
  “可以!”
  王守仁点点头道。
  没有丝毫犹豫,将离间鞑靼的事敲定。
  “大元帅别觉得多,这都……嗯?”
  牟指挥使摆出讨价还价的架势,准备好好唇枪舌战一番,说着说着,就愣了。
  “您同意了?”
  “嗯!”
  王守仁目光清澈道。
  一千万两纹银的买命钱,军方都花了。
  不在乎再多花一百万两黄金,去离间鞑靼,去保证鞑靼吉嚢部死无葬身之地了。
  陛下划拨军方的一万三千万两纹银军费,自此,已去一万一千万两纹银。
  留有两千万两纹银,正好,让天巡军军饷无忧。
  所有,都是那么刚刚好。
  这场北征。
  作为大元帅,他做出了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就交给天命了!
  “大元帅必胜!”
  “天巡军必胜!”
  牟指挥使激动到难以自抑,吼声道。
  军方这个大腿,锦衣卫,抱定了!
  兴奋之下。
  是无尽的感动。
  一百万两黄金。
  连怎么花费都没问一句。
  这对锦衣卫是何等的信任。
  沉甸甸的。
  细作、离间这些事,王守仁不太懂,也不想去多说、多问什么,只是觉得,能用黄金、白银解决的事,是战场上最为简单和赚的事。
  隐蔽战线安排完毕,王守仁饮尽碗中酒,便准备起身离去,没想到,却被牟指挥使叫住了。
  “大元帅,且慢走。”
  “嗯?”
  王守仁站住脚,既疑惑又好奇看着牟指挥使,难道,锦衣卫在鞑靼中,还有别的动作?
  “与鞑靼无关,是国朝内的事,准确说,是军方内的事。”
  牟指挥使摇摇头,再次从胸口位置拿出一物。
  是一道黄绢,看那织锦工艺,显然,不是普通人的东西。
  是皇家之物。
  在黄绢展开后,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人名,密密麻麻的,怕是有上百个。
  王守仁瞳孔微缩,在诸多人名之后,是皇帝玉玺加盖的玺印。
  “这是陛下的密旨,大元帅请看!”
  牟指挥使传达圣旨,介绍道:“这道密旨是陛下早就拟好的,未经过内阁,是道中旨。
  陛下圣喻,在天巡军北上前夕,将之秘密转达给您,现在,想来是时候了。”
  天巡军的粮草、军械等后勤辎重之物,皆已准备就绪,马上,就要向陛下递交北征奏疏。
  王守仁点点头,接过密旨,看着旨上的名字,没什么规律,却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靖远伯王宪!”
  “参将张鈥!”
  “千总石琅!”
  “千总徐无忌!”
  “百总曹万方!”
  “百总杨康!”
  “……”
  靖远伯爵。
  是国朝以战功封爵的文臣王骥的爵位。
  国朝至今,仅有两个以战功封爵的文臣。
  一,是靖远伯王骥,二,是威宁伯王越。
  时人称之为“二王伯爵”。
  正统七年,英宗封王骥为靖远伯,予世券。
  自此。
  靖远伯子代承袭。
  及至今日,王宪已是第四代靖远伯,在成化十九年袭的爵。
  在天巡军中,任一营参将。
  参将。
  是国朝军队的高级将领,在天巡军中,直接掌握着一个大营,三千人的兵力。
  王守仁博闻强记,对天巡军参将们的名字,是非常清楚的。
  这王宪,是弘治三年的进士,历任阜平、滑县知县,后召拜监察御史,巡按苏州、松江。
  却不知怎的,在陛下欲起兵北征后,王宪请求离开了都察院,离开了朝廷,来到了天巡军中。
  或许是其祖的遗泽,其军事能力着实不凡,被仇钺大将军任命为参将。
  领了一营骑兵。
  而张鈥。
  王守仁更加熟悉一些。
  此人乃是国朝勋戚,与英国公有旧。
  在前些日子,王守仁曾见过英国公与张鈥交谈,但他不是好奇心很重的人,自然不会去过问。
  听说。
  是英国公府张家的旁系。
  但具体是张家哪支的就不太清楚了。
  能力不错。
  同样在仇大将军麾下一个骑兵大营为将。
  而诸如千总、百总的这些人,王守仁有印象,但不多。
  至于过往,完全不了解。
  “南宫复辟!”
  牟指挥使提醒道。
  南宫复辟。
  又称夺门之变。
  景泰皇帝时期,武将石亨,文臣徐有贞、杨善、王骥,太监曹吉祥,勋戚张軏等人,拥戴南宫太上皇朱祁镇复位的政变。
  英宗皇帝,就成了一部二十一史,唯一一个,当了太上皇又自降为皇帝的存在。
  此时被提起。
  显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密旨上的名字,王宪,张鈥等人,正是夺门之变功臣王骥、张軏等人的后代。
  但是。
  夺门之变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该对夺门之变功臣赏的,英宗皇帝早就赏过了,陛下作为英宗皇帝曾孙,再行赏赐,略微无礼。
  要是惩罚这些夺门之变功臣的后代,又没什么道理,有几分莫须有的意味。
  毕竟,景泰皇帝无子嗣,成化皇帝作为侄儿,还为皇叔平了反,虽说依然没让景泰皇帝入太庙吧,但该做的,基本也都做了。
  “陛下不会莫须有诛杀臣民。”
  牟指挥使神色肃穆,又取出一册账本,冷声道:“这是这些人所干的好事!”
  账本翻看。
  名在首位的,就是靖远伯王宪。
  在阜平、滑县为知县时,与地方大族勾结,强抢民女,欺压良民,为虎作伥。
  在拜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苏州、松江时,大肆收受两地官吏贿赂,在考核吏治时,为地方官吏弄虚作假,审理大案时,无关证据,以大案双方,谁奉上的银子多,就以谁对。
  苏州曾有一大案,由王宪审理,苦主家贫,未能奉上银子。
  王宪不仅判了那个奸而后杀的大族子无罪,还以诬陷之罪,将苦主送入大牢,那家大族略使手段,就让苦主冤死在大牢中。
  诸如此类,罄竹难书。
  而那参将张鈥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张玉之子,定兴王张辅之弟张軏,因夺门之变被封太平侯。
  然太平侯仅袭了一代,张軏之子张瑾在成化皇帝时,就以骄淫不道被革爵。
  张鈥,作为张瑾之孙,虽然没了爵位继承,但也是国朝勋戚之一。
  论起辈分,是英国公张懋的侄孙,与英国公府的关系,仍算亲近。
  靠着能力和英国公府,张鈥在国朝诸军中如鱼得水,贪墨军饷、吃空饷无数。
  石琅、徐无忌、曹万方等人,也是罪名累累,罪无可恕。
  直到不久前,被锦衣卫查了出来,呈报于陛下。
  事实证明。
  为害国朝的那些人没变,只是变老了,或者延及子孙罢了。
  陛下欲杀之,但北征在即,恐于军心不利。
  “大元帅,陛下圣喻,请让这些国之蠱虫,在大战之中自然死去!”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