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七十二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小说:从妖魔水浒开始 作者:白水郎 更新时间:2024-05-05 02:02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剿匪,有兵不行,有粮也不行,有兵还要有粮,这才能驱使那群丘八。
  当兵吃粮,拿饷卖命。
  天经地义!
  清风寨有兵,但不多。
  乡下的土财主,有粮,其实愿意拿出来的也不多。
  各方合力拧成一股,才有剿匪的可能。
  当然,上任知寨借剿匪的名义,收了几十年的税,彻底让清风寨周边的百姓破了家,从而导致三山彻底发展了起来。
  人都拿了钱升官走了,骂他“狗官”也无用。
  论养寇,大怂朝的官员才是真正的行家。
  曹杰有心一番探查,果然找到了那个刘高。
  这刘高倒也不算是本地乡绅,他因中了秀才,又屡试不第,于是娶了清风山下王大善人家的闺女。
  如今买官盛行,王大善人便捐了好大一笔钱粮,为女婿谋取清风山文知寨的官职。
  也想和那上任知寨一样,来发上一笔横财。
  谁承想,被武松捷足先登,官职、钱财两空。
  新知寨要剿匪,各地乡绅再度齐聚清风寨。
  对于剿匪,他们其实并不愿意。
  民间有句话说得好: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土匪掠夺时像用宽齿的梳子梳理一样,不能将所有值钱物品都搜刮走,百姓还能留下一些东西。
  官兵掠夺时则像使用细齿的篦子一样,会尽可能地搜刮走所有值钱物品,给百姓留下很少的东西。
  剿匪,不管成不成功,小地主都要破财。
  有上次接风宴愉快地交流,一众乡绅客套一番,武松还是坐了主席,花荣左手落座,其他众人也按秩序入座。
  “各位高邻,说句不中听的话,我和花将军可是个穷官啊,上司拨付的那点经费,牙缝也塞不满,可我们还得与清风山的贼人相斗,保护一方百姓平安。
  军营之中,早已是寅吃卯粮、捉襟见肘了,我和花将军又是极爱面子之人,不忍心学其他一些军营的做派,压榨乡亲、欺凌良善,我们也只好向各位高邻伸手要饭吃了。”
  先礼后兵,在座的都是地主,有一个算一个,谁没逼死几个破落户。
  全杀了可能会有无辜,但是十個杀九个,绝对有漏网之鱼。
  武松压榨他们,也是心安理得。
  花荣做了多年的武知寨,虽然不管粮草经费的事,但没吃过猪肉,哪里没见过猪跑,配合武松道:
  “清风山的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你们也不想哪天在家里坐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清风山的三个吃人魔头就下了山,将你们妻女掳上山去,奸淫掳掠后,还被剜了心肝做成醒酒汤吧!”
  说起那清风山的三位大王,在场所有人都齐齐打了个哆嗦。
  二龙山只劫财,桃花山还挺讲道理。
  这清风山,那真就是魔窟了。
  “知寨大人,剿匪我等自然愿意!”
  王大善人的祖坟就在清风山下,他家的田地自然也在那一片,如今那地方去不得,资产都缩水了好几成。
  若是剿匪,他是第一个愿意的。
  不过,人都是贪婪的,若是既剿了匪,又不用出钱粮,要是还能赚点,岂不妙哉。
  众人在大厅里商议,那刘高朝着武松一阵暗示,去了后面书房。
  “知寨大人,小人刘高,乃是王大官人的女婿。”
  “你有何事?快点说来。”
  刘高心中一阵抽搐,这官职本是他的啊!竟让一个嘴上无毛的小子得了!
  “王大官人愿配合大人,拿出粮食八百石资助剿匪。”
  “好!王员外心忧百姓,端的是乡绅的表率。”
  刘高苦笑一声,解释道:“大人,各地山贼为祸多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大人若是剿匪捐粮,各个庄子顶多也就捐个几十石。”
  “嗯?”武松不是傻子,一听就知道这刘高的意思了,皮笑肉不笑道:“王员外做了这个表率,领了好头,若能捐到足够的钱粮,我自然不会亏待了他。”
  “有大人这句话,小人便知道怎么做了。第一批三百石,明日便能送到,想来有王大官人做表率,其他乡绅也必然慷慨解囊。大人也有钱粮去剿匪了。”
  “好!剿匪成功,有你们翁婿的功劳。”
  望着刘高的背影,武松冷笑了一声,暗道:果然如同哥哥所料,这都是群吃人不吐骨头的……
  当刘高将认捐八百石的消息一公布,大厅里一阵沸腾。
  有人背叛了阶层,没得办法,有认捐了三百石,有认捐了两百石……
  人家手里有兵,剿不了那清风山,还找不到由头剿了你个庄子。
  这年头,真特么官逼民反啊!
  ‘回去加租子,把今天失去的补回来。’
  一众乡绅苦着脸离开了清风寨,直到最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久久不愿离开。
  “老丈,怎不回去?”
  老丈朝着武松一拜,哽咽道:“知寨大人,小老儿乃是桃花村的刘氏家主。”
  “原来是刘太公。”
  “不敢称作太公……唉!知寨大人要剿匪,小老儿自当鼎力相助。可……可……”
  刘太公捶胸顿足,竟然双膝跪了下来:“都说有个蔡相公在变法,搞什么方田令。大户的田越方越少,小户的田越方越多。小户活不下去,要么投献做佃户,要么逃去深山里。
  我刘家也被多多方田,随便划几片山林,都说是我家的良田,要收好大的税。
  便是县衙里没靠山的大户,也得破家逃亡了。
  我刘家也活不下去了啊!”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本意是好的,就是防止隐田逃税,增加国家税收。
  蔡京上台之后,立即重启方田,说白了就是清查田亩。地方官为了政绩,指着荒山说是旱田,指着河滩说是水田,强行登记在老百姓名下。
  于是乎,全国大乱,就连实力不够的地主,都被逼得舍弃家业逃跑。
  这桃花山下桃花村的刘氏,就是受此盘剥的小地主。
  他这个小地主,家里真的没余粮了。
  武松不是不近人情的狠人,他的狠只是针对那些贪官污吏,坏透了心的贼人。
  将刘太公扶起,武松柔声道:“我不是那些贪官,你若真无粮,不捐也没什么。”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团结可以团结的。
  武松悟了!
  刘太公热泪滚滚,捂住武松的手,哽咽道:“大人……活青天啊!”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