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73章军队扩编

小说:吕宋风云 作者:葡萄无牙 更新时间:2024-08-01 05:38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1865年,5月底。
  郑国辉一行乘坐英吉利火轮船自津门而下,途经威海停了一天,继而沿海岸线而南下,全程仅用4天便抵达沪海。
  旋即换乘帆船,仅用半日时间,便登陆通州城老巢,三叔李鹤章在此受到了隆重而高规格的欢迎,通州府官员殷勤备至。
  郑国辉在这里发号施令,在整个苏北通州,淮安,徐州,皖北招募五千精壮,迅速扩编军队。
  要求识字者为先,力能举起80斤石锁,由军中派员核查优中选优,各地府县协助招募,此乃军机大事,不得有误。
  另即刻调动船队,第一批拟调动崇明岛四千屯民,送往金陵城完成装备换装,编组,整训,并且与招募的精壮混编成军。
  隔上一个月
  第二批拟调动崇明岛屯民三千余人,依然送往金陵城,完成上述改编,陆续编入绿营兵中。
  恭亲王奕訢给了六副空白的正四品防守尉官牌告身,可以任由郑国辉安插亲信,那他自然就不客气了。
  这6人中,分别是原千总衔郑守中(注;十一叔),晋正四品通州城防守尉。率领1200兵丁驻防通州府城。
  原千总官郑家宝,(注;副将)晋正四品淮安府防守尉,率领2000兵丁驻防淮安城。
  原千总官何汝霖,(注;副将)晋正四品徐州府防守尉,率领2500兵丁,500精骑驻防徐州府城。
  这里是抗击捻军匪乱的前线,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500马队,全都加强在了徐州城中。
  原把总官郑守业(注;四叔)晋正四品江宁府防守尉,率领4500兵丁,300精骑驻防江宁府城。
  原把总官胡祖清,(注;亲兵队长)晋正四品维扬府防守尉,率领1500兵丁,驻防维扬府城。
  原把总官董焕章(注;妹夫)晋正四品镇江府防守尉,率领1500兵丁驻防江宁府城。
  以上这6名防守尉,统兵总计15200余人,负责严密守护江北各府县,严防捻匪南下,烧杀掳掠乡里。
  郑国辉在江南各府另有驻军2000余人,分别以千总衔军官统帅,来自江南副将率领的江宁协兵力。
  这包括淮军吴长庆所部调离常州府后,派遣进入常州府镇守的800余兵,进入姑苏府的1200余兵力。
  加之江宁协所属军官训练团(注;取消金陵讲武堂名头,以训练团代替,避免过于敏感),骡马辎重团,水兵营,城防营等数千兵力。
  整编之后,所属兵力已超过2万人。
  郑国辉以江南副将兼江南招讨使之名,由兵部行文下发,名正言顺的扩军并将势力安插到全省各地,实力随之猛涨。
  由于军中官兵比较高,再加上300余名第一期的金陵讲武堂学员毕业,按照将军大人命令,全部投入扩编的绿营军中。
  应付起这次大扩编,显得游刃有余。
  计划以原有的8000人军队老底子为骨干,抽调4000余人打散,编入新扩编的军队中。
  这在新编的绿营军中约占三成多,另以抽掉的4000余名崇明岛屯民,占据三成多,组成了新扩编军队的主体。
  再加上新招募的5000青年精壮,占据三成半多,以金陵讲武堂学员为基层军官,各地驻扎部队由此混编而成。
  驻扎军队以4~500人为一营,这其中;
  徐州府部署六营兵力,5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总计3000人。
  由徐州府防守尉何汝霖统帅,此人是郑国辉的老底子,打仗悍勇不失精明,更兼之忠心耿耿,是放在第一线最好的人选。
  淮安府部署五营兵力,400人为一营,总计2000人。
  淮安府防守尉郑家宝也是跟随多年的老人,郑氏远房族亲,大小身经百余战,是个机敏过人的将领。
  北方有这两個身经百战的将领顶着,加上郑国辉亲自坐镇金陵城,随时可以率领机动兵力乘船北上驰援,可保江南省稳如泰山。
  所以在其他的各府防守尉中,郑国辉大肆提拔族人亲信,要的不是能力有多出色,关键是忠心可靠,执行命令不会打马虎眼。
  命令下达后,从南到北都动了起来。
  崇明岛上
  部署完了相关事宜后,隔了几天,郑国辉亲自陪着李鹤章登上了崇明岛,当船停靠到光明镇码头时。
  眼前船帆如云的景象,已经让李鹤章瞪大了眼睛,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万万没想到
  当座船从长江航道转入内河道,一路行来都是无边无际碧绿的芦苇荡。
  到了河岔口,眼前豁然开朗。
  光明镇上成片的建筑倒不稀奇,河码头边停泊着数十艘大船,其中竟然还有四艘西洋大帆船,比其他的千石福船高出了一大截。
  河边码头上人潮汹涌,很多屯民精壮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排队上船。
  他们即将跟随船队前往金陵整编,获得可以光明正大做人的机会,当兵吃饷,那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踏上码头栈桥
  随身亲兵一声“将军大人到……”,引来众人纷纷瞩目。
  正在等待上船的屯民纷纷跪伏在地,连连叩首不已,看过来的眼光满是炙热。
  将军大人如同再造之恩,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屯民的心中。
  吃谁的粮,拿谁的饷,那么就忠于谁,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免礼,继续装船吧。”郑国辉神情和蔼的一挥手,带着李鹤章顺着码头栈桥一路向前行去。
  路上所遇的屯民划水般的向两边分开,欢呼声不绝于耳,纷纷就地跪拜。
  不知不觉中
  李鹤章已经落后郑国辉一步,凸显后者的主人地位。
  一路频频挥手,在进入土城后方才歇了下来,入议事厅奉茶歇息片刻。
  李鹤章是个经验极丰富的官吏,善于见微知著,眼前看到的一切都让他新鲜和振奋,到处潜藏着涌动的活力。
  尤其是屯民们脸色红润,身体强壮,眼中散发着对未来新生活的渴望光芒,与那些眼神呆滞,麻木的灾区流民形成鲜明反差。
  喝了两口茶后,李鹤章便问道;“静海,这里果然如你所述,当真令我大开眼界,民众士气高涨,这是如何做到?”
  “全岛各屯皆为军事化管理,日常农耕之余,尚需练兵识字,务必使其不得闲暇,免生是非。”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多人教导识字,岂不太过奢侈?”
  “呵呵,没有多少开支。只是每月给教书的屯民多加粟米一斗,大树下,打谷场因陋就简,主要教授《千字文》,能够认得会写即可。”
  “啧啧啧……如此教授之法,果然是新奇。”
  “具体效果如何?仙侪先生可自寻答案。”郑国辉笑着站起身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端的是礼敬有加。
  李鹤章放下手中的茶盏,抱拳回礼,两人一前一后出了议事厅。
  议事厅外面
  50多名荷枪实弹的骑兵已经准备好了,手下人将几匹马牵过来,郑国辉与李鹤章及随从纷纷翻身上马,随着骑兵队一起冲了出去。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