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0367章 中关村的创业者

小说:重生科技狂人 作者:杰奏 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你的意思是,这个流水号是个无规律无意义的组合,只是用来标识每张居民身份证的唯一性,一旦发生遗失之类的意外情况,在数据库空间之内做个对应状态的标注。 ”倪光南很快明白了唐焕的意思。
    “是这样。”唐焕点了点头,“如说八位数字和字母进行组合的设定,容量是62的八次方,算排除掉容易和数字0混淆的大小写字母o之类的组合,可供使用的流水仍然极其可观,足以应付挂失、换证等等情况了。而且这个流水,又不是不能通过增加长度进行升级。”
    “8位的流水号,加状态标注,每条身份证记录要增加至少9个字节,算初期只有1亿人办证的话,也要额外增加900mb的存储容量。”倪光南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后,不仅眼睛有些发直。
    原本时空里的几十年后,仅个人电脑所用的硬盘随随便便能达到几百gb,甚至tb,企业领域的存储系统更是视tb为家常便饭,但现在还是用mb精打细算的阶段。
    所以,倪光南感觉,如此轻易地嘴唇一碰下嘴唇,便增加了两个数据项目,多了这笔资源开销,是否值得,一时之间还真不好权衡。
    唐焕瞧了几眼倪光南,心说硬盘的磁头技术确实是一个必须提前攻克的难关,要不然硬盘容量不过gb大关,应用起来总是束手束脚。
    “好了,你不要当管家算来算去了,居民身份证这个项目真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又不可能免费,你操心那么多没有必要。这个还不算完,我们接着讨论居民身份证这个显示含义的号码。” 唐焕摆了摆手,打算继续扩展居民身份证的话题。
    “毕竟不同于普通的信息处理系统,居民身份证的设计要想得长远一些。所以,只用两位数字记录年份。现在所节省下来的貌似冗余的资源,和2000年到来之际,进行系统升级所需要的资源开销相,未必划算。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最后三位的顺序号,提供的信息空间不够,必定会造成居民身份证号码的重复。不信的话,你们去实地采集样本调研。”
    倪光南飞快地记录下唐焕所说的要点。然后叹了一口气,“这个方案,怎么在你的点评下,如此错漏百出呢!”
    “因为这是原本时空里草根们各种办事跑断腿的心酸总结。”唐焕暗自嘀咕了一句后,大言不惭地说道“这是项目经验,不是旁人随随便便能学到的。”
    “确实如此。”原本十分佩服唐焕技术造诣的倪光南,感觉这个理由顺理成章,于是心悦诚服地连连点头。
    唐焕稍微沉吟了一下,“现在国内对于科技人员经商的争议还是很大的,你这位典型人物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能太过锋芒毕露了,所以提建议的同时,你的直肠子脾气也要收一收,不能忘了团结人。”
    见倪光南虚心受教,唐焕笑了笑,“事实,国家的信息化工程当,编码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做好了,整个系统运转流畅高效。节约资源;反之则劳民伤财,成了面子工程。个人要有居民身份证,企业也少不了类似的证件,但其头会有不止一个管事的婆婆。如工商、税务部门等。如果这些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自成山头,连最基本的编码也无法互通的话,对于国家层面而言,实际是信息孤岛了。”
    说到这里,唐焕笑了笑,“你可以在报告里多讨论一下。希望能少走弯路吧。”
    可以说,唐焕在国大陆一直尽量保持着低调,技术等方面的发声,一般都是假借倪光南等人止口。
    居民身份证这个项目,唐焕希望一次性做到完美,让大众得到方便,这才如此费尽心机地和倪光南讨论。
    见对方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意图,唐焕长出了一口气,不免心暗自高兴,这也算是功德一件了吧。
    除了过问这两个已经到手的,雇主为国家的大项目之外,唐焕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关村这个未来几年必将势力大发展的潜力地盘。
    事实,关村的科技人员面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序幕,早于1980年便被拉开了。当年10月23日,此前曾经两次到美国硅谷参观考察的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与6名科技人员一起,在燕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成立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这是关村地区第一个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的、面向市场需求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的民营科技机构。
    这些民营科技企业实行了以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四自原则”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试验探索,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不过,科技人员“从商”的行为也备受争议,这也算是不可回避的时代特色了。
    在大大小小的年底联谊聚会,唐焕除了再次和陈春先这些国硅谷先行者们,探讨it这个高科技行业如何才能适应国情地接地气发展之外,还特别留意收集了一下原本时空里,很快会浮出水面的“两通两海”——四通公司、信通公司、科海公司、京海公司,这四家极具代表性的关村龙头企业的相关人等情况,只不过他们对外界而言还有些默默无闻。
    毫不夸张地说,唐焕在这些场合受到了热情的追捧,其一大原因是,他设立的“技术开发基金”——这块用以支持社会的项目开发的唐僧肉,实在太具吸引力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对这个基金提出使用申请,这实际相当于美国硅谷那边大行其道的风险投资,只不过没用如此不接地气的洋气名字罢了。
    当下阶段,有个三五万元的资金启动,民营科技公司可以开张了,而以唐大老板这个天使投资人的雄厚财力,几乎可以做到有求必应,只不过他没有那么冤大头罢了。
    毕竟。唐焕还是需要顾及一下自己的商人身份,算要做散财童子,扔出去的钱也要听到响声,对于求门来的人。不可避免地要挑挑拣拣一番,如那些还想搞汉卡的重复项目,直接无视掉了。
    即便不少人失望而归,但唐焕收到的申请依然络绎不绝,这也和目前的大环境有关。
    _革结束后。国家领导人希望科院尽快地搞一些能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成果出来。
    但是,科学家们的想法与此相反,他们认为由于被_革耽误了10年,国的基础科学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拉大了很多,因此应该先去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甚至在领导人找了一些科学家座谈,提出科研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后,科学家们的反应依然较冷淡。
    这些学者们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可科院的管理机关则较着急了,因为如果出不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果,国家给科院的经费很可能会被削减。到时候要陷入恶性循环了。
    所以,科院的管理层,很愿意看到治下的科技人员走向市场,并且也在不断地推动此事。
    迎来送往当,总算在唐焕面前出现了一个大有名头的人物,原本时空里的京海公司创始人王洪德。
    “如果能从唐先生这里得到支持,不用等到过年,我愿意放弃公职,出来创业。”寒暄过后的王洪德,语气里带着一种铿锵有力。
    听了这话。唐焕不禁有些好,“实话实说,王工如此果决的表态,实在不多见啊。”
    “没办法。这也是现实逼得我如此选择。”王洪德苦笑一声后,坦诚地回答。
    王洪德是计算所里负责机房建设的工程师,职务为计算所第四研究室供电空调系统组长。不过现在他已经被停职了,正在接受调查,原因是知青社事件。
    大型计算机的娇气,是众所周知的。要温度、要湿度、要抗干扰、要净化,还有接地系统等等。
    买入了这些设备的单位,都要为它建一个“鸡窝”,可国内机房装备技术研究领域仍有大片空白,于是纷纷来计算所咨询有关机房建设的问题。以协助搞好计算机抗干扰系统、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开发,而王洪德正是这个方面的专家。
    计算所有一个为解决知青业问题而成立的知青社,王洪德作为该社的顾问,为他们介绍了很多机房工程的活儿。
    现阶段,知青业的形势很严峻,国家甚至为此出台一个政策,如果一个单位的用工例有百分之六十为知青,那免除营业税。
    很多单位为了享受这个待遇,特意用各种法子钻空子,如每个月给知青20块钱,而对方也不用班,单位只为了撑到这个用工例,节省下的税款直接把这个损失弥补回来了。
    计算所的知青社,其成员主要是那些教授和专家的孩子,返城后只能靠搬砖、运砂石、做清洁之类的笨重工作赚取微薄的收入。
    一心想帮助这些知青的王洪德,办了一个培训班,由其做机房设备的设计,让计算所工厂生产,再指导知青社的成员组装。
    如此一来,既推广了技术,验证了大型机房技术的应用前景,又为国家节省了外汇、还改善了知青们的生活条件,可谓一举数得了。
    因为现阶段全国下涌动着计算机的热潮,所以知青社的效益十分可观,一年赚了60多万元,知青们的月工资从20 几元涨到了90 元,但做为知青社顾问的王洪德则一直分未取。
    支持知青社从事技术工作,服务社会,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尤其这60多万元,数目在目前可是很惊人的。
    结果王洪德个人不但没有因此受益,还被打落了尘埃,落了一个“停止工作、接受检查”的下场。
    同时,为了查明他是否在这里有经济犯罪行为,海_淀区工商局以”非法经营、投机倒把”为名对他进行调查,科院和计算所的纪检部门也派人前来调查。
    对此,王洪德心的委屈可想而知。在他看来,自己不但为知青事业出了力,还给单位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说是两全其美也不为过了,但却被单位如此不信任。
    至此,王洪德心萌生退意,不想在计算所继续呆下去了。
    另外,王洪德也考虑到自己已经46岁了,在学术方面可能不会再有多大的作为了。同时,他又看到,目前的机房工程具有巨大的市场。
    如果抓住这个机会,离开计算所,跳出这个不愉快的环境,出去办公司,正好可以大干一番,成自己的事业,
    王洪德目前的状态,可以概括为“欲干不能、欲罢不忍”。
    正当他思想进行激烈的斗争,举棋不定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唐焕这个天使投资人,直言对方财力雄厚,和科院合作颇多,加有亲戚在这里工作,算得一个知根知底的可信任之人,不如去看看能否找到一个创业的机遇。
    唐焕听完对方的遭遇,看着郁郁不得志的对方,淡淡一笑,倒了一杯茶水递了过去,“王工,按理来说,你我年长,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开解你的。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句,时代正在变革,处于其的个体,还是努力向前看为好。”
    “你说的有道理。”王洪德坦然地点了点头,“我有心出来创业,可是找不到启动资金的来源。”
    “没关系,你都找到我这里来了,自然会有解决之道。”唐焕宽慰地摆了摆手,同时心里暗自嘀咕,冲着原本时空里科海公司这个关村四巨头之一的成,自己也会不吝出手的。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