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十七章 新郑有变

小说:周始皇 作者:或与白 更新时间:2016-01-18 22:17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一阵秋风扫落叶而过,地面上又多了一片金黄。
  这里是北国,临淄齐宫,所以秋天要比新郑早上那么一点点。
  这些天齐宫之内的争论,已经从出不出兵,转变为究竟是出兵和魏国一起攻打韩国,还是攻打魏国。
  由于魏侯的自大,魏国使者也在路上跑的慢的很,以至于魏侯号召天下诸侯襄助周室,共同讨伐攻打洛阳之韩国的倡议书,竟比韩国的求救书要晚了许多天才到。
  号召天下共同扶助周室,那可是齐桓晋文之举,魏侯又怎甘落后?所以收到魏侯亲笔书信的,可不仅仅是齐国,所有的诸侯主都收到了,只是大家都在犹豫。
  而齐国朝堂之上,自收到魏侯的书信之后,原先反对出兵的一派,便迅速改为支持出兵,不过是与魏国一道打韩国。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天子是不是被魏侯挟持,那可只是韩侯一家之言,大家都没有收到天子的求救信,而韩国攻打洛阳,却可以说是大家亲眼所见,所以,为了彰显齐国乃是继承齐桓霸业,齐国应该出兵攻打新郑,若是抢在魏军之前攻破新郑一门,那齐国便具备了再次一霸天下的第一步基石了。
  另一派依旧是希望首先攻打魏军,因为他们相信周天子是被魏侯挟持的,原因也很简单,这要求天下诸侯攻打逆韩的书信是魏侯写的,而不是周天子写的,明明是周天子的洛阳被攻,他周天子还没求救,还没提要求,怎么就由魏侯来提出了?韩军可没有攻打安邑啊。并且,这一派还说了,若是现在真个出兵一同攻打韩国,那便是应了魏国号召,齐国以后便矮魏国一头了。所以,必须先将天子“解救”出来,抓在自己手中,方能显示自己大义。
  朝堂之上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天了,两派是谁也不让谁,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便是有些中间派,也是今天赞同这一方,明天赞同另一方,齐国这些时暂无任何内忧外患,所以,这种争论纯粹是闲出来的。
  不过齐侯就不怎么开心了,虽为君侯,齐侯也没那么大权力乾纲独断,或者说,齐侯自己内心还在犹豫,到底如何。
  然而就在这个秋风开始凌厉的日子里,齐侯的步子却格外轻快。
  因为,今天他就要下决定了。
  在一群寺人的陪伴下,齐侯昂首迈步走入了殿堂。此时,殿堂之内,早已赶到的群臣又开始了争吵,前一天输了气势的可是回去后想了一晚上,今儿个一定要夺回阵脚,于是,这君侯还未到,殿堂里已经硝烟味十足。或许,争论已经成了一些臣子的乐趣了。
  但君侯总还是要拜的,所以随着齐侯的迈步走入,殿堂内渐渐安静了下来。
  三呼之后,便听见齐侯笑道,“诸卿勿需再争,出兵一事,孤意已决。”
  说到此,齐侯顿了顿,笑着看向下方。看起来齐侯的心情很不错。
  群臣顿时哑然,齐刷刷望向了他们的君侯。
  非常满意群臣的表现,齐侯接着道,“寡人方才收到急报,秦国已出兵函谷关,故而,寡人决定,将魏侯强掳天子的罪行公告天下,同时一表我田齐誓要夺回天子,致天子还都洛阳的决心,并号召天下诸侯响应。”
  “寡人决定,亲率大军十五万,南下新郑,与魏军一绝雌雄!”
  齐侯铿锵的声音砸在殿堂之上,好一会后,放才听见群臣齐答道,“君上英明!”
  齐国君臣难得的达成了意见一致,并无一个人质疑,因为这天下每一个人都知道,秦国和魏国乃是死仇,不管秦国打的是什么旗号,只要秦国出关,必定要与魏国不死不休,所以,魏国西边有秦国复仇,中间被新郑牵制兵力,那么魏国还能多少兵力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呢?
  魏国虽以兵强而著称,但毕竟只是战国七雄之一,地盘就那么大,人口就那么多,两线作战已是其极限,何况三面用兵乎?所以,齐国上下齐刷刷打起了魏国的主意,没有一个人怀疑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国会取不到自己的利益。
  于是,齐国,这个东方大国,这部古老而又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全速转动起来了。
  而与此同时,地处北方的新兴强国——赵国,却已经开始了行动,八万大军直出邯郸,中途又汇合了两万大军,直奔中山国都灵寿城而去。趁着眼下正是天下风云骤变之际,赵国,也开始着手解决自己的心头大患——中山国了。
  这东方和北方的动静,自然是一时半会传不到新郑的,所以,新郑,还在激烈的战火之中。
  魏侯下定了决心,每隔一日,便强力攻城一番,双方的死伤人数都在急剧上升,但却没有任何一方轻言放弃。
  如陈国和曹国的一万多军队,十来日之后,便也不再只是助威和游走,也被拉上了攻城的第一线。而这些军队相对于魏军来说,战斗力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所以只参战了一天,就被打残了,气得魏侯将那两个公子叫来均是骂了一阵,周扁看在眼里却并未做声。
  韩军更是叫苦不已,城中守军已大多带伤,韩国不得已开始招揽城中游民和贱民上城头作战了。
  这些人经过简单的训练后,便被拉上了城墙,不过好在这是保家卫国,所以大家倒都还卖力卖命。同时,派往西边和北边的使者也已经趁着夜色出城了,新郑终于吃不消了,要调援军前来了,与四周的边境领土相比,显然国都更为重要。
  却不知这些个援军要多久才能到达。
  只是那些个普通韩兵几乎都没有注意到的是,不知从哪一天起,韩侯便再也没有出现在城楼上了,激烈的战斗中,大家都杀出了真火,哪里还需要国君出马鼓舞士气?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号称要守在城头的韩侯,依旧在城头上消失多久了。
  的确,不管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只要军士们进入了战争的角色,他们已经不太记得国家大义了,支持他们战斗下去的,更多的还是对生存的需求。
  所以,韩军已经不需要韩侯的鼓舞士气了。
  但韩侯是真的因此而不出现在城头上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韩宫封锁了。
  若是平常年代,韩宫封锁肯定要引起全城注目,但现在是战争年代,每日里全城人关注最多的自然是,魏军今日又攻城了,城上又死了多少人,谁家的儿郎又为国捐躯了,等等。
  而作为少数知情之一的公子武,却一直是愁眉苦脸,这些天来,公子武衣不解带的守在宫中,未出宫半步,只因为相比城外的战争,这宫中的事情要更加令他牵挂。
  韩侯,终于不行了。
  吐了几个月的血,又在激烈的战斗中坚守在城楼上多次,战斗正酣的某一天早上,韩侯终于起不了床了。
  宽大的宫殿之中,满是药草煎熬出来的气味,侍女及医师们跪倒了一地,却悄无声息,大气也不敢出一个,宫殿之外,却是一群光着上身并在胸前背后画着浓郁色彩的巫师们,在跳着祈福的舞蹈。
  远处还有厮杀的声音传来,那是城墙上下的战士们在拼命,而发出的呐喊。
  但听在韩侯的耳中却是断断续续,悠悠然的,睁开双眼,却是一片朦胧,和迷糊,想要动一下,似乎都成了奢望。难道,这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么?
  或者说,在这个时候,守卫国都的关键时刻,就要迎来生命的大限了么?
  当今韩侯韩若山,即位方才数年,其实他还可以多活几年的,只是因为周室的崛起让他感受到了威胁,但是却优柔寡断的错失了最佳时机,以至于现在不仅未能压制周室,反而成了压迫王室的罪人,而给予了魏国进攻的理由。
  这一系列事,一系列的不顺利,压在了韩侯若山的身上,加重了他的病情,终于大病来临,他再也起不了床了。
  攒了半天的劲,韩侯若山终于将脑袋转向了床边,那里正坐着他的儿子,公子武,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韩国太子。
  望着年轻的公子武,韩侯咧开嘴,微微笑了。还好,我还有儿子,不管怎样,总归是一个不错的儿子。
  于是韩侯开口了,“武,大父要去了,汝不必伤心,日后,韩国就交与汝。”
  听到大父沙哑的声音,公子武茫然的抬起头,但随即便又开始低声抽噎起来了。
  跪在这里已经有好几天了,自大父病后,按照家臣申不害的提醒,公子武放弃了在城头替大父征战,而是守在了这里。
  的确,在首倡以孝治国的周朝,虽然礼崩乐坏,但孝道还是流传下来了。
  所以,公子武一直守在了这里。
  而此时,突然听见大父说话,公子武忙跪着爬了上去,低声道,“大父不要多说话,多休养两日便会好了的。”
  与多数守在君父病床前的太子不同,公子武的心中更多的是真诚的为君父祈祷,真心希望君父能好起来。至于统治韩国,年轻的公子武还没有准备好。
  但事实终究是残酷的。
  只见韩侯努力的做出了一个笑的动作,然后低沉的声音响起,“武,大父的事,大父自己清楚。汝听大父说,朝中诸臣,韩晁老成,公孙颀睿智,可引以为重。至于魏军,想必魏侯他也知道是攻不破新郑的,不如就此低头,承认魏侯霸主之地位,并向周室谢罪,相信大父去后,周室和魏侯都不会再追究我韩国的,至于条件,就尽量由他们去吧。”
  这分明是交代后事了,公子武一下挺直了上身,急道,“大父,好生休养便是,说这些干嘛?”
  不过韩侯却似乎没听见,双眼茫然的望向房梁,接着说道,“寡人只恨,让周室小子得志,悔不该早日遣兵洛阳。我儿记好了,周室气候已成,日后只可交好,不得交恶,万万不可让那周室再寻着我韩国的罪由,不然,韩国危矣!我儿,万万切记!”
  都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韩侯若山这番话,总算是说对了,只是却不知那公子武倒是听进了没有,或者记住了没有,又或者,能记多久。
  听罢君父之言,公子武点点头,抹了把眼泪后,说道,“孩儿记住了。”
  “我儿万万切记。汝去城头看看吧,让大父自己一个人呆着。”韩侯若山说完后便闭上了双眼。
  闻声,公子武摆摆手,顿时,满殿侍女医师小心起身,倒退而去,守在了殿门口。再望望君父之后,公子武最后一个离开。
  又是两日过去,城外的魏军结束了一天的紧张攻城之后,半夜里的韩宫中,突然,数声尖锐的哭声响起。
  继承兄长君位的韩侯若山病逝了,还不足五十岁,死后谥号韩庄侯。
  次日,便立即有满城军士带上了孝布,还将白布撕成条,用木杆竖起在城墙之上,顿时白色蔓延了整个新郑城,远远的望去,如同雪花盖在城池之上一般。
  而此时,早起的魏军探子已经将新郑城的变话传回了魏营中军。
  “君上,臣下以为,必是新郑城内有变,举城戴孝,只怕多半是韩侯故去了。”听罢探子来报后,司马错便立即拱手向魏侯说道。
  的确,若是投降或者休战之类,只需竖一面白旗即可,满城白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韩侯去世了。
  想到此,魏侯点了点头,“的确只有如此,方才会满城白旗。寡人决议,立即遣使入新郑城,问明情况,以做安排。若真是韩侯死了,这战恐怕还打不下去了。”
  听见魏侯悠然道来,不无遗憾的味道,司马错却是一把站了起来,拱手躬身道,“君上英明!臣下这便去安排。”
  如今天下虽然战乱纷纷,但一些最基本的行事规则还是有许多人遵守的,就比如这敌方君主去世,另一方会停战,不伐丧这可是文明的表现,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还好,魏侯虽自大,但还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司马错松了口气,看来不用自己劝了。
  说罢后,司马错便起身向外走去。
  不料却听身后魏侯喊道,“等等!”
  司马错微微有些惊讶的转过身来。
  却见魏侯笑道,“让王孙满与我方使者,一同前去新郑。”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