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527章 闯祸

小说:天下第二美 作者:桂仁 更新时间:2019-04-07 07:08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八月。
  明明是收获的季节,青州定州却不出意料,大面积减产。
  但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起码,预料中的颗粒无收,并没有出现。
  最让人担心的蝗虫,因为水土治理得当,虽然有出现,但规模并不大,并未成灾。
  两地百姓在汉王殿下,和本地官员的领导下,拼死拼活,想尽办法,总算勉强保住了一半的庄稼。
  有些地方情况好的,甚至保住六到七成。
  再加上美娘春天送来的羊羔鸡崽,百姓们通过饲养家禽,采摘山货,也能贴补些家计。
  尤为喜悦的是,去年被强制移民的青州河畔,因离水源最近,土地肥沃,喜获丰收!
  再加上美娘从江南换来的粮食,平稳渡过这一年,不成问题。
  当粮食入仓的时候,青州定州上上下下,俱都松了一口气。
  这样严重的旱灾,整整一年都没下过几场雨,还能有收成,这已经算是个奇迹了,何况还保住这么多呢?
  正在两州官员想弹冠相庆的时候,一场噩耗传来。
  燕成帝下旨,要广征民夫修陵。
  嗯,他要的也不多,就是把美娘从江南换来的粮食,全都要了去。
  汉王殿下当即就要疯了。
  他媳妇辛辛苦苦讨这么点粮食容易么?虽说今年的灾情可以扛过去,可这批粮食是他打算用来对抗明年更严重的天灾!
  是的,
  今年的情形大家都看在眼里了,虽然还有五成产出,但几乎已经榨干了两州大地最后的养份。
  明年要是再这般天气,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恐怕大家就是拼出性命,也是种不出半颗粮食的。
  故此江南的这批粮食,几乎可以说是两州明年的保命粮了。
  可燕成帝为何非要要去?
  再说父皇好端端的,这么年轻力壮,修什么陵啊?
  汉王殿下决定亲自上京,去问一个究竟。
  可奇怪的是,上官先生却拦着他,似有难言之隐。
  帝星越发摇摇欲坠,莫非是皇上感应到了什么,所以才有此一举?
  那闵柏上京,不是找骂么?
  可这话他又不能直说,毕竟闵柏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就算上官令是闵柏的恩师,也不能当着人家儿子说人家老子要死吧?这不是诅咒帝王么?
  万一闵柏知道了,不论他怎么做,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过度解读。
  是不是盼着老爹早死,有啥想法?
  正当上官令犯愁的时候,美娘带着女儿来探亲了。
  中秋将至,估计殿下忙着秋收,是没时间回家的,美娘跟家里长辈一商议,便来陪他过节吧。顺便把上官先生接回去歇着,等殿下年底回来团圆就是。
  至于女儿,美娘是再舍不得分开的。
  且鸿姐儿自小身子壮实,除了那年冬天着了风寒,再没病过,她也愿意带小姑娘出来开开眼界。
  可这怎么一来,殿下竟是要走?
  上官令看着鸿姐儿,那越发酷似徐贤妃的小脸,灵机一动,忽地抱过孩子,塞到殿下怀里。
  “你要去京城,就好好的把她带去,再好好的把她带回来!”
  殿下再看一眼美娘,“那我带女儿上一趟京城,过年前赶回来!”
  然后打马扬鞭,走了。
  美娘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他,他就这么把女儿带走了?
  什么都没准备,能让男人这么带孩子的么?!
  上官令老神在在,拦着她劝,“你既带了女儿出门,行李必是齐全的,命人送去就是了。”
  可也没有这样的吧?
  当上官令说出皇上借粮之事后,美娘也说不出话来了。
  关于燕成帝的事,上官令不好跟闵柏直说,却可以跟美娘这不被承认的儿媳妇,稍稍透露一点。
  “做好最坏的打算吧。接下来,咱们可能要面临最艰难的几年。”
  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莫非皇上这粮是要定了?那接下来她该怎么办?
  她可是刚在江湖两州放下话,鼓励百姓们加大生产了!
  回头要是给不出粮食,那她岂不就成了和先帝一样,背信弃义的小人?
  上官先生一脸慈祥,勉励女弟子,“再想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可美娘才不是好糊弄的师兄师弟,顿时揪着先生的衣袖,一脸柔弱,理直气壮。
  “我想不出来,先生教我!”
  摆明了一副先生你要不教,我就在你跟前哭,回头还抱着鸿姐儿一起哭的架势。
  上官先生没辙了,“好好好,我也来,咱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哎,这还差不多。
  然后美娘眼角一扫,瞥见躲在人群之后,偷偷窥探的虞亮了。
  自从在江南探听到虞亮阴私,这种人,她现在看一眼都觉得辣眼睛。
  乌眸一转,美娘扶着上官先生,悄悄耳语,“如今殿下不在,咱们是不是能闯点小祸?”
  你又想干嘛?
  顺着她的目光往虞亮那儿一瞟,上官令面露难色。到底是朝廷命官,不好太过分吧?
  美娘说,“我知道分寸,只是有件得罪人的差事,原本打算让殿下来做。但如今殿下不在,先生您帮着把把关,要是可行,就叫这姓虞的来做呗。”
  说来听听。
  然后八月底,等粮食入仓,青州定州传出一条新政令。
  因粮食减产,严禁民间酿酒囤粮。
  两州百姓可按户籍簿子,每月到各地米铺,按人口老幼,购买不同标准的平价粮食。
  不可能让人敞开肚皮吃到饱,但基本温饱的量,是够了的。
  要是粮铺不肯卖,百姓可以向官府举报。
  若查实粮铺有粮,却囤积不卖者,一律重罚。
  要说这条政令一经推出,百姓们可是拍手叫好。
  因为今年粮食减产,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除非自家有地有存粮,其余百姓,尤其是城镇百姓可都是悬着心,担心粮价上涨的。
  可要大家拿出钱来,买够一年的粮食,既不现实,也存不住。
  冬天还好,夏天容易长虫,还招老鼠。
  如今官府给百姓吃了定心丸,大家就不怕了。
  但那些大户商家就不乐意了。
  越是灾年,越是好发财。要是不给卖高价粮了,他们上哪儿发大财去?
  哦,
  若有意见,可以找“铁面无私”的虞亮虞大人谈谈。
  两地官府乐得把这黑锅,推到他头上。还一脸无奈,跟找来的商家解释。
  “不是我们不体谅你们的艰难,而是这位虞大人吧,他是京里派下来的,懂?”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