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五十六章菲律宾的雇佣兵27

小说: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 作者:旁观历史的猪 更新时间:2019-05-27 06:1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美国军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亨利的亚历山大在美国招募士兵的费用已经提高了很多。但,并不是只有美国才有退役士兵的!
  亨利的亚历山大现在已经开始在德国招募大量的一战老兵参加公司里,第一批一千人,很快就会到达华夏,他们会在广州港登陆,然后来到云南,负责分散到云南乡下,为后备役提供军训。而第二批的五百人,将会在1924年上半年到达广州,到时候就看亨利和孙逸仙谈判的结果了,如果顺利,这些一战德国老兵,就会成为黄埔军校的基础教官,负责训练士兵的战术动作和射击动作。
  亨利不怀疑谈判的结果,因为他为孙逸仙准备了一份大礼,就是从法国人手里挖出来的大量枪炮。唐继尧能拿到多少?亨利可是弄到了五十万条步枪和上万门火炮的。
  亨利是准备给唐继尧留下二十万条步枪和大小火炮一千余门,更多的还是要等云南的兵工厂升级之后自己制造了。那么给孙逸仙的数量就是剩下的三十万支步枪和火炮了。当然了,如果一口气拿出太多,估计孙逸仙也会含糊,只能一点一点给,要不然孙逸仙也给不起那么多钱啊。
  但是和孙逸仙不同,唐继尧以及他未来的继任者龙云可以说都是亨利的铁杆盟友了,二十万支步枪和火炮也就是能武装现有的滇军兵力——这是包括保安团和民团在内的。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美国教官的训练,云南会出现至少二十万精锐陆军,按照美军的编制可以有五个整编制的陆军师和六万人的补充兵,基本上就是能席卷大西南的力量了。
  对于唐继尧是好事情,可以让他的八省联军总司令坐实,也可以直接威慑川黔桂三省平息战火;对于亨利来说也是好事,至少他可以招募的老兵一下子就多出了几万,而对未来的抗日战争更是好事,按照一个士兵服役五年计算,现在是1924年,到1937年还有十三年,至少可以训练出两批半士兵,以部队一次退役1/5计算,两批半就是七万人,也就是滇省如果在抗战时期全力扩军,兵力可以达到三十万精锐——注意,是配置了重炮、坦克、装甲车的精锐机械化部队,而不是民党的纯步兵!
  要说民党在抗战期间实在够杯具的,从北伐开始后的黄金十年,先是硬生生的丢掉了东北,不敢与日本奋力一搏的结果,就是失掉了整个国家的民心;然后想借刀杀人,结果让红党一番神操作,生生在陕北站稳了脚跟;之后没两年,日本人卷土重来,这回不是小打小闹了,而是要一口吞掉诺大华夏。
  而此时的民党空有百战余生的精兵,却没有精良的装备,也没有出色的战略指挥家,战术上依旧还是一战时期的德国老兵训练出来的,结果在淞沪一战,将积累下来的数十万精锐一举打残,弄得李德邻在山东能使用的兵力居然是一帮民党眼里的杂牌中的杂牌,还居然硬被李德邻打赢了;但是这时候即使的曾经的杂牌也一样被打残,结果就是整个抗战前期和中期,都只能一边忍受日军的进攻,一边默默舔着伤口,慢慢恢复。
  这时候就体现出,民党在主政中央十年的时间里忽视军工建设的短视和失败了,要不是后来的大后方出了一个李承干,统合了民党剩余的所有兵工企业,为民党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尤其是数量最多,也建功最得力的装备——手榴弹,民党还能不能依靠大量的没有收到过多少军事训练的民壮,守住大西南,还是个问号!
  众所周知的常德保卫战,守常德的民党57师士兵,就是靠着无数的手榴弹,才能力保孤城十六天!
  但这是没有亨利重生时的原时空历史。亨利怎么可能还会继续这种结果呢。
  不过为了不引起军阀和民党对自己设计的军工企业,伸出贪婪之手,所以,亨利没有打算现在就放开攀枝花的产能——生产军火的产能!
  不要担心抗战来临前,攀枝花能否及时生产出足够的重武器和轻武器,因为现在攀枝花生产出的枪炮用钢,已经囤积了足够武装二十个美制编制的机械化师的数量,而且都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存在!只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就可以迅速转变为真正的武器!
  要说攀枝花基地还欠缺什么?现在差的就是发动机生产能力。无论是汽车、装甲车还是坦克、飞机,都需要发动机,而且这四种装备的发动机还不能通用的。现在攀枝花的发动机生产能力还没有形成,只能保证在攀枝花到成都、攀枝花到昆明、昆明到瑞丽、瑞丽到腊戍这几条公路、铁路的施工机械的更换保养,即使有富余的产量,也不过能保证增加的卡车数量,可以有每月十台。
  这种情况,并不是生产发动机的机器不够,而是可以操作机器的工人还远未到独立操作的程度——这些只能算得上学徒工的工人,文化程度太低,两年的英语教学,现在只能保证生活用语和简单的机加工专业用语,可以进行交流,但机加工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这里边可是有很多关键性的地方,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本身愿意来华夏工作的美国机械加工的熟练工人,以及水平更高的工人,太少了!这些能来的要不就是亨利出高薪——这一般是亨利自己公司的;要么就是自家的兄弟或者子侄在亨利的公司工作,这些人多半有报恩的心思,但工资一样不低。
  但即使亨利使出金钱大棒,愿意来华夏的工人也不过百十人,向攀枝花建立的各种工厂里一撒,就像是一勺胡椒面撒进一锅汤。完全是不够用啊。
  至于,从华夏东南沿海、北方京津和青岛一带招募工人,哈哈,现在可还没有日本人的威胁,有几个工人愿意去万里之外的大山沟里工作呢?
  按照伯恩哈德回报的情况,攀枝花要想形成足够的加工能力,至少还有五年!——这是对飞机发动机来说的!
  另一个,亨利还想直接生产全金属单翼飞机呢,而云南昭通的鲁甸地区有一个巨大的铝土矿,正好适合生产铝合金,而且可以从鲁甸直接北上四川宜宾和南下昆明,在那里设飞机组装厂,更接近前线。所以,伯恩哈德回报后,亨利并没有着急让攀枝花上产能,因为这是急不来的。
  后世华夏在飞机发动机上的痛,就是在材料和加工上边吃得亏。有了前世的教训,今生亨利是绝对不想在犯一次错误:基础一定要打牢!不仅是机加工上的,还有基础材料研究上的!
  现在被亨利招揽来的,很多华夏大学里的理工科教授每年都会在这里呆上两个月,就算是带学生实习了,而一些更秉持科学救国的教授和愿意钻研的学生,干脆就不走了——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大学也没钱让他们在科学实验上大把的撒钱啊,有几个像亨利一样的肯往里边扔钱的?更何况,就连特斯拉都被亨利哄着在攀枝花指导了一年的时间!
  特斯拉是什么级别的?那可是千百年不出一个的鬼才,就算是一年的时间,就够这些学子们消化好几年的了!但他们的进步,也会是立竿见影的,什么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特斯拉就是这些学子们眼前的巨人!
  和唐继尧谈好了条件,亨利就要大力开发云南的矿产资源了。
  云南的矿产里储量丰富的有:锡、铅、锌、铜、镍、钴;还有大量的铝土矿、铁矿、锰矿、钛砂矿;金、银和钨矿的储量也很多。但后来看最重视的还是铝土矿、铁矿、铜矿、钨矿和锰矿。因为这几种金属都是军火生产中重要的矿产。比如,现在各国的弹药使用的主要是铜蛋壳;锰和钨会用到装甲板和穿甲弹的生产,铁矿就更不用说哦。
  但是,这些矿并不能给亨利带来足够的利润,所以金矿亨利还是要开采的,不然亨利一样坚持不住在华夏的投入。所以,亨利不仅要开采云南的金矿,四川的、西藏的、贵州的还有广西的,亨利都要开发,比如贵州有大量重晶石的储存,而重晶石是生产优质光学玻璃的重要添加剂,而广西的锰、煤和铁矿的储量也是很大,这些都是重要的军火生产的资源,有了这些矿产,攀枝花的产能必将得以提升——要知道攀枝花的钢铁产能一直受限于铁矿的产量不足。
  当然了,现在亨利可以放手开发的矿产,还仅限于云南境内的部分,其余三省还得等到滇军重新整编和装备之后,才能进行。估计最快可以进行的应当是四川。
  亨利委托给重庆领事馆,对刘湘进行接触的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不过因为刘湘才刚刚再占重庆,美国领事馆还不敢与刘湘接触更深,因为领事先生认为还不能肯定刘湘一定会在四川军阀中脱颖而出,确立领导地位,所以,与刘湘的接触一直进展缓慢。
  但攀枝花的钢铁冶炼已经引起刘湘的重视,据同刘湘接触的领事馆官员的说法,刘湘有意愿保证攀枝花地区的安全云云。
  不过,这话在亨利看来,就是屁话,如果刘湘有能力,早就派兵过去了!就算是刘湘击败自己的叔父刘文辉,也不过是让刘文辉占据了西康,将攀枝花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而刘湘是一直占据了四川的腹心之地——成都和重庆,没有向西发展。
  而刘文辉,此人更是聪明,此人即使是抗战期间也没有出川作战,而是替出川的四川籍将领们守家,同时积极和红党建立联系,最后果断说服川军将领起义。所以,此人面对强势的攀枝花护卫队,是不会强行控制的。还有,他和刘湘争夺四川主导权中战败,大量的士兵不是被刘湘收编,就是自找出路,亨利不插一手,对得起川军军阀吗!
  与领事馆看法不同的是,亨利认为只要刘湘接受自己的资助,稳定四川就不成问题——如果四川的军头们闹内讧,那就用亨利生产的橡皮子弹吧,反正不打到要害死不了人,万一不幸,也只有怪自己倒霉。这样做,是可以留下大量有经验的士兵的。
  抗战期间的四川籍士兵之能打,在民党军中也算是拔尖的,尤其是那种死战不退的精神,更是很多抗战中期杂牌军没有的。同时,川军也是抗战中出兵最多的省份,阵亡、残疾最多的省份,提供军队粮饷最多的省份!
  对如此优良的兵源来源地,亨利怎么会不想好好培养、利用呢。
  再说,红党将领里,有四个元帅就出自四川!朱玉阶、刘明昭、陈仲弘、聂福骈,还有一个不是元帅的元帅~邓希贤~~毛之后的华夏最高领导人!所以,亨利必须对四川重视,不得不重视!
  当然,现在亨利也不会着急进四川,他必须先把云南搞定,唐继尧蹦达不了几年了,下一任云南王龙云现在还在蒙自等着亨利到来呢。
  当领导的谈好了合作事项的大方针,自然有底下的具体干事把细节商谈到位。其实决定大方向简单,只要双方利益一致就可以达成意向,但具体细节是保证大政方针执行不出偏差、引起矛盾的关键,所以更需要时间来磨合。
  双方各自负责具体事物的谈判对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争论,这才搞定了具体方案。
  时间已经到了1924年2月底。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