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北宋折家军(1)

小说:大宋之光 作者:天上不下雨 更新时间:2019-08-16 08:0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折家军是指折氏所带的军队,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陕西府谷县),“内屏中国,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
  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态势变幻无常。除汉族而外,契丹和西北诸族的铁骑也在此一逞雄风。
  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
  就在这风云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于黄河以西,世世代代,“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折德扆传》。
  《旧五代史·折从阮传》称折氏“代家云中”(今山西大同),是当地的一大世族。《金石萃编》所载《折克行神道碑》则云,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陕西府谷一带)。
  此二说,前者推考于折氏家族崛起之时,后者则着眼于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后。
  宋人李之仪在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适撰作墓志铭时,便写道:“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世以材武长雄一方,遂方代北著姓,后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于云中,而才迁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时代也相当久远。唐武德年间(618-626),折氏曾以土著强宗的地位,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
  据此推断,折氏徙居府州的时间,大约在南北朝后期;《折嗣祚神道碑》说折氏为“宇文之别绪”,极有可能就在北周宇文氏立国之际。
  《折可适墓志铭》称,折氏“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这里所说的“后魏道武”,即两晋十六国时期北魏王朝的创始者鲜卑人拓跋珪。
  《折嗣祚神道碑》也称,折嗣祚“以魏孝文帝二十七代之孙也,世袭家声……”
  这里所说的魏孝文帝,便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后来改为元氏的拓跋宏。
  由此可见,折氏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尽管这一家族汉化程度已经很深,但直到北宋朝廷仍然以“蕃官”视之,将官们也习称折氏统领的军队为“蕃兵”参见《宋史·折德扆传》、宋张师正《倦游录》许怀德条。
  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
  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迹可考的折氏传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当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宋会要》方域二十一·边州门·府州。
  府州当时称为府谷,即为沿河五镇之一。
  这位折氏先人号太山公,在当地颇有威望,“因其所居,人争附之。”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
  折宗本“辑睦招聚”,以功封为上柱国《折可适墓志铭》。
  折宗本之后有折嗣祚(862-911),又名嗣伦,官至麟州刺史(辖神木、府谷两地)。
  折嗣祚第三个儿叫折从阮(892-955),李存勖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任命从阮为河东牙将。
  府从由镇升为县,再升为州,从阮即任府州副使;后唐同光二年(924),又升为府州刺史,从阮历仕后唐、后晋,累官至振武军节度使。
  后汉初,府州升为永安军,从阮即改任永安军节度使。乾佑二年(949),从阮入觐,朝廷罢永安军;府州改隶河东节度使刘崇。
  从阮子德扆(917-964)任府州团练使,继领州事。
  北宋名将杨业妻折氏,即为德扆之女。不过在小说、戏曲中音转字论,成了佘太君。
  郭威代后汉自立,折德扆北离主崇归顺后周;广顺二年(952)府州又升为永安军,德扆即任节度使。
  折德扆曾入朝请迁内地,“世宗以其素得蕃情,不许,厚加赐赉而遗之”《宋史·折德扆传》。
  宋初,德扆奉土归来;朝廷厚遇德扆,仍让他回统领州事。
  折德扆卒,其子御勋(938-977)以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升为永安军留后。太平兴国元年(976),御勋改任泰宁军节度使。
  折御勋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后,其弟御卿(958-995)继领州事,淳化五年(994)升为永安军节度使。
  折御卿卒后,其长惟正、惟昌、惟忠相继统领州事。继祖有子,他却要求朝廷让继闵之子克柔继任自己的职位。
  继兄克柔统领州事累官至秦州观察使,卒后,朝廷诏赐他为武安军节度使,命其子可大继知州事。
  折可大之后,是其弟可求,又名可存。他曾从童贯平方腊,迁武节大夫,又以擒宋江功迁武功大夫,累官至靖康军节度使。
  建炎二年(112他降金,被任为麟府路经略使,仍领府州。
  绍兴九年(1139),可求被金人置酒毒死,西夏遂乘机袭取府州。
  可求子彦文逃往云中,折氏世代统领府州,至此遂告完结。
  自宋绍兴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历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则达500余年,当十数代以上了。
  后人称之“簪缨不替,其勋业彪炳史册,旧绝千古”清毕沅《关中金石记》卷六。虽褒杨之至,殆也无所过之。
  府州东濒黄河,西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折氏家族的业绩,首推对西夏的抗击。终北宋一代,折氏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其战绩在北宋时西夏作战败多胜少的纪录中,尤为瞩目。兹举其较为重大的几次:
  1、咸平二年(999)年,西夏军来攻府州,折惟昌与军将会战埋井峰,击退了敌兵。
  2、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败西夏军于麟州北,歼敌千余人,缴获马、牛、羊、驼四万余。
  3、庆历元年(1041),李元昊亲率大军围攻府州;折继闵指挥士卒守城,坚持月余;西夏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退兵;继闵乘势出击,俘敌数千人。
  4、元丰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从征西夏;退军途中西夏大将咩保吴良率万余骑兵来追。
  克行自请殿后大破之,斩咩保吴良;后数次征西夏,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西夏人称之为折家父,增加左厢兵,专门用来抵敌折氏。
  5、绍圣三年(1096),西夏大军来攻。折克行族侄可适领兵于尾丁皑袭击敌军,大破之。后设伏于西夏军的归路,又大破之,其国母翻山逃走,仅以身免。
  6、元符元年(109,折可适率兵奔袭,俘西夏两大酋长鬼名阿埋与昧勒都通,乘胜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
  宋哲宗因之特于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贺,并以安西为西安州。
  这次战役使战局顿为改观,西夏丧失锐气,从此难以振作。
  7、折氏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恨之入骨。
  绍兴九年(1139),西夏人在袭取府州后,他们把多年的积怨倾泻于折氏祖坟,戮其尸骨,夷其坟茔。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