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五回 仙子终归月 书生独拜丞(3)

小说:当时明月今虽在 作者:竟华 更新时间:2019-07-18 00:1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王月君早在发现艾牛儿想要替代艾严之时,便猜出那艾牛儿的目的正是在会试之中。但她当时却没能想到会试之后的殿试,自是因为她先前还没料到贼人的势力竟会如此之大,就连翰林院学士、或者吏部尚书都是共谋。
  于是整个会试看似什么事也没能发生,艾严也顺利中选。但当王月君听到艾严本意是想弃考,答非所问的“文章”却被选中一事,这才想起此节来。
  然后王月君便夜探翰林院,找出了艾严的卷子,判明了白马寺那位和尚仁兄口中的“洪大人”,是张洪正而非洪忠。
  只是除了艾严向王月君坦承的这件事外,王月君从白马寺回来之时,也从白卯儿处听说了杏榜放榜之时的那些奇怪之事,两件事结合来看,就更不免令她心惊。
  白卯儿原本还在奇怪,为何一干看榜之人“无人欢喜有人愁”。但王月君夜探翰林院之后便也明白,和尚仁兄对那位“梁大人”所说的“洪大人已将事情办妥”,自然就是指这中选之事。
  那些中选之人本也是“梁大人”安排的人,这干人早就知道结果,压根就不会去看榜。而看榜之人便本都是落榜之人,自然也就“好像没人高中”了。
  而在白吴二人看榜之时,那位想要勾搭吴小刚、却和二人起了冲突的李夫人,其夫君李公子进了京城后便将她“晾在一边”,其原因当然也并不是李夫人自己猜的“他在京城中有了别的女人”,而是因为这位李公子在入京前便已被“调包”了。
  那“假李公子”虽模样也与真李公子极为相似,但他瞒得过旁人,却很难瞒得过与李公子朝夕相处的李夫人,他自然也非得避着李夫人不可。
  所以那时王月君终于明白,那位“梁大人”的目的不光是在殿试之上,而且所有的贡士——除了失败的艾牛儿——都是他安排的人。
  王月君先前听“梁大人”对那位“康先生”说起“准备妥当”一词时,她当时便想了两种可能。其一是“梁大人”还不知道“假艾严”其实是“真艾严”,其二是“梁大人”安排了好几个人去完成同一个任务。
  其实王月君想的这“两种可能”都没猜错,这“梁大人”既不知道艾牛儿已经失败,同时也安排不止一人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只是王月君起先低估了这“梁大人”的手笔,这“梁大人”安排的并不是“好几个人”,而是“四十余人”。
  本来若“梁大人”的棋子只有艾牛儿扮成的“假艾严”一个人,王月君还未必能想到行刺之事上。但若说四十余名贡士都已是“梁大人”的棋子,她便不得不提防这个“刺驾”的可能了。
  只是依那殿试如此严密,就算所有的考子都是刺客,他们却又该如何刺驾呢?
  王月君那最后才想明白的“关键之处”,便就是这点了。而正是艾严想要弃武从文、考取武举的那番话,尤其是其中“投笔从戎”四个字,彻底点醒了王月君。
  “武人以刀剑为兵刃、文人以笔墨为兵刃”,这本就是江湖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王月君当时想及此处,当然也想到了艾牛儿的那支笔上。
  原来艾牛儿身上那支笔、以及其中的白纸卷,根本就不是白卯儿一直期待的“藏宝图”,而是用来练习暗器准头的东西。
  那殿试既十分严密,身怀武功之人都会被“特别关照”,所以“梁大人”安排的刺客全都和艾牛儿一般,丝毫不会武功。
  但不会武功也终有不会武功的麻烦之处,虽说就是丝毫不会武功之人也能发动那行刺的暗器机关,但其瞄准的准头,当然也还是不免和武功有些关系。何况那干刺客为了确保隐秘,还都是在甩袖下拜时,从袖中忽然发动,那样比起事先瞄好准头再发动,就还要更难精准了。
  所以那干刺客就算都有几年练习,当那行刺之时,还是有好几人的暗器给打偏了。
  所以那“梁大人”才并不只是安排几个刺客,而是不惜大施“偷梁换柱之计”,使得一干贡士全都成了他的刺客,显是怕若刺客太少、指不定便全数失手了。
  只是艾牛儿用于练习准头的那支笔,无论是其机关力道、还是发动机关时的声响,都远无法和真正行刺时的那暗器笔相比,王月君先前才没能想到“暗器”一道上。
  但艾牛儿那笔力道虽不行,发出纸卷的准头却与真正的行刺暗器完全相同,要一干刺客平时练习却也够用了——先前王月君触发那笔的机关时,那截纸卷去势虽缓,却飞得十分之高,自然也是这个原因。
  至于发不发出声响的“隐密性”,就更与“练习”无关了。
  王月君虽先前没能将艾牛儿那笔与“暗器”联系到一起,但她得艾严那句“投笔从戎”点醒之时,已怀疑起贼人的目的是在“刺驾”之上,终究还是想明了这个原因。
  所以王月君说艾严是此事的“大功臣”,一点都不夸张。
  虽说就算艾严当时不坦承“答非所问”之事、也没用“投笔从戎”点醒王月君,依王月君的聪明才智,她当然之后也很可能从别的线索中想明白这两件事。但若王月君是在皇帝遇刺之后才想明白的,那可就不免成了“事后诸葛亮”了。
  ……
  皇帝听完王月君所说之事,眉头却不禁紧锁起来。
  本来这皇帝在文曲殿上得王月君相救之时,便已开心的胡言乱语起来。此时他听得堂姐竟是在如此机缘巧合之下才来相救自己,还应该更为开心才是。
  但他身上既有一国之君的责任,听说了贼人如此苦心积虑的“偷梁换柱”之计,他的忧虑终还是胜过了这份开心。
  那皇帝其实在听王月君说起艾牛儿一事之前,自己也已将那“调包”之事猜到了个大概。毕竟那一干刺客的贡士功名虽是靠张洪正使奸计得来,但他们先前的举人功名、却都是“自己”实实在在考出来的了。
  要知除了难得的大才,大多数人能考上举人,通常都要花上七、八年的时间。就算是暗使贿赂,考子总也得有些真实本事,那些考官也才能“帮上忙”。可方才那一干刺客分明丝毫不懂武功,却在行刺之后不论成败立即自尽,显然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死士,又怎可能四十多人全都是真正的举子?
  所以真正令皇帝皱眉的,并不是这手“偷梁换柱之计”本身,而是贼人能在这计谋上花的手笔代价。
  贼人单是想用艾牛儿“调包”艾严,就不惜费上了许多工夫、又牺牲了许多人命,甚至还有他亲自提拔的两县县令参与其中。而这伙刺客中还有大半人都是如此“调包”而来,那各地官员到底有多少附逆,这皇帝连想都不敢想了。
  王月君知道皇帝忧心之事,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倒也不用如此担心,贼人的手笔虽确实极大,但其实也还没有陛下想的那么厉害。”
  王月君说着说着,忽然便在桌案上展开一幅地图,指着南部的几处地方说道:“陛下,月君前日也曾调查过,此番中贡的举子,有八成是来自荆州、交州、扬州、益州这四个偏南之州。”她一面笔划,一面接着说道:“交州远在南部,北上洛阳本就需借道荆州,而荆州既在益州、扬州的中间,又在洛阳的正南方,因此从益州、扬州来洛阳赶考的举子,大多人也会走这条水路,再由江陵或襄阳走旱路赶往洛阳。”
  王月君说到此处,便用手指沿着地图上的长江来回划了一划,她口中的“这条水路”,显然便是指长江了。
  要知水路本就远较旱路为快,何况昔年杜工部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本也说的是杜老流落川中时忽闻捷报,赶回洛阳老家时所行的“由水转旱”之路。益、扬二州的举子熟读诗书,当然更多的也会学习这位先贤,由长江过巴巫二峡,再由襄阳入京赶考了。
  王月君会说起这点,自然也是想告诉皇帝,贼人的势力主要还只是局限在荆州之内,倒也并没渗透到各州之中,那些交州、益州和扬州的举子,想必就是途经荆州之时,才被贼人谋害调包的了。
  而剩下两成来自其余各州的中贡举子,多半就是贼人苦心栽培、自己便能考中举人的“有才刺客”。
  那皇帝本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他忽然又想起一件事,立即又惊问道:“堂姐,你方才说到的‘康先生’,难道是……”
  他说到这里,忽然又赶忙停了下来。因为他一但将此人姓名说出口,那就更不免牵连无数,而且再无回旋余地了。
  王月君当然也明白皇帝的意思,点头说道:“陛下,这件事是月君查出来的,还是交给月君来善后吧。”
  那皇帝沉默了半晌,终于还是只有点头说道:“如此,便还是拜托堂姐了。”
  那皇帝其实并不想拜托王月君的,因为他不但是个男人,甚至还是一国之君,却从来只有堂姐帮他,没有他能帮助堂姐的时候。
  就连那八年前赦免白吴二人之事,作为皇帝的他都无法自做主张,还非要自己的堂姐拿平叛之功来相抵才行。
  但那皇帝虽不想拜托王月君,却也不得不拜托王月君,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一国之君、尤其是想要做个好皇帝的一国之君,才更是身不由己。
  ……
  黄昏之时,洛阳宫前,那皇帝看着王月君离去的背影,不禁又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姐弟二人八年前一别,直至今日方得再见,此时才过半日却又得匆匆而别,要想再见一面,就不知又得过上多少个年头了。
  所以这皇帝方才不肯带侍卫出宫,虽也是不愿要侍卫打扰二人独处,但其实更大的原因是,他没带护卫,王月君便得再将他“护送回宫”,他便可以再和堂姐多说几句话,也可以再多看堂姐几眼了。
  只是这皇帝费尽心思,多出来的“护送时间”,也不过转瞬即逝罢了。
  所以这皇帝又与八年前送走王月君三人之时相同,又在这洛阳宫前唉声叹气起来。但与八年之前有些不同的是,这回叹气的却不只他一人。
  在皇帝身旁、与他一同唉声叹气的,自然便是本将王月君视作“仙女娘娘”的艾严了。
  艾严终究没能接近“仙女娘娘”,终究只能看着“仙女娘娘”由天中下凡,又回天宫而去。
  那皇帝听到艾严的叹气之声,又转过头来看着艾严的模样,忽然笑了笑,朗声说道:“艾严听封!”
  那艾严本还在看着王月君离去的方向,朦胧听到皇帝忽然要自己听封,赶忙跪下。
  那皇帝点了点头,正色说道:“艾爱卿乃当世水利奇才,若要你去翰林院呆上三年,实是屈才之极,朕如今便封你为工部侍郎,总管水部司!”
  那艾严愣了愣,不敢谢恩,只是赶忙说道:“陛下,艾严连贡士功名都靠是贼人奸计而来,陛下理当连艾严的功名都除去才是,又如何能如此高封艾严?何况艾严从未为官,陛下一下便要艾严总管一司、休说艾严恐怕会辜负皇恩,旁人也难以心服啊!”
  那皇帝却笑着说道:“连堂姐都说艾侍郎是相助救驾的大功臣,有功不赏,朕何以为君?何况艾侍郎那篇‘文章’虽文不对题,却足以凌驾我水部司所有官员之上,由艾侍郎总管水部司,非但不会坏了规矩,又有何人敢不服艾侍郎?”他一面说,一面便将艾严扶起,又摇了摇头,苦笑说道:“再加上艾侍郎私下还有令朕能与堂姐再会的大功,你我君臣‘同是天涯沦落人’,也就不必这么疏远了。”
  那皇帝听说艾严想要为王月君“弃文从武”,又见到艾严方才目视王月君离开时那般与自己毫无差别的神情,当然也知道这位艾书生和自己是同样的情况,但艾严却并不知皇帝和自己一样,此时听得皇帝说,这才惊问道:“同是天涯沦落人?难道陛下也对王、王……”
  他说到此处,当然也只有停住不说,因为他除了“仙女娘娘”,便只称王月君为“王姑娘”过,但他方才听皇帝喊了那么多声“堂姐”,当然也知道的皇帝与王月君之间的关系,那他称“仙女娘娘”固然不对、称“王姑娘”却也不行了。
  只是艾严虽停住不说,但他这一问本就只是确认之用,说不说完倒也没什么关系。那皇帝点了点头,又苦笑道:“好在堂姐是朕的堂姐,那等与礼法不合之事,朕也不敢胡思乱想。否则朕就算倾尽一国之力,也要得到堂姐,那只怕就……”
  他说到这里,故意停下不说,自是想等艾严发问。
  艾严听皇帝说出“就算倾尽所有,也要得到堂姐”一句,本有些自惭形秽,但听得皇帝后面还有一句“只怕”,当然也不禁好奇的问道:“敢问陛下,那只怕就会如何?”
  “只怕就根本用不着贼人来行刺朕,堂姐早就已取了朕的性命了!”那皇帝大笑说道。但他笑起来的模样,却看着跟哭没有什么区别。
  艾严虽知皇帝陛下是在说笑,王月君当然不是为此便会弑君之人,但他还是不禁愣住了。
  因为他这十年来所读圣贤,学的都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先前想要弃文从武,却也只能想到改考武举,自是只知庙堂而不知江湖。何况虽说“迎娶堂姐”一事确与礼法不合,但其实古来的昏淫君主,当真要娶自己堂姐妹的,其实也没人敢说“不行”。因此在艾严看来,帝王本应是无所不能的才对。
  但皇帝现在说这句话,虽在“取朕性命”这点上是玩笑,却也的确告诉了艾严,就算身为帝王,面对王月君,依然只能独自相思而不可得。
  连皇帝都是这般情形,他艾严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
  “艾侍郎,你我君臣既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你今晚也不用回什么客店了,与朕同回上乾宫,咱君臣来个一醉方休。”那皇帝忽然又笑着说道。然后他便拉起艾严,向着宫中大步走去。
  这皇帝一面走、一面笑、还一面高声唱起柳三变的那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
  此时其实是春夏相交、正值温暖之际,但听得皇帝这“笑唱”之声却如此凄凉,艾严也不禁感觉到那“冷落清秋节”的气息。
  于是本心怀惶恐的艾严,竟跟着皇帝一道唱起下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
  他二人今宵酒醒之后,王月君当然也已是代表离别的“残月”。
  只见二人越唱越没有君臣的模样,勾肩搭背,倒把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模样给体现的淋漓尽致。只是苦了一干宫人,既不敢上前相询,又不可能对这般模样的皇帝陛下置之不理,只得默默的跟在二人身后,听着二人那不知疲倦的“似笑实哭”的唱腔。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