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74章 三国赵范2

小说:无限快穿逆袭 作者:要粮票不 更新时间:2019-09-15 23:1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樊韵说:“弟弟,你瞧这府中,楼多地广,家什冗杂;是否请些人来,协助打理?”
  请佣人,那是当然要的。
  不过,在此之前,应该理顺钱财才行。没钱,怎么请人,哦还有,此时的赵宅相当于新地图,恐怕连做饭的粮食都没有。
  家里放钱的地方在哪里?记忆搜索,并没有。
  家里没钱,那就只能到府衙去看看了。
  涂山说:“是这样的长嫂,小弟这就到府衙筹措一些钱财,以供请人所需。”
  樊韵点头:“既如此,我且随行。之后也好亲往牙行挑人。”
  亲自挑选合乎心意的人,这个理由很正,涂山不易反对。同时亦可推论,美貌的长嫂随行,肯定不算有伤风化的事。
  那就走吧,反正回来这一趟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
  路上,涂山当先,樊韵坠后两步,相距约四尺。
  一直没说话,也许不咋好。涂山就找话来说:“兄长早亡,此往经年,长路漫漫,长嫂应思考再嫁之事。”
  樊韵道:“弟弟说得也是。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
  樊韵这番话,正是演义中出现过的话,同时也是涂山早就知道的话。
  但同样的话,不同的时间地点说出来,听到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
  那三个条件,怎么看都像是为赵云量身订做的。但,此时樊韵并不知道世间有个赵子龙;不知道还提出这样的条件,意思就不一样了——她根本就不想改嫁!
  不想改嫁,没有直说,只是提出些不可能达成的条件。
  这样含蓄曲折的表达,原因很多,不需要深究。
  只需要知道,她不改嫁的决心,就行了。
  ——
  樊韵不想改嫁,有可能是因为她对前一段爱情十分忠诚。
  赵弘已死,有事烧纸,时间会磨灭一切。
  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的。
  第二种可能,是她烈女不嫁二夫,很忠贞。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东汉末年,朝庭鼓励生育,并不讲贞节。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她看破了爱情的本质,从爱情那个层次超脱出来了。意识到,就这么活着,比嫁男人更加舒心。
  不一定达到自强的程度,但自爱自尊应该有。
  ——
  能够自爱自尊,至少不会让人倒胃口。
  给她一碗饭吃,再给好怀个安全的居所,原主赵范都办得到,涂山没理由办不到。
  ——
  进了府衙,樊韵等候在靠近门房的一个隔间,涂山一个人往里走。
  这回进来,是查钱财的。
  虽然主要查的是原主赵范名下的钱财,但很快,整个桂阳郡的财政情况,涂山都弄清楚了。
  结果是什么呢?
  先说私财。
  赵范自己长期不领俸禄,那份俸禄,被纳入公用了。
  现在涂山必须领取俸禄,因为后边至少有个樊韵要养活。
  足额领了。
  怎么个足额法?自然不是把以往的欠薪都领了,而是领了一年的俸禄。这个年代的官吏,都讲年薪制。
  到外边,把俸禄交给樊韵,顺便再假公济私,喊了两个衙役随身保护樊韵。
  涂山再次回到自己的办公地点,也就是刚来这个世界的那个书房。
  ——
  根据钱财的清查,涂山似乎找到了做事的方向。
  一个郡,相当于后世的地区。但不管是郡、是县、是州、还是国家,都会涉及财政运转。
  而财政运转的情况,总体来讲,又往往只有一种情况——捉襟见肘。
  财政的钱,来自税收。税收加总之后,还要往朝庭上缴一部分,剩下的,才是地方财政结余。
  地方上,假设有十项需要花钱的流向,每项需要花钱若干。加总之后,得出个需求总额。
  这个需求总额,绝对大于财政结余总额。
  于是乎,那十项需要花钱的流向,个个都不能全额投入,全都处于饥渴状态。
  处于饥渴状态,那十项花钱的流向,也就迟迟见不到效果。
  若想要取消或者硬掉几个花钱的流向,也难以施行。那些花钱流向,有些,是用来防止匪患的;有的,是用来建设水利的;有的,是用来维持治安的……基本上个个都有存在的硬理由,都是刚需。
  桂阳郡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
  面对这样的财政状况,该怎么破局呢?
  没想几分钟,涂山就发觉,自己不应该考虑这个。自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宏观走向。
  即:自己是要做君主,还是做将领。
  根据自己的属性,谋士就不用考虑了。
  本次任务的内容是:改变赵范的窝囊人生。
  照这么看,做君主、做将领都可以。
  两者比较,自然是做将领相对轻松,完成任务的时间也会短些。
  好吧,决定了,就做一名将领。
  ——
  然后是,投靠哪位君主。
  现在(190)的君主很多,但涂山知道,后期就只有魏蜀吴。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君主,就只有曹、刘、孙。
  三国最后的胜者,是曹。但曹操,却不是一位好君主。在曹操的手下做事,会有朝不保夕的感觉。
  相反,做刘、孙两位君主的下级,就比较轻松了。
  曹操,否决。
  ——
  孙,特指孙权,而不是孙坚和孙策。
  只有孙权才有容人的雅量,孙坚和孙策都不行。
  如今长沙太守就是孙坚,想要投靠的话,很近很方便。
  但是,紧接着的讨伐董卓之战,孙坚会误入歧途。他会听从武陵太守曹寅的谎言,把荆州刺史王睿给杀了。
  如果说,荆州离得远,有点山高皇帝远的意思,但孙坚到南阳之后,又把南阳太守张咨杀了。
  接连斩杀朝庭官吏,使孙坚由正方变成了反方,由官兵变成了匪患。
  为了回归正方,孙坚成为袁术麾下。之后孙策的起点,也就是袁术麾下。
  涂山虽然看好孙氏,但这么大一段弯路,还是不奉陪了吧。
  ——
  然后就剩下刘备了。
  刘备,平黄巾起家,却没混出个模样。紧接着的讨董之战,刘备只作为公孙瓒的属下参与。只因为“中山靖王之后”,才在诸侯之间有了座位。随后,关羽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倒是混了个名声。
  再后,刘备回归渺小,继续在公孙瓒那儿呆着,直到营救北海。
  救了北海,紧接着又救徐州,然后就有陶谦三让徐州,刘备第一次成为一方诸侯。
  可惜,徐州没守住,很快就被吕布夺了。
  之后,刘备依附曹操,击败吕布,但又参与了衣带诏事件。
  随后,刘备逃走,曹操追赶,最终刘关张失散,刘备投靠袁绍。
  官渡之后,刘关张聚齐,还得了赵云,收了豫州黄巾,死灰复燃。
  被曹操追赶,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招了诸葛亮。
  之后就进入赤壁之战。
  赤壁战之后,刘备这才发展壮大了。
  涂山这么一想,此时投靠刘备,得受多大的苦啊。
  光是受苦还好说,关键是,就算赶到陈留去参加讨董之战,也不能保证刘备会对自己中意。
  内功或灵气的修炼,都是说不清进度的事。
  那什么,干脆就不忙着投靠刘备了。
  ——
  这样想了一圈,涂山赫然发觉,眼下,只有做君主一条路。
  或者说,暂时充当君主,待时机成熟,再投刘备。
  ——
  做君主,是要圈占领土的。
  桂阳这个地方还不错,依零陵,面长沙,不是四战之地。
  北边,长沙孙坚虽然厉害,但孙坚马上就要北上抗董。孙坚离开之后,长沙就没什么出名的武将了。
  呃,黄忠、魏延呢?
  魏延现在可能还是小孩,黄忠倒应该正值壮年。有空让人打听打听。
  ——
  涂山把孙坚逼死王睿的事情在脑海中仔细过了一遍,发觉,以往资料,都比较偏重故事性,把孙坚逼死王睿的过程写得很仔细,但那些,并不一定是史实,同时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长沙太守孙坚、武陵太守曹寅、荆州刺史王睿三个人物的关系及其各自的结果。
  ——
  王睿,跟曹寅、孙坚的关系都不好。
  讨伐董卓时期,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的匪乱。孙坚是武官、大老粗,所以,王睿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孙坚之意。孙坚对此早就心怀不满。
  曹寅和孙坚之间,倒没什么往来,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友好关系。
  ——
  讨董前夕,曹寅和王睿矛盾激化,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又因为王睿是刺史,而占有优势。
  想要绝地反击,曹寅没那个实力和胆略,于是曹寅便伪造了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交给孙坚,想借刀杀人。
  所谓“案行使者”,就是中央朝廷派到地方的巡回监察官。
  孙坚接了杀王睿的檄文,正好自己对王睿也有不满,就没有深究真假。另外,孙坚还重中了王睿手上的兵。
  于是孙坚真的就把王睿逼死了。
  事后,孙坚继续北进,到南阳,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人多粮少,因为索粮,才有了斩杀南阳太守张咨之事。
  出长沙时,孙坚并没有那么多兵。其后增兵,主要就来自王睿。王睿是刺史,手中乃是一州之兵。
  曹寅呢?他并没有参与讨董之战。后刘表入荆州,初步安定之后,传檄让诸郡臣服。曹寅就在那个时候弃官而去了。
  ——
  这里需要解释两个词语:刺史和州牧。
  这两个职务,翻译成白话文都是高官。但前者与军队无关,后者则是军政一把抓。
  刺史与州牧两种制度,当然有交叉并存的时候,主要界限,应该在黄巾之乱。
  但荆州,尤其是荆南,在政治上要落后一些,所以就直接以讨伐董卓为界。
  也就是说,讨董之前,荆州各地,都是政府和治安兵,并没有专业的军队。
  眼下,桂阳这儿,涂山已有名册。拥有各种衙役、乡兵,共计三千多人。
  由此可推,正常情况下,郡级治安兵,约有五千人;州级治安兵,约有一万人。
  ——
  孙坚在长沙平定区星,敌军一万多人;后来,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造反,王睿带孙坚过来平定了匪患。
  这些经历里面,必定有招降纳叛。之后,长沙的治安兵就能上万,估计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孙坚北上抗董,多半带兵一万,留下两千。
  同样,有了那些经历,零陵、桂阳的治安兵,就减少了许多。桂阳三千多人,零陵应该也相似。
  武陵,没有剿匪经历,治安兵五千不动。太守曹寅,借孙坚杀人,肯定要支持大批粮草,事后,武陵军需肯定告急。
  江陵居然没有太守,只有荆州刺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州属直辖郡。
  作为郡,治安兵五千;作为州,治安兵一万,共计一万五千人左右。
  孙坚杀了王睿,荆州治安兵群龙无主。
  根据孙坚以往在长守的表现,他应该没有干预江陵的地方内政,留下两千治安兵,总共集结两万三千余人,北上南阳。
  “到南阳,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人多粮少,”所以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数万,到底是几万?本来应该是二至九万,根据三国时期的一惯夸张风气,此处判定为下限两万。
  两万,又与刚才推论的两万三千余兵相吻合。
  所以可以认定,那就是兵力方面的真相。
  ——
  琢磨这些干什么呢?
  是因为,孙坚北上之后留下来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荆州刺史所在地江陵,无太守刺史,治安兵两千;长沙郡,无太守,治安兵两千。
  另外,武陵郡军需告急,虽然治安兵有五千,但军心不稳。
  另外,太守曹寅,是伪造文书杀了刺史的罪人,并且这人心理素质还很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逃跑。
  剩下零陵郡了,太守不知道是谁,治安兵三千。
  这一通烂摊子,似乎很容易夺取啊!
  ——
  夺取荆南四郡加江陵,直接损害的,是刘表的利益。
  之后,刘表有可能兴兵讨伐。而袁术,则因为刘表的阻隔,暂时无妨。
  实际上荆州以前是袁术的,演义中袁术就派了孙坚去讨伐刘表。
  如果袁术不变的话,那么,刘表一时半会儿的,还抽不出精力来讨伐荆南。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