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92章 三国赵范20

小说:无限快穿逆袭 作者:要粮票不 更新时间:2019-09-15 23:1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黑山土匪一共出来了多少人?四十多万。
  为什么人这么多?就两个原因。一是长期无所事事,想凑热闹。二是房屋被烧的人义愤填膺,大肆呼朋唤友。
  当然,真正的原因是,这是去报复,并不是真正的打仗。
  没性命之忧的好事,不去白不去。
  ——
  人多了,到达河东之后,去的地方就多。
  不是依次去,而是同时去、分别去。
  如果一次只去一个地方的话,前面的人堵着,后面的人都看不到情况。
  所以,你去张三家,他去李四家,我就去王五家。
  河东郡府衙,是一个明显的目标。这个目标,涂山、黄忠、太史慈都不去。他们仨,去的自然是世家。
  ——
  土匪临门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开始,自然是土匪叫嚷。过一会儿,府中出来人,进行安抚,并谈下一个大致的框架协议。
  然后,会叫几个土匪方面的负责人进去,详谈协议细节。这一步,有时会因为土匪负责人的胆怯,而取消。
  最后,土匪散去。双方履行谈下的协议。
  ——
  这其中,安抚是需要拿出一定的实物的。
  并且,无论多么强大的世家,在现场,都会让步。
  为何会让步,就需要举例说明了。
  ——
  聚贤庄,乔锋,混战群雄。
  且不论如果没人相救、乔锋最终会不会被打死。此处只说,乔锋敢战。
  他为什么敢战?是因为他相信,江湖群豪不会伤害他的同伴阿朱。
  把江湖群豪换作黑山土匪,乔锋还敢相信么?显然不能。土匪不可能讲信用。
  如此,就算是乔锋在此,同样不敢战。
  不敢战,就只能妥协、让步。
  强硬的手段,只能放在事后。
  正因为如此,黑山土匪才能有恃无恐。
  ——
  涂山跟随的这支土匪,去的是安邑卫氏家族。
  卫氏,别的人都不怎么出名,只有一个,大名鼎鼎。他就是:卫仲道。
  卫仲道是谁?他就是蔡琰的丈夫。
  说不定有人还会问:蔡琰是谁?她就是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
  怎么多了个别字?
  解释这个,干脆从头说起。
  ——
  姓,不用讲。所谓传承,就是从姓这儿体现的。
  名,可以讲了。名,就是用来方便别人称呼的。如果没有名,称呼的时候就会是赵二丫、赵三丫。赵二丫的确能够与胡二丫进行区分,但如果是赵家村、全村都姓赵呢?
  所以,区分是必须的。如若不然,一个赵二丫偷了家里的钱,全赵家村的赵二丫都要倒霉。
  如此,一些常见的物什,就会拿来当作名。
  赵二狗,赵二猫,赵二鸭子,赵二猪,都可以的。女的,就用花草,赵二菊、赵二月季、赵二梅、赵二竹。
  取消排行就是,赵狗、赵猫、赵鸭子、赵猪;赵菊、赵月季、赵梅、赵竹。
  这,相当于现代追溯历史时候所说的,取个贱名好养活;相当于狗生、狗剩、铁蛋、铁柱。
  孩子长大了,成人了。如果没有混出名堂,就那个名,足够用了。但如果混出名堂,譬如被举荐为孝廉,那就需要取个正式的字了。
  名字,名,注重口头喊;字,注重笔下记录。
  于是乎,刘玄德、曹孟德、关云长,就出来了。
  于是可知,字,又相当于学名。
  三国时期,对待名与字的态度,算是最合理的。即:自我谦称的时候,用名;尊称别人的时候,用字。这样的态度,正好呼应了名与性的来历。
  其它历史时期,有时搞混了。字,不是尊称,而是要需要极其亲密的关系,才能称呼字。
  ——
  回过头来,说蔡琰为什么有别字。
  蔡琰、蔡文姬,那是有作品的。蔡琰的传世作品,首推《悲愤诗》,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另外,由于战乱,三国时期史料损毁严重。蔡琰,凭着自己广泛的阅读经历,以及惊人的记忆,默写了无数古籍。她所默写的史料数量,远胜当时存世的数量。后世研究东汉以前的历史,一半以上的可能,就是在研究蔡琰默写的东西。
  这样的蔡琰,她的字,文姬,似乎不足以使用了,于是就有了别字昭姬。
  她的别字,就相当于笔名。
  ——
  195年冬,或196年春,这个时期,蔡琰当然不在河东郡。
  卫仲道,这个蔡琰的丈夫,死得很早。到底是哪年死的,学术界尚有争议。
  之后,有异族抢劫,蔡琰就被抢到匈奴去了。
  ——
  卫家出面的,是卫觊,字伯觎,当代族长。
  陪同卫觊出来的,有卫瓘之弟,卫实;还有卫瓘之子,卫瓘
  ——
  土匪刚来的时候,卫觊不可以站在门外等候或接待。须知土匪就是土匪,不知轻重。万一来几个鲁莽之辈,一上来就乱刀齐下,怎么办。
  所以,卫家的大门是关闭的。
  土匪来了,把门围住了。随后,因为土匪人多,就向两翼展开,顺着围墙,把整个卫家都围住了。
  是卫家地盘太小,还是土匪人数太多?很明显,是因为后者。
  河东世家不少,但大的世家,也不过四五家。
  卫家这样的大世家,是土匪的重点。包围卫家的土匪,接近十万。
  接近十万人,围住卫家,就不是因为卫家地盘太小。
  ——
  围住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长了,会有土匪按捺不住,翻墙而入。
  所以,没过多久,卫家的大门就开了。
  先出来的是家丁。有几百名家丁。
  卫家的家丁,当然不止这么点。但全部出来,根本就没必要。
  等正门外面的土匪略退,出现了适合谈话的局面时,族长卫觊就出来了。
  卫觊问话了。
  大意是,各位都是好朋友,长期以来,跟卫家都有往来。上个月你们的黑三娃结婚,我们卫家随了份子钱。半年前我们卫家庶子的同窗的媳妇产子,你们黑山的张大哥还包了红蛋。由此可见,大家是朋友,一直都是朋友。
  就是不知道,你们今日到来,所为何事,更不知是大事还是小事。不过没关系,不管大事小事,你们黑山的事,就是我们卫家的事。
  ——
  黑山这边,自然就有人上前接话了。也许是白绕,也许是眭固,都没有关系,反正都是土匪。
  土匪质问,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并一直相安无事,为何近日一直派人到黑山捣乱,烧毁我们的房屋粮草?
  卫觊马上就否认了,别的世空不敢打包票,卫家,绝对没干过这样的事。并表示,这事很严重,卫家一定要追查到底。接着又询问,黑山的损失,折算为粮食和金钱各有多少。如果在卫家能力范围之内,卫家可以先行垫补。待日后查到真凶,再返还给卫家,也是可以的。
  ——
  这样的谈判进程,没什么问题。但可惜,这只是总过程。
  详细的过程,不可能是这样。这是因为,黑山这边的土匪,没文化。
  没文化到什么地步?表达,都有问题。
  ——
  关于表达,最常见的例子是,吃了吗?吃了。换到厕所,如果还是:吃了吗?吃了。就不合适了。
  现代,最典型的例子,变成“要饭”。到餐馆,先是喝酒喝饮料。差不多的时候,有人要吃饭了。然后问其他人,谁要饭?
  要饭,指向人乞求饭食或其他施舍;这是第一解释。需要添一碗饭来吃,则只是转意并省略之后的派生解释。所以,询问谁要饭,是不对的。
  那些都是无意的。换成有意的,也有例子。
  证人,你不需要解释,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understand?
  证人,请问你昨天晚上跟老母猪过夜的时候是不是用过避孕套?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无论回答是或者不是,提问中的前置背景“跟老母猪过夜”,都会被变相承认。
  ——
  回到卫家门前,就能知道,尽管谈判的大方向,在卫家族长卫觊的掌握之中,但具体的细节,仍然是有冲突的。
  黑山土匪这方质问:你说卫家没出手,好吧,我们勉强相信。但这么大的行动,你卫家一定听到过风声。不是你们,那又是谁?你说了,才能证明你卫家真的没有出手。你不说,至少就是包庇。
  卫觊听到过风声没有?还真没有。本来准备照实说的,但“包庇”的帽子已经悬在空中,就只能改变主意。
  卫觊就说,事先,的确听到一点风声。但没有相信,因为那很荒谬,根本不敢相信。哪知道是真的。
  土匪立即追问:既然听到风声,那到底是哪一家或者哪几家出的手?
  这样卫觊就只能打太极了。为了过关,可以适当胡说,但却不能过分。这是因为,在场的人这么多,自己所说的话,是不能保密的。
  所以卫觊只能说,具体的,也不清楚。大概是官军动的手。
  他当然往外推,而不会推给别的世家。
  但,黑山土匪不相信。于是黑山土匪就直呼卫觊撒谎。
  你撒谎!
  老夫绝对实话实说,绝无半点虚言。
  还在狡辩!河东郡的官府,根本没那么多兵,别欺负我们不知道。
  白波人多,或许官军联合了白波的土匪。
  白波军那边,没那么强的战斗力。
  雁门关呢,哦不,万一是冀州为了离间我们呢(为什么没猜荆南?当然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荆南已经打到洛阳)?
  冀州跟幽州正在打仗,根本没那功夫!
  涂山就在这个时候,放了冷箭。
  涂山的箭术,不及黄忠。没跟太史慈比过,想来,就算不及,也差不了多少。
  涂山曾经以箭术点杀袁术军队的校尉,此时,点杀一个没什么武艺的族长,自然不在话下。
  这场谈判,因为卫家族长卫觊的死亡,而暂时终止。
  ——
  同样的流程,相似的进度,在司马家族门前,太史慈把司马儁射死了。
  司马家族原本在河内郡,只因为相邻的衮州曹操、冀州袁绍的威胁,搬到了河东。
  司马儁(113年-197年),字元异,儿子司马防,孙子司马懿。
  司马家族门前的谈判,也因为司马儁的死亡,而暂时终止。
  ——
  黄忠杀死的是贾氏的族长贾逵。
  襄陵贾氏,一般人都很陪生;贾逵,也许同样陪生。
  但如果说到几十年之后的郭槐,应该就有印象了。
  郭槐(237-296),字媛韶,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魏晋大臣贾充的妻子。她的父亲是曹魏城阳郡太守郭配,伯父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郭淮。
  ——
  这三家,因为荆南的捣乱,谈判破裂。
  同样谈判破裂的,还有闻喜的裴氏。裴氏那边,纯粹属于意外。
  不过,这样的意外,本来就是很容易发生的。
  ——
  也有谈判成功的。杨氏、郑氏就是。
  杨氏,跟司马家族一样,是搬来的。杨氏原本在弘农。如今弘农,郊外都是一焦土。不搬走,难道等死。
  杨氏,就是杨彪、杨修那个家族。
  郑氏则是从开封搬过来的。
  开封,在三国这个时候,并没什么名气。并且就连归属衮州、还是司隶州、还是豫州,都不是很明确;反正郑氏又不上税。
  郑氏,因为战乱而搬迁到河东,很正常。谁叫河东像乱世的后花园呢。
  ——
  谈判破裂,之后要干什么?答案很多,并且那些答案都不一定正确。
  这么说,似乎不带什么烟火气息。
  但如果把“答案很多”变成“很多人,各有各的不同答案”,烟火气息就浓厚了。
  现场的确有很多人——接近十万。
  各有各的不同答案,里面自然包括了“杀进去”。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面,那还等什么呢?这个逻辑,也是说得通的。
  一呼百应,很容易就变成一呼万应、十万应。“一呼”的人,涂山、黄忠、太史慈就可以担当。
  于是乎,卫家、司马家、贾家,都被屠了。
  当然,这样的屠杀,距离真正的灭门,还是有差距的。土匪嘛,都是顾前不顾后,都是不怎么严密的。
  ——
  杀了三个大家族,剩下一两个大家族,以及其它小家族,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自然要乘胜追击了。
  于是,就在这天,河东郡所有家族,都遭到了血洗。
  黑山土匪们杀了人,抢了粮食和钱,会马上离开吗?不会。
  其实他们也有点失落。
  他们也知道,这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如果不闹翻,河东世家将会为他们长期提供粮食和金钱。
  如今这样,虽然一次拿得多,但却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杀都杀了,人死不能复生,后悔自然没用。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