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42章 早饭

小说:磷火常同日色鲜 作者:项天鹰 更新时间:2021-07-04 00:0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大部分人都陆续做出了抉择,如果有一个中间选项,比如说入山隐居、出家当和尚之类的,方以智是一定会选的,可惜并没有。最终,他和冒襄、侯方域、陈贞慧等几个朋友还是选择了站到东边。被俘武将中,除了侯承祖等少数几人,吴志葵、诸葛晋明、王东日等人也选择站到东边。大部分人都在东首,西首只有四百多人。
  让很多人尴尬的是,韩赞周站到了西首。但其实这也合理,读书人是天下的读书人,太监是皇帝的太监。不管朱明王朝多烂,韩赞周这种受雇于朱氏家族,受皇帝私恩的人按他们的职业道德都不应该背叛。但实际上,能像韩赞周这样甘愿给朱氏陪葬的太监也是凤毛麟角。
  吏部侍郎余瑞紫率领一众僚属给投降之人登记造册,而冯双礼则将不降之人带出大殿,皇宫门前有车等着他们,拉着他们一路西去。
  陈子龙和夏允彝共乘一车,只听车外有西军军官说:“什么时候想回去就说,到江边之前都来得及。”
  陈子龙说:“看起来,献贼是真的打算把我们沉入江中了。”夏允彝叹道:“可叹钱牧斋一世英名,竟晚节不保。”
  两人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心里都惦记着躲到乡下的家人,一路沉默无语。
  走到半路,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的宋征舆反悔了,提出要归降,冯双礼当即让与他下车,在一名小校的带领下步行回皇宫。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反悔了,开始有马车掉头返回。
  直到他们出定淮门,来到秦淮河汇入长江的三叉河口,这里的学名叫龙江关,俗称下关。冯双礼又问了一遍,让不降的人都下车,又有几十人望见涛涛长江,没胆量下来,于是这些人又被拉回皇宫去了。最终站在长江边的,一共是二百九十四人。
  离这里不远,就是龙江造船厂,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在这里制造的。全盛期时这里有四百多户工匠,到嘉靖年间只剩下二百多户,现在更是只有一百来户了。工匠们能逃就尽量逃,和官府相比,他们更愿意给郑芝龙这样的海主造船,绿林好汉起码还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不过即便如此,龙江造船厂依然有制造四百料战船的能力,应付长江上的水战是足够了。
  冯双礼点计了人数:“偌大的江南五府,就剩这些硬骨头了。”侯承祖高声道:“要杀就杀,哪那么多废话!”冯双礼笑道:“谁说要杀你们了”
  瞿式耜怒道:“尔等欲戏弄吾辈乎?”冯双礼说:“从头到尾都是你们自己瞎猜的,我们只是劝你们投降,说过别的话吗?”
  众人哭笑不得,但能活命了终归是好事。有的人原本是因为张献忠以死相挟才坚持不降,冯双礼这么一说,又有十八人降了。冯双礼对剩下的二百七十六人说:“今日放你们到江北去,若是再回来,那就是做细作的,可就真要杀了。”令旗一举,便有船只过来,送这些人过江。
  这些被释之人中,瞿式耜是比较懂得实务的,他思考了一路,又听了冯双礼的话,总算明白了张献忠的谋划。江南士绅本就派系林立,奉天殿上一番争骂,大家都闹了个灰头土脸,投降西营之后也很难再统一意见。尤其是有一些人在奉天殿上还宁死不屈,斥责钱谦益等人,结果走到半路却怕了,又决定投降,将来他们互相之间可有嘴仗打了。
  而他们这些被放走的人,经过这一死一生的吓唬,绝大部分锐气已丧,不可能再潜回江南发动乡勇接应官军。这么多士绅跑到江北,左良玉和黄得功要是接纳他们,肯定会拖后腿,要是不接纳他们,又怕担罪名。假如朝廷追究他们被俘的事情,甚至杀了他们,将来再有读书人被流寇俘虏,恐怕就不敢再回到明朝这边了。张献忠把他们放走,不仅有利无弊,还得了好名声。
  释放侯承祖更是不怀好意,王之仁的兵马中有不少金山卫的士兵,侯承祖在那些人中威望很高。而王之仁的堂兄是东厂的大太监王之心,王之心性情贪婪,名声很臭,连带着王之仁在江南士林中的形象也非常差。在这个时候,侯承祖和一大群读书人回到军中,明摆着是要给王之仁的水师制造混乱。
  但是想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呢?难道瞿式耜还能回去求张献忠把他们都杀了?
  渡江有惊无险,虽然遇上了明军的巡船,但是侯承祖认识带队的军官,很快双方就完成了交接。西军船只撤回东南岸,明军也没有追击。
  卢象升已死和孙传庭下狱这两件事瞿式耜很确定是真的,现在瞿式耜只盼着洪承畴被歼灭这件事是假的,如果是那样,仅靠左良玉是不可能对付得了借助最近缴获的财富大规模招兵买马、造船铸炮的张献忠的,大明的天下,恐怕真的要完了。
  啥?你说杨嗣昌?本来也没人把希望放在他身上。
  瞿式耜猜得没错,洪承畴的确没被歼灭,但情况也一点都不乐观。
  “今天的伙食好啊,这是要出兵了?”李才看了一下今天的早饭,竟然是干饭,而且大米的比例有七八成。炖菜是用各种本地时蔬加上碎肉沫炖的,还有一道凉菜,是用咸鸭蛋、豆腐和碎火腿拌的。就连咸菜也不是腌菜根,换成了酸甜脆爽的腌萝卜。
  闯军中极少有整块吃肉的时候,现在武昌西南集结了中营、前营、后营和亲军的六万大军,根本没有那么多副食供应,就是筹措六万枚鸡蛋都是极大的难事。所以为了吃得公平,吃肉一般都是弄成肉沫,吃蛋一般都是弄成蛋花汤。士兵可以拿军饷去市场买肉,但买到的基本上也都是加工过的肉,鲜肉囿于运输条件很难搞到,且价格昂贵。
  李才是后营前协的一名哨总,闯军入湘时在荆州加入闯军。从今天的伙食中,他很容易就判断出要打仗了。从吃饭的时间来看,今天有三顿饭。如果是操练,早饭应该还是喝粥、吃素菜。大清早就吃干饭和肉菜,这多半是要打仗了。
  后营驻扎在长江西北岸沌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高一功指挥的后营前协正当全营前锋,这些天一直在营房里待着,李才他们都闲得难受了。
  闯军来到南方之后,许多年龄偏大的老兵分散到卫戍部队去做军官,野战部队补充了不少南方新兵。这些人大多像李才一样,没有经过嘉陵江血战和之前闯军万里转战的艰苦岁月,在他们的印象中,闯军一直是无敌的,饭一直是能吃饱的,军饷一直是能按时发的。
  打仗对他们来说并不可怕,反而是好事。虽然打仗会死人,但是这些来自人均土地一亩多的贫困农村的人,对死亡没那么恐惧,哪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不饿死几个老弱?他们更在乎打仗给他们带来的收入。
  出征期间,吃得比在驻地好,而且每个月的饷加一元。一旦要上阵打仗,根据战斗的激烈程度还会有不同额度的补贴,立功之后另有赏金。闯军严禁私掠,大头兵想要挣钱,就得盼打仗。何况根据李才他们这段时间的作战经验,明军也就这么回事。什么曹变蛟、孙守法,将军们对他们何其重视,可真打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李才没见过当年让闯军倾尽全力才能勉强应付的曹镇,当然会这样想。现在的这些闯军士兵,如果放在当年的艰苦环境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撑不下来,想着招安,就像当初无数背弃闯军而走的人一样。这没什么不对的,这就是普通人的正常想法。
  闯军中有许多无畏之人,他们或是出于对这世道的愤恨,或是出于对李自成的义气或忠诚,可以无私奉献,奋勇作战。但是不能指望谁都奉献,更不能指望一支军队始终有人奉献。闯军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那些为了养家糊口而战的士兵。
  靠义气道理赢来的忠诚是短暂的,靠柴米油盐赢来的忠诚才是长久的。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