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54章 皇上何弃辽

小说:磷火常同日色鲜 作者:项天鹰 更新时间:2021-07-16 19:3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辽东巡抚方一藻、山永巡抚朱国栋、顺天巡抚杨绳武都已经将自己所辖军队的情况报上来了。孙传庭看着这三位巡抚就发愁,朱国栋和杨绳武都已经垂垂老矣,说不定哪天就无疾而终了。至于方一藻,他崇祯四年时就是辽东巡抚了,一直做到现在,能在崇祯皇上手下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当八年巡抚,可见他确实什么都没干。
  而且,方一藻与陈新甲一党,是坚定的主和派。
  清军退出关外后,蓟辽一带的明军进行了重新整编,经过多次战役,明军的编制和另一时空已经大不相同。现在共有孙传庭的督标五千余人,三个巡抚的三个抚标共万余人,密云总兵唐通部八千余人,蓟镇总兵孔希贵部六千余人,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万余人,前屯分练总兵王廷臣部万余人,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部万余人,辽东总兵祖大寿部两万余人,松山副总兵金国凤部三千余人。加上其余小规模部队和各地的守堡兵力,总人数接近九万。
  陈新甲那边,有他的督标四五千人,宣府总兵李辅明部八千人,大同总兵王朴部万余人,山西副总兵高勋部五千余人部,再加上其他规模较小的部队及各处守堡兵力,总计近四万人。宣大部队在戊寅之变中损失颇重,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崇祯的计划是:宣大兵马抽调两万,由王朴、李辅明统率;蓟镇、密云兵马抽调一万,由唐通统率;关宁兵马抽调三万,由祖大寿、吴三桂、高第统领。再从孙元化部山西兵抽调五千人,由猛如虎统领,总计六万五千大军,南下剿寇。他们主要负责河南流贼,山东贼则由漕运总督朱大典、登莱巡抚杨文岳负责剿除。
  神奇的是,崇祯并没有为这样一支大军委任主将,只是让高起潜监军。崇祯还是信不过孙传庭,要他留守蓟辽。崇祯认为,河南的流寇只是乌合之众,轻易就能剿灭,等到和李闯开战时,再由杨嗣昌或者洪承畴统一指挥就行了。
  孙传庭不知道这道命令会在军中,尤其是关宁军中激起多大的反响,根据他对目前军中思想动态的了解,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到南方去打仗。而一下子抽走三万关宁军,会给关宁防线造成多大风险,也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
  很快,第一个访客来了。
  孙传庭起身相迎:“这位将军是?”那武将行了个礼:“末将宁远中左所参将,张鹏翼,见过四位大人。朝廷此番从关宁、蓟门、宣大抽走数万兵马,倘若建虏此时来攻,如何能够抵敌?虏兵若围锦州,当以何兵救援?虏兵若由青山口、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古北口等处攻入,蓟镇之兵又怎能抵挡?倘若虏骑抄袭山海关后,辽西十余万军民,皆为瓮中之鳖!君上此举,与弃辽何异?”
  孙传庭心说我还用你教吗?这些我早就看出来了,可看出来又有什么用。方一藻久在辽东,与张鹏翼相识,安抚道:“抟九,你眼光不可局限在蓟辽一隅。如今南方贼寇大起,国家财赋重地皆被涂炭,若不先定流寇,怎能有钱粮守辽东呢?眼下和议已成,纵然虏酋无信,他们刚刚经历战事,总要休息一阵,不致立刻背盟。只要速速平定流寇,大军回转,辽西仍可无忧。”
  虽然速速平定流寇的想法很扯淡,要是流寇真能速速平定,崇祯四年的时候就平定了。但是乍一听,方一藻的说法还是能自圆其说的。张鹏翼读书没那么多,一时也想不出该如何反驳。可就在这个时候,有猪队友添乱了,朱国栋说:“皇上早有交代,山海关外土地出产稀少,反要年年由关内输送粮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若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也可弃了宁锦,退回关内。”
  “是了,这才是实话了。”张鹏翼也不顾什么礼数,径自拂袖而去。
  方一藻低声说:“张将军自辽沈沦陷,与虏搏战近二十年,辽人之中,似他这般想的不在少数。”毕竟这个时空没有发生松锦大战,辽兵中最有骨气的那部分人还活着。
  孙传庭说:“最关键的是,祖大寿是什么态度,方抚台,此事还得由你操劳。高第是秦人,乃我旧识,定会遵命。只要祖镇奉命入关,吴家与其姻亲,也就不会反对。”
  现在朝廷调兵竟然要这样调了,孙传庭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对于调关宁军进关剿灭流寇这件事,他也怀疑能否奏效。祖大乐已经被李自成封为宁远伯了,祖大寿和吴三桂真的会用心和闯军作战吗?
  不过这就不是孙传庭现在该考虑的问题了,他更应该考虑怎么在这些被抽调走的精兵强将回来之前守住蓟辽。当然,前提是这些人真的能回来。
  “我都和你说了,去了也没用。”李明忠说,“孙传庭刚从牢里放出来,能做什么主?他要是敢连圣旨都不听,马上就逮回去了。”
  张鹏翼好像没听见他说话一样:“我等二十年浴血奋战,无数父老兄弟埋骨之乡土,在他们看来,就这般一文不值吗?祖镇走后,虏骑必至,我的死期也就到了。”
  李明忠叹道:“就算你不怕死,难道要耀羽和君石陪你一起死?我是无所谓,全家八十多口都在江西,尚元吉自会照顾,你的老婆孩子可都在山海关,至少把他们送回浙江老家吧。”
  张鹏翼也叹了口气:“现在到处是流寇,去浙江谈何容易。天下虽大,却已无我等容身之所了。”
  随着关宁兵马一批一批地调入关宁,不安的气氛在辽西走廊迅速蔓延。
  “祖兄,辽西可是你的桑梓之地啊,怎么,怎么……”金国凤看着祖大寿身后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车,不知该说什么。这次入关,祖大寿不仅带上了所有的家丁,还带上了所有的族人、奴仆,金银细软全部收拾起来,除了几个看宅子的老仆之外,祖家满门走得干干净净。
  “金老弟,听我一句劝,事到临头莫逞强。”祖大寿留下这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头也不回地走了。
  祖家当然不想离开辽西,房屋、田产、关系、祖坟都在这里,但是如果不走,和崇祯的圣旨对抗,就只有降清这一条路了。
  倒不是说降清就一定不行,但不到万不得已,祖大寿并不想走这条路。而且就算他现在降清,皇太极也不见得出兵接应,自己部下还有很多张鹏翼这样和清朝有血海深仇的,到时候孙传庭带着大军出关讨伐他,他多半得送命。
  如果朝廷完全不给关宁军出路,他是有可能带着关宁军大部一起反的。不过,孙传庭给了他们一项许诺——中原连遭灾荒,直隶、山东又被流贼蹂躏,此次南下剿寇,所复之土地,皆许关宁将士屯种。
  祖大寿心里知道,这事不靠谱。中原的抛荒土地虽多,可是流民也多,他们自己都在人吃人,现在来了这么多关宁军和他们争夺土地和粮食,能不打得你死我活吗?在明朝前期、中期,农民虽然一时造反,但是死掉一部分之后,剩下的终究要回到土地上。现在朝廷直接把河南的地拿来安置关宁军,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流民们,朝廷和他们不死不休。
  流民杀得完吗?在这个应对农民起义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稍有常识的统治者就应该明白这个想法是白日做梦。刘秀降铜马而据河北,曹操收黄巾而有中原。成化年间杀了那么多流寇,最后不还是得把剩下的人招安种地,这才有了郧阳抚治。当年曹操要是铁了心非把黄巾斩尽杀绝不可,估计他的下场也就和鲍信差不多了。
  可是,还是有很多关宁军将领相信了这个乍一听言之成理的说法,祖大寿也只能跟着走一步看一步了。祖镇主力一走,辽西就太危险了,根本挡不住清军的攻击,所以祖大寿才会把家眷也带走,至于那些没有入关的同袍,那也顾不上了。
  虽然离开了辽西的土地,实在可惜,但祖家还是有出路的。现在大明朝对军阀的控制力已经很薄弱了,上了战场之后,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入关剿贼如果成功了,他祖大寿就是曹操、刘裕,前途自然无比光明。崇祯不设主将,看似是分权制衡,防止统兵之人坐大,实则是给兵力最强的祖镇创造了机会。剿贼如果失败了,祖大乐已经在奉天倡义营混了个伯爵的爵位,祖家只要不犯事,将来还是豪门大族。
  就算是此时的祖大寿,也没有认真考虑过清朝入主中原这个结果。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