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62章 八镇=八旗

小说:磷火常同日色鲜 作者:项天鹰 更新时间:2022-01-03 00:0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诸位来投奔俺老张,想来也不是因为觉得天命在我。你我都心知肚明,我就直接说条件了。”
  张献忠这话说得太过直白,高第、马科、金声桓、刘良佐、吴三桂都露出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只有刘泽清是真笑,他就喜欢这样直白的。洪承畴和祖大寿脸上则是古井无波,仿佛张献忠只是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洪制军加兵部尚书衔,任凤阳总督,你们七位还是伯爵,总兵官。八位各赐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锦缎一千匹,至于其他将官的封赏,便不一一叙说了,详见文书。先给米七万石、银七万两,暂支军需。现在先踏勘田亩,等到冬天瘟疫消停了,就准备春耕。”
  “各镇兵额为:祖镇一万,吴镇七千,金镇五千,马镇四千,高镇、二刘镇各三千,洪制军督标五千。”
  这一下把七万明军裁到了四万,不过明军中本多滥竽充数之辈,经过这番裁军,战斗力反而能上升。关宁军的平均素质是要好于洪承畴原来的兵马的,其实可以全部保留,但张献忠还是把他们从三万裁到了两万,以免势大难制。
  祖大寿、吴三桂、高第和其他关宁将领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兵额如果定得太高,对他们也不利。军队不能只靠那点军饷过活,就算是闯军那样高军饷还不要求士兵自备武器马匹的军队,还是要给士兵分地。闯军可分配的抛荒土地较少,一个士兵可能只能分到十亩地,所以得有较高的军饷。
  淮北的情况则不然,天灾人祸已经将这里折腾得十室九空,前不久又刚刚闹瘟疫,张献忠可以给这些明军分配数额很大的土地。所以对于明军将领来说,分一部分部下去从事生产是必要的,三万关宁军有一万去种地,可以减轻经济压力,让军队的运转更加游刃有余。真到了需要扩军的时候,这些种地的老兵也是最容易被动员起来的力量。
  “张献忠采用计丁授田的政策,无论有兵额的正身营兵,还是无兵额的余丁,对每一个成年男性都授田三十亩。这一政策同样适用于淮北地区的流民。西营此前已经废除了奴籍制度,因此在改编明军时,也要求明军将领的奴仆全部脱奴为民,也和士兵一样授田三十亩。这一政策无疑是明末士兵、农民、奴仆斗争胜利的结果,体现了历代农民起义追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既解放了淮北地区的生产力,又恢复了饱受压迫的奴仆的平等地位。”
  ——诸葛钢铁.明末张献忠起义军均田始末[J].农民战争史研究,2021,23(11):94-99.
  这是后世学者对张献忠这次淮北授田的评价,倒也不能说不对,的确是顺应了底层军民的要求,的确是解放了生产力,的确是给了奴仆平等地位,但是把政策掰开揉碎了谈谈细节,就不那么美好了。
  如果张献忠做的这一切真的人人平等的原则,那明军的军官又为什么要投降张献忠呢?为了领这三十亩地做自耕农吗?正相反,明军军官们投降张献忠,是为了当佃户。
  这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上面的政策传到基层,多匪夷所思都是正常的。
  明军驻扎淮北期间,将领军官们用军粮收拢不少饥民作为奴仆,一个把总可能只有几个奴仆,像祖大寿这样有钱的本来就从辽西带来不少奴仆,到了归德、淮北又蓄奴数百,洪承畴虽然是个文官,利用手中的职权也养了近百奴仆。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好心,而且因为他们发现,淮北地区百姓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身体脆弱,随便一场风寒就可能变成瘟疫死上几万人,未来淮北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这种局面下,控制更多的人口是有利可图的。
  按照张献忠的政策,明军将领用这些奴仆做耕奴是不可能的,但是,西营仅仅分配了土地,却并没有分配牲畜、农具、种子、口粮、房屋、被服。寻常的自耕农自有各县的县官负责组织恢复生产,而这些将领的奴仆虽然恢复了良人身份,但依旧是长工,他们的土地属于军屯,军屯内的生产由各镇自行组织,各县官府不予干涉。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张献忠手上的官吏数量、牲畜数量都是有限的,突然拿下淮北这样大的一块地盘,根本照顾不过来,只能让明朝降将自己组织军屯,西营顶多派一小部分人监督。
  既然耕种事宜由各镇自行管理,总不能指望明军将领们大力帮助奴仆恢复自由、发展生产吧。奴仆们虽然分了地,可是除土地外一无所有,赤手空拳怎么种地。而且他们的卖身契换成了长工契,还是要给东家干活,哪里有时间种自己的地。
  所以,这些分到了土地的奴仆只能再把自己的地“佃”给原来的主人。明军将领做了这些土地的“佃户”,便像江南那些佃富农一样派自家的长工来耕地,当然需要缴纳地租给土地的主人,但佃户是将军,田主是打工的平民,这地租能收上多少?西营为了保护佃农,规定了最高地租为十分之四,可是却没规定最低地租。
  就这样,这些原来的奴仆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劳作,但只能拿到非常微薄的一点工资和地租,仅够维持温饱,除了土地,其他的生产资料全都属于东家,他们的生活和明朝的佃户一样穷困。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些被解放的奴仆是稳定地穷,因为土地在名义上还是归他们所有,而且军屯目前不许买卖,所以至少一两代人的时间里,他们还不至于再次沦为流民,没惨到需要向地主献上老婆才有资格被剥削的份上。以前在大明是想被剥削而不可得,现在至少是平安稳定地被剥削,而且没往死里剥削。
  对清军最熟悉的祖大寿突然反应过来了,这他娘的不就是八旗吗?洪督师加上我们七镇台就是八个旗主贝勒。
  虽然这套东西很反动,但要在现有条件下短时间内让全军都满意,军官发财,士兵有薄业可恃,同时保证动员能力,祖大寿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而且张献忠手上有现成的抛荒土地,不用圈地,不仅足够安置他们这些降军,也能安置西营老兵。
  张献忠这套山寨版八旗搞得红红火火,原版的大清十旗制度却已经四处漏风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