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107章 《食经》

小说:道门女名士 作者:周七斤 更新时间:2021-06-12 10:20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接下来的几日,云一压根就见到过裴钰。
  也不知是因为对方有意的避让,还是真的那么巧,两人每次都完美错过。
  要么云一去找安大夫时,裴钰已经诊治完毕离开。
  要么在她离开后,裴钰才招安大夫去他院子里接受诊治。
  本来想要避人的云一,轻轻松松的就做到了这一点。
  虽说以前裴钰忙的时候,两人也很少见面。
  但是也不至于到了连面都见不到地步,顶多遇到了,远远的行礼后,就各自离开了。
  现在倒好,云一连裴钰的影子都见不着。
  这让云一反而觉得有点怪怪的,就好像她自作多情了似的,人家明明比她还避嫌。
  阿云师兄倒是与安大夫一见如故,两人相约互相学习医术。
  他还抓了云一一起学习,云一拒绝无效,感觉又回到曾今每天在观里学习课业的日子。
  赵正旭对中医没有兴趣,每天逮到空就抓着云一一起研究如何造玻璃。
  夏岚沉迷美食研究,再加上云一的时不时指点,已经顺利的通过果子发酵出天然酵母。
  云一还请工匠帮她在小厨房旁边,建了一个小小的烤炉,在调整多次后终于做出了包子、馒头、欧式面包。
  她鼓励夏岚开始研究出更多好吃的食物,帮她编写写食谱出书。
  为此,她这两年不停的走访田间地头,还跟镇西大军的将士们打成一片。
  也是在那时,她才知道,镇西大军的军田里,到底种了多少种她没见过的食材。
  她利用自己的县主身份,命书局刊印了一些,让驿站分别送到青州县县令,扬州知府以及河西王府元晔手中,并单独包装了一份,借由裴钰的人呈到皇后案前,。
  夏岚自从知道自己做出的这些食物,要写成食谱出书后,就死活不同意将自己的名字列在作者第一位。
  与其说这些食物是她研究出来的,不倒如说是云一借由她的手做出来的。
  她如何好意思独占第一位署名,自己能跟县主一起出书,已经是三生有幸的事了。
  但凡外出打听打听,想要跟县主联名出书的人,能从青州县一路排到银州城来。
  阿云也赞同夏岚的意见,一同劝说云一,他考虑的更深远一些。
  夏岚如今是个孤女,既无有力家世支撑,也无名气,背后能依靠的也只有师妹。
  若是突然出书,且著名还排在师妹之前,极有可能招惹他人抨击,若是有师妹的名字在前面挡着,既能出名的同时,又不至于成为大家嫉妒的靶子。
  云一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一位,将夏岚的名字排在第二位。
  ·
  夏岚手中拿着书局刚刚刊印好的,激动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整本书,她只认识夏岚两个字,她双手反复的摩擦着自己的名字,眼泪簌簌的往下掉。
  要是在以前,打死她也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能以著作者的身份,出现在一本书上。
  书里的文字她虽然不认识,但是每一页写了什么她都知道。
  她只要看着书中的食材插图,就知道那页上写的是什么菜,怎么做。
  云一在一旁看的怜惜,并没有上前打扰。
  她默默的走开,看着手中的陷入沉思。
  或许,她可以教岚姐识字。
  有了这次的铺垫,以后岚姐自己出书的时候,也会顺遂许多。
  不仅仅是一本教大家做菜的书。
  它其实一共分三册,上册名为,主要讲哪些食材是可食用的,食材及其生长属性和种植方法;
  中册名为,主要讲烹饪工具的设计,用料及制作方法、如何使用;
  下册名,才是讲食材的搭配与烹饪方法。
  上册的署名,在通过书信与元晔确认后,阿云排第一,云一第二,元晔第三位。
  主要是因为阿云在外游历多年,见到过的食材比两人不知多了多少,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自己的署名权,但是云一和元晔都认为他排第一,名副其实。
  云一排第二位是因为,她负责做所有的整理、编撰工作,所有食材的插图,全部是她一笔一画,通过回忆,或者去田间描画出来的。
  元晔因为曾今跟着云一一起游历过数月,也帮着做了很多收集工作,所以给了个第三的位置,他表示已经非常满足。
  毕竟他与云一约定的是,撰写一本讲诉各地气候民俗的书。
  至于一书,第一著名自然还是云一,主要是铁匠铺的那个汉子,死活不敢也不愿意将个人名字写在书上,也是跟夏岚有一样的担忧。
  最后云一给他想了个办法,既然不敢署人名,那就署上店铺的名字好了,于是汉子的铁匠铺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银州城第一铁匠铺。
  铁匠铺的名字,还是那汉子蹲了云一好几天,求来的。
  汉子捧着自己好不容易求来的铺名,直接就去了木匠坊,请师傅刻了牌匾,挂在了自己铁匠铺的门前。
  杨知府收到这三本书的时候,就知道这位青州县主又要炸天了。
  他将三册锁进箱底,立即请在京城为官的叔父,打听上位的反应。
  同时给青州县的县令去信,让他将压下,暂时不要复印,等京城那边传来消息后再说。
  果然,一出,再次引起朝野震动。
  对于国家来说,的作用是最大的,书中不仅详细的记载了,很多通过巧妙的耕种,让农物收获最大化。
  还首次提出了施肥一说,书中提及农户收集各种动物家禽和人的粪便,将这些粪便收集在深坑里,然后辅以腐木杂草一起堆放。
  若是炎炎夏日,则只需等待即可,若是冬日堆肥,则需要辅以明火,将草木燃烧后再填埋,等待腐化。
  将腐化好的后农家肥,混合上粘土、草炭土、木灰等按照一比三比三比三的比例进行调拌。
  在播种的时候,撒上调拌好的农家肥,可以使农物生长迅速,且产量增长明显。
  原本亩产一石的良田可以产到一石半到两石,就是那些贫瘠的土地增长最为明显。
  往年产出不到三亩地都不见得能收到一石粮食,在使用的农家肥后,竟然一亩就可以收到一石粮食。
  这对户部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元国为什国力一直较弱?
  因为元国贫瘠的土地特别多,良田就那么些,以及被世家大族全部占去了,平民百姓能分到的基本都是贫瘠的田地。
  若是一书上写的都是事实,那么元国的国力将会迅速崛起。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